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图片和资料!急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清明上河图图片和资料!急用,第1张

清明上河图

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48厘米,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清明上河图详细介绍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清明上河图》在细节描绘上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临摹画制作精美,也是一种商业艺术,它更是你收藏,赠给亲朋好友的绝佳艺术礼品!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摩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钤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清明上河图》

中国古代书画上除了作者 的题跋和钤印外,往往还有收藏者的题款和钤印。我国有这样一幅名画,上署有许许多多人的题跋,盖有密密麻麻的鉴藏印章。可见它经过了许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它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虽然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从未停息过。《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者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清明上河图》真迹惊现世间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厘米,根据专家统计,《清明上河图》共画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如此浩瀚的画卷,画面结构严谨,有条不紊,人物的各种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致生动,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界画”画法,娴熟自然。《清明上河图》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章96方。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煌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清明上河图》

国宝《清明上河图》历经兵火,几遭劫难,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曾把玩、鉴赏留下了几许妙语佳话,更有许多待揭之谜。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

一、《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二、《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作者李白朝代唐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译文

时光过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见太阳就干,红花一遭霜打就蔫。 自从与君离别以后,仿佛俯仰之间春花就换了秋枝条。 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

也知道你此时一定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屋里,也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思念我。 我独自一人在南楼读道书,幽静清闲仿佛在神仙的居所。 可惜的是没有那个喜欢闹闹的人提酒来,只能希望你写篇动人的文章来提提神!

三、《江上》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译文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阴沉沉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阴晴不定。既不愿望对岸的青山,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 

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五、《念奴娇·天南地北》

作者施耐庵朝代元代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译文

普天之下,请问这个世界,什么地方可以使我容身?暂栖身在水泊梁山,今日来观赏京城之春。翠绿的衣袖散发着香气,红色的绡绢笼罩着洁白的肌肤,真是一笑值千全,美如仙女的体态,与薄情人没有缘份。 

想那芦叶萧萧的滩头,开满蓼花的岸边,纵然有月色如水如银。鱼在水中雁飞天上,只盼金鸡报晓的佳音。虽有包天的义胆,盖地的忠肝,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满怀的离愁千万种,醉乡里一夜霜染双鬓。

六、对联

1、飞阁帘开春风无限潇湘意 鸿钧转运恩波应许洞庭归 

2、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 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继往圣

  开来学 乾隆题邹县孟庙,在山东邹县南关,祀孟子

  愚公谷

  妒妇津 愚公谷位于山东

  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曲阜:孔庙

  帝出乎震

  人生于寅 泰山岱庙联

  素王千古

  名教万邦 曲阜:孔府

  通天地处

  入乾坤门 (泰山南天门)

  有根有本

  无尽无休 山东青州真教寺

  卓冠贤科

  优入圣域 曲阜:颜庙。亦称复圣庙,祀孔子弟子颜回

  到此息尘虑

  对之清客心 济南:黄易题五峰山志仙亭,在济南长清五峰山麓,亭旁有清冷泉

  翻飞千寻玉

  倒泻万斛珠 ——山东省济南千佛寺漱玉泉亭(漱玉泉亭在济南千佛山千佛寺旁

  峰抱三方列

  潮迎一面来 崂山:太清宫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老舍题淄川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川蒲家庄。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济南:历下亭,在大明湖中的岛上,唐代诗人杜甫与李邕在此饮宴

  荷风送香气

  山月含清辉 ——郭恩赓题山东潍坊复园依绿亭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刘墉题山东潍坊十笏园四照亭

  菊松陶令宅

  书画米家船 郑燮题山东潍坊十笏园

  历下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何绍基集杜诗题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龙卧松云坠

  鹤鸣桐月高 诸城放鹤亭

  露滴仙人掌

  云流玉女盆 济南:黄易题五峰山志仙亭。仙人掌:指承露盘

  片石留仙迹

  全家读鹤经 诸城放鹤亭,故址在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放鹤园内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浙江普陀山慧济寺——近·曼殊 / 山东日照红云寺僧舍

  秋水碧无际

  夕阳红半城 ——崇恩题山东省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曲径通幽处

  连山到海隅 ——山东泰山云步桥酌泉亭(集句)

  山静凝神气

  泉高识道源 傅希孟题临朐仙客亭,在沂山百丈崖

  圣何可及也

  文不在兹乎 曲阜:孔庙

  石压笋斜出

  岩垂花倒开 僧文然书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永庆寺壁联。《筠廊偶笔》

  天留宋朝垒

  人说岳家军 泰山:伊秉绶题岳墩联。岳墩传为岳飞军垒遗址

  望云惭高鸟

  临水愧游鱼 ——刘重庆题山东潍坊十笏园四照亭

  心宽忘地窄

  亭小得山多 ——黄慎题山东潍县聚卉园明秀亭

  悬榻低云树

  开窗近斗星 荣城八宝云光洞,在山东荣城九顶铁槎山腰。榻:一种绳床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萧髯公题山东泰山绝顶亭

  饮诸佛法海

  放大智慧光 《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 / 济南:千佛山对华亭

  有本者如是

  知机其神乎 ——吴菊隐题济南趵突泉望鹤亭

  有鹤松皆直

  无花地亦香 ——山东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战国风趋下

  斯文日再中 黄野鸿题邹县孟庙。风趋下:儒家认为当时世风趋下

  总领般阳路

  珍藏志异书 淄川蒲氏祠。般阳路:元置,治所在淄川

  案头贝叶原无字

  座上昙花别有春 山东五莲山光明寺

  北宋一灯传作者

  南丰两字属先生 济南:南丰祠,在大明湖东北岸,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碧涧生潮朝自暮

  青山如画古犹今 福州:朱熹题西禅寺,在福州怡山,为福州五大禅林之首

  常将池水映天地

  不以消长随春秋 济南:杨士元题平阴洪范池,位于济南平阴

  传家世守三迁训

  七篇仁义报国常 孟广钧题邹县孟府。三迁:孟轲早丧父,孟母三迁于学宫旁

  大学十章半理财

  孔子七篇先言利 孔子故里曲阜,孔子传人开的酒店的收银台前悬此联

  但愿天下人不病

  何妨柜内药生尘 山东枣阳药王庙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孙渊如(星衍)济南大明湖汇泉寺薜荔馆联。集唐句

  殿阙不须金锁闭

  洞门常有白云封 山东青州云门洞

  断崖瀑落晴天雨

  一线路入青冥端 泰山:酌泉亭联

  芳溢仓宇无相意

  花归莲房有苦心 济南:万竹园,在趵突泉西,内有李苦禅纪念馆

  风定天门悬日月

  雨收石虎挂虹霓 泰山:中天门联。中天门位于泰山东西两路汇合处,是泰山索道起点

  逢人都说斯泉好

  愧我无如此水清 济南:珍珠泉,在济南泉声路北,有石砌方塘数亩,中蓄碧水一潭

  高筑两椽先得月

  不安四壁怕遮山 ——山东泰山普照寺筛月亭

  功名不似文名远

  宦海何如情海深 王成纲题淄川蒲松龄故居

  宫中下见南山尽

  城上平临北斗悬 济南:北极阁,在大明湖北岸,阁基颇高,可远眺千佛山

  海市蜃楼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 蓬莱阁:苏轼。蓬莱阁,位于山东蓬莱市,临海而建

  荷花如城月如斗

  名流作主泉作宾 ——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

  花须柳眼各无赖

  湖月林风相与明 ——山东省济南大明湖历下亭(2)

  化人化物能化化

  生天生地更生生 青州真教寺,位于青州益都镇东关昭德街南端

  堦下碧桃德载熟

  案前青鸟一时集 青州玲珑山洞天福地,位于青州西南16公里的玲珑山巅

  结泉阁今园作环

  衔湖山古井为中 济南:舜园,在舜井街,原为舜庙

  金樽酒满月初上

  红藕花香客正来 ——曹仲铭题山东潍坊十笏园四照亭

  孔门功冠三千士

  周室生当五百年 田实发题邹县孟庙。三千士:泛指孔子的弟子

  揽月居然凌上界

  搴云更要莅齐州 泰山:梁章钜题岱庙联。岱庙位于泰山南麓

  廊凭翠障龙凭雨

  石伴青松鸟伴花 济南:余乐池,在五龙潭附近,池上有榭

  礼门仪路加规矩

  智水仁山古画图 邹县孟府,在孟庙西。是孟子谪系后裔居住的地方

  历下亭中坐怀古

  鹊华桥畔静观棋 济南:曲水亭。历下亭:在大明湖中小岛上;鹊华桥:在曲水亭侧

  莲叶一蓬和夜冷

  桃花两朵载春多 济南:张盘题小沧浪

  刘公好客遗风在

  丁帅精神浩气存 刘公岛提督府,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初建于清代光绪年间

  漫漫长夜何时旦

  瑟瑟高风不计年 济南:雪簑题章丘李开先墓,在章丘埠村

  漫研竹露吟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 五莲莲峰书院

  盘空瀑雪飞涛落

  拂面吹花细雨来 崂山:崔应阶题潮音瀑

  蓬莱仕女勤劳动

  繁荣生活即神仙 蓬莱阁:叶剑英

  平地忽堆三尺雪

  四时长吼半空雷 济南:趵突泉,亦名槛泉、瀑流,古泺水发源地,济南名泉之一

  奇松尔日犹回向

  诡石何心忽点头 济南:乾隆题长清灵岩寺,在长清灵岩山,我国四大名刹之一

  岂因果报方行善

  不为功名亦读书 五莲莲峰书院,在五莲县五莲山

  且依石栏观飞瀑

  再渡云桥访爵松 ——山东泰山云步桥酌泉亭

  群崖乱立山无序

  一水长镌石有声 泰山:斗母宫联。斗母宫在红门宫北边的石磴侧,为女道士修炼处

  人间灵应无双地

  天下威严第一山 泰山:红门联。红门乃东路步行登山起点

  人间灵应无双境

  天下巍岩第一山 高应芳题泰山天应坊

  三径绿树人醉竹

  百花红处客寻春 济南:李钟余题李清照纪念堂,在趵突泉公园内

  圣代即今多雨露

  仙乡留此好泉源 阳谷济世寿人亭,在阳谷阿城镇古阿井上,以井水煮胶,名阿胶

  守道不移金鼎重

  居身常抱玉壶清 曲阜:谢振定题孔府前堂楼

  四海论文见豪气

  一门风雅喜多才 济南:张之万题铁公祠,在大明湖北岸,祀明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金门题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曲阜:孔庙杏坛。杏坛传为孔子讲学之处

  潭临外郭园临水

  池带轻波柳带风 济南:余乐池。潭:指五龙潭;外郭:外城,济南于咸丰年间筑外城

  淘米去砂明祖忌

  搬柴运水悟真空 山东五莲山光明寺

  天到无边地作界

  山登绝顶我为峰 泰山玉皇顶

  天丁呵护阴阳剑

  鬼斧凿开混沌池 临朐铸剑池,在临朐城南13公里的海浮山下老龙湾内

  天门倒泻一帘雨

  梵石灵呵千载文 ——虞斌岱题山东泰山高山流水亭

  天下几人学杜甫

  当时四海一子由 翁覃溪集苏诗题瑞州凤皇山东轩联

  铁鞋厚情知多少

  石头寡意笑语多 王会隆题峄山小鲁台

  万荷倒影月痕绿

  一雨洗秋山色清 济南:曲水亭,在珍珠泉北

  万壑泉水沉宝磬

  千峰云影护禅关 泰山:红门联

  万卷书当南面富

  一帘风快北窗凉 徐日升题山东淄博周村振衣阁

  问观音为何倒坐

  恨众生不肯回头 山东日照天后祠,位于日照城南阁,祠中观音面北而坐

  下方雷雨晴空见

  上界星辰静夜扪 泰山:玉皇顶联。玉皇顶为泰山极顶。扪:按,摸

  先辈著书谈口技

  后人研究乃相声 侯宝林题淄川蒲松龄故居。口技:《聊斋志异》中的篇名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山东济南千佛寺弥勒殿

  挟泰山以超北海

  驭大鹏而游南溟 郭沫若题泰山岱庙

  心上人大哥三弟

  眼中钉北魏东吴 山东济宁关帝庙

  100 烟水此间真酒地

  风光今日是诗天 济南:阿林保题小沧浪。烟:雾气

  一盏寒泉荐秋菊

  三更画船穿藕花 济南:水仙祠,在铁公祠前,祀曾巩,今不存

  迎来海外三千履

  望尽齐州九点烟 张伯驹题山东崂山

  有人渤海思龚遂

  此地辽东隐管宁 萨嘉曦题济南蘧园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泰山雨花道院联尚非俗笔

  欲登法界须初步

  直到莲台是上乘 山东五莲山光明寺,位于五莲山大悲峰南麓

  云归叠嶂千层翠

  日浴扶桑一点红 崂山:望海门,与天波池相对

  云归洞口龙初蛰

  雪满松枝鹤未归 济南:张穆题龙洞,在济南历城龙泉山悬崖上,传为孽龙藏身之所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赵孟頫\题趵突泉泺源堂,在趵突泉边。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北郊

  舟行著色屏风里

  人在回文锦字中 济南大明湖汇泉寺薜荔馆旧联。郭铭盘书

  撞破天罗归水浒

  掀开地网上梁山 梁山县梁山寨,传为宋江聚义之地

  蔼若春山澄如秋水

  仁为人德吉是鸿义 曲阜:孔府启事厅

  奥区神皋斗绝入海

  扪参历井峻极于天 蓬莱阁:朱铭盘。奥区:深处;皋:高地;斗:同陡;扪参句:抚摸

  宝剑古书商彝禹鼎

  玉楼金屋美女名花 曲阜:孔德成题孔府东偏房

  道德为师仁义为友

  礼乐是悦读书是敦 曲阜:肖方骏题孔府前上房

  道冠两仪功司地藏

  德尊三界爵与天齐 泰山:岱庙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集古诗题济南历山舜庙。上联:《诗经·小雅·车輂》

  几株垂柳一湾流水

  三椽茅屋两道小桥 济南:郑燮题曲水亭。三椽:三间

  井养无穷兆民允赖

  泉源不竭奕世流芳 青州范公亭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济南趵突泉观澜亭

  两口甘露福寺百岁

  一步登天立成神仙 房岩题峄山绝顶。一步登天:传秦始皇游峄山,从山下乘羊车至山顶

  流水潺潺人间胜地

  山色霭霭世外洞天 嘉祥青山寺,又名惠济公庙、焦王祠,在嘉祥县城南8公里的青山西侧

  龙跃九霄云腾致雨

  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山东泰山西溪石亭

  清画捡书古香溢座

  微言论道明月当阶 刘墉题山东济宁太白楼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

  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蓬莱阁:阎敬铭 / 梁同书学士集句楹帖

  四境著闻行若无事

  千年遗址因其自然 青州范公亭

  松曰好青竹曰好绿

  天吾一瓦地吾一砖 泰山:普照寺联。普照寺位于泰山南麓,依山而筑

  天下文章莫大于是

  一时名士皆从其游 烟台毓璜顶石坊,又名“小蓬莱”,位于烟台市芝罘区中心偏南

  万化所基人伦冠冕

  二南之业家学渊源

  曲阜:徐永昌题孔府后东楼。二南:《诗经》之《周南》、《召南》

  万顷田畴四时画景

  千家砧杵五夜泉声 ——山东省辉县百泉放鱼亭(百泉,又名百门泉,位于辉县西北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题淄川蒲松龄故居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郭沫若题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历下亭

  野鹤闲云何非法相

  清风明月亦是色尘 济南:趵突泉。法相:佛家语,谓事物的形相

  有亭翼然纤尘不染

  高山仰止清光大来 ——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历下亭(3)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德参天地道贯古今 曲阜:孔庙奎文阁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 廷曙墀郡守(鏴)泰山半山壶天阁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康熙题聊城绮园

  明士昭昭祸兮福所依

  世徒懵懵祸兮福所伏 山东枣庄青檀寺,位于枣庄峄城

  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

  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

  乾隆题微山仲子庙,在微山湖东岸的微山县仲浅村内,祀孔子门生仲

  绍绪仰斯文识大识小

  趋庭传玉教学礼学诗 曲阜:乾隆题孔庙诗礼堂

  小者如大屋高者数丈

  大者如小山阔者里许 王思任题峄山南华观

  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

  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济南:灵岩寺钟鼓楼。冥昧:昏乱愚昧

  以利己之心交朋心善

  以好色之念求学必真 曲阜:姜克礼题孔府二堂

  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泰山:白廷璐题壶天阁联。壶天阁位于斗母宫北边的石磴侧

  成春秋一书褒贬严斧钺

  留洙泗片席俎豆以馨香 曲阜:孔庙。洙泗:洙水和泗水,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讲学

  恩纪金鱼永镇东山棨戟

  祥呈玉燕常绵北海簪缨

  曲阜:毕沅题孔府六厅。金鱼: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佩金符,刻鲤

  汉封侯宋封王清封大帝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王作綍题蓬莱关帝庙。汉封三句:关羽在汉时封为寿亭侯

  接天地钟灵装点峄山美

  引八方宾朋光赏邾土香

  郗鉴题峄山接引门。邾土:峄山春秋时属邾国,山南有邾文公祠

  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窍

  蜿蜿蜒蜒路晶晶铃铃泉 郑燮题峄山半山亭。此联四句分题亭之四柱,可组成多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泰山南天门联。被公认为泰山名联中的最佳者

  上有赫赫赫赫赫插天表

  下有赫赫赫赫赫喧人间

  郗鉴题峄山有赫门。峄山,在山东邹城市东南,以其与泰山南北对峙

  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山东泰山绝顶亭

  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

  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 丁耀斗题山东五莲九仙山仰止坊

  愿他十邑诸公清风扇野

  容我一年四季明月锄花 严保庸代山东登川道台英焕堂拟园联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济南:马公愚题李清照纪念堂。校碑:指李与赵校订金石碑文之事

  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

  登高极目从此俗虑自消沉 ——刘光照题山东泰山云步桥酌泉亭

  大海回澜七子敦槃狎娄水

  峨眉积雪百年文献继华泉 济南:余正酉题白雪楼,位于大明湖畔,明诗人李攀龙故居

  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山东枣庄龙泉寺

  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客话

  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 山东烟台天后宫,位于烟台芝罘半岛,祀天后娘娘

  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

  谁家画舫正清歌美酒酣时 方萱年题山东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飞阁帘开春风无限潇湘意

  鸿钧转运恩波应许洞庭归 陈昌言题山东蓬莱阁景区飞鸿阁

  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刘振声题山东泰山云步桥酌泉亭

  高不自鸣看碧岫烟云若隐

  老当益壮问青松岁月几何 泰山:普照寺六朝松联

  攻错若石同俱丹心扶社稷

  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蓬莱阁:李烈钧。攻错若石:喻以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错误

  官礼功戎宗国馨香传永世

  图书象演尼山统绪本先型 曲阜:周公庙。祀西周政治家周公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石琢堂题济南趵突泉观澜亭

  居心作恶谁替你救苦救难

  回头向善何须我大慈大悲 聊城观音堂

  乐奏钧天潮夕声中喧岛屿

  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 蓬莱阁:鲁展臣。乐奏句:弹奏天上的音乐;碣石:耸峙的岩石

  莫说茶水淡须知淡中有味

  休言菜根苦要在苦中求甜 山东崂山道院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济南:千佛山兴国寺,在千佛山北侧山腰

  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世

  安得装妖冶后代剥他画皮 吴作人题淄川蒲松龄故居。箴世:规劝世人

  色相皆空城廓河山尽幻影

  烟云过眼神仙富贵了无痕 山东济南兴国寺

  诗章琴赞醉仙名仰天长啸

  齐天洪福金龙肉对酒当歌 刘之美题峄山天福楼。琴赞:李白游峄山,撰《琴赞》篇

  石洞云封自古无人闻秘窍

  天门雾锁从今有钥透玄关 山东博山五阳山云雾洞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家有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济南:秋柳园,在大明湖东南,园取王渔洋《秋柳》诗名

  是父是子同作状元千载少

  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金一凤题山东东平父子状元坊

  四顾苍茫天外云吟天外海

  一碑突兀画中人醉画中山 刘海粟题山东莱州云峰山郑文公亭

  台榭屯荫翡翠半涵兜率殿

  池涛漾玉水云深锁梵王宫 济南:龙泉寺,位于济南章丘,殿前有百脉泉

  同是南人四座高风倾北海

  来游东国两乡旧雨疾西湖

  济南:龚蔼仁题浙闽会馆,位于黑虎泉路,任泉北侧。北海:李邕

  雪里梅花寒则寒精神爽利

  身居茅屋贫则贫志气清高 崂山:太清宫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济南:马公愚题辛稼轩纪念祠。望中:视野之中

  养性承天仙教源流通圣教

  修真得地济南风景赛终南

  济南:钟离楼,在大明湖北岸,祀汉钟离,已废。终南:终南山

  意隐邪恶任你烧香无点益

  心怀正大见我不拜有何妨 崂山:太清宫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曲阜:李东阳题孔府大门

  园林豪放说我乐时真个乐

  诗酒陶情不知愁处怎生愁 山东日照市南花园

  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

  地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 泰山:碧霞祠联

  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 赵翼题泰山岱庙

  至诚感神神功还得人功助

  惟德动地帝力须凭物力成

  济南:孝堂山郭氏祠,在济南长清孝里铺之孝堂山,祠东汉郭姓孝女

  坠似落星累丸涌出金银台

  飘如乘虹驾鹤飞出天地间 于慎行题峄山舍身崖

  大节凛东藩四百载至今如昨

  崇祠留北渚万千劫虽死犹生 济南:纳尔经额题铁公祠。东藩:山东;北渚:北岸

  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

  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 丰子恺题聊城光岳楼,在聊城旧城中心

  活水问源头七二名泉随地涌

  好山排对面一千尊佛隔墙看 ——张裕钊题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历下亭

  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

  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泰山:碧霞祠联。碧霞祠乃祠泰山神碧霞元君之处

  蜃气毓三山贝阙珠宫天外见

  鲸氛清四海鸣銮佩玉阁中来 蓬莱阁:蜃气:古人认为蜃吐气可为楼阁

  宛在水中央垂柳当门花四壁

  坐看云起处好似远郊佛千尊 ——清·刘鹗题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历下亭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集唐诗题泰山楼。上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五岳镇东方秉鉴阴阳昭报应

  百神尊震位掌司祸福布施张 泰山:岱庙联

  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

  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

  冯玉祥题蓬莱戚继光祠,在山东蓬莱县城,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

  衍一人忠恕之心传学惟省贯

  开万世治平之事业道极明新 嘉祥曾庙,在山东嘉祥县南武山

  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会节义

  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谈春秋 聊城山陕会馆

  甘露洒诸天观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济南:长庚题灵岩寺千佛殿

中国古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古籍保存又受温湿度、酸碱度、空气污染、光辐射、生物危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古籍主要收藏机构的图书馆,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原因,并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的保护图书馆的古籍。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古籍保存;影响因素

  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GB/T37927-2008)对古籍文献的定义是:“1912年以前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可见距我们最近的古籍文献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古籍文献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历史传承的载体和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参考价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古籍文献藏量至少在4000万册,有10余万种。它们大多收藏于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古寺庙等单位,也有个别在私人收藏家手中,其中图书馆是我国古籍文献的主要收藏和保护机构。古籍文献的纸张多是用含植物纤维高的麻、树皮制成,使用寿命较短。由于古籍文献的流传时间较长,并且面临着环境、气候、光线辐射、昆虫和微生物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破损和老化程度日趋严重[1]。因此,古籍文献的保存和维护已成为各地古籍文献收藏机构尤其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2]。

  1 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因素

  11 温湿度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

  在环境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图书馆存放古籍文献的库房及阅览室的环境直接决定了古籍文献的保存寿命和保存质量。研究表明,在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古籍文献可保存600年左右。由于古籍文献的纸张原料大部分是天然植物纤维,属吸湿性物质,怕干燥,所以对文献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较严格要求。古籍文献纸张的寿命随着保存温度的提高而降低。温度越高,纸张的老化速度越快,纸张变脆、开裂、皱缩,耐折度降低。温度越低,纸张的老化变质速度也越慢,古籍文献的保存时间也越长。在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纸张的收缩与膨胀交替进行,对纸张的损坏更大。据试验资料显示,温度超过常温10℃时,古籍文献纸张的酸碱杂质产生的破坏作用会增加3倍,而温度每下降10℃,纸张的寿命会增加2-3倍。因此,保存古籍文献的书库和阅览室的室温应控制在14℃-18℃,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把珍贵的古籍文献放置在低温冷藏库保存。

  相对湿度是影响古籍文献保存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由于纸张的吸湿性,当纸张的含水量低于它应有的比例,纸张就会酥脆、断裂变形,一般纸张的理想含水量为7%。纸张的相对湿度过高,不仅会滋生微生物(如霉菌),也会导致纸张内部结构的破坏或腐蚀。而且纸张的高纤维素大量快速地吸收水分,导致纸张纤维潮湿、间距增大,加速纸张的化学破坏作用。因此,图书馆必须把古籍文献存放场所的温度和湿度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按照四季温度的不同,古籍文献书库的室温应控制在16℃(冬季)-22℃(夏季),相对湿度控制在45%(冬季)-60%(夏季),并且日温差和湿度差应保持稳定,日温差≤2℃,相对湿度差≤5%。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而图书馆室内的温度、湿度会随着室外气候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季风、降雨、日照、读者流量等因素都影响着室内气温和湿度。因此存放古籍文献的场所要想获得稳定适宜的气候环境,仅仅依靠自然环境的调节是不行的,图书馆还必须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经费,因地制宜,采取技术措施,配备相应的设备,来调节控制存放古籍文献室内的温湿度,改善古籍文献书库的小环境。

  12 纸张酸化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

  古籍文献纸张的酸化主要原因是由于造纸过程中残留在纸上的硫酸、明矾、氯漂白剂等酸性成分,经过长期的化学反应开始腐蚀纸张,使纸张的pH值低于56,偏酸性。我国古代传统造纸工艺是使用草木灰、石灰水处理植物纤维,因此古籍文献纸张大多偏碱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古籍文献纸张的酸化。不过,受当前环境、大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古籍文献纸张的酸化呈加速和扩大趋势。因此,如何遏制古籍文献酸化是古籍文献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3 空气污染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

  空气中除了氧、氩、氖、氦、氙、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外,还有占空气总量0001%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氢化物、氯氢化物、硫氧化物、尘埃、臭氧、微生物、虫卵等。虽然这些空气污染物所占空气比例很小,通常对古籍文献的破坏很微弱且难以察觉,但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进行,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危害着图书馆古籍文献的保存。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燃烧煤炭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四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仅破坏地球的臭氧层,使紫外线辐射增强并形成酸雨,而且使大气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这也是图书馆古籍文献纸张酸化、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气中的尘埃也是危害古籍文献的重要污染物,尘埃不仅改变了古籍文献的外观色彩,而且尘埃中的酸碱性微粒、微生物孢子和虫卵,还会腐蚀古籍文献,以及滋生霉菌和害虫。

  图书馆古籍文献除受到空气污染物影响外,还会受到图书馆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古籍文献存放的设备材料等有害挥发物质的影响。如陈列书籍的书架、书柜使用的化学纤维材料、装饰涂料中的有害气体,在室内小环境中

清明上河图图片和资料!急用

清明上河图 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