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对联 古今对联欣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4收藏

爱国对联 古今对联欣赏,第1张

古今对联欣赏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也是古代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始祖”。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chǎng)写的,现在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名称的诞生是在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予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注:因对联最早源于春联。)

对联种种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的一种节日用联,多数是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两边。春联,有的地方又叫“春贴子”、“门贴”、“门对”、“对联”、“挥春”等。

婚联:即结婚用联。多含有祝福新人幸福、白头偕老等意。

寿联:祝寿的对联。多含长命百岁、赞颂德行等。自作寿联的,也有对自己一生作总结或对人寿、康宁等进行描述。

贺喜联:因亲朋有喜事而赠送之联,多有恭贺、祝愿之意。

题赠联:指题赠友人、晚辈、下级或河山风光等的联语,多有劝勉、赞颂等意。

集句联:将古文、诗词中的对偶句集拼而成的对联,又称作诗词集句联。

趣对:指游戏笔墨、具有趣味而雅俗共赏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活泼,诙谐有趣。

戏台联:旧时演戏,往往在戏台两旁贴副对联,或宣传戏剧的特点和作用,或指导观众观戏,或反映剧场的欢乐气氛。有的戏台联还借题发挥,寓意深长。

名胜楹联:是指风景名胜之处的对联。这类对联,有的写景咏物,有的抒怀叙情,有的评人论史,有的借景说情。其风格多样,或诙谐纤巧,或明快豪放,或庄严深沉。

口语联:指包括对联的口头创作、俗语对和白话对联。其特点是通俗、口语化,或富趣味性。口语对联中有相当部分还有斗智、试智的内容。

讽刺联:这是用于讥讽某种人或某类事物而用的对联。其语言往往尖锐泼辣,入木三分,令人深省。

格言联:这是格言、警语一类的对联。或用来自勉,或题赠他人,有的挂在中堂,有的置于座右。

挽联:为对死者表示哀悼而专作的对联。有为已故者作的,也有专为自己作的。内容或歌功颂德,或借题发挥,也有正题反做,讽刺或揭露死者。

行业联:指各行业专用的对联,如商业、服务行业等。

我国长联前十名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称作“天下第一长联”,乃因其出现得最早,也被最早介绍(梁章钜《楹联丛话》,1840年)。其“长”实际只是清乾隆年间“之最”,现在发现比它长的又有一大批。且按字数由多至少,介绍长联的“前十名”。

1.清人钟祖棻(fēn字耘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1612字。作者作于狱中。据说,江津有关部门准备将其镌刻悬挂起来。

2.今人华武赞长城联,1000字。此联获1985年春节全国征联纪念奖。

3.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六十自寿联,890字。作者作于1906年,时在狱中。

4.今人李芸青题长沙天心阁联,456字,为1983年天心阁重修而作。

5.今人马连明题辽宁千山山门,426字。

6.挽友联,412字,作者不详,可能为清末民初人。

7.清人张之洞题湖南洞庭君山屈原湘妃祠联,400字。《对联欣赏》引自《荩箧(jìn qìe)集》,原缺16字,后由史树青据《对联杂录》补出。

8.清人李善济题四川青城山山门联,394字。作者四川通江人,作于1910年。

9.挽昆明“12·1”惨案烈士联,392字。作者不详,作于1945年。

10.清人潘炳烈题武昌黄鹤楼联,350字。

这些是“十长”,而不是“十佳”。排前十名,可靠性还大些,再往下排,就必然会有“遗珠”之憾了。据资料看,昆明大观楼180字长联要排到50名左右了。

对联十七种

1.拆字。例一:“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为“烟”;“夕夕”合为“多”。例二:“妙人儿倪家少女;搞弓长张府高才。”例三:“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种重木,犁利牛,十口为田。”例四:“户羽石皮,湖北先生摇破扇;革圭不正,江南女子靸(sǎ)歪鞋。”“户羽”、“石皮”是“扇”和“破”的拆字,“革圭”、“不正”是“鞋”和“歪”的拆字。例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2.谐音。例一:“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例二:“师姑田里担禾上(和尚);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例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缺“一”,“衣”是“一’’的谐音,即缺衣;下联少“十”,“食”是“十”的谐音,即少食。横批意为没有东西。

3.回文。例一:“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反过来为:“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例二:“柳如是如柳;华来士来华。”例三:“秀气云山云气秀;山青霭秀霭青山。”

4.叠韵。相同或相近音的字紧挨在一起。例一:“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例二:“嫂扫乱柴呼叔束;姨携破桶叫姑箍。”例三:“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5.异字同音。例:“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例二:“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6.同偏旁部首。例一:“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例二:“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7.数字。例一:“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幅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例二:“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相传为苏东坡与二位学友赶考时所作。例三:“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8.复字。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多次出现。例:“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9.叠字。例一:“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例二:“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挑挑拣拣花色美,件件称心。”

10.加词急转。在原有对联上加词,改变原意。例:“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11.藏字。对联中藏入人名、物名、地名等等。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曹锟出钱贿选总统后,章太炎题了这样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把“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巧妙地藏于其内。

12.叠字读音不同。例一:“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例二:“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

13.反推。例一:“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例二:“无锡锡山山无锡;黄河河套套黄河。”

14.哑联。乾隆微服私访,对一锄地农民指塔出上联:“孤塔矗矗七层四方八角。”农民摇手而去,这个摇手动作就是下联:“双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所指处有一条大黄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佛印顿悟,随即将自己手中的题有苏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就这样完成了一副双关哑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15.集句。将前人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按对联要求组成新联。例:“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由刘禹锡《陋室铭》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文句集引而成。

16.改字。古时某地主家父子用钱各买了一个“进士”,妻媳因而被封为“夫人”,于是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贫苦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在对联上改了几笔,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17.连环。某地主过生日,有个富人出了一个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有个农民对了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对联风格五类型

对联与其它文艺作品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由于作者的秉赋、性格、气质、素养、情思的差异,必然导致格调、气度、态势、风姿、神采、韵致、情趣的差异。下面介绍五种类型:

1.豪放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词夸张,内容豪放,气魄宏大,无所拘束。如有一副写“虎”的对联:“云飞剑舞雄千里;目电声雷震万方。”

2.婉约这种风格表现在文词委婉,具有不失本意的温和与曲折感,常用比喻修辞格,如:“三春花满香成海;八月涛来水作山。”

3.浪漫这种风格表现在对联的诗意浓,充满着幻想,故意“言过其实”,加以渲染,加强读者印象。如:“抚动琴弦,适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又如:“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4.朴实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语平常,直言快语,明白晓畅。给人一种直切、朴实,稳重的感觉。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5.诙谐这种风格表现在语言幽默,意味深长。如:“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总姓乌。”又如:“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皇帝年号嵌入对联

清文宗(咸丰)在位时曾举行大寿,有状元萧景钟将当朝及前六朝共计七个年号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分别嵌入上下联句首,作颂联云:“顺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黎,道光绍虞夏商周,咸歌盛世;治宇内,熙政绩,正直洽朝,隆平洽野,庆云生五色,光华焕星辰日月,丰溢皇都。”

在我国对联中,以年号分别嵌入上下句首者,实为罕见。此对联用语精炼,对仗严谨,扣合工整,字句恰当,是名副其实的“绝对”。据传说,萧景钟因私行不检,遭受革职的处分,因作此颂联而获得文宗的赏识,遂又复功名。

藏 谜 联

谜语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藏意法:把谜底的意思隐藏在联语里面,例如:“秉公不偏三尺律;凿壁可偷一线光。”每句各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是:法正、孔明。

2.藏形法: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巧妙地藏进联语内,例如:“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谜底:慧。这一副字谜联面底缀合、谜趣盎然,被谜界一致公认为藏形谜中的典型佳作。

3.组字拆字法:将联语中字的笔画、部位或增或减,另行组合或分解,例如:“苟不为非何所罪;皆因失口而伤吾。”上联谜底为“四”字,下联谜底为“五”字。

4.隐喻法:利用某些事物的特征来隐喻谜底。例如旧时一商号开业时某秀才撰来贺联:“公鸡鲤鱼母猪肉;木耳黄花酒曲粑。”从字面上看,此联没有写什么“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语,但联中列举的六种食物,普通老百姓都懂得是“发物”,对于这家店铺来说隐喻着“开业大发”的意思,可谓高妙!

歇 后 联

有一类奇特的颇似歇后语的对联,以每联末字漏写或缺写。用缩脚潜尾藏意,或隐去联语本意,让读者去体会潜藏的另一番意味。这类联语,也有人叫“潜藏联”。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以难对试人才智。一次,小酒店掺水卖酒,朱元璋以“君子之交淡如”出联要秀才徐文属对,徐对以“醉翁之意不在”,联尾潜去“水”、“酒”两字。50年代,香港影星莫愁自杀,易君佐写一挽联:“与尔同消万古;问君能有几多?”上下联各有意漏去一个“愁”字,既切莫愁的名,又隐含深沉的悼念之意。古人作联嘲笑某庸医吉生:“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将“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两个成语中最后一字(也是庸医的名字)歇住不说,而字面又极尽嘲讽揶揄之能事。这类歇后联,往往采用古代诗词文章中众所熟知的句子。

有的与上稍有不同,不是用的集句形式。如旧时某地百姓送给一个外号“填不满”的贪官一副寿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粗看难知内里,略加咀嚼。拍案称绝,原来用的也是潜尾法,上联缺“八”,下联少“耻”,寓“王八无耻”之意。

另一种歇后联,用有意空字的手法,让人感到“无字胜有字”。相传明代诗人李东阳小时聪颖过人,一次与伙伴放风筝,不慎风筝线断落人了某员外的庭院里。李东阳大胆地入院讨取风筝。员外要李对课,对得上才还他。员外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毋如尔狡。”李东阳略思片刻,答道:“员外二千石,莫若公”。这个有意缺空的字,可用“廉”也可用“贪”,视员外归不归还风筝而定。

还有一种是歇去本意,让人思考猜测所含的真意,这类联语有的略带谜语联的味儿。郭沫若《少年时代》回忆录载,他就读四川嘉定中学堂时,该学堂监学丁平子等辈一次去游高标山的万景楼,撰联一副挂楼上,云:“六秀才同游一日;万景楼从此千秋。”老先生王兴岩对这种高傲、旁若无人的态度极为气愤,改联为“六秀才只通六窍,万景楼遗臭万年”。人有七窍,可谓“只通六窍”?

原来尚余一窍,正是一窍不通,歇去本意,叫人意会,极为诙谑。

“续字”联

在楹联中,有一种“续字”联别具情趣。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候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面竹园的主人很不高兴,心想,我家的景色岂能让他借用?

便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笑着在对联下加了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园主人更生气了,索性叫人把竹子全砍光。解缙则又在联上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竹园主人只能佩服解缙奇才。

纪晓岚是清代有名的文人,有一次,乾隆皇帝与他对句为戏。乾隆说:“两碟豆。”纪晓岚对道:“一瓯油。”乾隆改口说:“我念的是——两蝶斗。”纪晓岚应对道:“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又说:“我念的是——林间两蝶斗。”纪晓岚沉着地答:“我对的是——水上一鸥游。”两人不禁欣然大笑。

据说有位教书先生嗜酒,并常撒酒风。一天,他出对让弟子对。先生说:“风。”弟子对:“雨。”先生又添成三字对:“催花雨。”弟子接着对道:“撒酒风。”先生又添为七字对:“园内阵阵催花雨。”弟子又对道:“席上常常撒酒风。”先生很不高兴,弟子说:“先生若是不改过,那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

清代有一官吏,贪且酷,正月初一,自贴一春联云:“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有人夜晚在每句下面各添一行字,变成:“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清朝末年,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却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有一次康有为生日,各界人士赠送寿联,其中有一副:“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各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显然是顽固派故意引用《礼记》、《论语》中的句子来进行侮辱的。因为原句的“有”字下面是“妖孽”,“为”字下面是‘‘贼”。康氏的大弟子梁启超看了不声不响地挥笔疾书四个大字,分别添在两联的卞面,使寿联变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后,称赞不已。

“无情对”拾趣

作对联必须讲究文字(包括词类和声调)与情理的对应关系。但“无情对”却只要求字面对仗工整,而不管词意阴错阳差、牛头不对马嘴。众所周知的“高门桃李争春日,美国荷兰比利时”便是典型的例子。

相传“无情对”由清代张之洞所创,有一天,张之洞邀几位友人在陶然亭饮酒赛诗,席上有一客人以自己所作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求征下联,张之洞对曰:“果然一点不相干。”另有一客人则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为对。两个下联虽然与上联对仗工整,且能各自通顺成章,但联中之词依其本义,并不能同上联相对。这正是无情对独特之处。联中“树”、“果”、“萧”皆为草木类;“已”、“然”、“何”皆为虚字;“半”、“一”、“二”都为数字;“寻”、“点”、“策”可转义为动词,“休”、“不”、“走”为虚字;“纵”、“相”、“安”也能作虚字解;“斧”、“干”、“刘”则全是古代兵器。只有这样把上下联中相对应的每一个字作一番别解,才能看出其内在的貌似“无情”却“有情”的特殊关系。最后,张之洞又以饮酒赛诗地“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客人中有一人笑道:“若求无情,除非阁下的姓名。”众人一听无不畅怀大笑。原来这位客人是以“张之洞”应对“陶然亭”。

今有人春节偶得一联云:“蛇年初禁会海,马季方成笑林。”不过是模仿前人之作,不及下面的这一则有趣:某厂拟将电脑引入生产线,厂领导都同意请工程师李某作为攻关的主持人。但李因闲散日久,染上搓麻将的嗜好,颇令人担心。于是张厂长找到李某谈话,谈话时顺手写了一张纸条相送,上面写着两句话:“下铁心莫搓麻将,上电脑要选精兵。”当时张并无心作对联,但李看后不禁哈哈大笑,说:“这副对联真是太妙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此后李果然不负众望,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并且逢人便介绍这副对联,说它论文字属于“无情”,而论事实则不仅有情而且大有深情。

古代官衙匾联

我国自宋代以来,许多官员为了表白为官抱负、居官准则,喜欢采用悬金匾、挂楹联等形式,昭示于众。也称官箴匾联。

官匾,多悬于公堂之上,内容则以表白为官公正者居多。常见的如“公正廉明”、“明镜高悬”、“明察秋毫”等等。

官联,有的挂于公堂衙门,有的则贴在官署府邸。内容也任人各异:(1)表明不贪不贿的。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针对当时官场存在的以行贿为径谋求升迁之风,在官署大门上贴一对联,“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者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者为羞。”嘉靖年间藩司参议钱

,曾令所属官衙贴如下对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清晋州州官陈景登衙门大厅有一联,“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2)以示法严法慎的。清代无锡有一位叫武承谟的官员,到任那天,在官府的粉壁上悬挂一幅楹联,作为就职演说:“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诈;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清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载,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其大堂对联是:“我也曾为冤枉痛人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究害了自家。”(3)自警克己奉公的。清代赵慎畛,在桂林为官时,其府衙对联是:“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光绪初署贵州安顺府知府的文海,在府署二堂的“春熙堂”挂有自撰联:“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对君王。”(4)立志干一番事业的。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为:“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5)表示爱民如子的。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清武承谟悬于大堂一联曰:“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光绪间知县王樾帆题遵义县署联:“到处皆称父母官,要对得自家父母,方可为人父母;此中易作子孙孽,须顾全百姓子孙,以能保我子孙。”(6)揭示官场黑暗以自嘲的。清道光年间陕西有一道台衙门的三堂堂上高悬着道台自撰的对联:“问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系朋僮仆孰知恩?”

当然,悬匾也好,挂联也罢,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大多数官僚是实不符名。据说,当初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曾把慈禧御赐的“清正廉明”金匾送往其家乡,挂于李氏祠堂。几天后,有人在李氏祠堂大门上写了一幅对联相配。联曰:“市屋千幢皆姓李,良田万顷属中堂。”真是绝妙的讽刺。

戏台对联

扬州赵园,有一副引人幽思和遐想的戏台联:“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

贵州六盘山“江山一览阁”有三副生动有趣的戏台对联。传说,乾隆皇帝曾经到此一游。看戏时,乾隆心血来潮,要群臣为戏台拟联。某大臣才思敏捷,立即献上一联:“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应该说,这副对联生动传神地概括了戏曲的艺术规律,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但乾隆觉得它过于文雅。片刻之后,另一大臣交出了第二副对联:“似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这副戏联就像绕口令似的,也不太合律,难怪乾隆嫌它粗浅,要求众臣再想一想。此时,戏台上正好在演《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城楼抚琴饮酒,司马懿率领大军兵临城下。老臣刘墉见此情景,灵感忽至,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乾隆很满意,认为此联平易朴实,雅俗共赏。

有些戏联,肯定戏曲的社会功能及认识作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启示。最常见的如:“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它如:“看不清莫嚷,请问前头高见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观。”“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都十分切合中国古老的文明与道德,教人以谦虚与谨慎,处处为人着想。又如:“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唱弹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惧,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把戏剧教育作用与审美情趣相结合,既概括了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而且也把中国戏剧的教育意义阐述得十分清楚。

挂在戏台上让读书不多的市民看的对联,有不少是俚对,通俗而风趣,看似平平,实则语带讥讽,亦谐亦庄。如:“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两便;说好就好,说歹就歹,好歹只演三天。”“你看这班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即费心机。”“市内客官们,也要关切些艰难时局;眼前尺寸地,不知淘汰了多少英雄。”“盛衰何常,吾人于热闹场中看惯了;贤愚同尽,大家从鱼龙队里混过来。”“蜉蝣天地,蛮触战争,大作小观小亦大;咫只江山,须臾富贵,无为有处有还无。”“既已上台,不怕大家在旁边看戏;自能了局,何劳诸位替古人担忧。”“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穿何等衣服,像何等人。”

书斋对联

三国时诸葛亮草庐有一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写出了他的高尚品性,为世人传诵。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学识渊博,风骨更高,他宁可饥寒交迫,也不与清廷合作。晚年在衡州筑“湘西草堂”,其书房门前联曰:“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上联写他意欲冲破孔孟经书的旧传统,以拓展经学研究的新局面;下联表示其在国破家亡之际,愿以身殉国之志。据说王夫之当时不论雨天,还是晴天,出门都穿木屐,撑雨伞,以示耻见青天,耻踏青土“乞活埋”之志。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文长在其“青藤书屋”中,有楹联一副:“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入。”寥寥数语,一个放言高谈、落拓不羁的“狂生”形象,跃然纸上。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归庄自小有才气,但秉性怪僻,又喜骂人,早年曾在自己的书斋中题一对联:“入其室空空如也;问其人嚣嚣然曰。”晚年生活潦倒,与发妻结庐于墟墓之间,仍不改其性,在草堂上赫然写一联曰:“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书斋对联中展示作者生活情趣的,当推现代散文家丰子恺。在其居室“缘缘堂”的书房中,挂有弘一法师的一副对联:“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梵音海潮音,胜彼此间音。”把个“缘缘堂”写活了。书房中还有他自己的墨迹:“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光话平生。”这是借用宋代王荆公之妹的诗句。据说丰子恺常邀老友在房内闲谈,清茶之外,佐以小酌,直至上灯方散。清代书法家篆刻大师邓石如,在其浙江怀宁县的“铁砚山房”中,撰有一副长联,曰:“泡海月,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彝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笔,薛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听其口气,其“铁砚山房”,不但是“合宇宙奇观”的美术馆,而且是“收古今绝艺”的博物馆。

字数超出最大允许值,有删减

 格言(一)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是摘句联,摘自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对联揭示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却别寓深意。上联颂一代新人崛起,下联赞前贤让位于后哲。正因如此,一代胜过一代,似芳林繁花不断,流水向前不停。联中“催”、“让”二字用得十分恰切。“催”者,状“新叶”茁壮,写出林间一派生机;“让”者,描绘“流水”波波相续,浩荡汪洋,永不枯竭。对联托物寓意,令人赏心悦目,遐想连翩。(施绍文)

  格言(二)

  杨士奇

  不畏官司千状纸

  只怕乡民三寸刀

  杨士奇为明建文时人,曾任礼部侍郎、大学士等官。其子横行乡里,杨得知其罪行,写此联加以告诫,然其子不知改悔,终于伏法。上联说不怕诉讼案件多。下联的“三寸刀”指“三寸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后形容能言善辩,娴于辞令为“三寸舌”。这里“三寸刀”意思是指乡民的“三寸舌”,百姓的议论好像刀子一样厉害啊。此联对仗工整,尤以“千状纸”对“三寸刀”为佳。“千状纸”极言其多,“三寸刀”极言其小,一多一小,突出“三寸舌”威力之大。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人谓此联可为‘巨族药石’。”(甘桁 殷有娣)

  格言(三)

  徐渭

  任铁任金,定有可穿之砚

  日磨日削,从无不锐之针

  此为作者题九山草堂之格言联。上联典出《新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桑)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任铁任金”是喻砚之质地坚硬而耐磨,然而“定有可穿”是说韧劲的可贵、努力不懈是导向成功之路。下联典出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李白感其意,还卒业”。是说恒心的效果,努力不怠的重要。“定有”对“从无”、“可”对“不”,正反相对,形式下变中有变,斩钉截铁,铿锵有力。(郑凤森)

  格言(四)

  袁崇焕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袁崇焕,明末大臣,屡有军功,为人磊落方正。撰此联以自警。

  上联讲心术。《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这里的“心术”指心地、思想意识,即应具诚实之心,外济万物,处事有度,宽以待人,虽萌之于心,却天地可鉴,因此要加强自身修养,不做有负于人的事。言为心声,行系言果,作者在下联进而提出个人一言一行,应注意为后代楷模。联语立意甚高,遣词明白如话,而有笼括万象之态。(施绍文、黄德金)

  格言(五)

  阎若璩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阎若璩(音qú)一生勤奋好学,曾集陶弘景、皇甫谧语贴于楹柱自勉。意思是:即使一事没搞清弄懂,也算是自己的一大耻辱;遇到学者有机会必请教,因此很少有空闲的日子。阎氏自幼口吃,天资愚钝,但他刻苦学习,一心专注于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终于日积月累,成了有清一代著名的考据家。联语上句重在“学”,下句重在“间”,为意对。(施绍文)

  格言(六)

  吴敬梓

  正身以俟时

  守己而律物

  此联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在考试取得好成绩后。去拜见老师的长生牌位,在堂屋中间墙上看到了老师的这幅亲笔对联。上联本《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正身,即修身。俟时,是等待时机,有所作为.下联是说为人处世要安分守己。守己,指安守本分。律物,对待万事万物。

  对联强调自身修养,上句表现了传统儒家积极用世的生活态度,下句则含有道家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不过这两种思想并不矛盾,在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思想中,它们往往是互相补充的。  (丁仪)

  格言(七)

  钱沣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上联“爱半文不值半文”,语甚尖锐。意谓贪财爱钱者不值半文,别以为世上没有了解你这种品德的人。下联言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一事要精通一事,不能苟且粗疏,这样心才能安然。庶几,这里有大概、也许可以的意思。对联语言质朴,理易通晓,堪称箴铭。

  上联为否定句,所谓“爱半文”或“不值半文”均属虚指;下联为肯定句“作一事须精一事”是实指。上下一反一正,对得自然而又工巧。此联一作陶澍撰。(甘桁)

  格言(八)

  谢子修

  知足知不足

  韦为韦弗为

  此联集古人名言而成。出句“知足”指物质享受、权力地位的欲望,要有个限度,《老子》说“知足不辱”,知足可不受屈辱,即此意。“知不足”指学问、事业的进取心,因学问、事业都没有尽头,所以不能满足。《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必须虚怀若谷,前进不已。对句“有为”即有所作为,指以积极用世的精神匡时济世,建功立业。《孟子·滕文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将以有为也”,即此意。“有弗为”指对不合正义的事情坚决不做。《孟子·告子》“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论语·子路》“狷者有所不为”,即此意。全联意思是,对于物质欲望要知足,对于学问、事业的追求要永不满足;对人类进步的事业必须积极参与,对于违反正义的事情坚决抵制。短短十个字,充满辩证法,言近而旨远,可为立身、处世、治学的座右铭。(蒋竹荪)

  格言(九)

  陶顺甫

  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

  从来有名士不取无名钱

  这是一副劝勉人们处世的格言。失意,指不得意而灰心失望,对这种人更应多加劝慰,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如果多说自己的“得意事”,就会使对方更加失意而难堪。下联的“无名钱”,指来路不明的钱财。一个爱惜名誉的人不会去取不义之财。联语对仗工整,“失意人”对“得意事”,以“有名士”对“无名钱”,造成句中自对的强烈反差,使联句更具魅力。(王国廷)

  格言(十)

  朱恂叔

  厚性情,薄嗜欲

  直心思,曲文章

  上联“厚性情”,本《老子》三八“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谓为人应厚道,不可刻薄。“薄嗜欲”语本《国策·楚策三》“节身之嗜欲以百姓”,意谓不可贪欲无度.嗜欲深者天机浅。下联告诫人们,做人贵在耿直,作文则贵在曲折有致。袁枚《随园诗话》三:“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二句即由此化用。全联“厚”与“薄”,“直”与“曲”反义相对,前呼后应,属对极工,文意音节,俱飒爽协畅。(顾伟列)

  格言(十一)

  陈宝玺

  虽痴人可与说梦

  惟至诚为能前知

  痴人说梦,谓对傻子说假话。语见《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五灯会元·道行禅师》:“痴人面前不得说梦。”意谓对蠢人说荒唐话,恐他相信。后比喻愚人凭荒唐想象说根本办不到的事。上联是反语,即使对方是愚痴之人,也不妨与他坦诚说话,意谓对人对事不抱成见。下联说,如果你有高度的诚心,就可以有预见。“至诚”句,《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即至诚的人,是祸是福,一定有预感。(唐音)

  格言(十二)

  蔡福田

  藏书万卷可教子

  买地十亩皆种松

  这是清人蔡福田集黄庭坚诗句作出句,梅尧臣诗句作对句成联。上联认为教子当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以使开卷有益。下联以贤者须具有青松不凋之坚贞节操。前人有联“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与人看”,亦同此意,只是取譬稍异。此联则旨趣更为鲜明。

  联语以“万卷”对“十亩”,喻教子读书应多多益善;以“教子”对“种松”,形象地表明育人最重高洁不移之心志。“可”,指读书可能发挥之作用;“皆”,则必当如此,操守不能或移。此虽集句成联,犹同己出,更见意趣。(施绍文)

  格言(十三)

  李有年

  阅尽人情知纸厚

  踏遍世路觉山平

  一般常识,纸总是薄的。“人情薄如纸”,以纸喻人情之薄;“命薄如纸”,以纸喻命之薄。然而作者在识破人情之后,竟断言纸还是厚的,那么,可推知人情之浇薄已远不如纸。同样,山路崎岖不平是常识,而作者踏遍世路之后,竟断言山还是平坦的,那么,人生旅途之险峻坎坷,可以想见。“纸厚”、“山平”之说,属于“反语”修辞法。其中“知”、“觉”都是感情判断而非理智判断。此种“以悖理言至情”往往能产生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商启予)

  格言(十四)

  朱归愚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惭衾

  上联集自《列子·力命》:“鬻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自长、自短,是自以为是、自以为非的意思。如果加以引申,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说得过分好,不见得有所增长,把自己某些缺点说出来,也不至于损害自己。刘向说得更彻底一些:“自损者益,自益者损”(《说苑·敬慎》),意谓自认为不足,便可加以改进,得到裨益。一个人自以为了不起,就会陷于盲目,遭受损失。下联集自《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晏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意思是一个人不干坏事,当他独自站立,独自安寝时都不会感到内心惭愧。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就是儒家所讲的“慎独”。从两部不相干的古籍中,摘句成联,不仅题旨明确,而且对仗工稳,洵属不易。(甘桁)

  格言(十五)

  于伍云

  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本

  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

  上联说,虽然看尽了天下奇观,可以增长见闻,但不如掌握书本。下联说,尝遍世间滋味,觉得五味虽然适口,却不如菜根之香。

  古人说“性定菜根香”,非性定者,不能领会菜根之香,即浓艳损志,淡泊全真之意。联语鼓励世人认真读书,过淡泊生活,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题旨。(甘 桁)

  格言(十六)

  邹斋中

  不打通义利关头,且莫轻言学问

  能参透圣贤语默,还须实力躬行

  上联指出摆正“义”与“利”的正确关系,是做学问的关键。《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不义莫近,“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明乎此,就能打通义利关头。下联说“参透圣贤语默”后,进一步提出要“实力躬行”。躬行,亲自实行。这里辩证地说明了“知行”的关系,“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明王守仁《传习录》上)。联句朴质平实,但义真理切。(甘 桁)

  格言(十七)

  张大千

  立脚莫从流俗去

  置身宜与古人争

  此为集《张黑女墓志》字联。上联大意,要坚定地站稳自己从艺的立脚点。不能被当前社会潮流、风气所动摇、转移。下联大意,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善于去粗取精,把有益的部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营养,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要与古人比高低并超过古人,不能拜倒在古人脚下。此联是作者一生治学宝贵的总结,它从如何对待社会风气和古人遗产两个方面指出艺术工作者应走的正确道路,非常概括、精辟,读之极为有益。(蒋竹荪)

  格言(十八)

  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浮躁”与“因循”,从来就是一对矛盾。“浮躁”容易引起轻举妄动,往往招致后悔,“因循”则易守旧、拖沓、暮气沉沉,虽可避免大错,但缺乏锐气,也成不了大业。《颜氏家训》云:“因循面墙,亦为愚尔。”因此要成就事业,既要有进取心,也不可浮躁。《论语·先进》:“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求,冉求,由,仲由。进,使其进取;兼人,指胆量有两人之大。尽管是讲因人施教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涉及到了“浮躁”与“因循”之间的辩证关系。联语以“到处”对“从来”,突出“浮躁”与“因循”的后果,目的是起警戒作用。(朱惠国)

  格言(十九)

  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客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这副格言联指明对人对事应取的态度。上联写对人。要任用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与人交友要能宽容,这样才能达到“人和事就”的目的。《资治通鉴·汉纪》云:“举大事者不忌小怨”。下联讲对事。无事不自寻烦恼,有事要勇于承担,应有“事在人为”的气魄。联语明白晓畅,颇能发人深省。上下联反复嵌入“人”、“事”二字构成对仗,可谓别出心裁。(朱迎平)

  格言(二十)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此联尽管也是谈道德修养和读书治学,但与同类对联比较,显得更为平易亲切。上联谈为人之道,并不从立名立节的高处着眼,而是从“闻善心喜”这样为人应有的品性谈起;同样下联谈读书治学,也是从“见奇书手自抄”这样易见易为的日常情事入手。因此本联尽管平平淡淡,却是劝人为善和培养高尚情趣的名言。联语提倡心善手勤,文字通俗易懂,质朴自然。(朱惠国)

  格言(二十一)

  有客德乃大

  无欺心自宽

  上联语出《书·君陈》,说待人宽容,其德行才算正大,是从正面讲;下联说做人要真诚不欺,其心胸才宽阔,是从反面讲。一有一无,一正一反,自然成对。“德乃大”、“心自宽”则是以宽容、真诚态度立身处世的结果,标志着品德修养的新境界。全联对仗工稳,短小精悍,可作为人们修身律己的座右铭。(朱迎平)

  格言(二十二)

  择友须求三益

  克己宜守四箴

  上联讲人际关系。交友应该选择三种有益的朋友,即能直言、待人信实、见闻广博的人。三益,《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下联讲自身修养。不要傲慢,不要纵欲,不要自满,不要乐极生悲。四箴,宋人张方平以《礼记·曲礼》中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为立身之道,名曰“四箴”。程颐亦以《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四箴。四箴,即四种规戒。此联融合古人择友与律己两种格言为联,言简意赅,可发深省。(张一)

  格言(二十三)

  安能尽如人意

  要当无愧我心

  上联以反诘自慰。人生在世,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岂能时时事事称心如意?求全责备,其结果往往一事无成,于人于己都无益处。下联从正面自勉。凡事临头,当尽力而为,哪怕是只有一分希望,也应用十分努力去争取,即使未能成功,也无愧于心。这副对联采用“欲收先纵”的手法,上联放纵,下联收拢,重心落在事事尽力、心安无愧上面,写出一个深刻道理,反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俞纪东)

  格言(二十四)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常言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语。本联说的正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上联的“反观自己”,指的是以责求他人之心责求自己。一个人若能时时反省观察自己,就有自知之明,发现自身的不足。句中“难”字,用以强调人谁无过,贵在自察。《论语·里仁》:“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贤人;齐,看齐。胡宏《胡子知言·天命》:“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可见,“反观自己”是知过改过的要谛。反之,文过饰非,自恕己过,只能贻误自己上进。下联由上联的责己转到待人。“细论人家”指的是看待别人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充分肯定别人的长处。一个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韩愈曾在《原毁》中指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责己严,待人宽,察过则改,见善则迁,是古人立身行事之道。本联以浅显的语言,总结了这一修身处世之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顾伟列)

  格言(二十五)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这副对联告诫人们:立身行事要刚直坦荡,不可俯仰随俗。上联语本《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在表明为人之道在于心底无私,廉正自重,坦如砥石。下联提炼范宁《春秋谷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孔子撰《春秋》,善用曲笔表明自己的爱憎,所以人称一字之中寓褒贬的写法为“春秋笔法”。联系上句看,下句进一步强调了只要端正行为,品行高洁,问心无愧,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全联化用古语,构成巧对,匀称凝重,笔力劲健,而音节铿锵,读来尤有敲金振玉之感。(顾伟列)

  格言(二十六)

  书从疑处翻成悟

  学到穷时自有神

  读书、治学之方,前代学人已多有阐述,此联从“疑”“穷”两字入手,去熟出新,颇有独到之处。上联强调“疑”。朱熹《读书八要·七》:“节节是疑,群疑并出,以至废寝忘食,才是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悟”。下联突出“穷”字,强调治学须追本溯源,穷极端涯,方可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化境,也即“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句或系从中化出。此联语句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而抑扬顿挫、音节铿锵。其中“翻”、“自”两字,在“疑”和“悟”、“穷”和“神”之间翻转衔联,平中有奇,直处见曲,令人回味。(朱惠国)

  格言(二十七)

  友如作画须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副对联言交友与作文之道。上联以“作画”状交友。交友求淡,则不为势利所惑,友谊可以长存。《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恰如作画,贵淡雅清新,浓墨重彩之作,未必能产生艺术魅力。.下联以“看山”状作文。人们看山,总喜悬崖绝壁,峰回路转。文亦宜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人胜,而忌平直呆板。故言“不喜平”。联中“友”“文”二字均用作动词,即交友、作文,属虚写,而以具体的“作画”、“看山”喻之,以实写虚,形象生动,可以启人联想,颇有新意。此联化用清翁照《与友人寻山诗》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施绍文)

  格言(二十八)

  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惟思利及人

  此联是集唐代颜真卿《争坐位帖》字而成。“集字联”并非袭用其成句,构思颇不易,在用字方面拘束较大。此联集字,语若己出,毫无拼凑之迹。上联说提高道德修养难道是为了传名于后世?下联说做事总得随时随地考虑他人的利益。修身行事如果排除了个人名利的目的,其品德修养自可达到较高境界。“岂为”,加强了否定意味。“惟思”,加强了肯定意味。用语朴质无华,合乎格言要求。(甘桁)

  格言(二十九)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

  上联告诫人们要净洁自处,清心寡欲。勤浴,意为勤沐浴,同时含有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之义。勤欲,指放纵情欲。作者认为节制私欲,清净淡泊,才是根本的养生之道。下联中的“学道”是指追求“仁”、“义”的道德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士志于道”,主张个人应该“内省”、“修身”,重义轻利。本联下句即告诫人们要加强修养,守道不移,不可贪婪,贪婪学盗。只能贻害自己。全联论修身制欲之道,意极警策。联中“勤”、“病”、“学”、“忧”四字重出,为同字同义相对,“浴”与“欲”、“道”与“盗”四字则是同音异义相对,经排比成联,读来尤觉笔转意绕,文情跌宕。(顾伟列)

  格言(三十)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上联从俗语“水往低处流”蜕化而来。“水”之所以能成“海”,以其“惟善下”,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须不耻下问,广搜博取才能多方汲取教益,有所成就。“惟”、“方”二字指明了必要条件,确切不移。下联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蜕化而来,“山”自“极天”,因“不矜”,做大学问成人事业者,当虚怀若谷,谦逊待人。矜,自夸。联句把水、山等无情之物变成有意,启迪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既得成就。取譬喻理,形象生动,开人胸襟。(施绍文)

  格言(三十一)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

  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上联言技艺。《老子》说“大巧若拙。”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当他在构思、联想、收集材料、反复实验过程中,往往是平凡琐碎的,但是当量变转为质变,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符合时,惊人的奇迹出现了。下联言学问。《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一位大学问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能是人类知识领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所以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联语勉有大志者要甘于寂寞,做旁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有成就者要不矜其才,永远奋进。联语系集《圣教序》字。(蒋竹荪)

  格言(三十二)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出句,人生于世,衣食住行,不能无所需求。所谓无求,应指对财富、物质享受、地位权势等方面,随缘随分,不作非分或分外的追求,做到这一点,自然心安神泰。对句,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

  《吕氏春秋》:“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吃饭不贪食,达七、八成饱即止,不使肠胃有过重负担,做到这一点,可以却病延年。寡欲以安心,节食以却病,确是养生保健妙方。(唐音)

  格言(三十三)

  贪、嗔、痴,即君子三戒

  戒、定、慧,通圣经五言

  此是养生的座右铭。上联谓,佛教所讲的贪欲、嗔恚、愚痴三毒,就是君子应守的戒色、戒斗、戒得三戒,必须彻底戒除。三毒:《杂译阿含经》云:“能生贪欲、嗔恚、愚痴,常为如斯三毒所缠,不能远离获得解脱。”嗔恚:生气;怒。下联谓,概括佛教全部内容的戒律、禅定、智慧三学,和《大学》所讲的“定”“静”“安”“虑”“得”五个字是息息相通的,应该认真恪守。三学:道安《比丘大戒序》:“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圣经五言,《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者把佛教、儒教经典中的重要道理糅合一起,劝人从消极和积极方面进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写法上以单字领起,亦具特色。(商启予)

在浩如瀚海的“对联一族”中,有一种“无情对”。此种对联,上下联可谓风牛马不相及,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但细读起来,则又字字相对,十分工整、巧妙。品赏这类对联,最能使人领略汉字的无穷妙趣。

经典对联赏析,比较出名的无情对

1、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写景,庭前百花正在盛开;下联却是个人物的称呼,意义无法相对,但细读之,却能发现下联三用借对(“阁下”既指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李”既指姓氏,又指李树;“先生”既指尊称,又指最先长出)巧与上联字字工对:

“庭”与“阁”小类工对,

“前”与“下”方位名词对,

“花”与“李”植物名词对,

“始”与“先”副词作状语对,

“放”和“生”动词对。

2、

色难

容易

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

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难”一语,出自《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

解缙所对“容易”,见于西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果纷然伤于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陈得失,不可轻易从事。

解缙巧借“容”为容貌之意,与“色”(脸色)恰成小类对,“易”与“难”则是一对反义词,极为工巧。

3、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上联出自《资治通鉴》:“或谓狄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指唐代名臣狄仁杰门生之多;下联是欧洲三个国家名,上下联意思虽南辕北辙,但却字字对仗工稳:

“法国”对“公门”,“荷”对“桃”,

“兰”对“李”,“比”对“争”,

“利”对“荣”,“时”对“日”。

4、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民国初年的一个黄梅季节,汪精卫在一次宴会上为助酒兴,出联句给众人对——“五月黄梅天”。大家正思索间,传来侍者上酒的吆喝声:“三星白兰地。”

这时席中才思敏捷者忽拍手称妙:“这不正对得天衣无缝吗?”大家细品,果然是一副浑然天成的下联。

“三”对“五”,“星”对“月”,

“白兰”对“黄梅”,“地”对“天”。

何其工整,何其美妙!真是天衣无缝的一副“无情对”。

5、

树已千寻难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

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

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

“果”对“树”,乃物名;

“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八尺为寻);

“干”对“斧”,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

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

6、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纪晓岚小时候上学淘气,不爱听他的私塾石先生上课,就在墙上挖一深洞,养了一只小山雀。一天他悄悄的去喂鸟,让石先生看见了,先生就在墙上写一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纪晓岚再去喂鸟时,发现鸟已经死了。心中疑惑时看见墙上的对联,断定是石先生所为,就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到大为恼火,认为纪晓岚辱骂先生,于是执鞭责问纪晓岚。只见纪晓岚从容不迫的解释道:我是按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就有“粗”,有“羽”就有“毛”,

有“家”就有“野”,有“禽”就有“兽”,

有“砖”就有“石”,有“后”就有“先”,

有“死”就有“生”。

所以我就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果不这样写,请先生改写吧。先生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的下联,只好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上乘无情对的特点:

1、首先做到基本要求,即字字相对,意意相离

2、上下句的词性、结构、节奏等等要颠覆

3、上下句不能有可能的解释相关

4、上下句都不可以出现为了迁就对应句而牵强的字眼--雕琢,但要不露痕迹

5、上下句要一庄一谐

经典的对联赏析——无情对

上联:青稞。下联:丹麦。

上联为一植物名,下联为一国名。

上联:汉子。下联:唐寅。

下联为明才子唐伯虎之名。

上联:推拿。下联:拖把。

“推”与“拖”,“拿”与“把”均动词相对。

上联:回信;下联:汉书。

“回”对“汉”民族名相对,“信”对“书”,上联为常用词,下联为古籍。

上联:唐三彩;下联:清一色。

上联为古工艺,下联为麻将番目。“唐”对“清”朝代名相对。

上联:乔国老。下联:石家庄。

此联中上联为三国人物;下联为一地名。老对庄是以老子对庄子。

上联:风情万种;下联:光绪十年。

此联原为‘风情’对‘光绪’。无情改之。

上联:资治通鉴;下联:物理透镜。

此联上联为古籍名,下联为科学用具。第一字合为“物资”,二字合为“治理”。鉴是镜的古称。

上联:那天有诺重千斤。下联:此地无银三百两。

上下联皆为俗语。

上联: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下联:祖宗无德,遗诸位似蠢猪。

此联为一日有人集《老子》出联,无情故无情对之。 经典对联搞笑对联

上联:开开心心散散步,快快乐乐对对联

下联:真心诚意鼓鼓掌,小酌一杯尽开颜

上联:生活如诗,不论五言七言长短句,有情有韵就是美

下联:岁月似水,哪管大海小溪深浅度,无声无息已经远

上联:人生似梦,莫道春梦美梦日夜游,无记无忆皆曰空

下联:岁月如歌,哪管高音低声咏叹调,有情有义便是真

上联:百花各自秀,美景不胜收; 夏荷孤枝芳,出泥而无污

下联:抚去镜上尘,明镜更明净; 喜迎财神到,旺财也旺才

上联:玩花玩草玩乌龟

下联:耍猴耍驴耍王八

上联:帅哥看阿童木重温童年

下联:美女赏头文字憧憬未来

上联:烟烟叶叶红红绿绿翠翠

下联:天天田田篮篮青青葱葱

上联: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下联:花果山中曹洪山,波斯猫旁麦克毛

上联:白天没鸟事,晚上鸟没事,横批:无b烦恼

下联:白天空洞洞,晚上洞空空,横批:有求b应

上联:冬日美眉弃文从商想做销售

下联:南国老狼酷爱裸奔有点激情

上联:鲁人行 侠客行 鱼行江南

下联:蕊蕊狗 旺旺熊 情在他乡

上联:万水千山 船长找舵手先生

下联:喜客喜讯 庄主娶九儿姑娘

上联:剑飞寒光 花落知多少

下联:风羽绿芽 清远一段香

上联:大树林丝丝凉风菩提有树

下联:笨小孩如梦人生摩诘无量

上联:神龙初现大树晴空

下联:小卒过河易水寒冰

上联:稻田守望者有痛苦天堂

下联:营销同盟会缺企业邮箱

上联:虾米藏于深蓝海

下联:田七再现露水天

上联:路灯诸葛不亮

下联:鱼汤我是毒药

上联:美妞傻妞痴情妞妞妞动人

下联:才子浪子风流子子子扣心

上联:笑看汉奸走狗卖国求荣落遗臭万

爱国对联 古今对联欣赏

古今对联欣赏春联小史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也是古代遗风。战国时,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