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微信拍卖所谓的猫腻陷阱,真的属实吗
我亲身经历,当然我正在微信全民疯狂拍卖拍一个物品,我选择的是自动竞拍400次,物品拍到56020这个价位的时候我还有330次竞拍,每次竞拍价格01,如果两个人竞拍的话就是330+330=660×01(每次竞拍价格)就等于66块,也就是说从56020要拍完我剩下的次数最少要到62620才能结束(其他散户不算在内)。可当拍到60780的时候这个物品就卡在那里什么都不能操作。其他的物品竞拍正常。从02:21卡到04:51以6169的价格落幕。而04:50分我还收到6168的价格在出价,更加匪夷的是早上我看出价记录6168显示的是别人名字。这些都是有照片为证。后来我找客服他们的解释是(结果由于昨夜机房在凌晨3点左右电信网络升级,导致网络丢包,为了维护出价用户的利益,拍卖暂时暂停了出价系统,拍卖状态维持原样,4点左右网络恢复后,拍卖才重新继续。)后来只退我所竞拍这个物品所用的竞拍币了事。6168是我出价而显示别人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们故意不让你拍到。故意让你卡在那里好让他们有时间去制造出价记录,故意让你卡让他的拖成功竞拍到。可以看出他们想给谁拍到就给谁
法律分析:拍卖,是以委托寄售为业的商行当众出卖寄售的货物,由许多顾客出价争购,到没有人再出更高一些的价时,就拍板,表示成交。 另称减价抛售;甩卖:大拍卖。 我国拍卖法中已确认公开、公平、公正及诚实信用为拍卖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如果违背我国的法律就违法行为,严重可能涉嫌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第三条 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第四条 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古玩古董想出手也很简单,但是不要相信网上的拍卖,骗你没商量,私下交易古玩你认识谁?买卖古董古玩的网站你得先开店,先交了开店保证金押金再说,我建议你下载评古堂APP,也不用开店,也不用啥费用,也不用鉴定,直接微信登录发布出手古玩信息,有买家喜欢的买下,你就一夜暴富了。统一去知道了解回答谢邀。
可以的
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具体得看藏品怎样
藏家注意,国内目前有2000家拍卖单位,其中98%的单位都是前期收费的,收费的公司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不成交不收任何费用的公司 (这类公司国内有五六家,因为藏品无底价100元一件起拍,不存在不成交)
不收前期费用,流拍后要收流拍费的 (国内有20家)
委托前不收费用,委托后暗藏费用的 (欺诈公司一直这样,说有买家要藏品,等你 去鉴定,真品就收。其次,说买家已经付款了,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最后找个理由,保证金 不退了,或者公司跑路了,藏品也没有了。)
4 当前前期不收何费用的单位目前有
北京保利拍卖、 (不对普通藏家征集)
北京嘉德拍卖、 (不对普通藏家征集)
北京翰海拍卖、 (不对普通藏家征集)
(因为设保留价的藏品,尽管前期不收费用,但流拍后要收3%的流拍费,很多藏友交不起,所以保利,嘉德,苏富比,佳士得他们很少对外征集,这也就是你送不进去的主要原因。)
5 部分藏品不收前期费用的和后期费用费公司有,
上海荣宝斋拍卖
上海老城隍庙
上海朵云轩
上海道明拍卖
上海嘉禾拍卖
青岛新天地拍卖,
青岛大前门拍卖,
青岛中艺拍卖,
青岛银座拍卖,
青岛麒麟阁拍卖,
以上单位针对部分藏品不成交,不收你一分钱费用,按时拿走即可。
其次藏品最安全的交易方法去摆地摊卖掉,尽管风吹日晒幸苦点,但每天也就是100元的摊位费损失,遇到喜欢的立刻现金交易,相对风险小点。
拍卖,遇到不正规的拍卖单位一件让你缴费一两万,不成交损失太大,其次家庭困难的,尽量别乱参加拍卖
1、在QQ或微信里购物、尤其是私人交易时,大多是顾客先给卖家打钱,卖家再安排发货,至于是不是按时发货、质量怎么样,只能全凭信任了。而且QQ或微信个人帐号之间付款仍属于个人私下交易,不受新消法保护。
2、QQ,微信购物维权的确存在较大困难,由于QQ,微信本身是一个社交平台,缺乏对经营商家的各项审核,一旦消费者发生了消费纠纷有可能会面临投诉无人的尴尬。一旦消费者出现问题之后,很难维权,往往不知道所有者在什么地方,所以维权的难度很大。
3、建议要注意预防、留好证据。在网络平台上,一定要擦亮眼睛,明确商家的资质,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活动,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避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此外,建议消费者,在QQ或微信购物时尽量保留证据,比如消费凭证等,以免出现纠纷时,难以维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解读微信拍卖所谓的猫腻陷阱,真的属实吗
本文2023-10-25 14:55: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