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录的书籍简介
以时间顺序为标准。每一目下注明碑文的撰写和书写人的姓名,以及立石的年月。后二十卷为辨证古器物二碑刻所撰,共计跋尾五百零二篇,汇集了作者多年研究的看法和心得。其价值和成就在于补正前贤的阙失,对成书于北宋中叶的《先秦古器图》、《考古图》和《集古录》的错误,包括年月、铭文内容,都一一作了考辨。尤其对欧阳修的《集古录》补正为最大。不仅如此,且“以器物碑铭验证前史”,考订典籍的讹舛之处6由于“史牒出於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所以历代史书有关人物的岁月、理、官爵、世系等,其十有三四与金石相抵牾。此书则予以订正。
同时,还录存了不少重要的不见于史书的重要史料。主要有历代碑铭墓志所载人物的生平、履历、氏族世系,以及宋以前存世的古籍的摘引。 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年间,《金石录》已有刻本行世,书末附有李清照《后序》。到明代已很少见。清人所知的宋刊本只有残存的十卷本。清顺治年间济南谢世箕刻本、乾隆年间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本,都以明抄本为底本。1950年在南京发现三十卷宋刊本,行款版式与残存的十卷本全同,被认为即宋龙舒郡斋初刊本,为目前最好的本子。今藏北京博物馆。
1 文言文有哪些好看的书
太多了,读史的有太史公之《史记》,陈寿的《三国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学类的有《诗经》,《庄子》,《列子》、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韩非子》、沈括的《梦溪笔谈》、苏东坡的《东坡全集》、刘伯温的《郁离子》、《全唐诗》、《全宋词》
故事类的有干宝的《搜神记》、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陈抟高卧》、王实甫的《西厢记》、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关汉卿的《谢天香》《金线池》、《救风尘》、《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拜月亭》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汤显祖的《牡丹亭》、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西游记》、《封神榜》、《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
2 文言文经典著作有哪些《本草纲目》是由明朝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所编著,总十六部,五十二卷,收载药物1892种,书中附药物图1100余幅。这部医学著作是李时珍用了大约二十七年编著而成,在编制过程中,李时珍带着弟子曾先后到了中国各地访医问药,采集药物和标本。这本书包括草部、木部、土部、火部、谷部、果部、鳞部、兽部、禽部、虫部、介部、菜部、人部、金石部。除了涉及涉及医学外,还涉及到了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这部著作,介绍了众多植物的名称,性能、生长环境和地区等。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家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兵家著名代表,通天彻地,精通数家之才。鬼谷子如此厉害,他的弟子也各个非凡,兵家的有孙膑、庞涓。纵横家有苏秦、张仪等,这些人在己身所处环境中都是叱诧一时的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奇书,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以故事的形式中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主要是有关人物评论、言谈事则的故事。《世说新语》以描写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为主题。此书对人物的描写、无论是外貌、学识、和心理,都有完美的表现。通过言谈举止写出了每个人物的独特性格。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这本书以作者围着炉子,展开的一段人生对话。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因为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丰山集》
(明)孙存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刻本。
此书版刻精美,半叶十行十八字,白口,黑鱼尾,左右双边。卷首钤“拙者之庆”竖长方阳文印。《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仅著录本馆有藏,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古文渊鉴》
(清)徐乾学等撰注,清康熙内府刻五色套印本。
此本为清代康熙内府朱墨黄绿蓝五色套印本,版式精美,色泽鲜豔。半叶九行二十字,粗黑口,双顺黑鱼尾,四周单边。
《广金石韵府》
(清)林尚葵辑,清康熙刻本。
此本为清康熙九年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刻印精良,半叶六行,字数不等,白口,四周单边。
《重刊明心宝鉴》
(元)范立本辑,明嘉靖刻本。
此书刻印精良,宽行大字,粗黑口,双对花鱼尾,有元刻之遗风,且保存完好,品相上乘。此本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
(唐)杜甫撰,(宋)王十朋集注,(宋)鲁訔编年并注,宋刻本。
此书版刻精美,纸墨优良。谢国桢先生认为其所刻字体、刀法、行款与宋黄善夫所刻《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蘇东坡先生诗》大致相同,断为南宋建阳麻沙坊刻本,刻于孝宗之後。此本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宋)欧阳修等撰,元刻明递修本。
此书具有典型元刻风格,书中有三页出现三黑鱼尾,上顺下对,原刻与递修本都有刻工。元刻遗留已罕,虽经递修,亦属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版本价值。此本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唐)陆德明撰,明汲古阁影宋钞本。此书系明末汲古阁毛氏影宋钞本,墨妙笔精,与真刻无异。本叶钤有“席鉴之印”、“ 萸山珍本”等印记。此本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推荐篆刻书籍目录:
《珍秦斋藏战国玺印》《童雪鸿藏秦汉印》
《上博藏印》《陕西所见铜印(原印原拓)》《汉代私印-肖形印》
《周叔廮先生捐献玺印选》《中国古玺印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战国鉩印分域编》
《魏石经室古玺印景》《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上海博物馆藏古代封泥之一战国封泥》
这几百本篆刻书籍都可在图中右下角获得
《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山东新出土古玺印》《秦印文字汇编》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秦封泥集》《钱君陶 叶潞渊《玺印源流》》
《罗福颐印选》《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 吉林大学文物陈列室》
《黄宾虹藏古玺印》《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古玺印与古文字论集》《古玺文编》《古玺汇编》
《封泥汇编》《白鹃楼印蜕》《上海博物馆藏魏晋南北朝官印》
《中国书法全集 第92卷 先秦玺印》《中国历代篆刻集粹 8 徐三庚》
《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篆刻艺术院 第二届篆刻艺术研究生班 毕业创作展》
《临摹汉印的目的》《乔尼陶印展》《甘氏集古印正》《甲骨学文字编》
《百扇斋主手拓悲鸿用印》《福庵印缀》
《秦印文字汇编》《秦汉鸟虫篆印选》
《简明中国文字学 [修订版]》《篆书技法百日通》《篆书的辨识与写法》
《篆书章法》《篆刻五十讲_吴颐人》《篆刻入门》
《篆刻刀法常识》《篆刻印史编年》《篆刻四大家印谱》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篆刻技法图典》
《篆刻爱好者最易进入的四个误区》
《篆刻病印评改200例_韩天衡》《篆刻病印评改摘要》
《篆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边款》《篆刻针度》
《罗福颐+汉印文字征补遗》《罗福颐印选》
《虢季子白盘清末朱拓》《西夏官印汇考》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社员袁道厚作品欣赏》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一册]》
《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二册]》《西泠四家印谱》《西泠秋拍陈巨来精品》
《赵之谦印谱原印本》《边款知识和钤印法》《送给篆刻新手的礼物 临摹教程》
《逍遥-武陵老井近作十数方》《邓散木原拓印稿》
《金意庵篆刻》《金文大字典》《九成宫版本选择问题》
《书法篆刻-篆书百家姓》《云峰印社书法 篆刻》
《以文会友-武陵老井近作28方》《先秦玺印图说》
《刘新惠书画印作品展篆刻篇》《北魏张玄》《十钟山房印举》
《十钟山房印举2版》《印学史[沙孟海]》《印苑巨匠钱瘦铁 [韩天衡]》
《印面》《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篆书卷》
《历代印风系列 汉印》《历代篆刻作品精选》《古图形玺印汇》《古玺文编》
《古玺汇编 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古玺汇编》《古玺鉴赏150例》
《古肖形印臆释》《古陶文汇编》《吴昌硕临石鼓文》
《吴颐人篆刻作品展示》《图释古汉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增补徐三庚印谱》《壬辰年迎春篆刻展》《大千印留》
《天津博物馆藏印》《安持精舍印冣》《宝子碑》
《封泥汇编-福庵》《将军印100方》《履盦三代朱迹》《山西博物院藏历代玺印》
《峄山碑》《峄山碑与篆书技法》《峄山碑及其笔法》《张遴骏道德经》
《影印古本篆刻学邓散木》《徐正濂谈刀法与线条》《战国文字编》
《战国玺印字根研究》《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七篇》
《战国鉩印分域编》《掌上金石大字典》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
《方介堪《心经》原打印谱》《方介堪篆《心经》》
《方介堪精品鸟虫篆印》《施晓峰篆刻网络展》《明清着名藏书家-藏书印》
《明清着名藏书家[1]藏书印》
《来一石先生篆刻》
《来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
《桂建民篆刻与杂谈》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
《欧阳询书法特征研究(邓散木)》
《汉官印》
《汉瓦当精品》
《汉私印》
《汪关印谱》
《沉阳古籍:百体千字文》
《沙孟海印学史》
《沙村印话-沙孟海》
《河南驻马店的新蔡地区出土的战国封泥》
《玉印集存》
《王福庵》
《王福庵印存》
《王福庵原印拓片》
《王福庵篆书千字文》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目》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金文编(四版)》
《陈巨来治印墨稿选》
《青泥遗真-新出秦汉封泥特集》
《高清汉代私印印谱2》
《鲁迅美术学院藏《峄山碑》》
《鸟虫印精选(反)》
《齐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
在明代的金丹家中,傅汝舟较为有名,相传他能造伪黄金和配制仙丹。明代最著名的金丹术书籍,当推《黄白镜》,但其内容十分玄妙隐晦。明代宁献王朱权于宣德中曾撰《庚辛玉册》二卷,其中分为七部,即金石部、灵苗部、灵植部、羽毛部、鳞甲部、饮馔部、鼎器部,共计有五百四十一品。书中的资料取材于崔日方《外丹本草》、土宿真君《造化指南》、独孤滔《丹方鉴源》、轩辕述《宝藏畅微论》及青霞子《丹台新录》等书。《庚辛玉册》中有利用植物来找寻金属的详尽记述,如其中说:“透山根似蔓菁而紫,含金气,石杨柳含银气,马齿苋含汞气,艾蒿粟麦含铅锡之气,酸芽三叶酸含铜气。”据《庚辛玉册》的记载,“透山根”产于武都,它的液汁能够点铁成金,但这种植物有剧毒。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透山根”到底是什么植物。
谈宋代金石学:
搜集、传拓、考订及应用
“金石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一门学问,“金石”“金石之学”“金石学”虽然在各个时期的含义有所不同,但在传统学术门类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自先秦开始,我国就有了一套不同于西方近代学术分科体系的独特的学科分类和知识系统,主要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框架之中。这套“四部”知识系统,发端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到明清趋于完善,最终以《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形式确定下来。
研究金石的学问,东周时就已出现,到两宋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金石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到清代乾嘉时期达到第二个高峰。金石之学随着考据之风气兴起而蓬勃发展,学者们通过考察新出土的古物铭文,大有收获。
西方近代考古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引进,对传统金石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学者发现,传统金石学研究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存在着弊端。譬如:传统金石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铜器和石刻,范围小而内容少,在对器物或石刻进行研究时,通常只注意有文字内容的器物,却很少着力于器物的形制、纹饰等方面,更没有进行断代的研究,因此传统金石学很难发展出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此外,金石学的研究很多是以文献证文献,过于依赖古籍着录,缺少实物上的实证,所以存在不少错谬。近代金石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局限,尝试借科学新方法来研究金石学,将传统金石学研究带往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方向。罗振玉、王国维二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代金石文化的构架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 解体,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日本。旅日期间王国维随罗振玉研究古文字、古器物,对金石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中,王国维称:“其于搜集、着录、考订、应用各方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
宋代的金石文化与两汉的经学文化、魏晋的玄学文化有所不同,具有新的构架。
首先,从搜集的角度来说,收藏器物在当时的社会上蔚然成风。收藏品丰富的“累数至万余”,热衷于收藏的,如“当南渡之初,国势未定,而高宗孜孜搜集古器”于榷场。一国之君都醉心于互市上的古物,更何况其他人。宋人的收藏种类丰富,除金、石以外,还兼收瓦当、木简等,“无不在当时好古家网罗之内”。
其次,从传拓及着录的角度来说,宋人对于金石学发展的贡献不仅是搜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传拓和着录加以“流通”。对此,王国维说:“今宋代藏器已百不存一,石刻亦仅存十分之一,而宋人图谱目录尚多无恙,此其流传之功千载不可没者也。”当时的着录种类基本上已经完备,有的只记录了器物上的文字,有的连形状也画上了。“然拓本流传自不能广,于是有刊木刊石之法”。
再次,从考订论的角度来说,宋人对古器物上的文字,以及器物的形制、命名作了详尽的研究。王国维认为,在语言文字考订方面,宋人不仅鉴往知来、导夫先路,而且是“近世阮元、吴荣光诸家未有以远过之也”。谈到形制与命名,则“形制之学实为宋人所植场,凡传世古礼器之名,皆宋人之所定也”,“宋人于古器物形制之学实远胜于近世,亦如其图谱之学,为近世所不及也”。
最后,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宋人对于金石“既据史传以考遗刻,复以遗刻还正史传,其成绩实不容蔑视也”。宋代郊庙、太庙所用的礼器很多是按照古代器物仿铸的,令金石文化真正服务于当时的社会需要。
宋代金石文化构建于这四点之上,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构架,又以其伟大的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代金石文化的价值
“宋自仁宗以后海内无事,士大夫政事之暇得以肆力学问,其时哲学、科学、史学、美术各有相当之进步。士大夫亦各有相当之素养,赏鉴之趣味与研究之趣味,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互相错综。此种精神于当时之代表人物苏轼、沈括、黄庭坚、黄伯思诸人着作中在在可以遇之。”在王国维看来,金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稳定,人们才有了审美、思考的需求。
宋人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金石之质美、文美、意蕴之美,并将审美的愉悦与研究的客体达到心与物融合。研究的趣味,则促使人们对客体进行深入的剖析与研究,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怀古之情,使宋人得以在一个新的高度上体味古代金石的精神内核;求新之念,则让宋人满怀热情地去开创新知。王国维将宋代文化与时代,和此前的汉唐、此后的元明清进行对比,他说:“汉唐元明时人之于古器物绝不能有宋人之兴味,故宋人于金石书画之学乃陵跨百代”,而与清代相对比,宋代“虽诸家所藏不及今日私家之富,然家数之多则反过之”。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精神气质,这样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神韵,王国维对宋代金石文化内核的分析是深刻而精辟的。
在每个时代都会有古器物出土,宋代有大量古器物重见天日,又有学者专门搜集研究,于是形成了专门的金石学。王国维评价说:“虽谓金石学为有宋一代之学无不可也。”宋人开创的这门新学问,在中国文化史、学术史上均有突出的价值堪称学术史上的不朽丰碑。
金石之学元明有所衰落,但是到了清代,又在新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复兴起来,“可谓盛矣”。王国维又将复兴的清代金石文化与宋代作了对比,他说:“近世金石之学复兴,然于着录、考订皆本宋人成法”。此外,王国维还认为,在古器文字、古器物形制、情趣等方面,清人都不及宋人,但是,王国维对宋代金石文化的谬误之处也并未避谈,譬如“至宋人说古器铭中所见姓名事实则颇多穿凿可笑”。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政治极度动荡,却也是充满活力的崭新的学术时代。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的六朝与唐人写本、内阁大库元明以来书籍档案,等等,一件件展示在世人面前,“而金石之名乃不足以该之矣”。自宋代兴起的金石之学,此时又有了新的转变,与其他学科综合融会,王国维的“古史新证”便是这种综合应用的典范。
金石录的书籍简介
本文2023-10-25 12:31: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