既不是日本也不是墨西哥,我国史书记载的“扶桑国”在哪?
扶桑应该是在现在的夏威夷,因为从古籍记载的地理位置来看,她并不是日本或者澳洲,而是夏威夷。
扶桑国是传说中古代仙人活动的地方,以往认为扶桑国就是日本,但是根据研究日本更有可能是以往的瀛洲,因为瀛洲在东方的海岛,而且日本以前称为东瀛,因此更有可能是瀛洲的地方。在古籍的记载中,扶桑国有扶桑树,树上有金乌,金乌即太阳,树上一共有十个太阳,这些太阳一起活动的时候被后裔给射死了。
并且根据记载,扶桑国在大汉国东方的两万多里的位置。那么大汉国又在哪里呢?在《梁书》中曾经有过相关的记载,那就是在文胜国东边的五千多里。那么文胜国又在哪里,只有清楚这些才能明白扶桑国的位置。在提到慧深到荆州来之前的记载中,也曾提到大汉国,说:“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馀里。根据相关的换算位置,毕竟以前的计量单位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查找扶桑国更准确的位置应该是在现在的夏威夷。从南京向东出发,大概八九千公里的位置,就像现在的夏威夷。在夏威夷有古籍中记载的海鳌,这种海鳌就是现在的海龟。
而且夏威夷有很多的火山,这些火山岛形成了古籍中的“羲和浴日”的传说,也就是汤谷。而且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上,非常符合“日出日落”的状况,阳光刚好可以直射在地球上,因此种种的迹象表明,夏威夷非常的符合古籍中描述的扶桑国的情况。因此这个扶桑国应该不是在日本或者是墨尔本,而是在现在的夏威夷,但是古时候的夏威夷很有可能和现在的位置并不能重合,但是从其他迹象来说,还是很符合的。
扶桑,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树,也叫“扶木”、“若木”、“华神树”,扶桑树作为华夏文化的经典图腾,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扶桑树图案的帛画,但是扶桑神树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真存在过,位置在哪,众说纷纭。
《山海经》对扶桑树有详细描述,《海外东经》篇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黑齿就是黑齿国,国人牙齿漆黑,既吃稻米也以蛇为食,再往下就是汤谷,汤谷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和“虞渊”相对,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据现代学者考证,汤谷就位于现在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远古时期羲和族人在这里祭祀太阳神。《山海经·海外东经》还记载:“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10个太阳在树上休息,而且还有专门的站位,九下一上,非常讲究。
而扶桑树往往还跟三足金乌扯在一起,《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述说:“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正常情况下,每天只有一个太阳出去工作,而载着太阳的就是乌鸦,扶桑是神树,三足金乌是神鸟,它们都是因为太阳存在,10个太阳的传说,又涉及到后羿射日。
扶桑树生长在海外以东或大荒之东,总之绕不开“东”这个方位。太阳东升西落,而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就是东夷(意为东方之人)文化,太阳是东夷部落的图腾,东夷文化范围包括现在的山东全境。按照这个逻辑去推论的话,扶桑神树的原型,应该是生长在山东地区的。
但上个世纪考古学家却在四川地区发现“盘龙神树”,“神树”出土的遗址大家也不陌生,正是大名鼎鼎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其实1929年就被发现,但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展开大规模的发掘保护工作,1986年,2号祭祀坑中清理出大量金玉青铜碎块,青铜神树就在其中,一共8棵。
据考证,这些青铜神树所属年代是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但商朝属于中原文明,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青铜神树代表的是长江流域文明,来自神秘的古蜀国,古蜀国从商代早期延续到公元前316年,最后被秦惠文王给灭了。
在青铜神树出土前,“扶桑神树”一直被认为只是中原东方的传说而已,毕竟《山海经》本来就被当成荒诞不经的古籍,无据可考。但四川盆地在古代并不属于中原,古蜀国为什么也有扶桑树崇拜?要知道,青铜神树的外形,和神话中的扶桑树是一模一样的:
被精心修复的1号神树是最大的一棵,高395米,因为掩埋之前被砸毁无法全部复原,专家估测的高度是5米,树下面是圆形底座,树干上盘踞着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基座像是三座山相连,主干分三层树枝也分三层,共9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有神鸟,而鸟又对应不同果实,让人猜测果实就代表了栖息的太阳。
不过在远古神话中,太阳是金乌的化身,这些鸟每一只看起来都像传说中带着炙热能量的样子,很可能就是神话里的金乌。因此,青铜神树被发现后,众多专家学者都指出,这就是扶桑神木真实存在过的证据,《山海经》记载并不是信口胡编而是真有其事,只是那些文明距离我们太久远,要考证还原比较慢。
其实科学家也怀疑,《山海经》中描述的那个“荒诞世界”并非想象,而是根据上古文明记述,涉及更高等的地心文明,神话传说未必是传说,也许只是人类还没有找到更高等文明存在的证据。那些毁天灭地的故事,创世造人的神,奇形怪状的异兽,都不过是还原远古而已。
山海经中的十大上古神树:
朱槿、迷榖树、不死树、沙棠树、建木树琅玕树、三株树、帝休树、、若木树、帝休树。
中国对朱槿(扶桑)的栽培观赏历史悠久,将其视为神树。《 山海经·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迷毂 一种树名,形态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它的花光华照耀四方,据说人佩戴在身上不会迷路。晋·郭璞《山海经图讃·迷榖》“爰有奇树,产自招摇。厥华流光,上映垂霄。佩之不惑,潜有灵标。”
不死树上结的果实人吃了可以不死,琅玕树上生长美玉,是凤凰和鸾鸟的食物。昆仑虚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山又叠叠重重的有九层。神话传说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
沙棠树和琅玕树在它的东边,它的南边有绛树、雕鸟、腹蛇、六首蛟、视肉,北边有碧树、瑶树、文玉树、凤凰鸾鸟等。不死树上结的果实人吃了可以不死,琅玕树上生长美玉,是凤凰和鸾鸟的食物。昆仑虚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山又叠叠重重的有九层。
扶桑花,原产我国,和日本没什么关系。 但“扶桑”这个词,在很多地方却成为了日本的代名词。比如说,从中国去日本,往往会用“东渡扶桑”来描述。 这里的扶桑,和“扶桑花”是两回事了。在中国的远古传说中,扶桑是一棵与太阳有关的神木。此树位于东方大海中一座山的温泉山谷里,太阳从这里升腾而起。《山海经·海外东经》中有这样的描写:“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这样记载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这里的扶木指的也是扶桑。把《山海经》上的话简单地翻译过来,就是说太阳就住在扶桑树上,一共有十个太阳。鸟儿背着太阳去上班,而且是轮流上班。 至于扶桑树所处的地方,也就是扶桑国所在,现在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说是在墨西哥,另一种说是在日本。两派都有很多证据,争执也非常大,如果感兴趣可以用“扶桑国”为检索词搜索一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相关信息。 认为扶桑国是日本的意见看来得到的赞同声要多一些,因此中国人说“扶桑”来表达地名时,往往就是指日本了。
上古八大仙境分别是:1不周山2昆仑山3方寸山4归墟5扶桑6雷泽7青丘8丹穴山。
1、不周山。
传说是盘古大神脊骨所化。《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2、昆仑山。
昆仑山,原名昆仑丘,又名昆仑虚,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亦是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古书有说,西王母曾也在昆仑山居。《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
3、方寸山。
方寸山是《西游记》中的地名,位于西牛贺洲。世外高人菩提祖师便隐居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是孙悟空的启蒙老师。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方寸山不在天地之内,非有缘者不可遇,乃世间最神秘之地。
4、归墟。
归墟亦作归虚。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列子汤问》篇,对归墟有更详尽、也更富原始神话、巫文化色彩的记载。根据这篇报道,归墟在渤海之东,它随着更为奇异的神话之翼,飘渺于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的地平线之外。
5、扶桑。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6、雷泽。
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舜渔于雷泽,即此。雷泽,在历史上居于神圣地位,是养育先民的生命之泽。雷神居雷泽。《山海经》道:“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所引与今《山海经》异。
7、青丘。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青丘便是狐族的居住地。
8、丹穴山。
祷过山再向东五百里的地方,叫做丹穴山。山上遍布着许多黄金、美玉。丹水从山中流出,向南流去,注入渤海。山中生长着一种五彩斑斓的鸟,名叫凤凰。头上的花纹成德字形,翅膀上花纹是仁字形,腹部是信字行。它是吉祥的象征,为人们带来和平安宁。
不周山简介
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它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还高出120米。峰恋叠起,怪石嶙峋,云涛雾海,景色奇特。峰顶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这里修筑庙宇。
主峰稍南有一无风台,这里任何时候都无一丝一缕的风息。偏南依岩筑室,为寺僧禅室,称“起云洞”,洞口有石山,云气冉冉。
发鸠山东山脚下有清泉,是浊漳河主要源头。古时源头建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传说是神农炎帝为纪念其女儿女娃所建。庙宇宏大,造型别致,庙的周围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桥、南天门、八角琉璃景、四星池等建筑。
发鸠山脚下有一景观称“浊源泻碧”,河水从山脚下流出,一片碧绿,湍流直泻,西流东往。当游人夜宿灵湫庙,静夜时能听到山下汩汩泉水的响声,妙不可言。
扶桑(其一)
扶桑又名朱槿牡丹,原产我国南部。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霜,不耐阴,宜在阳光充足、通风的场所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好,冬季温度不低于5℃。扶桑根、叶、花都可入药,有清热利水、消消毒解肿之效。还是马蹄莲斐济(没听说过的)和马来西亚的国花。
扶桑(其二)
扶桑,旧指日本一带。是中国古籍中对遥远东方的泛称。古有扶桑神树的传说。《山海经》所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太阳休息的地方。
既不是日本也不是墨西哥,我国史书记载的“扶桑国”在哪?
本文2023-10-25 10:39: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