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执壶,是唐代的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执壶,是唐代的吗?,第1张

并不完全都是唐代的,要说中国人最喜欢的王朝,唐朝一定可以排列在前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唐朝这个朝代,寄托了我们太多的瑰丽想象,因为唐朝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国家,拥有广阔的版图和万国来朝的气场。而最近热播的这部古装电视剧,可以说是很好的还原了我们对于唐朝都城长安的想象,对于里面经常出现的“执壶”,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执壶这个东西,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那时候的执壶和唐代的执壶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不仅造型不同,主要功能也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当时的执壶没有“嘴巴”,酒液无法倒出来,当时的执壶只是作为盛酒的容器或是贡瓶存在。

而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我们经常能看到剧中的人物坐在桌子两端,拿起执壶给自己倒酒的场景。不过,根据自己观察,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执壶并不完全都是唐代才有的,唐代的执壶,从造型上来分,是偏圆胖的,壶颈短,肚子鼓,把手弯曲,而且没有盖子,这时的执壶感觉是胖嘟嘟十分可爱的类型,多以越窑出品的白瓷执壶为主。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执壶的造型也开始有了转变,简单来说,就是从矮墩墩的小胖子变成了身形苗条的少女,壶颈变长,肚子曲线优美秀气,壶身有了很多装饰,加了盖子,还配上了配套的温碗,逐渐向我们熟识的那种酒壶靠拢。

就电视剧而言,出现的执壶除了唐朝的,还出现了宋朝、元朝、明清的执壶。不过毕竟只是古装剧而已,能够看到这么多朝代的执壶,也是很有趣了。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紫砂壶的历史 :

唐宋两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高峰期,而明代则是中国饮茶史上的又一高峰。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北宋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诗人曾有记载紫砂壶的诗句。有关紫砂壶的最早文献资料见于北宋仁宗时进士梅尧臣《宛陵簿集》中的两居诗。

梅尧臣的《一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新品”被认为是紫砂陶登上了陶文化殿堂的最早记录。稍后于梅尧臣的大诗人苏东坡,在谪居宜兴时。

曾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的紫砂陶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有“饮茶三绝”之说。后人将这种式样的提梁壶命名为“东坡壶”,相沿至今。

元代时,紫砂陶的烧造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在紫砂壶上镌刻铭文。元朝时已有用紫砂壶沏茶的风气。

到了明代,紫砂壶才开始真正兴盛起来,尤以宜兴的紫砂壶为名。紫砂壶也已由日用品进入到工艺美术品的境地。明代时,宜兴的紫砂工艺盛极一时,空前繁荣,明代是紫砂壶的兴旺成熟期,名手辈出,代有精品。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称为“四大家”。

“四大家”以后有李养心,也是万历时名艺人,他善于制作小圆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明代壶艺最高的是时大彬,他的作品淳朴古雅,有“砂粗、质古、肌理匀”的特点,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

扩展资料:

紫砂壶起源: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

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泡茶功效:

1、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

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2、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3、用紫砂壶泡茶,提携抚握不易炙手。紫砂壶线膨胀系数比瓷壶略高,而且没有釉,就不存在坯釉应力的问题;烧成以后的紫砂壶,玻璃极少,有足以克服冷热温度差所产生的急变能力,故具有缓慢的传热性。

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的能力极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温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会爆裂。

4、紫砂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紫砂壶

各个朝代执壶特征如下:

1唐代之前的瓷器执壶都是短嘴的,瓷器执壶腹部比较圆鼓,容量比较大。

2唐代末期和宋代早期瓷器执壶的流嘴细长,但是高度不过壶口部,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

3到了元代瓷器执壶器型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壶身变成了玉壶春的造型,跟唐宋之前的执壶壶身器型完全不一样,执壶的壶流有弧度了,也变成弯曲而细长

4元代的执壶对明清瓷器执壶影响比较大,明清的执壶都是沿袭元代执壶的造型来烧造的。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执壶

又称“注子”、“注壶”,隋代出现的酒具。唐前期器呈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壶体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这时期执壶式样繁多,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通体多压4-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

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并多有注碗相配;元器多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明、清之后,造型增多,多用作茶具。唐宋时,越窑、长沙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繁昌窑、磁灶窑等均大量烧造。元明清时期,以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器为多,龙泉窑也生产部分青釉制品。

景德镇窑

景德镇瓷窑,据元蒋祁《陶记略》记载,南朝时期即已有瓷业,唐代已烧白瓷,其时景德镇名新平,又名昌南镇。北宋初年,向京师贡白瓷,宋真宗景德年间贡瓷得到赏识,改镇名为景德镇,并设置监镇,由官监民烧,创烧出影青瓷。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执壶,是唐代的吗?

并不完全都是唐代的,要说中国人最喜欢的王朝,唐朝一定可以排列在前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唐朝这个朝代,寄托了我们太多的瑰丽想象,因为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