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麻烦问一下在国学方面精通的同志们,我该如何开始学习国学,能够理解和读懂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我想麻烦问一下在国学方面精通的同志们,我该如何开始学习国学,能够理解和读懂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籍?,第1张

您好: 很开心,我们是同道者,我也非常喜欢学国学。

学国学要讲究方法,要详细了解词义、搞清断句,先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然后学习“六经”,只要多读,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阅历的丰富,你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理解。

《论语》,我推荐您看一下台湾南怀瑾先生的书,他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好。

讲起来你会不信,其实很简单。把《康熙字典》拿出来,不管是电子字典或者纸本的字典都可以。就从任何一个字开始下手,把字典中的每一个字的训、释、解说或例句的意思,全部按照它的释义里的字,一个一个字弄清楚。所谓弄清楚,不是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而是按照它们分别有的释、训或解释。这些分别的释、训、解释自然都放在别的字的各别释、训或解释上面。因为这样,你就可以从一个字一下子就旁及其他字的释义。自然,一个字里会有多种释、训或解释。可千万不要把它们看成是不同的意思,它们绝对是相同的意思。既是绝对相同,它们会以不同的字符的方式出现,也就一定有它们的道理。这些道理也就是学国学可以真正切入的地方了。在学习这些文字的义理时,不要去相信现今谁的解释,或者哪一个名家的说法。要紧记一个教训︰现今还没有几个人把古书或文字弄清楚的,要相信哪一个名家的说法,也就永远学不好国学。那麼你一定会问,孔子的说法行吗?你也一定要紧记这句话︰孔子的学问还很浅,他的那部《伦语》,有很多句子说法是自相矛盾的。所以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把中国文字的义理先一个一个弄清楚。有了这个基础,再回来看一些古书,你就会发现,那些古书里有另一番天地。而这种天地也绝对不是现今说的那些东西。这种学习国学的方法,仍然是按照古法练制的。怎麼说呢?古人读书是从小学开始的,小学没过,什麼学问都别谈了。而小学,就是从文字蒙求开始。看起来很笨,但这里有它的道理。中国的任何一个文字,都是一本哲学书。可以从任何一个字,论及天下事。也可以从许许多多天下事,浓缩回一个字的道理上来。这就是中文。不要看许多古书里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堆道理,其实说回来不过是一个字而已。因而先把每一个字学好,这是窍门。而中文的每一个字的义理都是相通的,可以说中文的每一个字都是相同的,惟不过它们被摆设的位置不同而已。如果你能把这种道理弄通,国学也就差不多了。不要看很多人摇头摆脑,吟诗诵词,像似满腹经文,饱读诗书似的。「一」这个文字,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搞死。也就是说,这些人不过是装模作样罢。这就是一堆冬哄先生的模样。要学这样的人,国学也不用学了。很多学校的校训,雅好用古文的典故当训词。但全校却没人说得清楚,问题同样是出在这里。要中国文字不通,说什麼都不通了。例如︰清华或者蘇州大学的校训,就是笑柄之一。它们是被人摆在全校来嘲弄那些所谓的读书人的,而不是用来教训学子的。要系统学好国学,没什麼捷径。从中国的任何一个文字开始,只有这个道理。

我在2010年8月,结缘了育心经典,找到了一种好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每天半小时,读经典也变得特别简单这个方法就是137累积式教育法

累积式教育法是著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

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学习内容(读哪些经典):

A、六经四书:赖国全老师提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所不同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谓小菜如唐诗,宋词,庄子,墨子

B、经典按功能分类: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

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

2、结构类:这就是经《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

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

C、三个线程的学习:培养孩子应该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到底怎么样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养起来“137学习法”中间是3,所以是有三个线程的学习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装修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遵守这三个线程,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孩子人生的地基结构,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就把他打下

国学其实不是纯粹的看一些书就能够学到的东西,它实际上一个非常大的文化领域,包含着各个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如果是初入门的小白,可以先从一些比较主流的国学书籍开始。

一、孔孟之道

《论语》、《孟子》等都属于比较容易理解的书籍,看起来也并不会太费劲,不需要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中小学生的教材之中也有不少从其中摘选出来的文章,因此属于入门级别的国学书籍。孔孟之道更多的是修身养性,学习国学也应该从自身开始改变。

二、《老子》

《老子》属于道家的书籍,但是想要理解会比《论语》更加的困难,可以先去网络上搜索已经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阅读。《老子》的思想需要自己去慢慢领悟,并不是读上一两遍就能够学会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诗经》

《诗经》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短短的一句诗却包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也有不少人评价《诗经》是诗的源头。想要学习国学,诗词歌赋中“诗”就排在首要位置,一首诗歌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感悟,这也是诗的魅力所在。

四、《国学概论》

《国学概论》是学者研究国学总结出来的一些感悟,包含了对国学内容的介绍和一些学习的方法,如果想要入门却觉得没有方向,可以先从《国学概论》开始了解。不同的学者对于国学的感悟不同,但是作为初学者来说,还是应该先跟随者前辈的步伐。

国学可能是我们一辈子也研究不完的文化,但是学到老活到老,作为我们自己的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民国时期有不少文人喜好专研国学,他们也有非常多自己的心得,可以去网上了解一下这些文人研究国学的过程,再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这几天游览论坛,网页啥的,看到很多人问该怎么学国学,没啥国学基础的看书应该看什么书,我看到有很多人回复什么南怀瑾教授推荐国学书目,什么梁公推荐书目,什么老胡推荐书目,说真的,发这些的人你真是为了让这些想学国学的人去学国学吗?你说的这些书目除了南怀瑾的靠谱点,其他的你确定一群毕业好久没啥国学基础的能看?谁给你们的勇气?梁静茹吗?不是说这些书目不好,是太好了,真好。可是梁也好胡也好是出于什么原因写的这些书目呢?你确定这是给零基础的国学爱好者看的吗?我告诉你们,这些书目很好,也真的值得看,不过,这些书目一是给中国那个时期要留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准备的,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真有国学基础的,哪怕所谓没有也不是现在2020年的中年人毕业后的人群所能比拟的。所以他们不需要看国学启蒙书籍,直接入门就可以啦。你把那个时代的书目放到当今,除了会让人觉得高大上不明觉厉以外,毛用没有。

我觉得国学啊,分为启蒙,入门,总览,专精。对于现在很多基础薄弱或者没有啥基础的人来说。真的不应该看入门书籍,应该从启蒙书籍开始看。所谓的启蒙就是古人给幼儿看的书。你们不要觉得我一个中年人看幼儿书?真的,你看完就会发现,国人的教育真的太好啦。所谓的幼儿书可能都会让你一辈子受用,不知道大家听过一句没有,看了增广会说话,学会幼学走天下,说的就是2本启蒙书籍,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就连毛主席都能熟背幼学,你真的还以为国人给幼儿启蒙的书没有用吗?

那国学究竟起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父母,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超强,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完美,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力惊人,做事情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经为根,史为本,子为枝,集为叶

国学一级标准: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很少有人知道啦,能背到最后宜勉励的人就兼职凤毛菱角啦——三字经学会常识,所有人的国学启蒙第一书,三百千千的头头

2、百家姓——第一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亲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吗呵呵啦就——千字问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他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三百首以后就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啦。——学会古诗

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的很——学会韵律学会预感

以上这些都知道啦,恭喜你,比呆头学的好多啦!!!!

国学二级标准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有没有把老子和道德经煌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都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过?但书里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等一听就把头点的像小鸡啄米。——学会口才

6、五字鉴——咦!中国原来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XX朝那些事!减负减负——学会历史

7、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学会速记

8、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他基本不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x诗也会x

9、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他和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10、幼学琼京——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对古代历史生活科举办公基本不知道——学会做人

11、山海经:愤青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己,天涯若比邻”——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的菜根,百事可做——学会做事。

恭喜你,至此,基本你有啦一定的国学基础。这里我特别说下基本书,第一“三百千千”及增广幼学这6本书。三字经简单的概括啦怎么读书,怎么学习,中国历史作为启蒙第一本书真的很好,百家姓,可选读,不过想看以后古人小说的,最好背下。千字文和千家诗,看完千字文,基本可以保障你以后看古籍都没啥障碍,要不就等着查看字典吧。增广贤文,让你学会说话,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说出经典的句子,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比如够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幼学是我最推荐的一本书,因为我认为这是你看以后古籍的基础,我认为这本书是国学常识汇总,从古人的神化体系,天文地理堪忧,为人生活宴请,升官朝政花草植物动物等都有总结描绘,熟背幼学琼林,以后就不会出现看古籍提到的典故不明觉厉的情况。暂时就写这么多。国学书籍很多。但是启蒙,我推荐这些,至于入门以后暗夜继续跟大家谈谈。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为暗夜自己亲手一字一字打出。希望能给有志学国学的朋友一点启示。另以后对大家感兴趣的易学怎么学,什么十道门五术,算卦就是算命吗?怎么从零基础自学玄学根据暗夜自己学周易,梅花易术,四柱批八字的经历给出推荐顺序及入门书籍。

2020年3月25日大连

学习古文需要从字词和句式方面入手。

1、多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时要注意正确的停顿。

2、弄清楚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的含义。如判断句:“……者,……也”。

再如省略句:主语省略、位于省略、宾语省略……

3、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实词“爱”、“安”、“被”、“本”、“倍”、“本”、“鄙”……我上高中时有120个文言实词,掌握这些,就没什么难的了。当然,还有18个文言虚词:而、乎、乃、其、因、且、若、所、为、焉、也、以、于、与、则、者、之。

4、正确调整倒装句的语序。注意词类活用。

5、名篇、名句熟练背诵。

古文的种类:

早期的古文多用于统治阶层占卜、祭祀、发布诰文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纸代替竹简。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 《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孔氏古文称后者为史籀大篆。鲁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魏正始(240~248)三体石经中,首列古文,只刻成《尚书》《春秋》。

我想麻烦问一下在国学方面精通的同志们,我该如何开始学习国学,能够理解和读懂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籍?

您好: 很开心,我们是同道者,我也非常喜欢学国学。 学国学要讲究方法,要详细了解词义、搞清断句,先读四书《大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