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什么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第1张

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8、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1941、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和根本点,贯串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是从事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其明确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推动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十二大在中国***章程中,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规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刘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他不仅收藏古旧书,而且认真的进行研究整理。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

1、实事求是是毛主席于1941年5月19日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来的。

2、毛主席(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1949至1976年,毛主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3、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主席思想。因毛主席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主席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本著作中提出的。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实事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释义]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

[出处]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在中国***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他最早是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个概念。他在这封信中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但毛泽东这里使用的“思想路线”概念,指的是认识路线。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地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人从斗争实践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为此,他还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口号,并且坚定地认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当时,毛泽东是把开展调查研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看作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论用于指导党的实际工作。

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面改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人们对“实事求是”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对这一认识过程做历史考察,将有利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批判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

一、由来和发展

史书上最早见“实事求是”是班固撰《汉书》《河间献王德传》,那里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卷53,中华书局出版,第2410页)。从上下文看,“修学”指“修礼乐”、“学举六艺”,“好古”指“所得书皆古先秦旧书”。“实事求是”,颜师古注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班固认为,刘德在学经典、修礼乐时,喜好先秦诸子的古书,对旧书“求真是”,“留其正本”。也就是说,刘德的“实事求是”是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讲的是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随着明清“崇实黜虚”实学思潮的高涨,考据学也兴起,重新提出汉代的“实事求是”。清乾嘉庆年间的考据学派,则把“实事求是”当做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钱大昕(1728—1804年)提出“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可与海内共白”(《二十二史考异序》)并称赞戴震“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潜研堂集》卷39,《戴先生震传》);汪中(1745—1794年)自述其治学宗旨是“为古之学,惟实事求是,不尚墨守”(《述学·别录》卷1,《与巡抚毕侍郎书》);洪吉亮(1746——1809年)反对宋儒的空疏,推崇邵晋涵“于学无所窥,而尤能推本述原,实事求是”(《卷施阁文甲集》卷9);凌廷堪(约1755——1809年)也推崇戴震,说“昔河间献王实事求是。夫实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吾所谓非者,人不能强辞而是之也。如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之学是也”(《校礼堂文集》卷35,《戴东原先生事略传》)。

阮元(1738——1849年)是隆嘉学派考据学集大成者,自称“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研经室集》《自序》)他系统地阐发了“实事求是”之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其内容:

第一,“实事求是”的重新提出。阮元在总结儒学发展史时,反对宋明理学末流的“虚学”、“空疏”,推崇汉代经学之“纯粹”,赞扬清代儒学“笃实”、“实事求是”。他认为“两汉之学纯粹以精者,在二氏未起之前也”(《研经室一集》卷11《国朝汉学师承记序》)。这里的“二氏”,指老庄之说、“浮屠之书”。他说:“汉书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儒之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也。岂河间献王竟逆料而知之乎。我朝儒者,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研经室三集》卷5《惜阴日记序》),还说:“后之学者,喜空谈而不务实学,薄艺事而不为,其学始衰,降及明代,寝以益微”(《研经室三集》卷5《里堂学算记序》)。“降及明代”的后儒显然是指宋明理学的“空文”、“虚学”的弊端,力求恢复儒学经典的本来面目,探讨圣贤之道的真义。

第二,“实事求是”的方法。阮元认为,“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研经室二集》卷7《西湖诂经精舍记》)。因此为了探讨圣贤之道,必须在文字上训诂。训诂的具体方法是: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开始;研究经学,当从注疏开始;研究注疏,当从训诂开始;研究训诂,当从声音文字开始。这种训诂非常重要,是进入圣人之道“宫墙”的门径。但“注疏诸义,亦有是有非”,因此不能迷信注疏,“从注可、违注亦可”,重要的是“求其是”。甚至说:“圣贤之道亦误矣”(《研经室一集》卷2《论语一贯说》)。

第三,“实事求是”的成果。阮元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对儒学若干重要命题做了新的解释。《论语》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解释说“‘学而时习之’者,学兼诵之行之”,“故学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研经室一集》卷2《论语解》)。忠恕是孔子仁学的基本,他解释说:“忠恕者,子臣弟友,自天子至于庶人之实政、实行”(《研经室一集》卷11《石刻孝经论语记》)。孟子论仁讲良能良知,他说“良知即心端也,良能实事也。舍事实而专言心,非孟子本指也”,“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故此实字最显最重,而历代儒者忽之”(《研经室一集》卷9《孟子论仁论》)。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贯者,行事也,即与格物同道也”,“元之论格物,非敢异也,亦实事求是而已”,由此得的结论是“圣贤之道,无非实践”(《研经室一集》卷2《大学格物说》)。阮元强调实事求是,就在于强调实践、实政、实事、实行。

第四,“实事求是”的影响。阮元讲“实事求是”主要是在经学研究范围内,作为考据学的训诂方法提出来的,但也影响到其他领域。他从重视“实行”、“实践”出发,关心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天文学、数学问题。在他的科学史专著中指出:“综算氏大名,纪步天之正轨,质之艺林,以谂来学,俾知术数之妙,穷幽极微,足以纲纪群伦,经纬天地,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畴人传·凡例》),把天文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也归于实事求是之学之中,大力提倡“实测”,注意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的成就。这些思想非常宝贵,值得重视。

以阮元为代表的隆嘉考据学派重新提出实事求是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不仅系统化了训诂的方法,而且批判了宋明理学末流的“虚文”、“空疏”和八股文。其方法显然烦琐复杂,但强调“佐证”、“实证”,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萌芽。当然,没有也不可能对实事求是给予唯物主义的科学解释。

二、确立和坚持

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的“实事求是”,进行了新的科学解释,赋予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容。

(一)毛泽东论实事求是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在反对主观主义斗争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员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937年,他在《实践论》中,在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时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6页)。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提出“***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同时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反对“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说:“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其次,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系统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内容。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中国向何处去”时指出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的民族达到解放之路。他说:“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3页)。只有实事求是,依靠客观的实践,不依靠主观的夸张,才能发现真理。

延安整风的基本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中都谈到实事求是,做出了完整的表述和科学的阐释。他在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时,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这一科学的阐释,给古老的实事求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使其成为中国***的思想路线,可谓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辉典范。在《反对党八股》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36页)。

最后,实事求是的学风问题,也是党性的表现。在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向全党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任务,他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是我们的任务”。“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党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2—813页)。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