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的福字要正着贴
马上就要迎来2021年春节了,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给家里布置一些福字和春联。不过关于贴福字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少年轻朋友都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到底哪些地方的福字是要正着贴,哪些地方的福字又要反着贴呢?那下面就和各位讲讲福字的正确贴法,也希望大家能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阖家安康。有需要的话就赶快来看看吧,相信多多少少能给各位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
1、哪些地方的福字要正着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着迎福、纳福的意思,大门还是一个比较庄重的地方,从古到今都是讲究对称和工整的,所以说,大门上的福字,我们可以不用倒着贴,正着贴就好了。
家中另外一些地方,比如衣橱柜子、水缸水桶等等,甚至是垃圾桶上,这上面的福字是可以倒着贴的。
汉字的福,寓意深厚,从古至今,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福便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信念,因此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福文化,比如福字影壁、福字雕刻、写福字、贴福字、新年祈福等等等等。
宋代吴自牧所著作的一本古籍,名为《梦粱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记载了当时宋朝人们春节的习俗: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六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通过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宋朝时候的春节和我们现在的春节习俗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而文字中所记载的春牌,便是我们如今的福字。
文/汉府古文化
2、贴福字的讲究
过年家家贴福字,祈望来年福运亨通、幸福康安!大家都知道,过去并不是所有人都识字,一般人家是没钱读书的。过年了,要请福字,贴对联,很多人都是让文化人给做好记号,以免回家贴倒了。传说有一年,有一个粗人,请了福字回家,路上却不小心把人家给做的记号给弄没了,回家贴福字时,就相当然地将福字倒贴了在墙上。
来他家的人一看,惊讶地大声喊道:呀,你家福到了!他这一喊不要紧,大家都觉得,过年了,福到了,是个好事啊!从此啊,人们过年再贴福字的时候,就都倒过了贴了。传说归传说,寓意归寓意,字有正反,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福字是不是都要倒来贴,还是有讲究的。
大门迎福福到家这是贴福字的规矩——意思是说,大门上的福字,是要正贴的,家中的福字才可以倒贴,这样贴的道理在于:先要把福请进家,然后才能把福倒家里。福临门、福进门,先要把福请进门。大门上的福必须端端正正,如果,你倒贴,福是到了,却还只是来到在大门外啊。
另外,大门是一家形象的代表,要坐得正、立得直,唯有正贴,方显庄重和恭敬,而且,作为一家人天天出入的必经之口,端端正正才眼看着顺,脚走着实,出入才会平安,日子过得才会红火!否则,大门上倒贴的福字,想想是好事,但天天出入看见时却想要翻过头才认得,看着不顺眼啊!俗话说,字不正福不满流年生活不顺畅啊!
3、大小福的区别
将福请进家,是正贴倒贴也有讲究,一般是大正小倒。也就是说,大福字一般正贴,小福字可以倒贴。
在农村,一进大门的迎门墙上,福字可倒贴,这叫做福到家院或福到厅堂。其他地方的大福字以正贴为宜,因为,中国讲究谦和,凡事满则溢,家有大福一个到了就行了,贴多了,则就有重蹈福(覆辙)之嫌,就不吉利了。
而小福字则都可以倒贴,一般来说,小福字都贴在水缸、厨房、柜子、窗户等家中、屋内等地方,这些地方福字倒贴,其寓意是福都在自已家里,即使倒了仍还在自己家里,福不外泄啊!
所以,福字倒贴仅是讨其口采,取其寓意,该正贴的地方,福字还是正着好!
另外,还有一个福字,绝对不能倒贴——那就是康熙皇帝御题的天下第一福字绝不能倒贴。
这个福字,右半部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寿,也就是福中含寿啊,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这个福字,同时还暗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五个吉祥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
各位朋友,过年贴福字是文化,正贴倒贴都吉祥,关键是看你是否贴对地方。对了,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各位朋友,过年事事求福瑞,家中有福只能请,您的福字若是需要上街买,千万不要说买,要说请啊!各位亲们,过年了,赶紧把福请回家吧!祝亲们春节快乐,阖家欢乐,来年全家幸福吉祥,福乐安康!
(作者:李玉柱,出处:平湖一柱)
福的多种写法如图所示:
福字的文化寓意:
福(拼音:fú)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着酒樽往祭桌上进奉的样子,表示用酒祭神。福的本义为保佑、赐福。用作名词,指幸福、福气。“福”还指旧时的一种礼节,又叫“万福”。也特指行万福礼。
在汉语中,“福”字是吉祥、喜庆、美好的字眼。“福”字因其包含的美好意蕴成为中国民间用的最多的吉祥字之一。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人们有在春节来临之际,在屋门、粮仓或门楣上贴“福”字的习惯,取福星高照、迎春纳福之意,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民间有将“福”字精雕细琢做成各种图案的习惯,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干脆将“福”字倒贴于门上,表示“福到家门”。
其实,对“福”的不同理解,本身就折射出人们不同的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福”之说。
《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在中国民间,“五福”又被解释为“福、寿、喜、财、康”。“五福”虽然具体指五种幸福,但更常用来概括人生与家庭幸福。
“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几种说法: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熬年的传说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 "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一、计时单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二、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
"年"的再一个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因而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曰"祈年殿"。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之唱词。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不难理解,"年"与农作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刻,民不聊生。直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自然是岁首第一日。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新年的名称有不少变化。古时曾称过"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岁、月、日之元)、"三朝"(岁、月、日之朝)。后世逐渐称元旦。民国之后,我国在使用阴历的同时,亦采用阳历,阳历的1月1日亦是元旦。我国民俗不太注重阳历,虽然机关、学校阳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间并不以此日为节。尽管如此,一国之内也不能有二个"年",于是把阴历的元旦称为"春节"。春节之称,古来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从民间把阴历元旦称为春节并认可之后,就不再把立春称为春节了。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凡是在门前贴有福字的人家将免于处死。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得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康熙御笔亲书的“天下第一福”则是另外一个故事。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的,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传说康熙一生流传下来的就剩三个字:“无为”、“福”。“无为”现存于故宫,而本文的主角“天下第一福”则存于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传说康熙大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然而正当康熙盛世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苍有灵,孝庄皇太后身体奇迹般康复,康熙大帝将“福”字碑请回宫中供奉在佛阁。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也纷纷前来景仰“天下第一福”。“福”碑的碑拓也成为国礼之一,赠与海内外贵宾,中华福音从此泱泱传开。但由于拓印时使用草药,如不加以限制,天长日久,该石碑将被风化殆尽,所以,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用玻璃罩将该石碑封存,禁止拓印。纵观康熙大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有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字,而右偏旁极似“寿”字,所以这福字又蕴含着“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寿”的深厚含义。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他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因此这个福字也就不能倒贴。传说中,谁能给家中老人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老人添福添寿。这个“福”字在请回之后还有一定讲究,除夕挂出,每日须净手敬香,并于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则会越长寿,时至正月十五必须收起深藏,此谓“摸年福增年寿”。待来年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之日方可再挂出。
福字的写法有很多种,甲骨文中,福字已经出现,商周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种福的写法,后来出现了《白福图》以及长寿之福。
1、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中,福字已经出现,这是个会意字,看起来像两只手捧着酒坛摆上祭桌。因此,福字的初始意义是 以酒敬神,祈求百事顺利(动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福,佑也。”
2、甲骨文中的福字,基本都与祭祀、祈祷有关,在齐侯钟、虢姜敦、太师虘豆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铭文上,福字出现了多种书写形态。
3、随着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发展,福字的书法越来越丰富,可汇成《百福图》。
4、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为祖母孝庄太后祈寿,御笔所书“福”字,被誉为“ 天下第一福”。这个“康熙御福”,不同于民间常见福字的方正饱满,其字形瘦长,笔力遒劲,被称作“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恭王府的“福”字:康熙帝除了公文,只留下三个字,故宫里的“无为”和这个“福”字。由于在上面加盖了玺印,这个“福”字便号称天下第一“福”。康熙帝的福字是献给他奶奶孝庄皇后的。孝庄病危,康熙到天坛祁福,得上天感应,于是写下“福”,并镇以玺印。而孝庄的病奇迹般好了,并延寿十五年。这只是传说了。但那个福字的确有许多解读。它的右边像行草的“多”,左边为“子”,去掉上面的点像“才(财)”,右下是“田”,另外这个福字是写在寿字里面的,加起来就是“多子多财多田多寿多福”,是为“五福”。其他寓意多从康熙、孝庄、雍正、乾隆、和绅的福祉中引申。
哪些地方的福字要正着贴
本文2023-10-25 14:20: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