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6收藏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第1张

一、寺和庙的用途不同:

1、庙是供鬼神的,皇帝祭他的祖先叫太庙,普通老百姓的叫祠堂,供养鬼神的地方称为庙。

2、寺是一个办理佛陀教育的机构,如今政治制度变了,但这个名称一直没有变,形式也没有变。

二、寺和庙的分类不同:

1、寺院若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

若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别。

若依宗派,则分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2、奉祝皇族祖先灵位者称为太庙,世家或富豪宅邸内奉祀祖先处称为家庙。后有祭祀圣贤者,如祭祀孔子者称文庙或先师庙,祭祀武人者称为武庙。

如山东曲阜的文庙、张家口的关帝武庙等,皆颇著名。另有基于民间信仰而祭祀神灵的庙,如称镇守神祠为城隍庙、富贵神祠为财神庙,天妃庙(后改称天后宫)、娘娘庙等亦属之。

三、字义,字音不同:

1、庙miao:从广、朝声。会意。谓居之与朝廷同尊者。指奉祀佛祖、圣贤、祖先之灵或神灵之处所。庙,原指祭祀祖先之处,即所谓宗庙。

2、寺si: 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

扩展资料:

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如大理寺)。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延、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

庙: 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寺庙: 寺和庙的通称。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有关。

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

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

“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

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

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参考资料:

-寺庙

-庙-词语

-庙

这里的“寺”不是寺庙的“寺”。

解释:寺,si,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历史沿革: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

其实佛教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到中国,但不是正式的,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时期。据说汉明帝梦见一个巨大的金人,问群臣。有人说是天竺的佛,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汉明帝于是派人请来了天竺僧人。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也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记载。

中国最早的寺庙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洛阳伽蓝记》说:“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

《事物纪原》也说:“汉明帝时,自西域以白马驮经宋,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

我国最早的寺庙当属东汉年间白马寺东汉时期,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引进的佛教。当时刘庄某天醒来,说自己梦见一个身高六丈,浑身放金光的巨人从西方飞过来,一直绕着他住的房屋转圈。这个时候,他的博士傅毅说,那是西方的神,名为佛。刘庄认为这是上天的指示,于是派了大臣蔡音、秦景等人前去西方“取经”。

所以,最早跑去西天取经的并不是我们的唐僧玄奘法师,而是这些不是佛家弟子的大臣,奉命前去西域将佛祖请入国内。于是,永平八年,这十余位大臣开始了漫漫取经路。他们在路过大月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印度的高僧,他们就将这位高僧请回国内。刘庄看见高僧携带的佛像和佛经非常开心,立马将其奉为上宾。僧人传佛法需要相应的场地,于是刘庄就将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这一块地方,拨给僧人修建僧院。因为僧人、佛经、佛像都是白马驮来的,所以这个寺庙被命名为“白马寺”。

于是,白马寺便是中国第一座寺庙,同时也是中国第一译经道场。直到百年之后,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再次来到白马寺传教,而后这里出现了第一个接受剃度的比丘尼,自此佛教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也为后期和儒学、道教并称中国三大巨头奠定了基础。

白马寺在佛教当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第一座佛寺,更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以及对于佛教融入中原大地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后期战乱中,白马寺不断被破坏,但是现在,白马寺被好好地保护了起来,并被评为首批4A级景区。

王庙遗址位于西董村正南,曾名王官寺、王官镇、梁王城,为梁王城旧址,系唐朝后五代时梁王朱温所建,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古梁王城有四门四寺:东门为胥寺、西门为高寺、南门为赵寺、北门为清凉寺(在沙店集村,也叫青龙寺,青龙镇,是宋朝一百单八镇之一),四门相距5公里。

王庙[1]寺院旧址座北朝南,南北约80米,东西约140米,总面积约12000㎡。在1937年以前有72会神,古寺院并列分为五部分:

‥褀蝳阁(亦称玉皇皋)。为重檐高翘,斗拱形承托的二层楼阁,楼三面环廊,南面有石柱凸棚相连,下层正中是玉皇大帝塑像,两旁为十二师塑像,上层为三清塑像;阁前有两道山门,第一山门内有四大天王塑像,院里偏东有城隍庙一座,庙后有钟楼一座,悬有大钟一口,在路西与城隍庙相对为土地庙;第二山门内有青龙、白虎塑像;在二山门院里路东有香池一座,在玉皇阁后面有奶奶庙一座。

‥大雄宝殿(亦称佛爷殿)。是明朝万历19年(公元1591年)重修,此碑尚存。为飞檐翘角、斗拱形承托的古代建筑,殿内中间有如来佛塑像,佛主头上有万仙人子,两旁为十八罗汉塑像;佛爷殿前有两道山门:第一山门内有四大金刚塑像;院里路东、路西各有喇嘛僧庙1座,第二山门内有千手千眼塑像;佛爷殿后有二层楼一座,为和尚住房。

‥天齐殿。是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重修(此碑尚在),殿中有天齐塑像(即黄飞虎像,是阴间的皇帝,为逍遥王),殿前有一道山门,门前有哼哈二将塑像;第一山门院内路西有姑娘庙一座,路东有石碑数通,二门为普通门,院里即天齐殿前东西为两座阎王殿各五间,殿内有十殿阎君塑像,并有形像逼真,神态各异的泥塑,如:锯解恶人、油炸坏人、过金银桥,开膛挖心等塑像;阎王殿内墙壁上,四周绘画着全车杨家将,从归宋到征西;天齐殿后有娃娃殿一座,殿内有观音菩萨塑像,菩萨坐台上塑有形态逼真的泥娃娃数百个。

‥圣人殿(亦称大成殿、文庙,此殿尚在)。(原样是出厦的,前面是木格板隔)。殿内中间有孔子塑像,两旁有颜回,曾参、子思、孟柯四个塑像。殿前有并列石碑四通,并建有碑楼。

‥餀讟饳。王庙东临黄河,在此修建龙王庙以镇之,发生旱灾时以向龙王求雨;庙内有龙王塑像,庙前有东西配房。

另外,寺院南有大广场,有戏楼一座,戏楼前檐有“海市蜃楼”四个大字,舞台上方悬挂清朝任克溥写的“遏云”匾额。馗星楼位于戏楼西北60米。楼内有右手执笔,左手提斗的“钟馗”塑像。西有万神坑。王官庙是当时方圆百里内面积最大,塑像最多的寺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庙会,北至德州,东至泰安,南至梁山,斑鸠店,西至馆陶等地客商云集王庙,是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王庙的大部分建筑已在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现仅存圣人殿一座,屋脊上精美的浅浮雕依然栩栩如生,清晰可见,屋顶有一部分已经损坏。1951年拆除玉皇阁,其砖与木料修建于集区公社;碑石大部分被运至牛王村西南部四新河修建水利大闸一座;东阿县赵寺村运走部分石碑;西董村某商铺的仓库墙根内还存有部分石碑;圣人殿前仅残留五通石碑。于集镇是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王庙就是其中的重要标志。结合王庙社区开发建设,修复王庙,对于提升本地区形象,凝聚民心,增强对外吸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西董村东部是黄河,北宋仁宗年间,因黄河常在此决口,故又增修龙王庙镇之,发生旱灾时,官民也在此求雨。庙内戏楼前檐有“海市蜃楼”四个大字,舞台上方悬挂清代朝廷命官任克溥书写的“遏云”匾额。当时王庙是聊城一带方圆近百里面积最大、塑像最多的寺院。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前来赶赴庙会、进香拜神的人们络绎不绝。

王庙大部分建筑已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拆除,八十年代因南部修建沉沙池大量石碑被毁坏敲碎运至当地被用作建筑材料,现仅存圣人殿一座和石碑三十余通﹐深埋地下石碑数量未知,希望考古工作者早日发掘维护。

寺院的其他称呼有:伽蓝、兰若、精舍、丛林、宝刹等。

1、伽蓝

伽蓝来自于梵语的“samghārāma (सँघाराम)”,也音译作“僧伽蓝摩”“僧伽蓝”。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初期的伽蓝以供奉佛陀的建筑为主体构成,而后来佛殿逐渐成为寺院的主体建筑。

2、兰若

佛教名词,其中若字念rě,梵名Aranya,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有些房子可供修道者居住静修之用,或一人或数人。也泛指一般的佛寺。

3、精舍

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也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现在精舍多指都市人修身养性、追求人生真谛而求学的地方。

4、丛林

是梵语Vindhga Vana(贫婆那)的意译,为众僧和合同学安居的道场。又名檀林。丛林的真义,大智度论说:“僧伽秦言众,众多比丘和合一处,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祖师居之以今禅庭称为丛林。”

5、宝刹

敬辞,称僧尼所在的寺庙。佛寺或佛塔的美称。在佛门中,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请问法师,贵宝刹在那里?"就是请问法师的常住寺院在那里的意思。

-寺院

-伽蓝

-兰若

-精舍

-丛林

-宝刹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一、寺和庙的用途不同:1、庙是供鬼神的,皇帝祭他的祖先叫太庙,普通老百姓的叫祠堂,供养鬼神的地方称为庙。2、寺是一个办理佛陀教育的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