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注释和翻译,跪求《韩非子 外诸说左下》全文翻译和重点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韩非子》注释和翻译,跪求《韩非子 外诸说左下》全文翻译和重点词,第1张

跪求《韩非子 外诸说左下》全文翻译和重点词的注释!

原文:

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译文: 孔子陪坐在鲁哀公身边,鲁哀公赐给他桃子和黍子。哀公请孔子吃。 孔子先吃黍子而后吃桃子,鲁哀公身边左右侍从都掩口而笑。鲁哀公说:“黍子,并不是吃的,而是用来擦拭桃子的。”孔子回答说:“我知道这种用法。那黍子, 是五谷中排在第一位的东西。祭祀先王时它是上等的祭品。瓜果蔬菜有六种,而桃子为下等品,祭祀先王的时候不得拿进庙中。我孔丘听说,君子用下等的东西擦拭高贵的东西,没有听说用高贵的东西来擦拭低贱的东西。如今用五谷中高贵的来擦拭瓜果蔬菜中低贱的,是用上等的来擦拭下等的。我以为这样做损害了礼义,所以不敢把桃子放在宗庙的祭品前面先吃。”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与答案

韩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1],升概甚平[2],遇客甚谨[3],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4],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5]!”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讬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陁[6],此社鼠之所以不得[7]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8]。内间主之情以告外[9]。外内为重[10],诸臣百吏以为害。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11]。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12],国焉得无亡乎? [题解] 本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储说,储存传说故事的意思。韩非为了生动、深刻地阐述法家思想,搜集了大量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按所说明的问题,分类汇编成《内储说》上下、《外储说》左右,因篇幅过长,又把左右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本文通过“狗猛酒酸”的故事说明君主治国只有坚决铲除身边“猛狗”、“社鼠”一样的奸臣,有道之士才能得到重用,法令才能得以推行。作者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并运用生动的譬喻来推演重大的道理,既深刻又有说服力。 [注释] [1]酤:同“沽”,卖。 [2]升:量酒器。概:刮平斗斛的用具。这句意为分量足够。 [3]遇:待。谨:周到。 [4]蔽:受蒙蔽。胁:受挟制。 [5]社:土地神。古人堆土为坛,坛上树木,涂抹泥灰,作为土地神的偶像。在树木上打洞寄身的老鼠称为社鼠。 [6]陁(tuó):脱落。 [7]不得:捉拿不到。 [8]比周:互相勾结。 [9]间(jiàn):窥探。 [10]外内为重:在外在内均造成重权。 [11]执柄:掌握大权。擅禁:控制法令。 [12]壅:堵塞。 (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给的量很足,待客殷勤,酒又酿得香醇,而且店铺门前高悬酒幌,但是酒却卖不出去,变质发酸了。 韩非子·说林上 原文 、注释、翻译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②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注释  ①荆王:楚王,疑为顷襄王。  ②中射之士:即中射士。射士,王宫的卫士。  译文  有人给楚王献来不死的药,禀报人员拿了药进宫去。侍卫官问禀报人员说:“它可以吃吗?”禀报人员回答说:“可以吃。”侍卫官夺过不死之药便把它吃了。楚王大怒,派人要杀侍卫官,侍卫官给楚王解释说:“我问过禀报人员,他告诉我:‘可以吃。’所以,我就吃了。这说明我是无罪的,有罪的是禀报人员。再说,有人给大王献来不死的药,我吃了,大王就把我杀死,这药就成了死药。大王杀了无罪之臣,说明有人拿了所谓‘不死之药’来欺骗大王。”楚王于是没有杀侍卫官。

《韩非子》文言文的翻译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发酸了,店主弄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去请教一位他所认识的老人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哪。”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胸怀本领而想使大国国君贤明;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社鼠啦!”齐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里面。用烟火熏它却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缘故。现在国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人民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而告诉在外的权臣。在外的权臣和在内的国君左右的人互相倚重,靠诸臣百吏的贿赂而变得富有。官吏不诛罚,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国君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 所以大臣当权而专政擅权的,对分明为自己效力的人一定给他好处,而对那些不效力自己的人一定加害。 这也是猛狗。

有些大臣就是猛狗,吓走了有才能者,有些大臣又像社鼠,离间忠臣与君王间的感情,但人君却又不知觉。这样下去,君王颓废而无用,国家怎会不灭亡呢? 韩非子《说难》得翻译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便先把女儿嫁给了胡君来使他心情愉快,便拿此事问群臣说:“我要兴兵,讨伐哪个国家好呢”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以讨伐胡国。”郑武公听了,勃然大怒,命武士杀死关其思,说:“胡国与郑国是兄弟邻邦,你说让我讨伐它,安的是什么心”胡君听说了,以为郑国与胡国亲善。就对郑国不加防备,郑国乘机派兵偷袭,灭亡了胡国。宋国有一个富翁,他家的院墙被大雨浇坏了,他的儿子说:“不把墙修好,会招来盗贼。”邻居老头也这么说。夜里,富翁家里果然被盗,偷走了许多财物。富翁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绝顶,却怀疑邻居老头与失窃有关。关其思与邻居老头的话都是恰当的,可是重则被杀,轻则被怀疑。这不是了解事情有困难,而是处理了解的事情很困难。所以说绕朝的话是很得当的,他在晋国被看作明智的人,但在秦国却被杀,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春秋时期,弥子瑕很得卫君的宠爱。卫国的法令规定:擅自乘坐君主车子的要处以刖刑。弥子瑕的母亲病了,知道的人连夜去告诉了他。他就假托君命,乘坐卫君的车子赶回去探望。卫君得知后大加赞赏说:“真是孝子啊!为了母亲的缘 故,连这触犯刖刑罪都忘了。”他日,弥子瑕陪同君主在果园游玩,吃的桃子很甜美,舍不得吃光,把剩下的一半给君主吃。君主说:“这是爱我呀!好东西他不吃给我吃。及至弥子瑕色衰爱迟,得罪了君主,君主说:“此人曾矫诏坐我的车,又曾拿剩下的桃子给我吃。”所以弥子虽然做法不改初衷.但以前之所以受到称赞而后来得罪,是君主的爱憎不同。所以臣子在被君主宠爱时,智能就显得恰到好处,受到加倍亲近;在被君主憎恨时,智能就显得不适当,变成罪过.越来越被疏远。所以进谏陈说的人不可不观察君主的爱憎如何,然后方可进言。 《韩非子》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啊?

选集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 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玉卮和瓦器》韩非子 翻译

翻译:

堂溪公对昭侯说:“如果有价值千金的玉卮,上下相通不切适用,可以用它来装水吗?”昭侯说:“不能。”堂溪公又说:“有瓦制容器,不泄漏,可以装酒吗?”昭侯说:“可以。”(堂溪公)回答说:“那瓦器是非常不值钱的东西,(因为)不漏就可以装酒。

即使有价值千金的玉卮,非常贵重但不切实用,(因为)漏,却不能装水,那么,人们将用那个来装酒呢?现在,作为人主(的人)泄露群臣的话,这就像不切适用的玉卮。即使有绝顶的智慧,也不能尽显他的才干,因为他是漏的。”

昭侯说:“是(这样)。”昭侯听过堂溪公的话,从此以后,想行有关天下的大事,不曾有过不是一个人睡觉的(从来都是单身睡觉),害怕说梦话让别人知道了他的预谋。

原文:

堂溪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昭侯曰:“然。”昭侯闻堂溪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寝,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此文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1]。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弟。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约公元前280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战乱,韩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

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

韩非有严重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子》(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韩非子(12)注释(1)

1 阅读训练————文言文《韩非子》

你给的文章中间少一句啦

1师旷侍坐于前

琴坏于壁

2为其言莫之违--莫违之(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于侧言

3

莫乐为人君-见上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

4莫乐(于)为人君

(晋文公)乃喟然叹曰

以(之)为寡人戒

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⑨除之——除掉他。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 韩非子 文言文

宋人有酤酒者韩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1],升概甚平[2],遇客甚谨[3],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4],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5]!”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讬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陁[6],此社鼠之所以不得[7]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8]。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9]。外内为重[10],诸臣百吏以为害。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11]。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12],国焉得无亡乎? [题解] 本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储说,储存传说故事的意思。韩非为了生动、深刻地阐述法家思想,搜集了大量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按所说明的问题,分类汇编成《内储说》上下、《外储说》左右,因篇幅过长,又把左右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本文通过“狗猛酒酸”的故事说明君主治国只有坚决铲除身边“猛狗”、“社鼠”一样的奸臣,有道之士才能得到重用,法令才能得以推行。作者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并运用生动的譬喻来推演重大的道理,既深刻又有说服力。

[注释][1]酤:同“沽”,卖。[2]升:量酒器。

概:刮平斗斛的用具。这句意为分量足够。

[3]遇:待。谨:周到。

[4]蔽:受蒙蔽。胁:受挟制。

[5]社:土地神。古人堆土为坛,坛上树木,涂抹泥灰,作为土地神的偶像。

在树木上打洞寄身的老鼠称为社鼠。[6]陁(tuó):脱落。

[7]不得:捉拿不到。[8]比周:互相勾结。

[9]间(jiàn):窥探。[10]外内为重:在外在内均造成重权。

[11]执柄:掌握大权。擅禁:控制法令。

[12]壅:堵塞。(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

给的量很足,待客殷勤,酒又酿得香醇,而且店铺门前高悬酒幌,但是酒却卖不出去,变质发酸了。

3 《韩非子》中的故事,要有文言文,还要意思以及寓意一定要有意思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白话文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4 《安危韩非子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安危韩非子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

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 左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

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

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饥寒去衣食,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

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 上以无厌责已尽。

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 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

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

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此干,则上不失,下不亡。

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 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

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 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

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

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以诈伪为是,天性为非,小得胜大。

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

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 爱:喜欢B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 幸:希望C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 称:相称D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遗:丢失的东西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谗谀以诈伪为贵 使供销以天性剖背B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 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C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下不能安 尽如比干,则上不失,下不亡D闻古扃鹊之治其病也 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论证“国不得安”的一组是 ( )①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②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③危而不指耳,则失圣人之意④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⑤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⑥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狂奔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 B国君要是不停地去搜刮民众,民众就会说再也没有了,民众要是一无所有了,也就自然会轻视国家的法令。

C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因此,有时弱国也可以战胜强国,小国也可以战胜大国。 D尧和当时的国民并没有订立牢靠的盟约,但治国原则能够行得通,所以,成为明君不需要制订什么法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

(4分)(2)如此,则上无发使下,下无以事上。(3分)(3)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3分)。

5 《季布为奴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季布为奴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 “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因此闻名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史记•季布栾布列传》)8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迹:追踪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衣:穿上C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职:职分D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资:凭借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②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③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与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B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观上是出于侠义,客观上有利于汉政权赢得民心。C朱家举出伍子胥鞭打荆平王坟墓的事例,意在说明不能过于逼迫季布,以免造成他“资敌国”的后果。

D汝阴侯滕公向汉高祖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8处)(3分)大宗伯乔白岩①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②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

先生曰:然 予 少 而 好 弈 食 忘 味 寝 忘 寐 目 无 改 观 耳 无 改 听 盖 一 年 而诎 乡 之 人 三 年 而 国 中 莫 有 予 当 者 学 贵 专 哉!(选自明代王守仁《送宗伯乔白岩序》)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2分)(2)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4分)(3)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2分)参考答案:8、D(帮助)9、C(①⑤不是朱家的事,⑥朱家侠义言行的结果)10、A说季布潜逃,“表示自己……”与文意不符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8处)(3分)大宗伯乔白岩①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②而论学。阳明子曰:“学贵专。

”先生曰:然/予 少而 好 弈/食 忘味/寝 忘 寐/目 无 改 观/耳 无 改 听/盖 一 年 而 诎 乡 之 人/三 年 而 国 中 莫 有 予 当 者/学 贵 专 哉!(错1-2出扣1分,3-4处扣2分,5处以上扣3分)。

6 阅读训练

你给的文章中间少一句啦1。

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2。为其言莫之违--莫违之(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于侧言3。 莫乐为人君-见上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4。

莫乐(于)为人君(晋文公)乃喟然叹曰以(之)为寡人戒师旷撞晋平公①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 ”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

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

⑨除之——除掉他。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

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韩非子文言文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原文《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 奉而献之厉王2。 厉王使玉人相3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4。及厉王薨5,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遂命10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 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11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12, 论宝若此其13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14;然则有道者之不 15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16。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 近习不敢卖重17;官行法,则浮萌18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19。则法术者,乃群臣士 民之 所祸也。人主非能倍20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21,独周乎道言22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23矣。

昔者吴起24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 曰:“大臣太重,封君25太众;若此,则上26主而下虐民, 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27,绝减百吏之禄秩28, 损不急之枝官29,以奉选练之士30。”悼王行之期年31而薨矣,吴起枝解32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33,设告坐之过34,燔35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36, 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37。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38,商君车裂39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40,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41,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42。当今之世,大臣贪重43,细民安乱44,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45,则法术之士安能蒙46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47。

译文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壁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君主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诗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够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车裂商鞅,又为的什么呢?为的是大臣苦于法令而小民憎恨社会安定吁。当今之世,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比秦、楚的坏风气还要严重,而君主义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注释:

1 和氏: 一作卞和。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楚山:即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2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3 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4 诳(kuang):欺骗。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5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6 泣:一作“泪”。

7 子:你。奚:何,为什么。

8 题:名。贞士:精诚的人。

9 理:治玉。

10 命:名。

11 王:一作“主”。

12 犹:还,仍然。论:评定、赏识之意。

13 其:同“之”字。

14 士民:一般百姓。

15 有道者:指法术之士。 (lu):通“戮”。

16 特:只不过,只是。帝王之璞:在此喻指“法术”。

17 近习:宠幸之臣。卖重:卖弄权势之意。

18 浮萌:游民;萌,通“氓”。

19 战陈:战阵。

20 倍:通“背”,违背之意。

21 越:越过,不顾。民萌:老百姓。

22 周乎道言。周:合。道言:法术之言。

23 论:论定,赏识之意。虽:即使。

24 吴起: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早期法家,曾任楚令尹。《史记•蔡泽列传》中云: “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25 封君:受封邑称君号的人。

26 :同“逼”,逼迫、威胁之意。

27 爵:爵位。禄:俸禄。

28 秩:官职的品级。

29 损:减少。枝官:闲冗官员。

30 奉:养。选练之士:经过选拨和训练的人。

31 期年:一年。

32 枝解:同“肢解”,古代分解四肢的一种酷刑。

33 商君:商鞅(?-公元前338),早期法家,卫国人,曾辅助秦孝公变法,卓有成效; 孝公死后被杀,现存有《商君书》。连什伍:把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互相监督;类似后世的保甲之法。

34 设告坐之过:使什伍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均要揭发,如隐瞒不报,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告发。过:责。

35 燔(fan):烧。

36 塞:杜绝。私门:豪门个人。请:请托。遂:进,登进,登进有功于公家的人。劳:功劳。

37 游宦之民:不守本业钻营求官的人。显:显扬,给予荣誉。

38 八年而薨:商鞅变法施行八年而秦孝公卒。孝公三年商鞅变法,孝公二十四年孝公死后商鞅被杀,此作八年,疑有错误。

39 车裂:古代以车拖裂人体的一种酷刑。

40 削乱:地削政乱。削:被割削。

41 当:适当,正确。

42 苦法:以实行法制为苦。细民:小民,指平民。

43 贪重:贪权。

44 安乱:安于混乱。

45 听:听从。

46 蒙:蒙受,冒着。

47 霸王:霸主。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和氏-韩非子-寓言故事100则已翻译)

1 阅读训练————文言文《韩非子》

你给的文章中间少一句啦

1师旷侍坐于前

琴坏于壁

2为其言莫之违--莫违之(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于侧言

3

莫乐为人君-见上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

4莫乐(于)为人君

(晋文公)乃喟然叹曰

以(之)为寡人戒

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⑨除之——除掉他。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2 阅读训练

你给的文章中间少一句啦1。

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2。为其言莫之违--莫违之(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于侧言3。 莫乐为人君-见上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4。

莫乐(于)为人君(晋文公)乃喟然叹曰以(之)为寡人戒师旷撞晋平公①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 ”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

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

⑨除之——除掉他。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

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3 《韩非子》中的故事,要有文言文,还要意思以及寓意一定要有意思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白话文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4 古诗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和《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的题

鱼我所欲也 中考集锦1 安徽省(09)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 答案:15(4分)(1)苟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滨州市(09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3 赤峰市(09 内蒙古) (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

原文:夫以古语引今说者,兼及文之大用也。元化之时,百家争鸣,竞欲文辞,以取名于世。其法,诡词讼辩,锋曲矫比,不可胜任,乃日以衰微。故圣人以道义明辨,离虚言迷辞,归于淳厚,是以启迪愚智,自愧强弱,可不谓大用乎?岂谓起古语者不显,常梦作飞龙在天,而偶以狂言误,失其所观者?如此,水火则隔,道义则失,愚智则殊,是以古语者不可遽用。若况节义正理,而正方百世可传者古语,岂可不为文之大用?子温所言,“不知所云而已矣”,此则不然矣。翻译:引用古代名言警句,是用文言文功用的一种体现。在元化之时,各家学说争相辞藻华美,以求在世间获得荣誉。但这种写作方式,流于虚词诡辩,矫揉造作,极其无成效,以致逐渐衰落。因此圣人用道义明辨,远离虚伪之言,重归于真实和淳朴。这样一来,他们启发了普通人的智慧,又能够自我检讨,自觉屈从于道德、正义的原则。这难道不是文言文的重要意义所在吗?但是要注意,刻意引用古语,不仅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还会引起很多误解和争论。所以引用古语要慎之又慎,要尤其注意道德、正义、真理等方面的意义。若是真理不变、正义永存的古语,难道不正是用来体现文言文重要意义的最佳选择吗?子温先生所说“不知所言而已”,在这里就不完全适用了。

韩非子难一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2、翻译

圣人能清楚地了解一切,处在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没有邪恶的事情发生。如果耕地打渔不发生争执,陶器质量不粗劣,舜又哪里用得着用德行去教化他们呢?当舜挽救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就说明尧有过错。认为舜很贤,便排除了尧能清楚地了解一切。

历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占别人的耕地,舜便去那里耕种,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舜便去那里制陶器,陶器制得很牢固。所以说:圣人的德行真能感化人啊!

原文: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

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那个边防人员就很怨恨他。

从文中看,“封人”是一个施恩图报,略有自私的人。

韩非子喻老原文及翻译

原文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_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译文__楚庄王想讨伐越国,杜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软弱”杜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於能否看清别人,而在於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韩非子全文翻译在线阅读

《韩非子》原文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

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贲、育带干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

《韩非子》翻译

古代能顾全大体的人:_望天地,观察江海,顺应山谷的起伏、日月照耀、四时变化、云层分布、风向变化的自然法则;不以智巧烦扰心境,不以私利拖累自身;把国家治理的效果寄托在法术上,把事物的是非寄托在赏罚上,把物体的轻重寄托在权衡上;不违背自然的法则,不伤害人的本性;不吹毛求疵,不洗垢索瘢;不偏向到法的外面,也不偏向到法的里面;

在法禁以外的事不可严苛,在法禁以内的事不可宽缓;坚守不变的道理,顺应客观自然;祸和福完全由宇宙的普通法则和国家的法制决定,而不出于个人的主观好恶;荣和辱的责任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他人。所以最安定的社会,法像早晨的露水一样,清纯而不浊乱,人们对它心中没有积怨,口中没有愤愤不平的言论。因此没有远路奔跑的劳累

旌旗不会战败后丢弃在水泽,民众不会在敌人的侵犯中丧命,勇士不会夭折于将军的旗帜之下;图书里不留下豪杰的名字,盘盂上不铸刻立下的战功,国家编年的史册中一片空白。所以说:没有比政令简约的利更大,没有比天下太平的福更久。让匠石用千岁的寿命拿着钩子,看着规矩,举着墨线而校正泰山;让孟贲、夏育身带利剑治理百姓,虽然极尽技巧,寿比天地

所以使人们没有受法制惩治的罪过,鱼儿没有离开水的祸害。像这样,天下就很少有不能治理好的。

韩非子喻老扁鹊

1扁鹊治病的文言文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选自《韩非子·喻老》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进见,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桓侯不理睬。

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深入下去。”

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

扁鹊说:“病在表皮,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火剂能够治疗;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是没有办法的。现在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

2谁知道“扁鹊治病”的原文文言文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3扁鹊治病的文言文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扁鹊治病文言文答案篇一:扁鹊治病文言文答案原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①府藏②者,固药石③之所已。今有偕生④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

《韩非子》注释和翻译,跪求《韩非子 外诸说左下》全文翻译和重点词

跪求《韩非子 外诸说左下》全文翻译和重点词的注释! 原文: 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仲尼先饭黍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