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书有什么之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5收藏

中国兵书有什么之说,第1张

提起中国古代的兵书,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孙子被称为“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孙子兵法》是中国的第一本兵书。

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军事战略题材的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古代第一兵书”,成为那之后所有在朝为官者相继追捧的典籍。

然而孙子为何创作这本兵书,在其内容中也给出了答案,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书背景:

兵书是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家、军事理论研究者对军事活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中国是兵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兵书源远流长。

西周时期的《军志》《军政》等,原书早已亡佚,从其存留在《左传》《孙子》等古籍中的部分佚文看,内容涉及战争规律和作战指导原则,应视为早期的兵书。

春秋战国频繁而又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一方面为兵学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激发了对军事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兵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走上历史舞台,在与诸子竞相研兵、互相辩难的过程中,大量兵书应运而生。

剑3十大门派标志细节图如下:

1苍云标志

2藏剑标志

3纯阳标志

4丐帮标志

5明教标志

6七秀标志

7少林标志

8唐门标志

9天策标志

10万花标志

天策门派介绍:

天策府是大唐统管江湖事务之部队。

他们心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邪善恶。只坚持以李唐王朝为本的信念。

为了维护大唐的安定,他们愿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即使身陷入万劫不复也在所不惜。

天策武学不同于其他门派,从不强调招式或是原则,天策武功往往直接由战争中的技击演化而来,实用性极强,招招致命,没有一丁点花哨之处。再配合天策府独有的兵书阵法和马上战斗,进退自如,威力惊人,霸道无比。

2纯阳门派介绍: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吕洞宾在朝廷支持下,于西岳华山建立纯阳观。玄宗即位后,纯阳得到更大的发展。纯阳现任掌门为李忘生,他与吕洞宾所收的其他四名弟子卓凤鸣、上官博玉、于睿、祁进并称为“纯阳五子”。

纯阳武学融合了道家真谛,万法自然,随心所欲之间不但可将自身内力如意运转,更可构造出一片太极气场,攻守如一,进退自如。随他敌强敌弱,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

3万花门派介绍: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万花谷主东方宇轩游历四方,恍惚间误入秦岭青岩,叹西部山间竟有如此仙处,于是招纳贤士在此隐居,并命之为“万花谷”。

万花武学最精妙之处乃是点穴截脉,可控人生死于一线。通过将精湛医术与点穴手法结合起来,既可为伙伴疗伤续命,稳定战局,也可挺身而出,用精妙手法制敌控场,实乃掌控全局第一武学。

4少林门派介绍:

少林与李姓王朝有着不解之缘。

唐武德三年,惠锡、昙宗等十三名武僧因不满王仁则侵占少林寺封地,“率众以拒伪师”。十三武僧夜间攻入郑兵大营,生擒王仁则,献于李世民,为秦王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少林武学讲究以禅入武,禅武结合。招式大开大阖,稳重而不迟滞,一招一式之间无不充斥佛光普照之意,修行到后期更可将气劲运于全身,金刚护体,即便被打中,对手也会受到极大损伤。

5七秀门派介绍:

神龙年间,武林中出现了一名奇女子,人称公孙大娘,她在瘦西湖畔创立了忆盈楼,将剑舞绝艺发扬光大。十余年后,她们所收七名孤女在江湖中赫赫有名,故名“七秀”,忆盈楼也更名为七秀坊。一时间,七秀坊成为与万花谷、长歌门齐名的大唐三大风雅之地。

七秀招式华丽而不繁琐,曼华绝伦的舞姿当中暗藏种种玄机,或者弱敌于无形之处,或者助友于转瞬之间,眼花缭乱让人防不胜防,常常能在出人意料之时决定战局的倾覆。

6藏剑门派介绍:

藏剑山庄传到现任庄主叶英虽只是第二代,但藏剑之名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缘由多为其所设立之名剑大会。藏剑自建庄以来,行事有理有轨,庄中名侠辈出,待到天宝年间,藏剑叶家已与蜀中唐家、霸刀柳家、长歌杨家,并称四大世家。

藏剑武学深谙剑之极意,藏剑弟子配轻重二剑,运使如意,可快速切换不同运剑心法。大巧似拙,举轻若重,令敌手迷惑于深奥剑法之中无以应对。剑有锋而形不露,以心为剑,是为藏剑。

7唐门门派介绍:

唐门,初乃刺客世家,只在川蜀一带出没。唐简的出现让唐门威名传遍中原,成为当时武林中第一大家。后来,丐帮与唐门联盟,在枫华谷与明教展开决战,但却遭到重创,唐门元气大伤,现任门主唐傲天失去双腿,但他复兴唐门的念头却从未断过。

唐门武学以暗器和机关闻名江湖。善于利用可变形的千机匣和神出鬼没的身法,悄无声息地布置各种机关陷阱,再配合各种远程的淬毒暗器、弓箭,变幻莫测,威力惊人。

8明教门派介绍:

明教为陆危楼一手所创,他经营有方,使明教不断壮大,但强极必反、盛极必衰,唐玄宗因他进宫逼谏一事大为震怒,下令全歼明教,致使明教遭受重大打击,从此陷入低谷,陆危楼率部分教众远走西域。

明教武学出招之时如有日月之威,往往能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摧枯拉朽般之攻击,常常令敌人难以捉摸,攻击落空,防不胜防。坚定的信仰则可令信徒受到明尊护佑,身化琉璃妙相,即便遭受攻击,也能从敌人身上获取新生的活力。

9丐帮门派介绍:

丐帮由尹天赐所建,总舵位于洞庭湖君山岛,以“忠义”为第一帮规,是个锄强扶弱,信守承诺,立于正道的门派。虽名为丐帮,但着装并不必须如乞丐般破烂,丐帮中人,来历稀奇古怪,各有自己性情。

丐帮武学以“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闻名天下。降龙掌乃尹天赐所创,后被现任帮主郭岩完善,一旦施展起来便如行云流水一般,以连续的进攻逼退敌人。打狗棒法是极高深的一门武学,心思玲珑之人方可达到深湛境界。

10苍云门派介绍:

武德三年,少林寺十三棍僧在李世民遭遇危难之时相救,令他感受到了江湖中人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他决意组建一支特殊部队,由武林中人与军中高手组成,名为玄甲苍云军。天宝四年,苍云统帅薛直战死,副统帅长孙忘情继任。

苍云武学主要由昙宗大师传下,演化出《铁骨衣》。《分山劲》乃李靖以刀盾结合,经历代高手琢磨而成的外家功夫。

参考资料:

剑侠情缘网络版叁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四分法初创于晋代兵书被归入子部。

四分法初创于晋荀勖《晋中经簿》,确立于唐代魏徵《隋书・经籍志》,它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兵书归入子部。现在多数图书馆古籍分类仍然沿用四分法。

四分法的产生:

四分法的产生是图书分类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但四分法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继承和发扬其他分类法成就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有其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四分法从魏晋创始以来,得到广泛的流传,而最迟在南北朝末期,图书四部分类已经有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名称。到了唐初,魏征等撰修《隋书·经籍志》时沿用四部分类法,但废弃了以甲、乙、丙、丁标称部次的作法,而直接采用经、史、子、集为四部分类法的部称。

《隋书·经籍志》共收录了两汉、魏、晋及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现存典籍,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另附佛、道二经,十五类。

现存最早的兵书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孙子兵法》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它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的意义:

1、《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2、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

我国古代有两部著名的兵书,一部是《孙子兵法》,另一部是《孙膑兵法》。

1、《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2、《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北),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出土在临沂。

扩展资料

1、《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2、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困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

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市或河南长垣)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

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

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

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中国兵书有什么之说

提起中国古代的兵书,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孙子被称为“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孙子兵法》是中国的第一本兵书。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