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古萧的名字和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十大古萧的名字和介绍,第1张

十大古萧是是汉族传统音乐的精髓。有高山流水(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琵琶曲)、渔樵问答(琴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汉宫秋月(二胡曲)、阳春白雪(琵琶曲)。

中文名:十大古曲

对象:高山流水

年代:先秦

人物:琴师伯牙

· ·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古琴曲)

1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分别约定,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

据本氏族谱(此为今湖北省监利县等地支系所存族谱)记载:

萧氏得姓始祖名叔字太心,为微子十三世孙。

微子,帝乙长子,纣王之兄,名启。周成王时,微子代续殷,受封于河南商邱,国号宋,即清之河南归德府商邱县。因其传至十余世,先后产生了孔、戴、皇甫、华、萧等姓氏,故为河南宗派之祖,我族尊之为发姓祖。

自微子下传,至太心公以前,萧氏祖先皆有名无姓。太心公为“微子十三世孙,光公之子,生周平王时。庄王三十五年,宋大夫南宫万弑君闵公而立公子游。公仗义率宋室载武宣穆庄五公之子孙,以师伐之,杀其党南宫牛及子游等,而立公子御说是为桓公。又将猛获南宫万等醢之,以平乱有功,遂封食采萧邑,今徐州萧县是也,为宋附庸。惠王七年,公朝于周,加封萧邑为萧国,因封赐姓,是为萧姓得姓始祖,地属古之沛郡,故为沛郡宗派。”

派行引 :始祖仗大义 率师平乱臣

贤君赖翼佐 宋室藉安宁

太心公为二子取名为祖殷、祖宋,正显萧氏出处。而二孙名史、传,则示开创家乘。始祖妣燕氏,为燕桓侯之女,封一品夫人。

第二世祖殷公妣为秦德公之女,自此与秦氏世代交好。第三世史公妣为秦穆公之女,第四世简公妣为秦穆公孙女康公之女,第五世尚义妣为秦共公之女,第六世馥公妣为秦桓公之女。

尚义公,“字善长,生周襄王时,立为世子,父薨嗣位,食采萧国。好客,礼贤下士,爱民。周定王十年甲子冬十二月,楚子恶其强盛,举兵侵萧,宋华椒以蔡人救之。公囚熊相宜寮及公子丙,楚子曰‘勿杀,吾即退’,公杀之,楚子怒,遂围萧,萧溃,势渐衰弱。”

至二十世,谱中所载惟有三人:旃、旌、显。

引申:

曾在一本记叙百家姓氏起源的书中看到,萧氏起源于梁武帝萧衍,而后来又知有文记载衍公乃萧何二十五世孙。其实,关于姓氏起源的资料,最真实最全面莫过于各家家谱。据谱推本溯源,衍公确是何公二十五世孙。可能是现存的萧氏本家几乎全为衍公之后吧!因为古代除了皇帝,人类繁衍并不昌盛,始祖创萧氏,传至十世也只有四人。从何公到衍公世系分支也并不浩繁,且何公之后萧氏逐步衰退,直至其二十四世孙道成公成为皇帝,道成公一族才显赫起来。后来道成公侄子嗣位后,又对道成公子孙及旁系血亲大肆杀戮,直至衍公之兄。

其它说法:

1、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据史籍记载,伯益是个很能干的人,舜时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许多农田;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

2、出自子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元和姓綦》也持此说。由于宋微子是殷商后裔,而萧国是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故萧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圣君商汤。后世萧姓大多认可此一说法。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据《辽史·列传·后妃》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后族以兰陵为郡望,并自称其先祖是兰陵人,把自己附会为西汉宰相萧何的后裔。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有辽一朝“姓氏止分为二,耶律与萧而已。”可见契丹各族中萧姓群体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4、外姓改入。据台北萧氏宗亲会印行的《兰陵世家·萧、钟、叶三姓本是一家》记载,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但此说多有破绽,存疑。此外,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中国历史上,萧姓建立的皇朝,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齐(也称南齐或萧齐)和梁(也称南梁或萧梁),还有就是在萧梁末年,被当时西魏所扶持的一个傀儡小政权,叫西梁(也称后梁)。最后就是在隋末大乱地方割据势力中,出现过一个梁,它没有被正史承认,但好歹也有过一个自立的皇帝。

总共就以上这四个。基本都是地方割据势力,没有形成大一统皇朝。

若要问一共有哪些萧姓皇帝,那就只要排列以上四家的皇帝姓名即可(备注:我们只算生前正式登上皇帝位的,包括自立的,但是不算死后追封的。另外,被废和被杀的也算)。具体见下:

1)南齐:萧道成(太祖高皇帝)、萧赜(世祖武皇帝)、萧昭业(74天被废杀)、萧昭文(30多天被废杀)、萧鸾(高宗明皇帝)、萧宝卷(3年被废杀)、萧宝融(末代皇帝作为傀儡,1年出头被废杀,南齐灭亡)。合计7个皇帝,享国只有24年,是南朝4个朝代里最短命的一个。

2)南梁:萧衍(高祖武皇帝)、萧正德(被叛军侯景拥立,几月后被废杀)、萧纲(太宗简文皇帝,2年后被叛军废杀)、萧栋(被叛军拥立,之后被杀)、萧纪(父亲萧衍死后在成都自立为帝,不久被杀)、萧绎(世祖孝元皇帝)、萧渊明(4个月被废杀)、萧方智(末代皇帝,2年左右被废杀,南梁灭亡)。合计8个皇帝,享国55年。

3)西梁:萧詧(中宗宣皇帝,属于西魏的傀儡,在荆州一带很小的区域里)、萧岿(世宗孝明皇帝)、萧琮(末代皇帝,隋朝建立后,被并入版图)。合计3个皇帝,享国32年。

4)隋末割据势力里的梁:萧铣(在巴陵自立为帝,3年后战败被杀)。合计1个皇帝

把以上全部相加起来,萧姓合计出了这么19个皇帝。

靠的是他们的家族气概,有勇有谋,以武为主,同时又很注重教育

其实在隋唐之前,兰陵王萧衍就建立了南梁朝。而且萧郎就是当时萧家的贵族子弟。在南北朝时期,在萧衍之前就已经有萧氏建立了南齐王朝。就在齐快要衰败的时候,萧衍才出兵代替,顶替了齐的位置,建立了南梁朝。在中国古代,萧氏是一个大户,而且各个都非常聪明,英勇无比,在唐朝就已经有九个人担任了丞相,这么长的历史进程中,萧氏出的皇帝就已经有了17人。由此可见萧氏是有多厉害,而且兰陵萧氏除了各个会武功之外,他们的文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

随着这些,萧氏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在唐朝的时候,更是有很多萧氏子弟为朝廷卖命,许多萧氏子弟考中进士,可文可武也是他们的特点。萧氏的萧瑀更是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俗话说“李唐天下萧一半”可见萧氏为唐朝开国之前做了多大的贡献,也的确是这样。按照萧氏族谱来说,兰陵萧氏的确出了很多人才,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而努力。所以按照这个发展来看,虽然萧氏并没有出一个大朝代的皇帝,但是他们的皇帝数量是其他世家无法比的。

兰陵萧氏之所以有如此的发展,很大的原因是家族内部的教育有关。虽然也是一个大姓,但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做出了一些功绩的。对于萧家而言,李唐的天下的确应该分一半给他们。

萧禹,别名:萧特进 萧时文 生辰: 公元575年 祭日: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五月 籍贯:南兰陵 地区:北京 国家:唐朝 职业:宰相 重臣

南北朝时南梁皇亲,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号称初唐清流之首。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之幼孙萧彪。《南齐书》和《新唐书》都记载萧彪系萧何之孙,被免官后,迁居于兰陵,此后才有了兰陵萧氏(不排除之前有其他萧氏支系先定居于此)。萧彪官至侍中,后免官迁居东海兰陵,传有四世出现了兰陵萧氏的第一个名人——位列三公的萧望之,这是他的玄孙,也是萧何的七世孙。后来萧望之迁居杜陵,萧望之八子中萧咸、萧由皆通晓五经,长子萧伋袭关内侯,萧咸、萧由、萧育则兄弟并显,皆是朝堂高官,国之重臣,父子四人“一公三卿”,满门显著。直到其孙御史中丞萧绍一支又迁回兰陵,萧绍即萧育子,而萧望之其他子孙仍世代居杜陵,是为杜陵萧氏(此支至东汉时十分昌盛,其中萧由子孙达二千石者六七人)。此后,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数代不辍。自此兰陵萧氏成为山东大族,历数百年不衰。

但这一说法自唐朝颜师古后就不断有人质疑这一说法,但是一直没人拿出可靠有力的证据来,多是臆断。其主要观点是:萧望之不是萧何子孙。原因几乎都是:“近代谱谍妄相托附,乃云望之萧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学者共祖述焉。但酂侯汉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孙胤绪具详表、传。长倩钜儒达学,名节并隆,博览古今,能言其祖。市朝未变,年载非遥,长老所传,耳目相接,若其实承何后,史传宁得弗详?汉书即不叙论,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断可识矣。” 实际上颜师古等人的这个观点是难以使人信服的。

第一:他说萧何子孙都详见表、传。但最详细的记载莫过于汉书之记载。即“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萧何长子萧禄承嗣梆哀侯,袭封六年逝世。禄死无子,高后二年(公元前188年)封何夫人、同为酂侯,文帝元年逝世;封萧何幼子萧延为筑阳侯。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改封萧延为酂釐侯,谥定。汉文帝三年萧延逝世,其子萧遗袭封酂炀侯;萧遗逝世后,其弟萧则袭封,承嗣二十年,因罪免其侯爵。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以武阳县户二千封萧何孙、萧则弟萧嘉。萧嘉逝世,其子萧胜袭封,嗣二十一年,后因罪失爵。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前117年)再次下诏以郝户二千四百封萧何曾孙、萧则子萧庆。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萧庆子萧寿成袭封,因事失爵。汉宣帝时(公元前73~前49年)下诏访萧相国后裔,得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掷侯。汉成帝时萧获承嗣酆侯。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萧喜袭封酂釐侯。汉永始四年萧尊袭封酂釐侯。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萧章继嗣酂釐侯。王莽居摄元年(公元6年)萧禹为酂釐侯,汉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封萧乡侯。” 从中可知史家所记载的只有承袭侯爵的子孙,其他子孙的姓名只字未提,难道说何公子孙都是独脉相传,这显然不肯能,侯门之家怎能如此,何况文中有“得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何况古代的爵位承袭都是以长嫡为先,何公子孙显然也是如此,而萧彪是萧延的幼子,况且是庶出也有可能,以史料的记载来看,更可知道萧彪更没可能承袭侯位,加之萧彪又不是功臣,这样史料中怎么会有记载。

第二:他说“市朝未变,年载非遥,长老所传,耳目相接,若其实承何后,史传宁得弗详?汉书即不叙论,后人焉所取信?”。但是从萧何至萧望之有七世,历一百五十多年,萧望之祖父开始便隐德不仕,父亲萧仰又以田为业。何况萧彪是被免官的,为了生活才迁到兰陵郡的,离开了大家族,且其中世代平民,这样的情况下世人何以知萧望之家世,自己又是气节非凡,名节并隆,要是说自己是萧何之后,而天下人又找不出其他的证据和理由,这样天下人都会说他是为了想承袭侯爵权利,他有必要吗?再者史书写传记时有谁曾列高祖以上者,难道每个名人的祖宗都要史料有记载才可以让使人信服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南朝的齐王朝与南梁王朝,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

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写道:“唐之世家,自以荥阳郑氏、河东裴氏、京兆韦氏、赵郡李氏、兰陵萧氏、博陵崔氏六族为最。”这六个姓氏中,博崔赵李荥郑位居四姓;京兆韦氏、河东裴氏亦为关中四姓,地位毋庸置疑,唯独兰陵萧氏是北方士族心目中地位稍次的南朝侨姓。南朝四大侨姓中的王、谢、袁入唐后均不显,兰陵萧氏可谓硕果仅存,但它竟能与四姓并列,这便是一个颇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兰陵萧氏在唐朝的宰相有10人,其中齐梁一房即占了8人,他们几乎全部出于这一房的同一支,且一直从唐初一直延续到唐末。如果将兰陵萧氏宰相10人这个数据拿出来比较,它要排到河东裴氏、赵郡李氏、京兆韦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宗室李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荥阳郑氏之后,但是若与兰陵萧氏齐梁一房宰相8人相比较,则无论四姓还是关中郡姓,没有一个房支可以与之媲美。根据世系表,这一支可追溯至梁武帝萧衍,不过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昭明太子萧统。昭明太子先于梁武帝去世,梁武帝死后,昭明太子这一系未能获得继承权。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后占据襄阳依附于西魏以同江陵的梁元帝对抗。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西魏柱国大将军于谨帮助萧詧袭破江陵后,萧詧成为了傀儡皇帝,其孙萧琮在隋文帝时入长安,梁国废。虽然梁的江陵政权只是一个附庸,但是无论周还是隋对其都相当礼遇。萧詧子萧岿因在周隋换代之际倒向了杨坚而深得杨坚的信任。当时的晋王杨广纳萧岿女为妃,他登基后,册封萧氏为皇后,兰陵萧氏于是一跃成为外戚,“诸萧昆弟布列朝廷”(《隋书外戚列传》)。除了皇室,兰陵萧氏的这一支的婚姻关系还包括当时的一些贵戚。从《北史萧琮传》可以看到,侯莫陈氏、钳耳氏这些胡族勋贵都是萧琮的姻亲;初唐宰相、萧琮的兄弟萧瑀也娶独孤氏为妻,李渊因而呼之“萧郎”(《旧唐书萧瑀传》)。皇族杨氏、侯莫陈氏、独孤氏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由此可见兰陵萧氏在入隋后已一步步融入到关陇集团中,它在唐朝的地位,可能与这一点有关。

萧瑀在隋末动乱中归附李渊,在武德、贞观两朝都担任过宰相,但他的子孙中没有再出过宰相。倒是其兄子萧钧一支人物繁盛。萧钧之孙萧嵩相玄宗,且出将入相,有功于河西。萧嵩子萧华相肃宗,萧华有两个孙子都是宰相,一为穆宗初的宰相萧俯,另一为僖宗时期宰相萧仿。萧嵩的另一子萧衡官至太仆卿,其子萧复相德宗,复孙萧置相懿宗,置子萧遘相僖宗。以上八位宰相中,瑀、华、俯、仿、复、遘均有刚直鲠正之名。如此人物如此家风,故《新唐书·萧瑀传》末赞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中国古代十大古萧的名字和介绍

十大古萧是是汉族传统音乐的精髓。有高山流水(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