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品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滋补品有哪些?,第1张

紫锥花。一种欧美常见的草本,有助治疗伤风感冒,可预防伤口感染。欧洲研究者发现,每天服用约几百毫克可增强白血球的活动能力,因而可预防感染。

灵芝。灵芝含蛋白聚糖,有增加人体免疫力的食疗功效,但并非没种灵芝都有相同蛋白聚糖及可作补药之用,其中部分野生黑芝尚有植物度,古籍称灵芝吃后使人“轻身”成仙,可能是zhong毒后的晕眩幻觉。

人参。人参是一种精力填补剂及天然兴奋剂,能增加能量,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研究显示,人参可舒缓疲劳、增加耐久力,无不良副作用。

银杏素。银杏叶提取物可缓解老人chi呆症,能增加流往大脑的血流量,增强记忆力,舒缓焦急心情的食疗功效,也可用作舒解耳鸣及其他有血管壅塞而致的老年病。

螺旋藻。富含叶绿素及其他矿物质,能提供能量,改善胃口,防ai。

松花粉。含有大量人体必须的各种维生素及氨基酸,是一种天然无毒副作用的食品。

卵磷脂。广泛见于天然动物及植物xing食物中,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及B。不过人体的肝脏可合成卵磷脂,用它来加固细胞膜。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处方牛蒡子六两,荆芥穗一两,甘草(炙)二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注意如治疮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科经验方》:消毒散处方青皮(去白)银花天花粉柴胡僵蚕贝母当归(酒拌)白芷各6克功能主治理气活血,解毒消肿。治吹乳,乳痈,便毒。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摘录《外科经验方》《仙拈集》卷三方名消毒散组成牛蒡(微炒)4钱,荆芥1钱,甘草1钱,防风5分,犀角(镑)5分。功效快透消毒。主治痘疮毒气太盛,稠密成片,发热惊搐,舒舌瞪眼,脸赤腮肿,遍身赤痛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痘疹专门》卷上方名消毒散组成水银2钱,轻粉2钱,石膏2钱,铅3钱,官粉3钱(煅),冰片3分(研),大珍珠1钱。主治痘后疮痈内陷,刀伤肉破,血流不止。用法用量用甘草汤洗疮口,敷药,3日1换。制备方法先将铅化开,倾入水银,再入后药,研细。《御药院方》卷十方名消毒散组成黄芩1两,黄柏1两,大黄(生用)半两。主治眼赤肿,疼痛不定;兼治疮肿不消。用法用量每用生蜜水调药如稀稠糊,摊在绯绢花子上,随目赤左右贴于太阳穴,如干,用温水频润。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名消毒散组成车螯1个(可盛2两消者),朴消1两。主治发背欲结不结,四肢寒热。用法用量上以消入车螯内,湿纸裹,黄泥固济,麻皮缠之,煅赤候冷去泥,同研如面。将绢铺地,薄摊药末于上,盆盖一食久,加乳香、地龙末各1分,白僵蚕、甘草末各半分和匀。每服半两,酒调去滓服,能饮酒者多与之。其滓涂患处一食久,即转下恶物。只2服或消,或破。别服补药。《杂证要法》方名消毒散组成

详见百科词条:消毒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7:15:34 共434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生精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生精汤 1 拼音

shēng jīng tāng

2 处方

熟地30克 覆盆子15克 枸杞子15克 菟丝子15克山药30克 枣皮10克 泽泻12克

3 制法

将上述各味同水煮服。

4 功能主治

益肾生精。 异常、肾精亏者宜服用。

5 生精汤的用法用量

每日2次,早晚分服。

6 摘录

《经验方》

古籍中的生精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九螈候]治注

劳七伤,小便数,大便难,加减建中汤主之。又云,肾生 ,肝主筋,心主脉,肾精盛,则滋育诸筋,荣灌诸脉

《本草衍义》:[卷十四]桑根白皮

瓷器中。每抄一二钱,食后、夜卧,以沸汤点服。治服金石发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性微凉。《本草衍义》宋

《医学摘粹》:[本草类要补药门]补血类

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生精补血,健骨强筋。酥炙用,研碎,酒煮去渣,熬浓,重汤煮成膏最佳。《医学摘粹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一诸虚门(附论)]诸虚通治方

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日进二三服,常服甚妙。《奇效良方》明·成化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二谷部]豇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起痿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衷中参西》中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起痿汤的用法用量 7 《医学集成》卷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起痿汤 1 拼音

qǐ wěi tāng

2 处方

生箭耆12克 生赭石18克(轧细)怀牛膝18克 天花粉18克 玄参15克 柏子仁12克 生杭芍12克 生明没药9克 生明乳香9克 蟅虫4枚(大的)制马前子末06克

3 功能主治

治因脑部充血以至肢体痿废,迨脑充血治愈,脉象和平,而肢体仍痿废者。

4 起痿汤的用法用量

共药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送服马前子末,至煎滓再服时,亦送服马前子末06克。

5 摘录

《医学衷中参酋录》中册

6 《衷中参西》中册 61 方名

起痿汤

62 组成

生箭耆4钱,生赭石6钱(轧细),怀牛膝6钱,天花粉6钱,玄参5钱,柏子仁4钱,生杭芍4钱,生明没药3钱,生明乳香3钱,(庶虫)虫4枚(大者),制马钱子末2分。

63 主治

因脑部充血以致肢体痿废,迨脑充血治愈,脉象和平,而肢体仍痿废者。

64 起痿汤的用法用量

将前10味煎汤,送服马钱子末;至煎滓再服时,亦送服马钱子末2分。徐服此药,久自能愈。

7 《医学集成》卷三 71 方名

起痿汤

72 组成

杜仲、故纸、枸杞、菟丝、胡巴、牛膝、萆薢、防风、沙蒺藜(1方去枸杞,加肉桂)。

73 主治

肾气虚惫之痿证。

古籍中的起痿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0.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

(附∶起痿汤、养脑利肢汤)《内经》谓∶“五脏有病,皆能使人痿。”至后世方书,有谓系中风者,言风中于

《辨证录》:[卷之六]痿证门(八则)

。必须泻阳明之火,仍不损阳明之气为得也。方用伐木汤∶炒栀子(三钱)白芍(一两)当归(五钱)甘菊花(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4.黄解

,其脉又见有力,又必须仍辅以镇坠之品,若拙拟之起痿汤,黄与赭石、虫诸药并用也。黄升补之力,尤善治流

《医学摘粹》:[本草类要补药门]壮阳类

味辛苦,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荣筋强骨,起痿壮阳。羊脂拌炒。《医学摘粹》

《医学摘粹》:[本草类要补药门]壮阳类

目录 1 拼音 2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顾氏医径》卷六 31 组成 32 主治 4 《准绳·幼科》卷六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袖珍》卷四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传信适用方》卷二 71 十全散的别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76 十全散的药理作用 77 十全散的临床应用 78 各家论述 7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十全散 十全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í quán sǎn

2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21 组成

全蝎10个(约7分,漂净,去尾,炙),五倍子1两6钱(焙,研),腰黄3钱(水飞),当门子1钱,川山甲7片(约2钱,炙),蜈蚣7条(约1钱2分,去钳脚净,炙),蝉衣20个(约7分,去头足,焙脆),蟾酥1钱,冰片1钱,炒僵蚕2钱。

22 主治

痈毒色红者。

2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掺于万应膏上贴之。

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瓷瓶收藏,勿令泄气。

3 《顾氏医径》卷六 31 组成

白蔹3两,白及3两,白芷3两,川乌3两,火消3两,生半夏3两,生南星3两,土贝母3两,白芥子3两,白附子3两。

32 主治

痈疡痰凝虚证,已溃不化,未溃不消。

4 《准绳·幼科》卷六 41 组成

黄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苦参5分,孩儿茶5分,雄黄5分,硼砂3分,玄明粉3分,乳香1分,片脑少许(临时入)。

42 主治

麻症咽喉肿痛。

4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5厘吹喉。

4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5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51 组成

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1钱,苦参(各酒炒)1钱,玄胡索3分,硼砂2分,乳香(制)2分,孩儿茶5分,雄黄5分。

52 主治

麻症咽喉肿痛。

5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喉。

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 《袖珍》卷四 61 组成

大黄4两,麦糵1两2分,小茴香5钱,槟榔(头末)5钱,瞿麦5钱,扁蓄5钱,槐鹅3钱,血竭3钱。

62 主治

产后日久虚劳。

63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8钱,热酒调下,1服分作3次调服。看病人虚实用,天明取下血片,服白粥32日。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 《传信适用方》卷二 71 十全散的别名

十补汤、十全大补汤、十全饮、大补十全散、千金散、十全大补散、加味八珍汤

72 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白芍药、白茯苓、黄耆、川芎、干熟地黄、当归(去芦)、桂(去皮)、甘草(炒)各等分。

73 功效

温补气血。补诸虚不足,养荣卫三焦,五脏六腑,冲和清快。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生血气。助阳固卫。壮其元阳。

74 主治

气血两虚,虚劳潮热,面色(白光)白,气短心悸,头晕目眩,自汗盗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疮疡不敛。现用于各种贫血,慢性胃肠病,妇女月经病,以及外科手术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久嗽生寒热,似痨瘵。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流注。瘰疬、便毒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下敛。遗精白浊,自汗盗汗;或内热、晡热、潮热、发热;或口干作渴、喉痛舌裂;或胸乳膨胀,胁肋作痛;或脐腹阴冷,便溺余滴;或头颈时痛,眩晕目花:或心神不宁,寤而不寐;或形体不充,肢体作痛;或鼻吸气冷,气趋喘促。气血俱虚。牙齿肿痛,或口舌生疮,或恶毒发热,自汗盗汗,食少体倦;或寒热作渴,义痛眩晕,或似中风之状。杖疮,气血俱虚,肿痛不消,腐而不溃,溃而不敛;若怯弱之人,患处青肿而肉不坏,或溃而脓水清稀,肌肉不生,或口干作渴而饮汤者。产后玉户不敛。坠胎及多产育伤血,或误服汗下克伐之药,以致血衰气乏而经不行者;又治归人冷劳。疹子,诸厥,诸痫。

75 十全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水1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6 药理作用

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炎症》(1986;4:405):十全大补汤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能明显促进特异性抗体生成。当用绵羊红细胞于体外一次免疫小鼠脾细胞后,发现脾脏溶血空斑数(PFC)明显增多,且与剂量有关。其热水浸出物按0.5、1.0、2.0g/kg剂量连续灌服7天,PFC分别增加20、40和80%,2.0g/kg即达最大效果。用绵羊红细胞静脉注射免疫小鼠,如在免疫前或免疫后给予,十全大补汤均可使PFC有所增加,于免疫前后连续给药,可使PFC增多7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方可促进抗体生成。②抗癌活性及对抗癌药作用的影响《汉方医学》(1986;4:13):十全大补汤具有抗癌活性,采用双重软琼脂培养基,以克降形成细胞检测法的研究表明,本方热水提取物与人乳癌细胞体外培养于37℃作用1小时,对雌激素受体ER及雄激素受体PgR均阳性的MCF7株及两种受体均阴性的ES791株克隆形成率均无明显影响,时间延长两周,则可显著抑制两株细胞之克隆形成,于08~500μg/ml浓度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且以对ES791株为敏感,100μg/ml 浓度时癌细胞存活率约为40%,于500μg/ml时为17%,而对MCF7株于500mg/ml时存活率为40%,本方的作用较

补中益气汤力强,较小柴胡汤更强。

77 十全散的临床应用

1卒然晕倒:有一证。卒然晕倒,冷汗自出,气定复醒,不时举作,似乎中风,乃气虚阳衰之故,不可用治风治气之药。以十全大补汤主之。甚则加黑附子。

2疟疾:一人年近三十,形瘦淡紫,八月间病疟。予诊之,左脉颇和而快,右脉弱而无力。令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服之,觉胸膈痞闷,遂畏人参。更医作疟治,而疟或进或退,服截药病稍增。延至十月,复邀予诊,脉皆浮小而濡带数,右则尤近不足。曰:正气久虚,邪留不出,疟尚不止也,宜用十全大补汤减桂加芩倍参,服之渐愈。

3痿证:织造刘大监,病痿一年,欲求速效,人亦咸以旦暮效药应之。二月,予诊之,六脉细弱,血气大虚,用十全大补汤,药将百帖而能起矣。

4顽固性荨麻疹:顽固性荨麻疹迁延日久,屡治不愈,往往因体质虚弱,气血两亏之故,乃投益气补血之十全大补汤并加活血祛风止痒之药,治愈22例。

78 各家论述

1《元戎》:桂、芍药、甘草,小建中汤也;黄耆与此三物,即黄耆建中汤也;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也;川芎、芍药、当归、熟地黄四物汤也;以其气血俱衰,阴阳并弱,天得地之成数,故名曰十全散。

2《法律》:此方合黄耆建中汤、四君子汤、四物汤三方,共得十味,合天地之成数,名曰十全大补,以治气血俱衰,阴阳并弱之候,诚足贵也。但肉桂之辛热,未可为君。审其肾虚腰腹痛,少用肉桂;若营卫之虚,须少用桂枝调之,取为佐使可也。

3《古方选注》:四君、四物加黄耆、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为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复黄耆维持柔气;肝为刚脏,制以四物柔药,恐过柔损刚,乃复肉桂回护刚气。调剂周密,是谓十全。

4《成方便读》: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耆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非惟阳虚可遏,即阴虚者亦可温,以无阳则阴无以生,故一切有形之物,皆属于阴,莫不生于春夏而杀于秋冬也。凡遇人之真阴亏损,欲成痨瘵等证,总宜以甘温之品收效。或虚之盛者,即炮姜、肉桂,亦可加于大队补药之中,自有神效。若仅以苦寒柔静,一切滋润之药,久久服之,不特阴不能生,而阳和生气,日渐衰亡,不至阳气同归于足不止耳。

79 附注

十补汤(《易简方》)、十全大补汤(《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十全饮(《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大补十全散(《元戎》)、千金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十全大补散(《准绳·类方》卷一)、加味八珍汤(《会约》卷十四)。按:本方改为九剂,名“十全大补丸”(见《麻疹全书》);改为膏剂,名“十全大补膏”(见《中药成人配本》)。

古籍中的十全散 《医学纲目》:[卷之四·阴阳脏腑部]治虚实法

,以此调治皆验,不热不冷,温而有补。〔海〕大补十全散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

《原要论》:虞氏麻疹治法

喉也。宜用甘桔汤,加元参、大力、连翘主之。更以十全散,若玉锁匙吹之,切不可妄用针刺出血也。甘桔汤甘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三]肠痛(余见肠)

上气。肠痛亦多端。若疼甚者、乃肠痈。急宜服内补十全散等药。其它宜随证灸之。有老妪大肠中常若里急后重

《杂病广要》:[脏腑类]肠痈

三因》)肠痛亦多端,若疼甚者乃肠痈,急宜服内补十全散等药。(《资生》)夫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麻疹

首先说虫草。

很多人对其了解一方面是各种渠道的宣传,另一方面是古装影视剧中古人把它当做圣品。然而实际上,古籍中对于冬虫夏草的记载极少,《本草纲目》中毫无踪迹,直到乾隆年间出的《本草从新》一书,冬虫夏草才首次展露身影。然而记载也只是“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也就是说是用来治疗咳嗽的,基本上并不上档次。并且在古书籍中,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药,什么指甲、灶灰、粪便等等都能入药,找到其“功效”。

虫草之所以后来被当成灵丹妙药,是因为其特殊的生态——冬天是虫子,夏天变成草,十分奇妙,所以认为其肯定有不凡的功效。但其实冬虫夏草的成分和别的虫子、真菌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一种特殊的成分,其含量大约占7%,名为虫草酸,然而虫草酸就是甘露醇——一种非常普通而便宜的化工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当中,一千克几十元而已。

另外,宣传中提到的另一种物质——“虫草素”,经检测在虫草中是不存在的。虫草素化学名称叫3'-脱氧腺苷,可通过化学合成,理论上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现在大家知道虫草抗肿瘤说法的由来了吧有研究人员拿虫草做抗肿瘤实验,实验对象为小白鼠,然后通过观察推导指出,即便是按照市场的最低价格,想要使用虫草进行癌症的治疗,也需要1400多万元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且每天食用量要超过2公斤。

而冬虫夏草之所以现在还被热抄,在于其牵扯到各方的利益太大。据估计,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而全国虫草产业的产值超过300亿元。然而只要大家去翻一下国家食品、保健食品、药品数据库,都无法找到所谓“极草”的存在。

目前对于虫草的研究如下:野生冬虫夏草中含水分1083%,粗蛋白291%~33%, 粗脂肪862%, 总糖1394%~2420%, 粗纤维185%, 水分108%, 灰分864%。此外还含有氨基酸、脂肪酸、核苷类物质、甾醇、7%~9%的甘露醇、多糖等,这些元素都可以被简单代替。

且随着虫草价格的升高,很多不良商贩在其中掺杂各种重金属元素,包括虫草本身就有的砷元素,长期服用对人体的伤害反而更大。虫草神话就此破灭。但牵扯到各方利益,相关规定仍然留下它的一席之地,虽然这块地已经越来越窄。

接着说人参。

古书籍中对于人参的记载很多,最早的出现于《神农本草经》,其描述为“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简直是包治百病,跟某些保健品的宣传类似,不过我们也不用太在意,类似的描述在书中120多种药材中都用出现。

人参的地位起于明朝,以前的朝代大多把它当成是茶一类的消遣食物。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人参几乎成了神药,“能治男女一切虚症”。从此瞬间身价倍增。而西洋参的来源就比较有意思了,起初在欧洲也就是被当做普通药材对待,然后得知晚清中国对于人参的狂热,于是大量运往中国牟取暴利。

人们认为人参大补的缘由似乎也是因为有人吃人参流鼻血,另外人参本身有刺激心跳的能力,可以为生命垂危之人“吊命”,相当于强心针的功效了,但是其余的效果并没有得到明确的例证证实。现在国际医学联合会并不承认人参的医学价值,但是中医中却将其奉为至宝,相信关于人参的功效也会一直争论下去。

而中医对于人参的吹捧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造成的,而这恰好符合商业的利益。但是具体是否真的有这个身价,还需要科学界继续鉴定了。

      1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2含有中药名的诗句

      驱竖子摘苍耳 杜甫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3当代中医药诗词有那些

      张籍得《答鄱阳客诗》: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再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含有前湖和半夏这两种中药。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4描写中草药的诗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

      端阳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

      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

      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

      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南宋爱国词人

      用中药名写了一首

      词云:“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

      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北宋进士洪皓在

      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

      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药名谜

      明代戏曲作家

      写过一首题为

      的谜语诗,诗云:“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药暗藏于诗中,谜底是“黑牵牛、当归、宿沙、防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里农民月夜耕田、夜以继日地辛劳、风餐露宿的悲惨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

5描写“中草药”的诗句有哪些

      1、白居易的《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2、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用药名写的情书: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其中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半夏、当归、天南星、白芷都是中药)

      3、龚自珍的《远志》诗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4、朱庆馀的《赠陈逸人》

      乐道辞荣禄,安居桂水东。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药圃无凡草,松庭有素风。朝昏吟步处,琴酒与谁同。

      5、陆游的《涧松》

      出山来为小草,楸成树后困长藤。

      涧松郁郁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6含有中药名的诗句有哪些

      《静夜思》[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怀旧事》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古出塞》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定风波》其一 辛弃疾 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馀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

      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

      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定风波》其二 辛弃疾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1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2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3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