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30剂而愈的疗效——经方治疗反复头晕案,简谈苓桂术甘汤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4收藏

2022-4-30剂而愈的疗效——经方治疗反复头晕案,简谈苓桂术甘汤,第1张

黄某,女性,48岁

就诊时间:20170527

头晕12天,患者12天前出现头晕,头晕眼花,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无肢体偏瘫,坐在床上,在当地查头颅MRI未见异常,输液八天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依头晕。

刻诊:头晕,头重,无恶寒发热,无口干口苦,无胸胁胀满,无心烦,二便正常,饮食尚可,面色黑,有水斑,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茯苓30g,桂枝15g,苍术30g,甘草6g,半夏12g,厚朴12g,生姜10g,草果10g,佩兰10g,藿香10g,天麻25g,防风10g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此患者可辩的阳性症状不多,但患者的面色,舌脉来看不难看出,水饮为患,脸上为水斑,为苓桂术甘汤适应症,水湿滞于中焦,开中焦水湿,加佩兰,藿香,草果祛中焦之湿。

四剂服用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肾气丸调理而愈。

今天一头晕患者进来。

主诉:头晕15天

现病史:15天前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无恶心呕吐,在当地治疗静滴天麻针、口服中药后症状未见好转。

刻下:头晕,晕沉感,无恶寒怕冷,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有痰,耳鸣,胸闷,无胸胁胀痛,纳可,夜寐可,大便偏烂,脉沉细。

我:师弟,你这个病人六经辨证你是如何考虑的?

师弟:患者头晕,耳鸣,有少阳证,大便烂,胸闷,舌胖大,脉沉细,为太阴病里虚寒,所以考虑少阳太阴合病。

我:你在考虑看看?少阳的辨别是否明确?

师弟:头晕,耳鸣不是少阳病吗?

我:六经辨证居于整体的辨证,耳鸣,头晕不能就两个症状诊断为少阳病。

1、主提纲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热郁于半表半里,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势必上迫头脑,则口苦、咽干、目眩,乃是自然反应,故凡病见有口苦、咽干、目眩者,即可判定为少阳病,也即半表半里阳证。

少阳外连于表,内连于里,主持枢机,其气游走于上中下三焦,发病后可波及表里,内外。

2辅助提纲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mò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我:六经辨证分析:患者头晕,胸闷,耳鸣,脉沉细,为在里的虚寒证,排除了表症,半表半里证,考虑太阴病,水饮上逆清窍,凊阳不升,浊阴不降。

病位:在里

病性:虚证

病势:缓

六经辨证:太阴病

病机:里虚寒水饮不化,水饮蒙蔽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头晕耳鸣,饮停中焦,胸阳不展而胸闷,水湿下而大便烂。

拟方:

茯苓 30g,桂枝 20g,生白术 15g,甘草 6g,泽泻 24g,天麻 30g

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为治疗太阳太阴合病常用方剂,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

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黄某,女性,48岁

就诊时间:20170527

头晕12天,患者12天前出现头晕,头晕眼花,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无肢体偏瘫,坐在床上,在当地查头颅MRI未见异常,输液八天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依头晕。

刻诊:头晕,头重,无恶寒发热,无口干口苦,无胸胁胀满,无心烦,二便正常,饮食尚可,面色黑,有水斑,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茯苓30g,桂枝15g,苍术30g,甘草6g,半夏12g,厚朴12g,生姜10g,草果10g,佩兰10g,藿香10g,天麻25g,防风10g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此患者可辩的阳性症状不多,但患者的面色,舌脉来看不难看出,水饮为患,脸上为水斑,为苓桂术甘汤适应症,水湿滞于中焦,开中焦水湿,加佩兰,藿香,草果祛中焦之湿。

四剂服用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肾气丸调理而愈。

今天一头晕患者进来。

主诉:头晕15天

现病史:15天前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无恶心呕吐,在当地治疗静滴天麻针、口服中药后症状未见好转。

刻下:头晕,晕沉感,无恶寒怕冷,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有痰,耳鸣,胸闷,无胸胁胀痛,纳可,夜寐可,大便偏烂,脉沉细。

我:师弟,你这个病人六经辨证你是如何考虑的?

师弟:患者头晕,耳鸣,有少阳证,大便烂,胸闷,舌胖大,脉沉细,为太阴病里虚寒,所以考虑少阳太阴合病。

我:你在考虑看看?少阳的辨别是否明确?

师弟:头晕,耳鸣不是少阳病吗?

我:六经辨证居于整体的辨证,耳鸣,头晕不能就两个症状诊断为少阳病。

1、主提纲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热郁于半表半里,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势必上迫头脑,则口苦、咽干、目眩,乃是自然反应,故凡病见有口苦、咽干、目眩者,即可判定为少阳病,也即半表半里阳证。

少阳外连于表,内连于里,主持枢机,其气游走于上中下三焦,发病后可波及表里,内外。

2辅助提纲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mò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我:六经辨证分析:患者头晕,胸闷,耳鸣,脉沉细,为在里的虚寒证,排除了表症,半表半里证,考虑太阴病,水饮上逆清窍,凊阳不升,浊阴不降。

病位:在里

病性:虚证

病势:缓

六经辨证:太阴病

病机:里虚寒水饮不化,水饮蒙蔽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头晕耳鸣,饮停中焦,胸阳不展而胸闷,水湿下而大便烂。

拟方:

茯苓 30g,桂枝 20g,生白术 15g,甘草 6g,泽泻 24g,天麻 30g

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为治疗太阳太阴合病常用方剂,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

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

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

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

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

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我在临床中运用苓桂术甘汤机会比较多,疗效甚好,只要有水湿代谢障碍,湿滞内停,中为阻滞中焦,上而蒙蔽清窍,清阳不展,清阳不升,抓住舌胖大,或有齿痕,苔白或腻,都可以使用。

苓桂术甘汤起到拔阴见阳,太阳一出,阴霾自散。

《金匮要略》泽泻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

在《本经》:泽泻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在也是重用泽泻。

治疗眩晕,考虑痰浊引起的,我喜欢用这首方子加减,很少没有效果的。

其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泽泻,泽泻这个药我比较喜欢用,在五苓散中我也常重用。

没有头晕了,还要综合调理一下身体,看了舌脉为脾虚水湿,还是从脾胃入手。

一,健脾化湿可以用茯苓,淮山,芡实,炒薏米,白扁豆,等这些食疗之品,性不偏,能起到健脾化湿作用。

二,要动起来,就是发挥阳动的作用,阳主升主化,阳化气,阳能化水湿,今天画了津液在体内代谢图,津液代谢跟五脏密切相关,如无阳,津液停滞,水湿不能运化,影响五脏六俯功能。

所以动能升阳,调整体内津液的代谢,津液代谢无非就是汗,尿液,大便,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丧失了出汗的能力,反正每天都在冬天里,开车空调,办公室空调,回家空调,整个夏天可能也出不了多少汗。

所以,汗,很重要,无论你用什么方式,站桩也罢,静坐也罢,快走也罢,健身也罢,都需要给水湿一个排泄的通道。

零基础经方学习社群:

我也来分享最近的一个医案:患者女,40岁,咳嗽咳痰鼻塞一月余。

一个多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痰不多,色白,鼻塞流鼻涕,曾服用小青龙汤加减效果不明显,迁延不愈近一月余。

刻诊:鼻塞,流鼻涕,怕风怕冷明显,无汗,比别人要多穿厚衣服,偶头晕,咳痰色偏黄,痰多,咽痒口干明显,无口苦,偶感两侧胸胁部不适,颈项部稍有拘紧感,胃纳尚可,小便偏黄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微黄,脉浮数。

辩证为太阳阳明合病,俗称寒包火。处以:大青龙汤加排脓散 加葛根 前胡 柴胡 黄芩 3剂。

患者服药1剂后诉全身微汗出,鼻子通气了,头脑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清醒,而且感觉腰围比之前廋了一圈,痰容易咳出。

3剂后,患者自诉胸胁部不适没有了,脖子也舒服,鼻子通气了,咳嗽咳痰也基本好转。

患者自诉经方太神奇了,感冒好了,自己好像也瘦了一圈。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苓姜术桂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苓姜术桂汤 1 拼音

líng jiāng shù guì tāng

2 处方

茯苓块5钱,生姜3钱,炒白术3钱,桂枝3钱。

3 功能主治

运脾胃,宣通阳气。主寒湿伤脾胃两阳,寒热,不饥,吞酸,形寒,或脘中痞闷,或酒客湿聚。

4 苓姜术桂汤的用法用量

水5杯,煮取4杯,分温再服。

5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古籍中的苓姜术桂汤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腰腿足痛

湿凝伤其脾肾之阳。滋填固涩。决不应病。先议用苓姜术桂汤。驱湿暖土。再商后法。吴舌白干涸。脘不知饥。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寒湿

,不饥,吞酸,形寒,或脘中痞闷,或酒客湿聚,苓姜术桂汤主之。此兼运脾胃,宣通阳气之轻剂也。苓姜术桂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湿

气。吞酸形寒。乏阳营运。议鼓运转旋脾胃一法。苓姜术桂汤。某(十六)地中湿气。自足先肿。湿属阴邪。阳

《古今医案按》:[卷二]湿

丸。以及脘痞便溏之用苓桂术甘汤。吞酸形寒之用苓姜术桂汤。虽皆古人成法而信手拈来。无不吻合。湿温身热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温热验案]温热兼症医案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脾虚不仅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还可能会导致湿气过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合理饮茶能够改善脾虚的状况。下面分享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1

1、四君子茶

食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做法: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益气、促进消化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脾胃气虚症。另外,对中枢神经、心脑血管和内分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2、赤小豆薏仁茶

食材:赤小豆、薏仁、少许红糖

做法:薏仁洗净后,文火炒熟驱寒,与提前煮熟的赤小豆放入养生壶中,加适量清水继续煮10分钟,加入少许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养胃、利水排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湿气过重所引起的脾胃虚弱症。

3、陈皮大枣生姜红茶

食材:陈皮、大枣、生姜、红茶

做法:陈皮、大枣洗净,与切成丝的生姜一起放入养生壶中,加入少许红茶,加水炖煮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散寒暖胃、补血益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寒湿所致的脾虚、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

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

1、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方子由人参 9克、白术 9克、茯苓 9克、炙甘草 6克、陈皮 3克、半夏 45克组成,可以加入大枣和生姜一起煎服,有健脾补气、祛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胃虚弱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中药方剂,由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组成,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功效。其中茯苓和白术是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桂枝也有温阳健脾的作用。对于痰多咳嗽、阳气不足湿气淤积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3、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方中有半夏 9克;黄芩 6克;干姜 6克;人参 6克;炙甘草 6克;黄连 3克;大枣 4枚,其中半夏辛温,散结除痞,干姜散寒,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虚,是和中健脾、温阳祛湿的好方子。

4、升阳除 湿汤

升阳除湿汤出自《兰室秘藏》下卷,由苍术3克 柴胡 羌活 防风 升麻 神曲 泽泻 猪苓各15克 炙甘草 陈皮 麦蘖面各09克组成,适宜脾虚湿盛的人群服用,对于改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若是畏寒者,可加入生姜和大枣。

5、荨麻疹汤

荨麻疹汤最初实际上是一方治疗荨麻疹的偏方,由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组成。其中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川芎防风祛风止痛,所以有健脾益气、祛风湿的功效。

6、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出自《内外伤辨》,属于祛湿方,由羌活 3克;独活 3克;藁本 15克;防风 15克;甘草 15克(炙);川芎 15克;蔓荆子 09克 组成。其中羌活、独活、防风能祛风湿、利关节,川芎能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几种药材合用有很好的的祛风利湿的作用。对于有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7、健脾祛湿汤

健脾祛湿汤就属于比较现代的中药方剂,由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组成,用水煎服,有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的功效。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2

8款冬季健脾祛湿养生茶

1、生姜红茶

气温下降,常易引起胃痛发作,尤其是胃寒者。这时喝杯生姜红茶暖暖胃就很好。生姜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解毒、消炎、祛湿活血、养胃暖胃、止呕、消除体内垃圾等作用。姜茶可能喝一次即驱走轻微的感冒,症状较重者一连三天每日喝一次,就不再流鼻水、咳嗽、发烧、喉咙痛、头痛;容易患感冒者也可以每三天喝一次以起预防之效。

做法:红茶5克,生姜粉2克,红糖适量。把红茶和姜粉一起放入杯中,用90℃以上水冲泡;等稍温后放入红糖即可饮用。

2、茉莉花茶

茉莉味辛甘、性温,能帮助胃的消化吸收,缓和胃痛,对腹泻、腹痛有很好的疗效。故茉莉花茶素有“胃部保护茶”之称,有安神定志的效果,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从而镇定、舒缓紧张情绪。

做法:用茶匙从密封罐中取出适量的茉莉花茶倒入玻璃杯中。冲泡茉莉花茶时采用自上而下的冲入沸水,这样让茉莉花茶茶叶翻滚,茶香花香四溢。

3、红枣桂圆枸杞茶

枸杞、红枣、桂圆都是补血补气的佳品。枸杞可以护肝补肾、明目、润肺、抗衰老。煮桂圆红枣茶的时候加一点枸杞,能增加香甜味又红糖味甘性温,中医认为红糖有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功效。适量的红糖水能舒缓经痛。

做法:将桂圆去除外壳以及果核,红枣去除果核;然后将桂圆、枸杞、红枣以及白砂糖一起放入杯子之中,加入开水进行冲泡,十分钟之后就可以服用了。

4、姜苏茶

姜苏茶具有很好的驱散风寒的作用,并且对于胃部有很好的调养功效。如果在冬天出现风寒感冒或者是胃痛胃胀的情况,那么服用一些姜苏茶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做法: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清洗干净;将准备好的材料一起放入杯子之中,用开水冲泡十分钟左右,然后每天喝两剂,当作茶来喝。

5、牛奶红茶

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红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但红茶不宜放凉饮用,会影响养胃和暖胃效果,还可能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降低营养含量。

做法: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6、大麦茶

大麦茶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化谷食之功,有利于食物消化,还能益颜色、宝五脏,和大麦的花语“消化酵母”无比匹配。冬季养生适宜多喝大麦茶。

做法:水2升左右,煮沸,放入一包大麦茶,再煮5-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不愿意煮的朋友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泡15分钟就可以喝了。煮的比较香。在办公室可以用泡的。

7、普洱茶

普洱茶既有绿茶的养生之用又具红茶的暖胃之功,且普洱茶含的茶碱非常少,不易造成饮后失眠。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在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的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

做法: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

8、桂花茶

脾胃虚寒的人,很可能在寒冷的冬季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等毛病,喝点桂花茶可以暖胃。古人认为桂花为百药之长,可以“散冷气”。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做法:将干燥的桂花和茶叶按照1比2的比例放入杯子中,然后用开水冲泡六分钟,这也就可以直接服用了,最好能够每天早晚服用一杯。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3

哪几种食物不宜与茶叶同吃

1、茶和白糖

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2、茶与鸡蛋

茶水煮鸡蛋,茶的浓度很高,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鸡蛋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鸡蛋食用。

3、茶与酒

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

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接通而至。

4、茶与羊肉

虽然时常吃一些羊肉对身体大有稗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探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

所以,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吃完羊肉后也不宜马上喝茶,应等2—3小时再饮茶。

5、茶与药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构檬酸铁铵、黄连素等)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镇静药(安定等),则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就会使药物的镇静作用抵消或减弱。

因为药物种类很多,不容易掌握,所以一律用温水送服,有益无害。

6、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鞣酸较多,如食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滞肠内被动吸收,而不利于健康,所以,吃狗肉后忌喝茶。

水肿之病,为气与水病,气,气不化水为气鼓,水,水不化气为水胀。气鼓于下,水胀为上。气滞,水停。总由土湿,则肺胃不降,肝脾不升。

上热,

下热,淋涩黄赤---膀胱湿热。是肝之郁热传于脾土,再合湿传于膀胱。

小便闭癃,为实,为热。膀胱之窍清则开热则闭。三焦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而三焦为手少阳三焦经,属少阳相火。相火原秘藏于肾,故肾水温,若肾气不藏,相火则泄,陷于膀胱而使膀胱生热。肾气不藏,又源于肝木郁遏,因水寒土湿。(少阳相火论)

肝脾郁热下陷,合相火生下热,传脾,合湿传膀胱,则小便淋涩黄赤。小便不通,则膀胱水道不通,逆行于胸腹脏腑和经络,所以下为腹部肿胀,上为肺压迫喘呼不得卧。

故水胀其标在肺,泻之于汗孔,其本在肾,泻之于膀胱。故为发汗利小便也。病位在肺肾,而土湿木郁,为根本。苓桂浮萍汤。泻湿燥土,疏木行水为定法。

张锡纯水肿鼓胀治法

1热证——寒通汤,滑石30,白芍30,知母24,黄柏24。木通,海金沙6。

2寒证——温通汤,花椒24,小茴香6,威灵仙9,可加肉桂,附子,干姜,人参等。

3阳虚——宣阳汤,人参12 麦冬18威灵仙15地肤子3

4阴虚——济阴汤,熟地30龟板15白芍15地肤子3

5阴虚小方——白芍、阿胶,白芍、柴胡、橘红,绿豆稀。

6单味白茅根——利水,且能理气,直入少阴,助肾气上达,与心相济。

7脉沉无力——加味苓桂术甘汤,即加干姜人参附子威灵仙。金匮水饮方,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实为一统。脉浮者,为风水,越婢汤。

8气郁脾胃虚滞,饮食不化——鸡内金汤。生鸡内金12白术9白芍12柴胡6陈皮6生姜9。鸡内金茅根汤,加鲜茅根2两,生姜散寒。

说起眩晕,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因为这个头晕,我们还诞生了一个词叫做“我晕”,可见眩晕这个症状是很多么常见的。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也就是说每20个就诊的患者就有一例患有眩晕。眩晕症西医不容易明确病因,因而治疗效果欠佳,中医通过四诊合参,找到眩晕背后的病机,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中医经方大家倪海厦治疗眩晕的经方大总结。

现代医学认为眩晕是因为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的错觉。从而将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指的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头晕,而假性眩晕呢是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中毒等,假性眩晕的患者只是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眩晕作为一个内科疾病或者耳鼻喉科的疾病,虽然症状是非常明显,也很容易诊断出就是眩晕,但现代医学想要确定眩晕的病因却非常地麻烦,需要做很多的检查,来排除系统性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等等。眩晕不仅需要进行耳科的检查、眼睛的检查、神经系统的检查,还有内科相关的检查以及影像、血液、生化等等检查,即便如此,仍然有相当多的眩晕患者在西医院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则相对简单,诊断也不需要借助那么多检查仪器,只需通过中医四诊,就能够找到眩晕背后的病因,从而标本兼治。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眩晕的呢?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将眩晕说得很清楚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弦,皆属于肝。”指出眩晕的病因在肝。原因是因为眩晕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或者突然晕倒,或者是站立不稳等等,这跟自然界的风邪的致病特点接近,而肝主风,所以《内经》的病机十九条将眩晕的病因归为肝。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出现诸如“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说法,为我们诊断眩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倪海厦对眩晕症有独到的认识,他说人体的胸膈以上就像一个天秤,天秤的两边就是人的双耳,天秤的底座就是人的胸膈,一个天秤想要保持平衡,最重要的是底座一定是水平的,如果底座出现了问题,比如胸膈有水气,就影响了天秤的平衡,人就会产生眩晕。所以,倪海厦治疗眩晕多从“治水”入手。倪海厦常用的经方有以下六个:

一、苓桂术甘汤 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的功能,倪海厦用于中膈有水而造成的眩晕,这个水是冷水,不能被人体利用,属于废水,这个就是倪师所说的天秤的底座出现问题的情况。患者表现为在站起或坐下等改变身形时,晕眩的症状会特别严重,此时,因为胸膈有水,改变体位时,这个水会来回晃动,造成天秤的底座不稳,人就会产生眩晕的感觉,倪师治疗这种眩晕用的就是此方。

二、真武汤 由茯苓、白芍、生姜、白术、炮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壮肾阳之功,如果患者是属于寒湿体质的人,脉比较细小而迟,同时口又不渴,而且胃口不好,脚冷而且无力,这时就可以考虑用真武汤来治疗。

三、小建中汤 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患者眩晕,症见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并且伴四肢无力者,此种情况,倪师就会用到小建中汤来补虚劳而治疗。

四、五苓散 由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组成,具有化气解表、利水逐饮的功效,如果患者是眩晕伴见口渴、小便不利甚至呕吐时,倪海厦就会用到五苓散,通过去全身的水来治疗晕眩。

五、泽泻汤: 由泽泻、白术组成,二者剂量比例为5:2,具有补脾制水的功效,这个方子倪师常用于晕眩时出现眼前发黑,就是所谓的“冒眩”这种情况,这代表心下有支饮,心下指的是胃脘部,这是来自脾脏里的积水,这时使用的经方是泽泻汤。

六、葵子茯苓散: 由冬葵子、茯苓组成,具有通利水道、消水除肿的功效,这个方子用于比较特殊的晕眩,当孕妇水气堵到全身,出现水肿而且小便难的时候,倪师会用此方。

以上就是倪海厦治疗眩晕常用的六个经方,可见倪师治疗眩晕多是从“治水”入手的,其实所谓的“无虚不作眩”,其核心病机仍然是体内的水气占据了气血的位置,导致气血相对不足,而“治水”属于“祛邪”,“邪去则正安”,通过祛水气,人体的气血会回复,则“虚证”得治,眩晕得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治水”的方子需要在患者正气尚足的情况下使用,否则需要在辩证的基础上加减使用才好。

好了朋友们,本期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你还知道哪些治疗眩晕有效的经方,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感谢您的分享!

加味四苓汤组成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5克,荔枝核15克,橘核、川楝子,吴萸、茴香各5克,草薢15克,海藻10克。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疏肝理气,温阳利水。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属寒滞肝脉,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下注阴囊而成者。用法口服,每日l剂。 扁蓄薏苡仁煎组成扁蓄草、生薏苡仁各30克。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清热利湿.行水消肿。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属脾虚湿热型。症见阴囊肿胀,甚者囊大如斗,皮色光亮,触之不痛或稍有疼痛,舌质正常、苔微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透光试验阳性。用法口服,每日l剂。 加味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甘草6克,桃仁、红花、昆布、海藻、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o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温化蠲饮,活血通络。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胺积液,属阳虚寒湿内停型.症见阴囊肿大,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滑。透光试验阳性。用法口服,每口1剂。 水疝汤组成萆薢、茯苓、泽泻、石斛、车前子各6克。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利水除湿。用途适用于鞘膜积液,症见阴囊肿大如水晶,小腹按之有水声,苔脉如常。用法口服,每日1剂。每晚睡前服。每次服药后用大葱1把.煎汤浸洗患处。 茴香橘核汤组成小茴香15克.川楝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橘核、荔枝核各12克,牵牛子、肉桂、昆布、海藻各10克,地肤子15克,白部13克。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温经散结,行气逐液。用途适用于鞘膜积液,属寒气凝滞肝脉,积聚阴囊。用法口服.每日1剂。 加减马鞭草汤组成马鞭草、革族、薏苡仁、刘寄奴各15克,穿山甲(先煎)6克,小茴香、苍术各6点,川牛膝、赤芍、茯苓、神曲各10克,麦芽6克。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驱虫通络。用途适用于鞘膜积液,属虫积阻结型;症见有丝虫病感染史,或有下肢象皮肿.阴囊肿大,积液呈米泔水样,面唇部有虫斑,舌谈体胖,苔白稍腻。脉沉滑。用法口服,每日1剂。 多味真武汤组成附片(先煎20分钟)、鸡血藤各30克,白术、茯苓、桂枝、赤芍各12克,生姜3片,乌药、槟榔各15克.荔枝核、橘核各18克。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温阳散寒,除湿利水。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属阳虚水湿内停型:症见睾丸肿胀疼痛,小便自清,形寒肢冷,舌质淡、微紫暗,苔薄白而润、根部白腻.脉弦滑。用法口服,每日1剂。 黄芪荔枝核汤组成生黄芪45克,荔枝核、乌药、橘核、茯苓各25克,小茴香、黄柏、苦参、滑石各15克,红花、莪术、王不留行各9克。水煎取药汁。功效补虚通络.利水消肿。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症见阴囊肿胀,坠胀明显,活动不便。用法口服,每日1剂。 水疝汤组成小茴香、炒二丑、橘核、肉桂各3克,生榔片、乌药、车前子、牛膝、当归、泽泻、赤芍各5克,猪茯苓各6克。制法水煎取药汁。功效散寒行气,利湿消肿。用途适用于阴囊鞘膜积液,属寒湿内结型。症见阴囊肿胀.坠胀明显,或下腹部不适,活动不便,隐缩,或寒冷,腰部发冷,舌谈苔白,脉沉滑。用法口服,每日1剂。 五倍子枯矾洗方组成五倍子10克,枯矾10克。制法用以上 2味加水克煎煮30分钟,待温备用,功效散寒燥湿,收敛消肿。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症见单侧阴囊内出现肿块,逐渐增大,肿块大小不一,小者无不适,大者则有阴囊下坠感,过大时甚至影响行功,并使陷入皮肤内,可使排尿及夫妻生活发生困难。用法将阴囊放入药液内浸沉,并用消毒纱布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二仁二子盲组成炒桃仁30克,杏仁30克.川楝子60克.蓖麻子克,麝香1.5克。制法将以上前4味共捣如泥.加入麝香拌匀,分5词平摊于布上,备用。功效破血去淤.清热止痛。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用法睡前贴敷于患部,次日早餐去药泥。 苏叶枯矾洗方组成苏叶15克,五倍子10克,蝉蜕15克,枯矾10克。制法用以上4味用消毒纱布好,加水克煎煮10分钟,取药汁倒入盆内,备用。功效散寒燥湿,收敛消肿。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用法无熏后洗患处,待药液凉至微温将阴囊放人药液内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3天用约1剂,连用3剂为一个疗程。 水疝洗方组成枯矾15克,五倍子15克,肉桂9克.冰片2克。制法把以上前3味加水克,小火煎煮30分钟,取汁加入冰片,备用。功效散寒燥湿.收敛消肿。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用法待药液温度不烫皮肤时将阴囊放入药液内浸洗,将阴囊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轻者可同时配服五苓散,重者内服禹公散。 茴香大枣饼组成大茴香7粒、小茴香7粒,大枣7个,蜂蜜适量n制法取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用锋蜜调成药饼,备用。功效散寒理气止痛。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用法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另可将小茵香炒热,趁热熨睾丸20分钟.每日1次。 肉桂枯矾洗方组成肉桂6克,煅龙骨15克,五倍子15克,枯矾15克。制法取以上4味捣碎,加水约克,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功效散寒燥湿,收敛消肿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寒湿内结者。用法待药液温度不烫皮肤时将阴囊放人药液内浸洗,将阴囊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2日1次,连用8剂。 银花车前子洗方组成金银花40克.紫苏叶15克.蝉蜕40克,车前子10克。制法将以上4味加水煎煮,备用。功效散寒燥湿,收敛消肿。用途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o用法先熏后洗患处,待药液微温时将阴囊放入药液内浸泡,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2天用药1剂。 落得打骨碎补葱洗方组成落得打9克,红花9克,生半夏9克,骨碎补9克.甘草6克,葱须15克,食醋50克。制法用以上前6味加水l克煎煮,去渣加入食醋、备用。功效活血化淤.收敛消肿用途适用于阴囊血肿。用法先熏后洗患处,每日3次。注意事项(1)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外阴清洁。(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炸煎炒之品。(3)本病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宜手术治疗。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进 了解下

2022-4-30剂而愈的疗效——经方治疗反复头晕案,简谈苓桂术甘汤

黄某,女性,48岁就诊时间:20170527 头晕12天,患者12天前出现头晕,头晕眼花,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无肢体偏瘫,坐在床上,在当地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