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官话区方言有哪些
北京官话、中原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1、北京官话
这种北京腔调的官话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的基础上发展的,是官话的一个分支,虽名称中有“北京”二字,但并非北京话。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建昌县、阜新市部分地区。
2、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的母语,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
典型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用词上有一定差异,严格区分尖团音。主要以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的入声归派方式是中原官话区的划区标准。
3、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即东北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语支的一门声调语言,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使用的主要语言。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4、冀鲁官话
冀鲁官话是北方官话的一种,属于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部分地区(除武清区及市区、塘沽、东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区)、山东省西北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
5、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及河西走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共75个县市(因阿拉善盟与阿拉善左旗驻地重合,故按1个计)。兰银官话的“兰”指兰州,“银”指银川。兰银官话在我国西北方言中占主要地位。
-官话方言
本回答收录于「虎年唬不住」优质回答中
「虎年唬不住,新春趣答会」去看看
“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方言,原意指本部落奉为始祖的某种动物或植物。
只要是古老的氏族、部落,在其历史肇始之初,都曾经历过图腾崇拜阶段。中外各族,几乎概莫能外。
虎崇拜的起源始于汉代,按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上载,汉代民间在除夕过年之际,流行在门上画一对虎形。
应劭,河南南顿人(项城县),如今这一带仍有此项风俗的遗存踪迹。如在新年前几天,假若听说该年有灾异流行,于是家家户户用黄表纸剪一对虎形贴在门神两边,并上书:“大虎大虎,把住门口,瘟神一到,扭头就走”。
按我国的传统风俗,除夕即除灾。可见,民间崇拜虎,一般认为起源于用来去除旧年的灾异。
不过,俗话说“谈虎色变”,虎为百兽之王,甚至还会吃人,民间除灾不求神佛,却求助老虎,这种民俗文化是怎样来的呢?
实际上,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原已有龙虎造型。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中,其墓主或许就是黄帝之孙颛顼,里面有一幅用蚌壳精心摆砌而成的龙虎图像。墓主之右是龙,墓主之左是虎。可见,崇拜龙虎风俗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流行。
在原始社会,崇拜风俗又被称为图腾崇拜,一般认为是作为血缘关系的部落标志。如对龙的崇拜,传说有青龙氏、白龙氏等。
相对于龙的崇拜,在性质上对虎的崇拜还是稍有区别的,广义上讲还是可以称为“图腾”,但这类图腾崇拜应归类到防御性质。
前面提及的濮阳市原始社会墓葬中的龙形,显示死者生前为龙族部落,而其中的虎形,应该用来镇墓除灾的,后来逐渐发展中成为一种信念。
实际上,在后世也屡有发现此类风俗。如北京大宝台汉墓出土的镇墓金属虎形,从传统渊源分析,也表明上古时期,民间崇拜虎是用于除灾风俗。
除汉族外,中国还有哪些民族是虎图腾崇拜的呢?
作为虎图腾部落联盟之一,就有远古羌戎或氏羌。据《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相传“三苗”与尧舜发生过一次激战,战败后一些被迫迁到三危(甘肃敦煌一带),即西羌远祖。古羌族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经常出现于甲骨卜辞。商周时,羌族又活动于河西走廊。时至今日,在甘肃南部渭河流域,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瓶,上绘有人首虎斑虎耳,盖子制成人头像,即满脸虎斑纹饰虎耳,可见这里的远古羌戎发祥地之一。
古代匈奴族的祖先也曾崇拜虎图腾。很多古文化遗址和遗物上,还有古匈奴人虎图腾崇拜遗存。比如在古匈奴时代的青铜饰牌中,虎形是常用的神兽纹饰之一,如今在很多匈奴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均发现虎形铜饰牌的踪迹。
古代巴族崇拜白虎,以白虎为图腾。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察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古代巴人,是一个以地缘为中心的部落联盟,在巴族或巴国的境内,有多种不同的部落或族系。前316年秦灭巴后,自西汉到宋代,巴族后裔自称为“虎子”或“虎蛮”。很多史籍也称巴族后裔为“白虎夷”、“白虎复夷”“板楯蛮夷”、“弼头虎子”等。
一些学者对目前生活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发现在上古时期,如今的彝族、白族、藏族、哈尼族和土家族等都曾经以虎作为本氏族的图腾。
现在,虎依然是彝族原生的图腾崇拜神物。在彝族语中称老虎为“罗”,有大半数的彝族人都自称为“罗罗濮”和“罗罗摩”,即雄虎、雌虎和“虎族”之意。因此,如今还有“人死一头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语。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双柏县村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一种叫做“虎节”的祭祖仪式,即将象征着自己祖先的葫芦瓢上面画上虎头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还是为祈福消灾并达到合族同乐。在正月初八时还有“接虎祖”,到正月十五有“送虎祖”。
藏族的唐代先民吐蕃有敬虎习俗,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羌中吐蕃,其中将士身穿“虎豹皮”,以振军威。
纳西族,旧称“么些”,按清光绪四川《盐源县志·舆地山川》载,当地么些族人“姓喇喇(拉拉),虎也”。
在该族的一支摩梭人的民间传说《喇氏族的来源》中,讲的是摩梭人的祖先神虎的故事。天神格尔美创造天地万物后,见大地上万事俱备,就是没有人类,于是就让守卫天门的虎神下凡。临行之际,格尔美对虎神说;“你要是下地造出了人类,你和你的子孙将长生不老。”然后用中指在虎神的前额写了一个“王”字,并叮嘱他要前往“剌踏寨干木”这个地方去。虎神到“剌踏寨干木”时,巨大的脚步居然将山峰震裂,且山峰里还走出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自我介绍叫“干木”,为“剌踏寨干木”之地的山神,已在此住7777年。两人一见钟情,并结为夫妻。之后,生子叫“喇若”,生女叫“木喇”;兄妹俩又结婚,生出儿女,再互相婚配,一个虎氏族逐渐形成。后来,喇氏族产生很多大部落,就往山下盆地迁徙。时至今日,喇氏族的成员都还保留的风俗有:在住房门楣悬挂虎图,以避邪灵;婚礼上,长辈要赠新娘一张虎皮,绘成人首虎身,为新娘护身符。
白族一些支系也以虎为次生图腾。相传远古发生大洪水,兄妹二人避入一个大葫芦里得以幸免,然后婚配生育七女,其中,幼女与虎婚配生子,即为白族祖先。如今,云南祥云县的白族人,还认为自己是虎的后代,自称“劳之劳奴”,即“虎儿虎女”。
而土家族信仰的白帝天王,即为古代巴人远祖凛君死后所化的白虎神。土家族对白虎神的崇拜,其实就是崇拜相传中的古代巴人祖先虞君,这也反映出土家族与古代巴族的历史渊源。
姚安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牟定县,南枕南华县,北接大姚县,西与大理州祥云县隔一泡江相望,总面积1803平方千米。姚安县县城距昆明230公里,距楚雄75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公里。2011年姚安县总人口为1977万,在楚雄州2010年各市县人口排名位列第八位。
截止到2014年,姚安县面积1803平方千米,辖6个镇、3个乡,县 驻地栋川镇。姚安县主要景点有德丰寺、龙华寺、洋派水库等景点。
2018年9月29日,姚安县经云南省委、省 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姚安县 外文名称 :YaoAn 别名 :栋川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云南 下辖地区 :栋川镇、光禄镇、前场镇、弥兴镇 驻地 :栋川镇 电话区号 :0878 邮政区码 :675300 地理位置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北 面积 :1803平方公里 人口 :1977万人(2011年) 方言 :云南话,楚雄话 气候条件 :湿热 著名景点 :光禄古镇、德丰寺;龙华寺;德化铭碑 车牌代码 :云E 特产 :荷城藕粉、蜂蜜 GDP :33亿(2013年) 行政代码 :532325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区划沿革,区划详情,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气候,地貌,自然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概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交通,著名人物,旅游,综述,景点, 历史沿革 “姚”来源于“姚州”。“姚州”来源于“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改置姚州”。元取乱极思治,长治久安之意,置姚安路军民总管。 姚安县地图 先秦为古滇国地。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设定益州郡(郡治在今晋宁县),弄栋县为所辖二十四县之一。时弄栋县辖今楚雄、姚州、大姚、南华、牟定、广通、元谋等地;弄栋城城址在今光禄镇旧城村高陀山。 东汉为弄栋县,属益州益州郡;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弄栋县为郡治。西晋为弄栋县,属宁州云南郡。 东晋至南朝宋为宁州兴宁郡,弄栋为郡治。南朝齐、梁为宁州兴宁郡。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开皇十四年(594)设弄栋总管府,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以汉云南郡地(今祥云一带)置姚州,下辖姚城(治在今姚安)、泸南(治在今石羊一带)、长城(治在今大姚一带)三县;并设定姚州都督府,归剑南节度使所辖。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移姚州都督府于今天的姚安,府治在姚城县(今姚安县,府城在今栋川镇),改“弄栋”之名为“姚州”,此即姚安历史上姚州之名的开端。德宗兴元元年(784),蒙氏于弄栋府置弄栋节度;唐南诏国时为弄栋节度弄栋城。 宋大理国为弄栋府(统矢府)。 元宪宗七年(1257)置统矢千户,属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改置姚州,属大理路;天历元年(1328),升姚州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府治在今姚安县光禄镇高氏宗祠旁,辖姚州、大姚县,此即“姚安”称谓之始。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军民府,辖姚州(今姚安)、大姚县。 清初沿明制,为姚安军民府姚州;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军民府属迤西道(驻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销姚安军民府,姚州改属迤西道楚雄府。 民国2年(1913)3月,由姚安县析置盐丰县,县治设于白盐井;同年4月,迤西道改为滇西道,姚州改为姚安县,属滇西道;民国3年(1914)6月,改滇西道为腾越道(驻腾冲县),姚安县属之。民国十八年(1929),废腾越道,姚安县直属省。民国35年(1946),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姚安县为公署驻地。 1949年后属楚雄专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姚安县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定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永仁、盐丰、姚安3县,将原永仁、盐丰、姚安3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姚县(1958年10月15日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设立姚安县,以合并于大姚县的原姚安县行政区域为姚安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1月分置)。 姚安县 1997年,姚安县面积1803平方千米。人口195万。辖3个镇、9个乡:栋川镇、前场镇、光禄镇、大龙口乡、大河口乡、官屯乡、龙岗乡、弥兴乡、仁和乡、适中乡、太平乡、左门乡。县 驻栋川镇。 2002年,大龙口乡、弥兴乡、龙岗乡、仁和乡撤乡设镇(省 2002年7月18日批准)。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 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姚安县撤销仁和镇,将原仁和镇所辖的仁和、蛉丰、蜻蛉、清河4个村委会划归栋川镇管辖,将原仁和镇的白石地村委会划归太平乡管辖,将太平乡新民村委会划归前场镇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太平乡改设为太平镇,太平镇管辖原太平乡的太平、各苴、老街、陈家4个村委会和原仁和镇白石地村委会,镇 驻原太平乡 驻地;撤销龙岗镇和大龙口镇,将原龙岗镇和大龙口镇所辖区域并入栋川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栋川镇管辖原栋川镇、龙岗镇、大龙口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仁和镇的仁和、蛉丰、蜻蛉、清河4个村委会,镇 驻原龙岗镇 驻地。 区划详情 截止到2014年,姚安县面积1803平方千米,辖5个镇、4个乡,共4个居委会、73个行政村:栋川镇、光禄镇、前场镇、弥兴镇、太平镇、适中乡、左门乡、官屯乡、大河口乡。 2016年1月,同意撤销楚雄州姚安县官屯乡,设立官屯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隶属关系不变,镇 驻原乡人民 驻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姚安居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经100°56'—101°34',北纬23°13'—24°45',总面积1803平方公里。东临本州牟定县、南华县,北接大姚县,西与省内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隔一泡江相望。北距四川攀枝花220公里,南至南华47公里,即与320国道线相接。距省会昆明269公里,距州府鹿城镇84公里。边界线总长275公里。 气候 姚安气候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其总趋势为冬春干旱,夏秋阴雨;冬无严寒,夏不酷热;雨热同季,作物有利;光照充足,年温差小,四季暖和。其劣势是冬春少雨,气候干燥,低温霜冻,影响农业,春季回暖,偶现春寒,雨量偏少,制约增产。据气象部门测定,姚安年平均降雨量为7675毫米,一年之内,干湿二季界限分明,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雨量占全年9%;5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91%,且海拔越高,降雨越多,海拔越低,降雨越少。 地貌 姚安地形地貌为四周崇山峻岭,中间平畴广川。面积119平方公里的姚安坝子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盆地,为楚雄彝州最大的坝子,有“滇中粮仓”之美誉,蜻蛉河由南向北从坝子中央流过。 占姚安县总面积207%的姚安坝子,较之邻县显“三高一低”形成谷地,即比南部南华高12米,比东部牟定高102米,比北部大姚高30米,而比西部的祥云却低188米。坝区盆地比东、南、北部邻县居高,四周都是高山,有2600米以上的高山。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姚安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建有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50多座,水库库容量119亿立方米,蓄水量1亿立方米以上,水利化程度达到781%。 生物资源 姚安县野生种植植物、菌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药材、水果品种繁多。三角糯米、山药、百合、菖河蜂蜜、藕粉、乳鸽、套肠、茯苓、天然野生食用菌、山菜等地方特产众多。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钾、硫和国内稀有的紫蓝长绒石棉矿等。 经济发展 概况 2012年,姚安县实现生产总值245亿元,比2011年增长122%;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3555万元,比2011年增长33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52万元,比2011年增长3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比2011年增长3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比2011年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67元,比2011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76元,比2011年增长17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1年上涨4%。 第一产业 2012年,姚安县粮食产量达8443万公斤,比2011年增长31%;全年收购菸叶9695万公斤,实现收购总值178亿元,均价达1839元,比2011年提高331元。2012年新栽桑2000亩,养蚕2万张,产茧735吨,蚕丝业总产值达112亿元。2012年种植蔬菜58万亩,实现产值126亿元,比2011年增长9%。2012年种植核桃11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核桃林2万亩。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3个,2012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9亿元,比2011年增长83%。 优质水稻、小麦、玉米、蚕豆、油菜、烤菸等农作物和猪、牛、羊、禽、鱼、蔬菜(莲藕、大蒜、山药、百合、魔芋等特色产品)、蚕桑、水果产品产量丰富,质量上乘,素有云南“鱼米之乡”的盛誉。姚安农业资源丰富,生产水平较高,曾先后被评为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商品猪基地县、国家级种子加工中心、省级优质蚕桑基地县、烤菸科技转化示范县、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县和国家级水稻示范县。 第二产业 2008年,姚安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4394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2007年增长2122%。其中:规模以上(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460万元,同比增长297%;规模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13934万元,同比增长2322%。姚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0480万元,增长175%。姚安县全县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8:812,分别比2007年上升和下降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与规模以下工业产值构成比为84:916;轻重工业产值比为601:399。 2012年,姚安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亿元,比2011年增长487%,完成增加值7751万元,比2011年增长346%。总投资51亿元的梅家山风力发电项目全面启动实施。2012年,姚安县新增规划用地12万亩。完成了园区328亩建设用地报批,楚雄润丰塑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第三产业 2012年,姚安县承办了云南省首届花灯灯迷电视大奖赛楚雄赛区比赛,2012年接待游客1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73万元,比2011年增长21%。 2010年,姚安县年投入旅游发展资金3692万元,全年接待游客1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87万元,增长115%。投资17万元编制完成了《姚安县商业网点规划》,与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9000万元的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意向性投资协定,投资2000万元的小商品市场建设项目协定已签订并完成了公司注册。 社会事业 教育 2008年末姚安县国民教育系列学校15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国中13所,普通国小135所。高中招生793人,在校学生2623人,专任教师197人;国中招生3353人,在校学生9073人,专任教师566人;国小招生2553人,在校学生16472人,专任教师901人。幼稚园6所,在园幼儿3071人,专任教师48人。 2012年,姚安县共有23493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享受金额115万元,发放5699名寄宿学生生活补助509万元,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获楚雄州第二名,投资107亿元实施了6万平方米的中国小校舍安全工程。 科学技术 2008年列入各级科技计画项目7项,获州级科技进步奖1项;有农民专业协会121个,会员18093人;评晋农民专业技术职称159人,累计达2249人。全年组织科技培训663期781万人次。发放科普材料13万份;科技对国民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417%,比2007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2012年,姚安县参保人数128636人,参保率达9386%,姚安县23480名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55元,2011年7至12月兑现养老金77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571%。纳入城镇低保4403人,发放低保金1283万元;纳入农村低保12920人,发放低保金1282万元;投资450万元建成县中心敬老院,51名乡镇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3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888人,新增城镇就业33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累计完成保险扩面32980人。新建保障性住房306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发放各种惠农补贴3600万元。 交通 南永二级高速路穿境而过,无论至昆明还是攀枝花均仅3小时左右车程。 2008年,姚安县公路通车里程1172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8公里。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机动车10235辆,其中:汽车1012辆、农用运输车114辆、拖拉机1495台、机车7614辆。机动车驾驶员1064人。全年完成客运量68万人,旅客周转量4909万人/公里;货运量235万吨,货运周转量1827万吨/公里。 著名人物 陶珽 :明代文人。字紫阗,号不退,又号稚圭,自称天台居士,姚安(今云南挑安)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武昌兵备道。 陶珙 :明居士。字紫阎,号仲璞,又号无学居士。姚安(今属云南)人。陶珽之弟。天启初举人。官南工部,出守宝庆。有《寄园集》。见《滇诗拾遗》、《古庭语录》、《胜朝殉节诸臣录》八、《云南通志》一〇七。 高奣映 :字雪君,号问米居士,白族,云南姚安人。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著书八十余种之多,与顾炎武、王曦之齐名。 甘雨 :(1823~1895),字润之,又字慰农,晚年自称卧云老人,咸丰间贡生,官广西州训导。工画山水,有逸致。有孟贤、仲贤、叔贤、季贤四子,甘氏父子同时出名,并且以“一门四举子,三步两道台”的盛举,被乡人传为佳话,有补过斋遗集。 甘孟贤 :(1853~1914),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举人,清末学者和诗人,著有《不自是诱斋文集》、《行余吟》一卷等。 甘仲贤 :(1855~1908),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举人,清末学者和诗人,著有《观象损益斋文集》四卷等。 甘叔贤 :(1862~1894),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举人,虽英年早逝,也著有《字义启蒙》一卷。 甘季贤 :(1864~1905),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科举人,虽然也英年早逝,却有多达19种的著述,内容涉及经学、理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文学方面有《体认天理斋文集》六卷、《古文经世》四卷等。 赵鹤清 :(1865-1954),民国画家。字松泉,别号瘦仙,云南姚安光禄镇人。辛亥革命后,赵鹤清先后担任过他郎厅(今墨江县)长官、澜沧县县长、盐丰县白盐井场知事等职。1915年,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和工艺品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和金质奖章。赵鹤清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他亲自绘画、编写的《滇南名胜图》以及他精心垒建的大观楼假山“彩云崖”。 熊汝霖 :(197812—),内地著名创作型男歌手,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系。2006年央视《梦想中国》冠军,2012年成立个人飞行大道音乐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天下无敌》《一如既往》《完美结局》等。 纪容舒(1685—1764)直隶献县人。纪晓岚父亲。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曾在云南的姚安做官,称姚安公 旅游 综述 姚安现有省州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主要风景区、旅游点17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其中以坝区乡镇较为集中,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有2处古迹胜点。 景点 德丰寺 德丰寺位于县城栋川镇德丰路,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系三重堂古代建筑群,与北京故宫为同时代建筑,是云南省现存明代斗拱建筑中最为完整的一座。寺内保存的德化铭碑,刻于宋大理国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为云南八大名碑之一。该寺现为博物馆馆址,馆内保存珍贵历史文物600余件,品种、数量、质量均为全州之冠。 龙华寺 活佛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0公里的光禄山,是姚安境内建筑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建筑群,也是历史积淀最深,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云南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内寺外景观优美,古木参天,为休闲观光的理想场所。该寺始建于后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 德化铭碑 德化铭碑是云南省八大名碑之一。该碑一石三刻,阳面镌《大理国上公高逾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碑侧镌《褒州阳派县稽肃灵峰明帝记》。碑文叙述了兴修兴宝寺经过,颂扬高氏动德及祭祀稽肃山神之盛典。两文书法竣整劲秀,骈散精练,堪称书文并茂的宋代名碑,是研究高氏世系和大理国官制的重要实文依据。 德化铭碑 碑阴为《重修阳派兴宝寺续置常住记》,为元宣光六年(公元1376年)撰刻,记述了兴宝寺繁盛的规模。德化铭碑的碑额,饰以精美的四臂佛母浮雕,通碑庄重典雅,不失为宋元时期碑刻精品。现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 文峰塔建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高约三十米,呈六方形,九级空心。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部分组成,全部由砖块支砌而成,用十字木架于其内,可供人攀登上下。是该县现存唯一古塔,现为楚雄州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 李贽桥 李贽桥又名连厂桥,位于官屯乡涟水河上,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通往迤西的必经之路。为万历五年(1577年)知府李贽苦夏之际,洪水暴涨,不利于商旅往来而倡建。 李贽桥全长30米,宽6米,系双孔砖石结构,每孔跨经86米。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3年)邑人李春灿、陈飞雄重建,现为姚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洋派水库 洋派水库距县城3公里,始建于元初,原称洋派淜,属楚雄州最早的水利工程。1954年扩建重修,始称洋派水库。现坝高185米,堤长2362米,设计库容3800万立方米。兼具蓄水防洪旅游三重功能。近40年来,在库区集雨范围封山育林,增设了许多综合设施。 弥兴水箐森林公园 弥兴水箐森林公园位于姚安县弥兴镇,距县城27公里,景区范围面积700公顷,其中原始森林560公顷,人造林140公顷,为姚安县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之一。林区内建有距今200多年历史的龙泉寺,现属州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珍稀动物近20余种,各种植物近百种,野生花卉数十种。景区较集中的三潭一坝一池,水清如镜没有污染,乘车可直达保护区腹地。 圆鹤山“飞来寺” 圆鹤山“飞来寺”距县城40公里,位于弥兴镇大苴村境内崇山峻岭之中,背靠群山,三面环水相抱,地势巍峨雄伟,因山形似白鹤,呈展翅欲飞之势,故名“圆鹤山”。圆鹤山“飞来寺”建于明代(公元1466年),其寺随山势起伏而建,殿宇布局严谨壮观,造型别具,属古代宫殿式翘角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至今流传着“塘福一道英武关,不上鸡足下鹤山,圆鹤仙境似天府,白鹤展翅眺四方”的民谚,是滇西南除鸡足山之外的第二大佛教旅游胜地。 圆鹤山“飞来寺”
苗族支系和种类
历史上的苗族不断迁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东南亚各国,继而远徙欧美。
目前,国内苗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8个省区市。其中,贵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为最多,其余分布在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遵义市。
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绥宁县,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县也有部分苗族。
云南有苗族896712人,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边、金平、蒙自等县,其余在楚雄、曲靖、昆明等地。
四川535923人,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彭水、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县和川南宜宾地区叙永、古蔺、兴文、筠连、珙县、马边等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425137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龙胜、南丹、河池、资源等县。湖北省200702人,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海南52044人,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
苗族支系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按其服装的款式有“锅圈苗”、“披袍仡佬”、“剪头仡佬”等称谓,按其居住地有“东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称谓,按汉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称谓,无一而足。现代苗族支系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湘西黔东支系:该支系自称“果熊”,旧时称为“红苗”,以湘、黔、渝、鄂边区(即武陵地区)为分布中心。使用语言为苗语湘西方言,内分东部和西部两个土语。东部土语主要通行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及古丈部分乡镇,西部土语则通行于湘西凤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顺、龙山、麻阳、新晃,贵州松桃、铜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庆市秀山、酉阳、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丰、来凤等县。现今除湘西、松桃、铜仁和秀山、彭水等县有部分仍保持本族语言和服饰外,其他县已基本汉化。该支系服饰为湘西型各式。
施洞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贵州台江施洞、老屯、良田、平兆、四新、五河、宝贵、坝场及与之相邻的施秉县马号、六合、双井和黄平县山凯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又称黔东方言)北部土语施洞话,服饰为清水江型施洞式。
革东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其与施洞支系为亲邻支系,分布于台江革东、交东、宝贡,剑河县温泉、岑松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革东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革东式。
革一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主要分布在台江革一、台盘,凯里凯棠、翁项、地午、旁海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革一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革一式。
台拱支系:该支系自称“蒙”,清史称“九股苗”。分布以台江台拱镇为中心,遍及县境内台浓、南省、方省、红阳、登交、坝场、报将以及革一、革东、宝贡等乡镇的部分村寨。使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台拱话。服饰为清水江型台型式。
巴拉河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清史称“九股苗”、“黑苗”等。分布以巴拉河两岸为中心,遍及雷山县全境,台江县排羊、台盘、南瓦、南宫、交下等乡镇部分村寨,凯里市挂丁、平乐、开怀、格冲、九寨、地午等乡镇部分村寨以及剑河县太拥乡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其中西江、丹江、桂丁土话各有差异,挂丁话被子确定为中部方言苗文标准音点。服饰为清水江江型西江式。
黄平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贵州黄平县内各乡镇及与之相邻的凯里市旁海、湾水、冠英、平良、大风洞、施秉县之白洗、翁西、新桥、福泉市哲港、萱花、翁军、凤山及麻江县下司等乡镇部分村寨。使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黄平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黄平式、贞丰式。
高标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在剑河县稿旁、温泉、高标、镇江、观摩乡及台江县革东、交东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稿旁式。
柳川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剑河县柳川、久敢、九仪、南哨、远通、太拥、展模、翁座、南包、返排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柳川式。
高丘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于剑河县高丘、柳富、新柳、展牙、南寨、观摩、反皓等乡。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清水型高丘式。
久仰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于剑河县久仰、摆尾、久敢、镇江等乡的部分村寨和台江县翁脚乡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久仰式。
巫门支系:该支系自称“姆”,分布在剑河县温泉乡上、下巫门为中心,相邻的岑松、稿榜乡部分村寨及台江县方召、翁脚等乡的部分村寨亦有分布,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巫门话。服饰为清水江型巫门式。
六合支系:该支系自系“木”,分布在黎平县尚重、六合、大稼、平寨、锦屏县固本及剑河县南加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六合式。
大塘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为“短裙苗”之一。分布于贵州雷山县大塘、桥港、掌雷、排告、桃江、柳乌,丹寨县孔庆、排调、配寨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短裙型大塘式。
太拥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为“短裙苗”之一。分布在剑河县太拥、南哨、久敢、九仪、远通、展模、南包、返排、柳川,台江县交下、南宫及雷山县方样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短裙型久敢式。
舟溪支系:该支系自称“嘎闹”。分布在贵州凯里市舟溪、青曼、鸭塘、万潮、荷花,麻江县下司、白午、回龙、铜鼓、卡乌、共和、宣威,丹寨县南皋、大兴、兴仁,雷山县公统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短裙型舟溪式。
丹寨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被称之为“八寨苗”。分布于丹寨县城关龙泉镇、金中、杨武、长青、兴仁、岩英、新华、龙塘、合心,三都县高硐、阳基、普安、交黎、苗龙,都匀市基场、桃花、羊列、坝固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有二种,一种存留在杨武乡为中心的短裙型古装式,一种是普遍的丹都型龙泉式。
平永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在榕江县平永、平江、仁里、乐里、太元、锡里、平阳、塔石、桥来、三江、八开,丹寨县雅灰、排路,雷山县达地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平永式。
打渔支系:该支系自称“木”,被称为“高坡苗”,“白领苗”。分布在贵州三都县打渔、都江、盖赖、巫不、甲雄、羊福、坝街,丹寨县雅灰、排路,榕江县兴华、定威、八开等乡镇,与平永支系为近亲支系。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雅灰式。
八开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为平永支系、打渔支系的近亲支系。分布在月亮山周围的贵州榕江县八开、定威、兴华、计划、水尾、加宜,三都县坝街、板甲,从江县加牙、孔明、加鸠等乡镇,广西环江县驯乐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八开式。
加鸠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为与八开支系等近亲的支系。分布于从江县加鸠、加勉、加牙、寨坪、尧贵,榕江县加宜,荔波县水维及广西环江县驯乐等乡镇之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加鸠式。
榕江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为清代“古州苗”、“车江苗”之一部分。分布于榕江县古州、八吉、腊酉、车民、中宝、宰麻、加利,从江县停洞、加哨、加民、下江、高岑、信地、增冲,黎平县银潮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高增式。
岜沙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在从江县岜沙同乐及相邻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岜沙式。
加勉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为加鸠支系近亲支系之一。分布在从江县加勉、加鸠、加牙,荔波县水维等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系加勉式。
融水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其内分为两个亚支系:分布在广西融水县安泰、洞头、四荣、安陲、中寨、杆洞,从江县高武、中里、潘里等乡镇为一亚支系;分布在广西融水县白云、大年、拱洞及贵州黎平县,广西三江县、龙胜县为另一亚支系。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融水式。
丹都支系:该支系自系“嘎弄”。他族称之为“白领苗”。该支系分布在丹寨县复兴、金中、乌湾、排调,三都县普安、高硐、交梨、苗龙、三合、拉揽、阳基、尧麓、打渔、介赖及都匀市王司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三都型。
坝固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分布在都匀市坝固、明英、绕河、羊列、新场、基场,丹寨县兴仁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坝固话。服饰为丹都型坝固式。
重安江支系:该支系自称“戈莫”。分布在黄平县谷陇、黄飘、重兴、代支、马场、重安、崇仁、新州、罗朗、浪洞,凯里市冠英、大风洞、洛棉、龙场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服饰为罗泊河型重安江式。
罗泊河支系:该支系自称“朦”。清史有“西苗”、“花苗”等称呼。分布在贵州福市县干坝、王卡、仙桥、沙坪、道坪、高石、双谷、汪谷、安谷、杨义司、高坪、岔河、鱼酉、甘巴哨、双龙、城厢、云顶、马场坪、凤山、龙昌,贵定县定东、定南、新铺、光明,麻江县乐坪、景阳等乡镇及龙里县巴江和开阳县等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罗泊河次方言。服饰为罗泊河型罗泊河式。
中排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之为“白裙苗”。分布在贵州龙里县中排、民主、六广、羊场,贵定石板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中排式。
云雾山支系:该支系自称“莫”,分布在贵定县云雾、铁厂、小普、江比、谷撒、仰望,惠水县岗度、本底,龙里县岱林、渔洞、摆省等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云雾山式。
高坡支系:该支系自称“某”。他族称之为“高坡苗”,分布在贵阳市高坡,惠水县大坝、半坡、甲烈,龙里县摆省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高坡式。
打引支系:该支系自称“们”。分布在惠水县打引、长安,长顺县敦操及罗甸县巴沙等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黔中南B型董上式。
摆榜支系:该支系自称“满”。分布在惠水县摆榜、斗底,平塘县西关、大塘、新塘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摆榜式。
摆金支系:该支系自称“毛”,他族称为“打铁苗”。分布在惠水县摆金、甲烈、甲浪、大华、和平、鸭绒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摆金式。
花溪支系:该支系自称“谋”,他族称为“花苗”。分布在贵阳市花溪、党武、青岩、黔陶、马林、石板、燕楼、麦坪、孟关,清镇县中八、麦格、龙窝、百花湖,平坝县林卡等乡镇,修文县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贯首型花溪式。
乌当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花苗”,分布在贵阳市乌当、下坝、东风、偏坡、龙洞堡、黔灵、永乐、龙里县洗马、谷龙、猫场、平寨、落掌、龙场、坝子及开阳县与之相邻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贯首型乌当式。
麦格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之为“四印苗”。分布在清镇市麦格、麦西、龙窝、甘沟、五里、新发。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贯首型麦格式。
长顺支系:该支系自称为“蒙”,他族称之为“尖尖苗”。分布在长顺县东部、东北部各乡镇及相邻之惠水县长田、赤土、高镇、平坝县大坝、林卡、马路、马场,贵阳市燕楼和清镇县相邻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广顺式。
边阳支系:该支系自称“答蒙”。分布在贵州罗甸县边阳、董王、冗翁、逢亭,惠水县董朗、新场,长顺县代化及与罗甸县交界的望谟县乐旺、麻山、桑郎等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与当地布衣族服饰相同。
南丹中堡支系:该支系自称“仡迷”。分布在广西中堡、月里乡的部分村寨 。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南丹话。服饰为贯首型坪岩式。
鸭寨支系:该支系自称“木”,清史称“谷蔺苗”。分布在惠水县鸭寨、鸭绒、雅水、甲浪、合爱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中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B型鸭寨式。
安清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安顺、清镇、普定交界之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安顺型华岩式。
安普支系:该支系自称“蒙拉”,他族称之为“花苗”。分布在安顺市城郊、东南部、北部、西部及普定东北部、镇宁城关及东部各乡镇村寨中。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
麻山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他族称“白苗”。分布在贵州望谟县麻山、乐旺、桑郎,安龙县洒雨、化力,罗甸县逢亭、纳平、床井、罗悃、罗苏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麻山次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乐旺式。
岔河支型: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毕节市东南部、大方县境各乡,黔西县部分乡镇,贵阳市乌当、孟关,平坝县下坝、林卡,清镇市中八,镇宁县空洞河等地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乌蒙山型甘河式。
西林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广西西林县境各乡,隆林县德俄、蛇场,云南广南县董堡、洛里、阿科、黑支果、富宁县田逢、董干,邱北县八道哨、平寨及马关县、文山县、麻栗坡县、砚山县等均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西林式。
寨和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四川古蔺观文、寨和、石宝及叙永县、兴文县、珙县、合江县,贵州赤水县、仁怀县、金沙县等部分乡镇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寨和式。
遵义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遵义泗渡、布政、板桥及桐梓县相邻之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
德峨支系:该支系自称“答孟”,他族称之为“栽姜苗”。分布在广西隆林县德峨、田坝、新街、蛇场及相邻西林县的一些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贯首型德峨式。
鲁沟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青苗”。分布在贵州安龙县鲁沟、洒雨,兴义县佐舍,兴仁县三角地、鲁础营,贞丰县核桃树、纳盘、下烟山及镇宁旧场坝等乡村。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贯首型鲁沟式。
鲁打支系:该支系被称为“喇叭苗”,分布在贵州晴隆鲁打、中云、长流、花贡、纳屯、普安县丫口、龙吟、茅坪、石古,六盘水花戛、格所、鲁戛等乡镇。
叙永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花苗”。分布在四川叙永县合乐、分水、摩尼、金尼、两河、小洞等。
威宁支系:该支系自称“阿卯”,史上多称“大花苗”。分布在贵州威宁各乡,贵州赫章、六盘水市和云南昭通、彝良、宣威、武定、禄劝、曲靖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服饰为乌蒙山型威宁式、武定式。
六冲河支系:该支系自称“蒙”,被称为“小花苗”。分布在黔西北六冲河两岸,南岸以赫章、纳雍、威宁、织金较为集中,北岸以毕节、大方沿岸乡村较为集中。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服饰为乌蒙山型六冲河式。
阿弓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之为“角角苗”。分布在织金县阿弓、顺聋、普戛、倮木、鸡场,纳雍县德科,六枝特区梭戛、冷坝、鼠场及普定县煤硐、马场等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阿弓式。
盘县支系:该支系自称“蒙”,“花苗”之一。分布在贵州盘县、普安两县交界地区。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滑石板式。
开远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博”,即“黑苗”之意。分布于云南开远、蒙自、广南、文山、马关、个旧以及文山、红河所属的其它县市的部分乡镇。服饰为川黔滇型开远式。
蒙洒支系:该支系自称“蒙洒”,即“汉苗”之意。被称为“歪梳苗”。分布在贵州大方、毕节、织金、黔西、平坝、安顺、普定、镇宁、郎岱、六盘水、安龙、兴仁、晴隆、兴义、广西隆林、西林,云南广南、邱北、蒙自、个旧等县市的部分乡村。语言为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织金式。
海南支系:该支系由大陆迁去,语言、服饰与瑶族“金门”支系基本一致。
我国官话区方言有哪些
本文2023-10-25 17:22: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