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为何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第1张

肾为先天之本,是强调肾在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其一,促进人体生殖机能。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具有决定生殖能力盛衰的作用。

其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肾中精气具有很强的活力,随着肾中精气的由盛衰变化,人体生命活动呈现出生长壮老的规律性变化。

其三,抵御外邪,防止疾病。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而且具有保卫机体,防止邪侵的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强调了脾的重要性,如脾胃功能正常,饮食如常,则全身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均旺盛,身体常少疾病,易于长寿;否则健康不佳,人体易病,不易长寿。脾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由于脾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称脾胃后天之本。

扩展资料:

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上,补肾精、益肾气之法,不仅可以治疗肾精亏虚所致小儿五软五迟、老人发脱齿摇,以及青壮年阳痿早泄、或经闭不孕等症,而且还可以通过养生保精、补肾益气之法,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脾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作为独立的个体而生存,主要靠脾供给营养。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先天之精必得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充盛。

参考资料: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在古代生活条件有限,平民百姓的生活还停留在温饱的阶段,所以“ 养生 ”一词主要停留在“帝王将相”或者“达官贵族”的阶层。而时至今日生活条件日益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 健康 ,所以“ 养生 ”一词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息息相关。

而 养生 的目的主要是两种,一是为了延年益寿;二是调整亚 健康 状态的预防。然而有一小部分人对 养生 的理解却进入了误区,认为“气血”最重要,这句话源自“男子以气为本,女子以血为本”,其实不仅如此。

在传统 养生 的基本理论中有句话叫做“以五脏为中心”,认为五脏是根基,气血虽然重要,能支撑整体的 健康 状态,但气血也是五脏的外在表现,五脏正常运转则气血充足,五脏失调则气血的运行就会出现偏差。

而五脏之中的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非常重要的脏腑,这其中的“后天”是与“先天”相对应,认为“先天”源自于父母,再往后的 健康 状态与脾胃息息相关,因为在 养生 的过程中很多人“内行人”更注重脾胃的调养。

养脾胃就不得不提到白术,古人说它有八大 养生 益处,其中六项是有益于脾胃, 养生 有益脾胃被比喻为脾胃的“卫士”,既养脾胃又提高抵抗力,古籍《本草通玄》更是誉为“补脾胃之药,无出其右者”。“右”在古代是最大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白术养脾胃没有比它更好的。

植物白术属于菊科植物,入药部分是根茎,通常认为以“于术”这个品种为最佳。白术入药在最早的儒家经典书籍《尔雅》中就有“术”、“山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并有记载有“轻身延年”的 养生 之功;《别录》对它 养生 益处的记载是“消痰水,利要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后来唐代的《药性论》提出“开胃,驻颜去”。

至今认为描述最确切的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提出白术有八大 养生 益处,“温中(脾胃),一也;去脾胃中湿,二也;除胃中热,三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热,六也;四肢困倦,嗜卧,目不能开,不思饮食,七也;止渴,八也”。

这句话明确了白术的用处,它四气属温,五味属苦、甘,善于燥湿,与脾“喜燥而恶湿”的特点相结合,可以标本兼顾的调养脾胃,因此在《本草求真》中有“脾脏第一要药”的美誉,综合来说,白术 养生 有5大益处。

1白术 养生 调养脾胃之气。

脾胃的“气”可以说是它正常工作的“动力”,脾胃气虚不仅影响本身,还会减弱它“气血化生之源”化生气血的动力,因此常会表现出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或经常拉肚子等亚 健康 状态。

白术善于补气健脾,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记载单用白术熬制后调养脾胃气虚的记载;还有白术与人参一同煎煮或泡水喝的方法;还有一种著名的搭配方式,古籍中以“四君子”为名,就是白术与人参、茯苓、灸甘草这四者。

如果是脾胃的气滞伴有消化不佳则适合白术搭档枳实;如果是脾虚伴有腹部胀的人适宜用白术搭档白术;如果是脾虚伴有经常腹泻的人 养生 适宜用白术搭档肉桂、丁香;如果是小孩子脾虚经常流口水,可以单用白术捣碎后与糖水蒸汁喝;如果是小孩子脾虚不喜欢吃饭,用白术搭档扁豆、砂仁、鸡内金可以健脾胃、消食。

2白术 养生 暖脾胃。

脾胃有“寒气”的人多数是“虚寒”,即使是受凉后腹部难受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外部的“寒气”与内部的“虚寒”相结合,如果没有“虚寒”则这种“受寒”的情况也不易发生。而用白术 养生 可以暖脾胃,如果与人参、干姜、灸甘草则温脾胃更佳;如果是脾肾两个脏腑同时“虚寒”,则用白术与人参、木香、柯子更佳。

3白术 养生 可改善便秘。

脾胃的运化减弱也会容易出现便秘,而白芷益气健脾,脾胃之气旺盛则肠胃运行通畅、肠胃动力更足。再因为在古籍《本草正义》中记载“白术多脂,虽燥而能润肠”,所以能改善脾胃虚弱的便秘,单用泡水喝即可,也可以煮水喝。

4白术 养生 除脾胃湿气。

白术能补气健脾,脾胃强盛则湿气自去,再者白术又能燥湿利水, 养生 很适合用以祛除脾胃湿气,在《伤寒论》中记载白术与茯苓、泽泻搭档除湿气;《伤寒论》还记载如果是脾、肾两个脏腑的阳气不足而湿气重的人可用白术与附子、茯苓、生姜、芍药做搭档;如果是脾气虚弱伴有湿气的人可用白术与人参、茯苓、薏苡仁、砂仁搭档。

除此之外,白术增强脾胃则更加强“卫气”,从而提升抵抗力。白术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比如止虚汗、从根源祛除痰湿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白术用量一般不宜过多,用6至12克便可,此外因为白术燥湿所以阴虚而燥的人、气滞而胀闷的人最好不要用它 养生 。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秘诀,白术根据不同的“炮制”手法可分为生白术、土炒白术以及麸炒白术,生白术的挥发油含量高,“燥”的特点也比较突出,所以 养生 更适宜健脾燥湿;土炒白术的挥发油较少且颜色深,补脾益肠胃的 养生 之功更甚;麸炒白术相比更为缓和,泡水喝更适合单纯想健脾 养生 的人。

开胃为消法之一,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治法。参见醒脾、消食导滞、补脾益气:醒脾为治法,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消食导滞为治法,同消食化滞。消食化滞为治法,消法之一。又称消食导滞,或消导。消除食滞,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用保和丸。补脾益气又称补中益气。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详见百科词条:开胃 [ 最后修订于2015/10/2 11:43:23 共24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谈到中国人的 健康 情况,最大的问题就是“脾虚”。毫不夸张地说,十个人去看中医,九个都会诊断出“脾虚”的症状表现。脾胃乃后天之本,说明人在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一旦出现“脾虚”,人体的多个系统都会出问题,其中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甚至生殖系统,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而这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甚至是从亚 健康 向疾病过渡的时期。

 张东明医生认为,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从生理功能来看,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从生理特性来看,胃喜润而恶燥。胃为阳明燥土之腑,易阳亢而燥热,需津液源源不断加以滋润。如果患者体力差,人就会感觉疲乏、失落、失望、绝望,这样不仅从精神上打击患者,还会影响患者的后续进一步治疗和康复。

 就脾胃自身的功能来说,脾胃承担着化生气血的功能,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不足,难以给全身提供充足的养料,那么脏腑、经络、四肢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影响最直接的是消化吸收机能,如果消化吸收机能不足,人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

 张东明医生认为,中医无论治疗什么病症都需要兼顾到患者的脾胃问题,比如在主诉中详细询问患者吃饭、睡眠、大小便的问题。具体到用药上,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等情况辨证遣方用药,可有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塞者通之等诸多妙法。胃以和降为顺,胃气正则和降顺,上无呃逆、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之虞,下无胃脘疼痛之苦,饮食可安,精微可化,体力恢复,精神焕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另外,中药特殊的配伍原则,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减少对脾胃的刺激,更好地消化食物。

说法正确。

脾为后天之本,中医基础术语。后天,指人出生后的整个生命过程。脾为后天之本,指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提供能量。

脾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作为独立的个体而生存,主要靠脾供给营养。脾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过脾的转输,上输于肺,贯注于心脉,输布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二)是充养肾精,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先天之精必得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充盛。

(三)是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由于脾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称脾胃后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强调了脾的重要性,如脾胃功能正常,饮食如常,则全身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均旺盛,身体常少疾病,易于长寿;否则健康不佳,人体易病,不易长寿。历代医家主张欲要保持机体的健康,必须维护脾胃功能的健旺,从而使饮食经常保持正常,消化吸收良好。

1、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李中梓提出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是说脾肾在人体脏腑中的重要性,并且脾与肾生理上相互资助,病理上相互影响。

2、生理上相互资生: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食物精微和水液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为精血之海,为先天之本。脾的运化,需要肾阳的温煦蒸化,才能健运;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

3、病理上相互影响:当肾阳不足(肾脏的阳气缺乏),不能温煦脾阳,会导致脾阳亏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二者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脾脏和肾脏的阳气亏虚)。

脾为土脏,灌溉四旁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李东垣。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是张景岳提出来的。

1、脾居中焦,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布散精微,以养肝心肺肾四脏。肝心肺肾各主一季,唯独脾脉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故脏为孤脏,功能灌溉四傍,也有主治之意。

2、脾属土,位居中央,如地气能生养万物一样,灌溉于四傍,以养心肝肺肾四脏,而肝心肺肾各主一季,所以脾与四季均有密切联系,寄旺于四季之末,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十八日,而不单独主一季。

李东垣的相关知识

1、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

2、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3、李杲,字明之,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他家世代居住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因真定汉初称为东垣国,所以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学医于张元素,尽得其传而又独有发挥。

4、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

5、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上古天真论主要讲人怎么正确养先天的精气。上古是指三黄五帝那个时候,古文有记载积精累气为真。天真指先天的精气。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这一句首先对皇帝的介绍,因为《皇帝内径》主要讲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开篇作个铺垫。

乃问于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首先黄帝问他的老师岐伯,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都能活到百岁,并且动作不衰老,现在的人年过半百,动作就衰老无力了,这是由于世代的不同造成的吗?还是今天的人们不会 养生 造成的呢?大家注意一点,上古之人的理想年龄是二个甲子,一个甲子60年,也就是说理想的年纪是120岁。那么上古之人是怎么 养生 的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漫,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规律与天地自然间的变化规律一样。道就是天地自然规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术理解为人的做法,数可以理解为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人体气血流注经络都不同。做事遵守天地变化规律,遵守一年四季的变换规律,一天的变化规律。 养生 首先要遵守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 养生 都不一样,以后会介绍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节在这里是规律,不是节约。老人常说我们吃饭只吃7分饱,早点必须吃,午饭吃好,晚饭少吃,其实说的都是一些规律常理。早睡早起身体 健康 ,不熬夜,不强加劳动耗其自己身体。这是 养生 对饮食,起居,劳作要形成一定正确的习惯。

做到以上两点,故“形与神俱”,形就是我们的身体,人常说的精气神是什么,中医里的“神”到底指什么?下节讲解

什么是“精气神”?“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 ,也是人的意识,认知等。固守“精气神”,是 健康 长寿的秘诀。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其中“先天精”,又叫“元精”,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精、血,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微观物质。它是生殖之精,它可以构成胎儿,生育后代。后天精又称“脏腑之精”,它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之营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从而将营养物质的精微部分转化到人体的各个腑脏而构成。它可以滋养脏腑。“精”尽管存在“先天”、“后天”之别,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先天之精”要依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而且它们还共同储存于人的两肾之中,形成所谓“肾精”。所以传统 养生 理论向来十分重视“养精”、“保精”和“炼精”的 养生 作用。保养肾中精气则是中医 养生 的根本原则。

“气”的生成主要与肾、脾胃、肺等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其中肾主纳气,肾有摄纳肺吸入清气的生理功能,并保持呼吸的平稳和深沉,有利于气体的充分交换。脾胃从各种饮食营养物质中汲取水谷精微之气,中医中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司呼吸。肺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完成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肺主一身之气:肺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为全身的动力(宗气的生成);肺的呼吸,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此外,全身的气血均通过经脉朝汇于肺,可以助心行血。“气”的存在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这些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推动作用:“气”具有推动脏腑组织活动和促进血脉运行的作用;

温煦作用:“气”具有维持人体正常温度,保持身体与外界环境协调平衡的功能;

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能力;

固摄作用:“气”具有控制人体血、汗、尿、精不外泄的功能;

气化作用:“气”具有维持脏腑功能正常活动和精、血、津液新陈代谢过程顺利进行的作用。

“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正强调了“气”和“精”同属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要素。强调“养气”、“补气”和气功锻炼对 养生 的作用。

“神”通常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而出现的,它包括了在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功能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至于“神”的生理功能,医学认为主要体现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上。人的整个机体,从大脑到内脏,从五官七窍到经络、气血、精、津液,以至肢体的活动,都无一不是依赖“神”作为维持其正常动转的内在活力。

精、气、神在传统 养生 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现的。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三者之间具有互相资生的内在联系:只有精和气充足的时候,我们的意识,生命的一些活动才能散与外。古人认为食肉不如食草,食草不如食气,上古一些修行者,坐在哪里打坐,调好自己的呼吸,心无杂念,感受天地自然变化,经过一种特定的修行修练,可以让我们体内的气血的运行达到一种非常高度有序的状态,一种能够被我们神识所掌控的状态,一个能够被我们的神识所掌控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呢,也就是我们在所讲的“形与神俱”,“形神合一”的道理。

接下来讲今天的人们怎么 养生 ,“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漫,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天天把酒当作稀饭喝,醉了以后去过男女性生活,人喝醉以后,肝脏里面的血液大部分被酒精取代,本来肝脏要去解毒,结果去行房,会怎么样?性生活会调动人体大量的精和气血去完成,本来喝醉以后,肝脏就处于一种低能状态,再去过性生活会让肝脏超负荷工作,结果会怎样。那就是竭其精,散其真。父母给我们的精本来就那么多,你提前用完了,后果不用想。真气是什么,以前讲过,积精累气为真,当真气耗散太过,神就会不足,人的精神状态就不好,没有办法聚精会神的干一件事。现在的人常常为了一时的快乐,提前透支自己的精气神,这属于逆天的,要想终其天年,必须要养好自己的精气神。

针对我们当代国人的一个体质现状,这一段要特别再讲一讲。我在这里主要讲的是我们的年轻一代,我们的下一代。

我们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一零后这几代的孩子,他们生活的状态,生命的状态,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这句话:“以欲竭其精……”,就是现在中国的青少年,儿童,普遍都有"zw”的这个习惯。这个“zw”本身,包括青少年、小孩的“zw”,本身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现状是,当代青少年和小男孩的“zw”频率已经远远超出了身体所能承受的程度。

古中医书里讲孩子是纯阳之体,阳气都非常足,但是这是古代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能找到纯阳之体的非常少,基本没有,大部分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很多孩子一看,十几岁年纪脸上青白无光,萎黄无光或者青黑无光,这种情况在古代很少能在孩子脸上看到,但是今天非常普遍这种现状,跟我们现在的 社会 文化,流行文化,跟互联网信息的发达是有很大关系,会给人不断的刺激,成人也好,孩子也好,都会受到影响,但孩子在这一方面,自我能够掌控的能力是很弱的。

中国现在不孕不育症比例越来越高,而好多不育症,都跟年轻时候身体的透支有关系。所以这个问题现在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往大了说关系到民族复兴的问题,关乎到国本民族之本的问题,我们有一天可能真的会成为"东亚病夫"。这个在以前我觉得好像不会那么严重,但是从我现在的实际接触来看,确实出乎意料。我提出这个问题,但是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多思考,能够多关注身边的人,关注我们的孩子。

这些在当代会成为国人以后一个最大的隐患,无论从 健康 来讲,还是国家 社会 经济层面来讲,说得多大可能都不为过,在以前如果别人这么说,我可能觉得有点上纲上线,但是今天经过我的体会观察,真实的接触和感受,真的是这样。希望大家会有这个意识在。至少我们自己可以有一个意识,当身边的人刚开始有萌发这些迹象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么样去影响他们。

另一个问题,就是打 游戏 的问题,现在孩子对 游戏 的沉迷已经超出了我们可以去无可厚非的一个尺度,而是足以让我们去恐惧的。曾经有科学家专门去研究过,孩子沉迷 游戏 中大脑的反应跟吸毒的反应是一样的。身边喜欢玩 游戏 的孩子我们可以去观察,在 游戏 之外,他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反应比较迟钝,漠不关心,常常会显出呆滞的神情。当孩子真的沉迷进去以后真正要想戒掉,实际上比戒毒还难,不是简单管教能改变的,因为孩子在这方面丧失了自控能力。在孩子身体大脑的发育阶段, 游戏 的成瘾,会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对孩子智力的成长,社交能力的培养,性情性格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代在懂的 养生 的人的教导下,多虚邪贼风能够避开,心无杂念,真气顺畅,精神手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那么什么是虚邪贼风呢?

虚邪,一解为外面的邪气趁虚而入。当我们自身比较虚弱时容,易受到外面邪气的侵袭,比如说我们伤寒感冒,伤风感冒,很多时候是在我们身体比较虚的时候。

更符合原意的解读,虚邪指的是虚风,指的是我们四时不正之风,通俗来讲就是反季节之风。比如冬天正常是刮西北风,这时候突然来了东南风,就是虚风。夏天中原应该刮东南风,结果刮来了西北风,这个就是虚风。冬天的时候,西北风非常强,迎着风会冻得发抖,非常冷,但是被这样的强风吹过,实际上感冒的时候不多,除非身体很虚弱。当我们被西北风吹着,我们会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很少感冒。恰恰是在冬天出现暖冬时,刮反季节的东南风,被这个风吹着是很容易感冒的。从古人的观念里,反季节风之所以让人生病,是因为违背了上天赋予人的阴阳之气。今天我们的理解,冬天如果刮东南风,出现暖冬,意味着环境中将活跃着很多病毒病菌,这个就会伤人。

贼风是什么呢?偷偷摸摸吹到身上的风。这对人又什么伤害呢?那么小的风可能都感觉不到。假如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强风,身体毛孔会本能的闭合,能够自我保护,调节自己。恰恰是贼风,它太微弱了,如果碰上我们可能正好在思考一些问题,在做一些事情,我们的精力被外面的一些事情牵绊,我们身体的感受力会下降,这时候,贼风很容易趁我们身体不备侵入我们机体。这个贼风容易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我们在家里或办公室,开着窗,外面没什么风,但是室内室外有温差,这个温差会形成对流,对流会形成很微弱的贼风,我们很多时候不容易察觉,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受了风邪,这个风邪会留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会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异样。但这个贼风在我们身体积累久了,就会埋下一些隐患,这个隐患在某一天,因为一些原因身体处于异常状态时就会爆发出来。这时候我们身体所生的疾病,可能比我们当下所受的风寒发生的感冒发烧要严重得多,难治得多。

虚邪贼风为什么能伤人呢?也就是说违背自然阴阳之规律的气候的风都可以伤人。百病之始风为首,人体三个部位须特别注意避风避寒:颈肩、腰腹、膝盖脚踝

女怕伤腹,男怕伤背,对于男人来讲,尤其要注意后背,一旦受了寒风,对于肾脏、对于肾气的伤害就很大。比如我们现在的空调,人为的风,比如现在的空调,本来夏天是热风,结果吹出冷风,当人体正气虚的时候,这样的贼风就可以侵入我们的身体,好多的时候我们夏天打开空调吹着冷风睡觉,第二天起来会脖颈疼,或者会拉肚子。我们在睡觉的时候,阳气是藏于内的,正气虚,所以容易虚邪贼风的侵入。空调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度过炎热的夏天,但是因为空调得

病的也很多,好多颈椎病,和女孩疼经,都和夏天吹空调有关系。所以说我们睡觉一定要关掉空调,不关的话,也不要让它对着人吹。有些人中午睡觉的时候南北窗户都打开,一觉醒来嘴歪了,或者动弹不了,其实都是中风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不要打开南北窗户,形成穿窗风,天太热的时候,打开一边的窗户就可以。

恬淡,清闲,虚无,没有杂念,是指我们思想处于一种宁静状态,精神处于虚灵的状态。当一个人,经常处于情绪不良的状态,或者情绪不稳,起伏波动大,或者情绪还可以,但每天思虑很多,想的东西又混乱,这种状态,就会让我们身体变得很不安宁,让我们身体的气血的运行变得很紊乱,这对我们身体的 健康 是很不利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处于恬淡虚无的状态时,情绪平稳少思虑的状态,我们身体的气血就能够按照我们生命本来的方式去运行运转,这种情况下,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就会到达一种最佳状态,不管遇到外邪贼风,我们身体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防御它,及时的排除它。我们可以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很容易受外伤,但是很少染上风寒感冒,当然瘟疫除外,同时更没有慢性病。因为动物比之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情绪平和,没有思虑,他们打多数情况下处于恬淡虚无的状态,所以动物本身的免疫力比我们强。动物在逃脱追捕,感觉没有危险后会有个全身抖动的动作,然后会从一个紧张应激的状态回归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 养生 的道理,我们的古人也是这么做的。真气,就是我们身体气血,本来的运行状态,就是我们身体能量,本来的运行状态。

就是说,当我们处在恬淡虚无这种状态之中的时候,当我们少情绪、少思虑的时候啊,我们身体的气血,就能够按照生命本来的方式去运转、去运行。这种情况下,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身体的这个免疫力,就会达到一种最佳的状态,当我们遇到了不管虚风也好,还是贼风也好,还是其他的邪气也好,我们的身体,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防御,并及时排除它们。也就是说我们正气足。

精神内守,就是对自我当下生命的觉知

事实上当我们觉知到了自己在生气,并且能够敏于觉知,能够去体会当下的这种状态,这个时候也就不生气了,自然这个精神也就不在为生气的这个事,这个人所牵绊。当我们能够处于这种觉知的状态,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下的我是什么样的模样,不管有多么烦心,劳累,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艰辛,只要我们能够觉知,在这份情景中的我们自己,对自己当下的身心感受有一个觉知,对自己的观念有一个觉知,这时虽然我们的意念还在,思虑还在,但实际上我们的精神是处于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

大家可以试着去感受一下,当下是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哭也好,笑也好,你知道你在哭,知道你在笑,知道你在高兴,知道你在不高兴,如此足以。当我们事实去敏于这种觉知,我们的生命,身体就是在一种“真气从之”的状态。

为何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是强调肾在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促进人体生殖机能。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原始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