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消瘰疬丸主治什么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7收藏

内消瘰疬丸主治什么病?,第1张

之前跟大家介绍了很多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比方说乳宁片,乳癖消颗粒等,今天再给诸位介绍一种,对女性朋友乳腺增生有良好治愈效果的中成药,叫做内消瘰疬丸。内消瘰疬丸除了在治疗女性朋友乳腺增生疾病方面功效不错之外,还能治疗其它一些常见疾病。

1、功能主治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淋巴结核早期就是出现在患者颈部的大小不等的核块,小者被称为瘰,大者为疬。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这些结核会连贯如串珠一般。本病在开始发作的时候患者并不觉得身体有疼痛感,随后成脓时患者的颈部皮肤会变为暗红色。当表面溃破浓水流出之后,往往会形成窦道。在以前,此种疾病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种疾病已经不再可怕,患者通过服用内消瘰疬丸就能实现不错效果。

内消瘰疬丸除了可以治疗淋巴结核,还可以用于甲状腺瘤、乳腺囊肿、头晕眩、口眼歪斜和肺结核的治疗,本品能够起到不错的抗炎、镇痛效果。并且此药副作用不大,除了怀孕的患者之外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服用。

2、能治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发病之后,患者们会发现自己的乳房部位有肿块出现,而且发病时间越长,肿块就会越明显。此时就可以服用内消瘰疬丸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因为这种纯中药制剂,是由多种中药材配置而成,既能软坚散结,还能清热解毒,在利尿通淋方面发挥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因此服药之后可以让肿块逐渐变软变小。

3、用药注意

其实内消瘰疬丸除了能够治疗乳腺增生之外,对乳房的良性肿块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过患者们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做好服药护理措施的,每天需要服用三次药物,每次服用的药量大约在15g左右。考虑到这些疾病都是需要长期医治的,因此按照疗程用药很关键,一个疗程大约是四个月的时间,如有必要,还可以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效果会更好。但是要注意,服用该药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并且,严重肾脏功能不全的人以及孕妇是不可以使用的。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

临床特点

古人认为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瘰疬多见于体弱儿童和青年女性,好发于颈部、耳前后的单侧或双侧,也可延及颌下、锁骨上窝或腋下。愈后可遗留凹陷性疤痕。

初起症见肿大如豆,数目不等,皮色如常,不热不痛,按之坚硬,推之活动,一般无全身症状。

后肿块渐大串生,微觉疼痛,肿块之间及周围皮肤、组织相互粘连,融合成块,推之不移。

成脓时皮色渐红或紫暗,微热,按之肿软可有波动感,部分患者有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脓溃后流出稀薄如痰、如豆汁样脓液,可夹有败絮坏死组织,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口皮色紫暗,疮肉灰白,久溃不敛,窦道形成。

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纳差、腹胀,或潮热盗汗、咳嗽、瘦弱等症状。

病因病机

肺肾阴虚,肺失输布,相火上炎,虚火内灼津液,炼液为痰,痰火凝滞于颈、腋、胯部而成;

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于颈等部位而发病。

治疗

中医辨证为气滞痰凝证,治疗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选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阴虚火旺证,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气血两虚证,宜益气养血,方选香贝养荣汤加减。

外治初期选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散外敷;脓成后切开引流,疮口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冲和膏或红油膏;窦道形成用五五丹药线入疮以提脓祛腐,外敷红油膏;脓腐尽选生肌散或白玉膏外敷。

瘰疬:瘰疬之名始见于《灵枢·寒热篇》,以后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其中宋代《疮疡经验全书》中对瘰病的发病部位及临床发展过程作了详细描述。临床多按发病情况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的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属颈痈(颈部皮间急性化脓性疾病)范围;慢性的多因气郁、虚伤而发,为临床所指的瘰疬。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结核。瘰疬,为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瘘管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类疾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

疽”为发于肌肉筋骨间之疮肿,其漫肿平塌,皮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阴疽”。中医中阳和汤治疗阴疽。

疖(jiē)痈(yōng)瘰(luǒ)疬(lì)

疖痈:疮之类

瘰疬: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

中医多用清热解毒的药进行治疗。西医是用消炎药的。

瘰疬,是一种慢性感染病,发病大多数为儿童和青年人。往往由于病人身体虚弱,结核杆菌乘虚从口腔、鼻咽部侵入所致。

中医学认为感受风温痰毒而发。慢性因气郁虚芳所致。俗称“疡串”、“鼠疮”。

  本病由于悲怒忧思,情志不遂,致肝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互结,或因肝肾阴精亏损,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结聚于筋脉而不去,致使筋脉拘急而发。

  本病分为急、慢二类。本病起病缓慢,初期多无明显全身症状

,体温也不高。至引起病人注意时,已于颈部一侧或两侧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多发生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和颌下部。最初,淋巴结如豆大或小指头大不等,互相分离,按之坚实、推之可动,不觉疼痛,皮色不变,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中期淋巴结逐渐增大,淋巴结周围发生慢性炎症,使淋巴结互相之间与周围组织及皮肤发生粘连,这时推之不动,呈串珠状,疼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淋巴结发生干酪性坏死变性、液化,成为寒性脓肿

,局部有波动感。皮色渐转暗红,可发生破溃而不易愈合的溃疡或瘘管,流出稀薄米汤样或夹有豆腐渣样的脓液

。常有潮热、消瘦、咳嗽、盗汗、头昏、失眠、厌食等症状。取发病部位循经取穴,用泻法。

  颈部瘰疬穴位:臂臑 肩井 百劳

  项部瘰疬穴位:翳风 支沟 足临泣

  腋部瘰疬穴位:天井 少海 阳辅

  瘰疬之名始见于《灵枢。寒热篇》,以后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其中宋代《疮疡经验全书》中对瘰病的发病部位及临床发展过程作了详细描述。现在多按发病情况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的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属颈痈(颈部皮间急性化脓性疾病)范围;慢性的多因气郁、虚伤而发,为目前临床上所指的瘰疬。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结核。

  瘰疬的症状表现:

  淋巴结核以颈部为最常见,颈部淋巴结核还可合并纵隔肺门部、腋窝部、腹股沟部淋巴结核。因此,这里以颈部淋巴结核为例叙述淋巴结核临床表现。

  一般生于颈部一侧或双侧,轻者推之可动,肿块形态各异,小如花生米,大如拳头[肿块生于颈耳下血脉处并不可动摇者,多属危症也],更有甚者颈部成串而生,结核累累。多数患者经长时间治疗,但肿块始终无法消散。瘰疬多发生于少阳和阳明两大经脉,全身其它地方亦可发生,但症状不如颈上的来势凶猛。若因陈失治,久则破溃肉腐,脓血淋漓。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身体 的免疫力会受到伤害,所以推荐使用中药来治疗,传统黑膏药贴于患处直接接触,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黑膏药消疬贴对顽固性瘰疬皮肤结核有独特的疗效。此方是由鳖甲、黄芪、当归、五味子、乳香、没药等多味中药炮制而成,配伍精准,疗效迅速,具有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补气养血等功效,而且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为治疗瘰疬之首选良药。

瘰疬,俗称“老鼠疮”,好发于颈项及耳前、耳后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窝、腋部等。初起淋巴结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中期淋巴结逐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或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动,如果液化成脓时则表皮转成暗红色,按触有轻微波动感,多伴有轻微发热;后期液化成脓的淋巴结经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脓水清稀,夹有干酪样坏死,可形成窦道,如溃破日久不愈,可伴有潮热、咳嗽、盗汗等症。中医认为,本病先由肝气郁结,肺肾阴亏,痰火凝结的内在因素,复因结核杆菌侵入而致。本病西医称之为颈淋巴结结核。

方一组成猪油250克,生地黄90克。

用法将猪油腌生地黄,煮开6或7次,外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解毒生肌。

适应证颈淋巴结结核。

说明猪油功能解毒,地黄有治疗诸疮的作用,功能补血生肌。

方二组成陈醋适量,生半夏末5克。

用法将陈醋煮沸,加入生半夏末,取汁,涂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化痰软坚。

适应证颈淋巴结结核。

说明陈醋功能消痈肿,散水气,去邪毒。与化痰散结之半夏合用,则散瘢结痰癖。

方三组成马齿苋100克。

用法将马齿苋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功用散血消肿。

适应证瘰疬未破。

说明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主症结,痈疮疗肿。

方四组成生骨碎补120克,米醋适量。

用法将生骨碎补捣烂,加米醋调成液状,涂洗患处,每日1次,连用3日。

功用活血杀虫。

适应证颈淋巴结结核(未溃者)。

说明骨碎补,有杀虫,疗疮之效,故与醋配合,活血杀虫,对颈淋巴结结核有一定疗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症状 5 辨证分析 6 治法 7 方药治疗 8 关于瘰疬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瘰疬·气血两虚证的穴位 2 治疗瘰疬·气血两虚证的方剂 3 治疗瘰疬·气血两虚证的中成药 4 瘰疬·气血两虚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luǒ lì ·qì xuè liǎng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cervical scroful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瘰疬·气血两虚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舌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1]。

4 症状

溃后或经切开后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或夹败絮样物,创面灰白,形成窦道,不易收口;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5 辨证分析

气血不足,不能酿化为脓,故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苍白,头晕;脾失健运,则胃纳不香,精神疲乏;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6 治法

瘰疬·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养血。

7 方药治疗

香贝养营汤加减。

8 关于瘰疬

瘰疬(cervical scrofula)为病名[2][3]。是指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窦道为主要表现的痨病[1]。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瘰疬俗称瘰子颈、老鼠疮[2]。又名鼠瘘、鼠疮、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4]。小的为瘰,大的为疬[4]。其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

《薛氏医案·瘰疬》:“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顼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发热,咽项强痛。”

《河间六书·瘰疬》:“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颈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

瘰疬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1]。

详见瘰疬条。

9

内消瘰疬丸主治什么病?

之前跟大家介绍了很多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比方说乳宁片,乳癖消颗粒等,今天再给诸位介绍一种,对女性朋友乳腺增生有良好治愈效果的中成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