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二郎山的传说典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神木二郎山的传说典故,第1张

传说一:

天神杨戬从陕西担了两座山,准备给神木城西和城北各放一座,作为屏障,以遮挡风沙。过了黄河,太阳快要落山了,碰上一位老大娘,原指望接个好口气。便问:“你老说我赶太阳落山前能到了神木城吗?”

老大娘说:“唉!远着哩,到不了啦!”二郎神一气之下便说:“人到不了,我的头也要去!”于是便使了神威,其头飞来神木城西北为二郎山,身躯化天台山。

传说二:

在很早以前,北方沙漠中有一只巨大的骆驼,它口渴了,来到神木芹河于窟野河的交汇处喝水,两条河的水全被它喝完了。

还没有将渴解了,最后被渴死了。它的身躯吸收阳光和大地的蒸汽,结果就化作为驼峰山了。驼峰山也就是今天的二郎山。

传说三:

根据二郎山庙的碑文记载,在明正统年间,由于人们的生产条件还很落后,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还治理不了窟野河,就像借助神的力量来治理。

这时,就想到了治水之神赵昱赵二郎。因此,人们就在山上修建了二郎庙,作为山上的一座主庙,从此,这座山一直就定名为二郎山了。

传说四:

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在治理都江堰时也立过大功,死后被封为治水之神,因此二郎山庙中的二郎庙是李二郎。

扩展资料:

二郎山,俗称西山。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

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

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这些石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

据神木县志记载:二郎山创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嘉靖年间重修[诸神殿顶梁上有“大明亮靖二十四年(1545)岁次乙卯五月十七日立”字样],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计有庙群建筑90余间洞。两峰断处架1天桥(俗称“断桥”),依山势起伏逶迤而造建,惟结构布局独具匠心,泥塑木雕、壁画石刻比比皆是。

文人墨客,题咏精荟,山林别致,游人留连忘返。1959年神木县政府重新整修,“文革”期间惨遭破坏,1983年再次修整,虽不能复原旧貌,但仍为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地方。

二郎山有着亮丽的风景,所以的它不仅是美丽的旅游胜地,更是成千上万的亲朋好友聚集的盛会。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

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松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常年有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游客们来观光拜佛。

每次攀登二郎山,就可以看到骆驼头上“二郎山”三个金光灿灿的大字。沿着陡峭的三百六十多级石阶拾级而上,登至三百二十多级便是山半月门牌楼。

正面刻有林则徐诗:“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额“一山无峙”,背面是“欲上青天揽明月,更倾东海洗乾坤”,额“锦绣河山”。

过了山半月门牌楼,第一处建筑是八仙洞,洞内原有八尊塑像,文化革命遭破坏,1984年重绘八仙图,修复神像。

过了八仙洞,是地藏洞,沿着“骆驼头上”的“之”字形曲径再往上,便是浩然亭,此亭建于1937年,1939年仲秋抗日将领何柱国邀请热血志士在此共誓抗日决心。

并亲笔为亭额题写“天地正气”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顺“骆驼头”北上,有二郎庙、水母宫、诸神殿。一路凭栏远望,神木县城全景尽收眼底。

诸神殿后有韦驮阁(护国寺)、三教殿。三教殿在二郎山第一峰颠,穿廊叠檐,别致典雅。殿前生有一树,枝柯斜出。

殿内供奉儒、佛、道三教始祖孔子、如来、老子,东西两面墙上有九龙山(东山)和二郎山(西山)全景壁画。

-神木二郎山

清顺治五年(1648年),李定国部将冯双礼攻破孤山,焚殿宇,毁铜塔铸永历通宝以充军饷。昔日巍峨殿宇和高耸入云的铜塔毁于兵燹。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孤山上重建瀛海寺,在原基上新建殿宇,亭台楼阁巍然屹立,并饰以朱绀碧翠,神像栩栩如生,金碧辉煌,焕然一新,亦称滇中之绝,素负盛名。

民国年间,江川九溪蒋世英聚众闹事,后又盘踞孤山,据险固守。云南省府三次派兵前来征剿,蒋世英三上孤山与省府对抗,省府派飞机投弹轰炸,均未生效。1930年12月17日,省府卫士大队据侦察密报,知蒋世英潜往曲江不在岛上,遂趁机设计收买了蒋的亲信,攻其不备,用计潜入孤山,缴获蒋全部武器和造币机器、造枪机械。江川县府认为孤山为匪巢,以捣毁匪巢为由并呈文省府,省府批复,准予办理,于1931年3月10日,将孤山所有建筑尽行烧毁。可惜昔日巍峨辉煌的殿宇,就这样变为了瓦砾废墟。

1950年1月,江川解放之初,海浒金绍云聚乌合之众,组织暴动,大肆劫掠人民,后逃窜至孤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进剿,经过半年策划涉险进剿,英勇奋战,金绍云被活捉,后押至玉溪处决。

1979年7月,中国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征用孤山为猿猴养殖场,岛上幸存的常绿灌木丛、竹林、草坪尽遭猴毁,孤山成为光壑秃岭。

1988年11月,江川县人民政府与生物研究所多方协商,达成协议,孤山有偿归还江川。江川县决定将孤山辟为旅游风景区,先后投入700余万元,先行绿化,继之修建亭、台、楼、阁、水榭。在码头建孤山门,往南建七曲桥,接着建南长廊,在烂柯坪上建烂柯亭,鱼乐园建观鱼台(浩然榭),打通扩宽南无洞,成为上下孤山南端的通道,在险峰石上建险峰亭,重建天生桥,在舍身崖上建舍身亭,龟极峰建瀛海楼,振衣岗建史碑亭,孤山顶中部建金山清苑,北部建环玉山庄,孤山北麓建浩然榭,西北部建情人廊,廊两侧分峙春心、秋波两亭,兴修环岛游路及通往各景点的通道。再现了“巍然形胜冠南洲”的风采。

1993年10月,经玉溪地区财政投资68万元,由玉溪地区计委综合设计所组织施工,建成了从小马沟至孤山的海底电缆工程,孤山从而成为不夜岛。

海中之山有仙迹,山中之水为珍泉,抚仙湖在云岭之中,孤山岛在抚仙湖内。可谓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三峡“望霞峰”典故: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

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十二仙女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

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扩展资料

三峡沿江古文化

考古发掘表明,长江三峡巫山地区文化积淀相当丰厚,有史可考的文化遗址遍布长江和大宁河两岸,多达一百七十余处。专家分析这一带, 可能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域之一,还可能是“巴墟”的所在地。

巫山文化遗址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在长江南岸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二百万年前人类化石,此外,新石器时代晚期魏家梁子文化的发现,又使巫山成为研究三峡历史的重点地区。在长江与大宁河两岸的巫山境内,还发现的几处大型古代城址,为研究古代三峡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难得的证据。

参考资料

-三峡

神木二郎山的传说典故

传说一:天神杨戬从陕西担了两座山,准备给神木城西和城北各放一座,作为屏障,以遮挡风沙。过了黄河,太阳快要落山了,碰上一位老大娘,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