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勤奋读书的故事有哪些?
1、牛 角 挂 书
拼音: niú jiǎo guà shū
解释: 比 喻 读 书 勤 奋。
出处: 《新 唐 书 · 李 密 传》:“闻 包 恺 在 缑 山,往 从 之。以 蒲 鞯 乘 牛,挂《汉 书》 一 帙 角 上,行 且 读。”
举例造句: 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拼音代码: njgs
用法: 作定语;指 勤 奋 读 书
英文: read while grazing the cattle with one's books hung on its horns
故事: 唐 朝 时 期,李 密 年 轻 时 听说 包 恺 在 缑 山,就前去拜他为师,他骑在牛背上,把《汉 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越 国 公 杨 素 刚好在路上看到,骑马跟在他的后面问他为什么这样勤奋。李 密 见 是 杨 素 就回答说在看 项 羽 传 入迷了。
2、囊 萤 映 雪
拼音: 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释: 囊 萤:晋 代 车 胤 少 时 家 贫,夏 天 以 练 囊 装 萤 火 虫 照 明 读 书;映 雪:晋代 孙 康 冬 天 常 映 雪 读 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 《晋 书 · 车 胤 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南 朝 · 梁 · 任 昉《为 萧 扬 州 荐 士 表》:“既 笔 耕 为 养,亦 拥 书 成 学,至 乃 集 萤 映 雪,编 蒲 辑 柳。”
拼音代码: nyzd
近义词: 囊萤照雪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故事: 晋 代 车 胤 从小就好学不倦,但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因此浪费晚上的时间他觉得十分可惜。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他见室外到处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几十只萤火虫吊在书本的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 朝 的 孙 康 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
有关孔子孟子的故事名称有如下:
1、孟子受教
《韩诗外传》载: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2、断织喻学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
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3、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
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4、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活人殉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5、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关于勤奋读书的历史故事有:苏秦锥刺股、匡衡凿壁借光、司马光“警枕”促读、宋濂求师宁吃千般苦、祖逖闻鸡起舞、车胤囊萤苦读、王守仁笨鸟先飞等等。部分具体介绍如下:
1、苏秦锥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匡衡凿壁借光
汉代,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怎么办呢?匡衡白天要帮助父母干活,只有晚上能读书,聪明的匡衡想出了在墙壁上凿孔引邻家的烛光读书的办法。书籍在汉代是很宝贵的,像匡衡这样的贫苦之家不可能拥有丰富的藏书。匡衡为了读书,去乡里藏书很多的富有人家打工,并且声明不要报酬,只要能读遍家中藏书就行。
3、司马光“警枕”促读
宋朝有一个司马光,他读书很刻苦,可时间经常不够用。有一天,他在花园里散步,碰到一段圆木,这圆木滚了一下,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就把圆木捡回屋内,放在床上当枕头,每天晚上学习困了,他就枕着圆木睡一会儿,圆木一滚动,他就醒了,就接着看书。有一天,母亲发现了这段圆木,就想扔掉,司马光说:“娘,您千万不要扔,这是我的警枕。我用它提醒我早早起床。”
4、祖逖闻鸡起舞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5、宋濂求师宁吃千般苦
元末明初,宋濂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参考资料:
中华历史典籍浩如烟海,中华历史故事数不胜数。
下面从两个角度举些例子:一个是横的角度,一个是纵的角度,中国历史故事之盛况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一、从横的方面(分类)例举如下1治国大略方面,如“周公制礼作乐”“齐桓公尊王让夷”“秦始皇罢侯置守”“汉高祖翦灭诸侯王”“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唐太宗安置东突厥”“杨一清借刀除刘瑾”“康熙帝撤藩平乱”等。
2治军方略方面,如“商纣王纵欲兵败牧野”“周武王牧誓励军”“孙武练兵斩宠姬”“秦穆公责己恕将”“秦始皇御边固国”“赵括纸上谈兵”“萧何慧眼识韩信”“曹操割发自刑约卒伍”“成吉思汗选将不拘一格”等。
3勤政为民方面,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周文王不遑暇食”“秦始皇作制明法”“唐太宗勤行三事”“房玄龄孜孜奉国”“宋太祖艰苦创业”“范仲淹先忧后乐”“雍正帝与《朱批谕旨》”等。
4廉政奉公方面,如“晏婴节俭相齐王”“汉文帝躬身节俭致安宁”“赵禹据法守正”“杜诗清正爱民”“曹操后宫无锦绣”“贞观名臣多清廉”“海瑞拒贿”“王杰为官两袖清风”等。
5修身治家方面,如“周公言传身教”“晋文公示信伐原”“鲍叔牙辞宰荐管仲”“蔺相如避车让廉颇”“马援穷且益坚”“范仲淹设置义庄”“曾国藩严于教子”等。
6治学成才方面,如“孔子虚心求学成至圣先师”“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张仲景为救世济民而从医”“牧羊奴王象好学成才”“柳宗元遭贬写华章”“顾炎武国亡家破矢志学”“詹天佑立志为国修铁路”等。
7爱国守疆方面,如“勾践卧薪尝胆”“弦高矫命犒秦师”“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并六国一统天下”“郭子仪单骑退回讫”“韩世忠梁红玉黄天荡大败金兀术”“左宗棠运筹帷幄收复新疆”等。
二、从纵的方面(时间顺序)例句如下1先秦时期
夏禹传子、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姜太公钓鱼、牧野之战、计淹昭王、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共叔段之乱、长勺之战、管鲍之交、九合诸侯、唇亡齿寒、羊皮换相、泓水之战、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兵、弦高犒秦、崤山之战、一鸣惊人、周游列国、孙武用兵、卧薪尝胆、两虎相争、二桃杀三士、烧券买义、大义灭亲、火牛败燕军、邹忌讽谏、立木取信、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屈原投江、完璧归赵、长平之战、窃符救赵、毛遂自荐、荆轲刺秦王、焚书坑儒、指鹿为马、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
2汉唐时期
楚汉争霸、张良纳履、韩信拜将、白登之围、萧规曹随、文景之治、七国之乱、赋圣相如、独尊儒术、大将卫青、张骞通西域、司马迁忍辱著史、苏武牧羊、霍光辅政、昭君出塞、王莽篡汉、昆阳大战、班超经营西域、蔡伦造纸、科学巨子张衡、三顾茅庐、文姬归汉、赤壁之战、曹植妙作《七步诗》、闻鸡起舞、书圣王羲之、淝水之战、辞官归隐、刘裕北伐、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文帝统一南北、隋末农民大起义、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玄奘西行、远嫁吐蕃、武则天称帝、护国良相、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元和中兴……
3宋元时期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文官治国、扫平北汉、高梁河之战、宋辽交兵、大辽太后、王小波起义、攻守幽州、澶渊之盟、阿骨打反辽、聚义梁山、方腊起义、钦宗临朝、东京保卫战、靖康之变、老将宗泽、宗泽抗金、苗刘兵变、赵构逃亡、韩世忠抗金、尽忠为国、岳飞抗金、惨死风波亭、伪齐灭亡、完颜亮弑君、一心伐宋、完颜亮惹祸杀身、完颜雍治国、铁木真起兵、四处征战、四子受封、蒙古西征、哲别归天、抱病出征、病死六盘山、拖雷毙命、金国败亡、蒙哥殒命、兄弟争位、大元帝国、文天祥不降、帝国转衰、刘福通起义、元朝灭亡……
4明清时期
朱元璋出家皇觉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刘伯温论兵、燕王发兵靖难、朱棣登皇位、仁宗体恤民生、王振专权误国、北京保卫战、嘉靖帝崇道、海瑞备棺上谏疏、戚继光抗倭、名医李时珍、名臣张居正、智除魏忠贤、皇太极称帝、冲冠一怒为红颜、顺治帝出家、康熙智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三征噶尔丹、乾隆帝禁书修书、少年纪晓岚、曹雪芹著书、林则徐虎门销烟……
对上述内容作出两点说明:一是以上内容均是根据“中华历史故事”的相关书籍整理,特此致谢;二是只是提供相关题目,具体内容可以据此查阅相关资料。
一个医生被称为神医,是因为他有过人之处。有一种超越常人的能力和智慧,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中国古代有许多神医,其神奇之处主要表现在测病和治病上,令人不可思议。
据《史记》载,汉文帝时的仓公是个神医。有人头痛,仓公为之切脉。认为病十分险恶,无法治疗。就对病人弟弟说:“你哥哥患的疽病,不久将在肠胃发作,五天后浮肿,八天后吐脓而死。”后来果然如此。汉代张仲景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神医。有一次,他为一位叫王仲宣的人望诊。当时王仲宣只有17岁。张仲景看了后说:“你体内有病,应服五石汤,否则,30岁时眉毛会脱落。”王不信,没有服药,到了30岁果然眉毛全部脱落。至于神医华佗,更是家喻户晓。一患者腹疼,华佗看了后说:你的病已根深蒂固,应剖腹治疗.不过你只有十年阳寿,治不治都改变不了寿命。在病人的要求下,华佗为其治疗,但十年后这个人还是死了。
神医之神还体现在治疗上。许多怪病和疑难杂症到了神医之手就会起死回生。三国时有个叫张全的书生,穷酸过度,因忽然得了七间房屋,乐极生悲,得了狂笑症,久治不愈。后在他父亲陪同下找到华佗。华佗一号脉,摇头叹息:“你已病入膏盲,我治不了。”父子二人大惊失色,跪地求救。华佗说:我徒弟吴普住在徐州,我写封信,找他或许有救。但途中千万不要打开,而且必须在10天内赶到,否则性命难保。二人水陆兼程,用了8天时间赶到。吴普看信后哈哈大笑。原来信上说来人因乐极而狂笑不止,药物难以奏效,我故意言他病危,使其焦虑,二人到徐州之日,病即愈。这时张家父子才明白,狂笑症已经好了。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这实际是一种心理疗法。《华佗别传》还记载,有人患头晕症,久治不愈。华佗让其脱光衣服,头朝下倒挂,湿布擦身一遍,脉膊出现五色,用刀切开,流尽五色血,用上膏药,眩晕症即愈。治病之怪,令人叹为观止。
神医为什么这样神,当然主要是他们精钻医术,长期实践的结果。但也不排除这些神医有一种特殊的天赋,甚至有一定的特异功能。比如中医的"望诊",对一般医生来说,可能只是观察一下肤色的变化,瞳孔的大小、舌苔的厚薄,而对神医来说,"望诊"是一种潜在的沟通形式,它表现为主体与客体之间达到神知的感应。春秋时扁鹊就有这种功能。据《史记》载:扁鹊少年时曾管一个客栈。客人中有一个叫长桑君的人与他相交甚密。有一次长桑君要给扁鹊传授一种治病秘方。他从怀巾中取出一种药说:“你要用没有落地的雨水将这些药吃下去,三十天之后就可以见到常人见不到的东西。”接着又将记有秘方的书籍交给扁鹊,扁鹊按照长桑君的话将药吃下去,三十天后就可以隔墙见到人了。用这种目力看病,患者体内的一切症结都历历在目。另外张仲景、华佗平时就修炼气功,一些超人的潜能有可能被诱发出来。加之好学勤思、德高艺精、遂成一代神医。
古代关于勤奋读书的故事有哪些?
本文2023-10-25 13:19: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