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四川大学古籍所教授)详细资料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刘琳(四川大学古籍所教授)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刘琳,男,1939年1月生,贵州丹寨人,1959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校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全宋文》两主编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与历史文献学,旁及四川地方史、西南民族史、沿革地理、道教史等,代表作为《华阳国志校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刘琳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贵州丹寨 出生日期 :1939年1月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 代表作品 :《华阳国志校注》 个人简介,主要科研成果,著作,古籍整理,主编,论文, 个人简介 刘琳,男,1939年生,四川大学古籍所教授,《全宋文》主编。主要代表作有《华阳国志校注》等。承担国家教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古籍整理学》研究专著的撰写。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四川古代史稿》(合作)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2、《现存宋人著述总录》(刘琳、沈治宏编著),巴蜀书社出版,1995年8月。 3、《中古泥鸿——刘琳史学论文自选集》,巴蜀书社,1999年9月。 4、《古籍整理学》(刘琳、吴洪泽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古籍整理 1、《四川郡县志》(校点,合作),成都古籍书店,1983年9月。 2、《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7月;修订版,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6月。 3、《三国志选译》,巴蜀书社,1988年5月;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4、《黄庭坚全集》(共4册,刘琳、李勇先、王蓉贵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5、《范仲淹全集》(共3册,学术顾问),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主编 1、《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第1—50册 巴蜀书社出版 2、《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全360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论文 1、离堆辨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2、高骈与成都罗城 《成都文物》1984年第3期 3、怎样研究地理沿革 《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5期 4、常璩评传 《中国史学家评传》1985年 5、一位文史兼长的学者——缪钺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1985年 6、北朝艺文志简编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27辑(1985年) 7、北朝士族的兴衰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986年 8、化胡经上清派灵宝派无上秘要大洞真经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1987年 9、三张五斗米道的一部重要文献——正一法文经章官品 《古籍整理与研究》1989年第4期 10、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与宋代文化的发展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53辑(1991年) 11、唐宋之际北人迁蜀与四川文化的发展 《宋代文化研究》第2辑1992年 12、传世《审是集》是伪书 《宋代文化研究》第2辑1992年 13、缪钺先生的治学道路与学术特色 《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4、杨羲与许谧父子造作上清经考 《中国文化》1993年第8期 15、施子美与《施氏七书讲义》 《宋代文化研究》第3辑1993年 16、蔡襄年谱 《宋代文化研究》第4辑1994年 17、论刘备 《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18、明清几种《十六国春秋》之研究 《北朝研究》1995年第4期 19、固始迁闽考 《宋代文化研究》第7辑1998年 20、幸元龙与《松垣文集》 《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1、《黄庭坚全集》前言,《宋代文化研究》第十辑,线装书局,2001年9月,第281-295页。 22、《全宋文》笔谈·从《全宋文》的“全”看其学术价值,《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经、史、子、集和古籍分类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从此,四部分类法为大多数史志、书目所沿用。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国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四部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就是按经、史、子、集四部44类67个子目编排图书的。现在就此书的体例,把经史子集四部简介如下: 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儒家经典了"十三经"为代表,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主要是各种体式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别史、杂史等。纪传体,了"二十四史"为代表,它们都是官修的正史;……杂史,如《朝野佥载》。史部还包括地理著作、政书、目录书等。 子部,收集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此部范围广,收书也比较复杂,有哲学书,也包括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农学、军事、艺术、宗教的著作,也包括笔记小说和类书。子部中也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书籍,如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等及其有关书籍。 集部,收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一人著作的集子称别集,多人著作合编一起的集子称为总集。别集,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韩愈的《韩昌黎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全唐诗》等。文学评论,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集部以文学书为主,但又不限于文学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