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挖出36000古籍,揭开嬴政什么了不起的发明领先西方2200年,人人熟知?
在湖南里耶古城遗迹,发现了秦朝的竹简有36000个,上面记载了秦朝发生的一些事情,上面还发现了一项伟大的发明”九九乘法口诀“。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就是秦始皇嬴政,嬴政对于我国历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先后灭了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秦始皇在位时,实行三公九卿来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建立郡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修建了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秦直道“;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当然他也有不好的地方,像焚书坑儒等等,不过他的功远远大于过,永世流传。
陕西西安让我们认识了秦朝,里耶古城遗迹让我们更加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秦朝,里耶古城遗迹是在湖南湘西土家族的龙山县,在2002年,考古学家们在一口古井里面发现了秦朝的竹简,数量有36000个。
这竹简上有十万多字,记录了秦始皇时期的许多事情,更重要的是,在竹简上面,发现了那时候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九九乘法口诀”。
对于九九乘法口诀我们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于它的历史,是很少人去了解的,之前大家一致认为九九乘法口诀是西方1600年前发现的,但是这个竹简的出现,让我们发现原来在更早之前的中国就有了九九乘法口诀,而且上面还有关于分数的一些运算。
这一重大的发现让我们又抬高了我们的头,对于古人的智慧由衷赞叹,非常了不起啊!
《战国纵横家书》等《马王堆出土帛书》系列
《居延汉简甲乙编》
《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
《尔雅》《中庸》等十三经
《司马法》[战国]司马穰苴
《全上古三代文》十六卷[清]严可均校辑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成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秦朝的皇帝,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秦始皇陵的一些基本情况
秦始皇陵是秦始皇22岁亲政后就开始修建,经过39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成,是中国第一座规模宏大,设计精妙的皇陵。秦始皇南邻骊山山脉,北至渭水之滨。
《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秦始皇陵是当时秦国的丞相李斯设计,监工则是少府令章邯。秦始皇陵工程量巨大到不敢想象,在长达39年的修建中,最多时有将近80万人在同时修建秦始皇陵,直到秦始皇逝世后一年多才修建完成。
秦始皇陵曾经遭遇过劫难
据《史记》等古籍记载,在公元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劫难。当时项羽攻入关中后,对秦始皇陵就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几乎毁于一旦,帝陵也遭到了挖掘。值得庆幸的是,没多久刘邦率部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随后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进行妥善保护,并让20户人家驻守秦始皇陵附近,日夜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都依葫芦画瓢,都下令对秦始皇陵进行保护。
秦始皇陵内部结构陷阱众多
《史记》中记载:“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通过《史记》的文献考证,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皇陵里面不但有奇珍异宝,还到处都是陷进,特别是里面有大量的水银,这个可是剧毒物,闯入者大量吸入是会毙命的,而且里面还有弓弩之类的机关。
为何到1974年才发现兵马俑,让秦始皇陵得以问世?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被发现完全是个意外,当年西杨村的3月正是干旱季节,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村民在村旁开始钻井取水,但在打井的过程中挖出了很多陶制品碎片,村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干部,这个干部觉得有蹊跷就上报给县文化馆。随后考古队发掘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1号坑兵马俑,随后又发掘了2号坑、3号坑、4号坑。
在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础上,考古专家精确的定位了秦始皇陵的准确位置。秦始皇陵的发现是中国考古界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人在网上讨论发掘秦始皇陵的事,观景认为以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完好无缺的保护好出土的文物,所以我们一定要等到技术成熟才能讨论这事,否则将会给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1 〖西安兵马俑导游解说词〗
兵马俑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二号兵马俑坑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全坑划分20X20米的24个探方。每个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二号俑坑上部覆盖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遗迹已揭示出来。图中所示是二号俑坑发掘现场的局部情况。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憧区东的骊山北麓。通过考古勘探,在陵园内外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以及各种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园内外还发现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大量的宫殿建筑遗址。整个陵园犹如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它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园。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武士捅。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1、2、3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员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仍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近日考古惊奇地发现,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竟然有古代的“铁路”。经碳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该“铁路”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
马力“火车”日行600里�
秦始皇的“铁路”当然不是铁铸造的,而是用木材铺设的。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保存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铁道”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跨两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但是经过测量却惊奇地发现,秦始皇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得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留下来。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专家们的意见是: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由木材填充平整。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车就能飞驰,马不停蹄。到了下一车站,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公认的速度日行600里,一天一夜至少600公里,有的人认为700公里。这是比800里加急还高一样多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能有敦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
2200年前的“铁路网”�
有不少专家认为,该“铁路”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目的是进行后勤补给。秦灭楚国,动用了60万军队,后勤补给需求量一定很大,于是修建了这条铁路。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说秦始皇灭楚国时使用过这条铁路固然不难想象,但这绝不是个别的工程。不然的话秦国的驰道就难以理解,而且从技术上来看也已经非常成熟,不是临时需要才想出来的。�以前一般认为秦始皇修建的驰道是“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历史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依此看,他竟然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人们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各说不一。郭沫若认为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显然是牵强附会的。但是,另一些人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现代的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现在发现秦始皇的“铁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也就是统一“铁路”轨道之间的距离了。而且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修建的规模都比较小,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全国大规模地修建起来了,以致成了一个茂密的“铁路”网。�
当时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处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这就为修建“铁路”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秦朝“铁路”网出现的物质条件。�
铁路网为何没留下来�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没有理会也没有想到这中间会有什么奥秘。现在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也没有的特点。我们不能让汽车上铁路线,也不能让火车从铁轨上下来到公路上去行驶。�
秦国的铁路网在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的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铁路”,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铁路”。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还有,秦朝的“铁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原来人烟稀少的长途运输必经地,也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够得以免除被人为拆除和开垦并遗留下来。但也正因为人烟稀少而不受人们注意。秦始皇的“铁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以至于人们再也不记得曾经有如此的辉煌。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确实做出了许多有利于历史发展的举措,但他也制定了许多残暴的政策,做了许多愚昧的事。
秦始皇不仅修建豪华宫殿,而且还为其死后修剪更富丽堂皇的陵墓,由此便有了他苦心经营数年的宏伟工程骊山墓。兴建这些大规模的工程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相当惊人。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便纵情享乐,贪恋酒色后宫列女万余人,他的下属自然也是上行下效了,那些地主阶级的新贵,他们也是宫室,车马,衣服姿其所好,秦王朝的迅速衰败。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和思想统治,秦始皇做出骇人听闻的的焚书坑儒,他畏惧人言,虽然一时控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稳固了统治,但是就其长远来说,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秦始皇为求不死之身,多次派人去寻访不死之药,从开始的徐福渡海,到后来求不死药,成为一些人的谋财之道。秦始皇为了不死之药,可谓费尽心思劳财伤民。
参考资料:
本文2023-08-05 02:36: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