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一派的教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道教正一派的教义,第1张

我们知道,道教有两大宗派,正一派从老祖天师立教开始,全真派从宋元之际的王重阳祖师开始。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只是两个道派的名称而已,也就是两个名字而已,并不一定有什么内涵。其实不然,这个名称就包含着我们所追求的意义。“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如何“全其真”就是要“行真功,践真行”。也就是道教所追求的“返朴成真”的“真”,也就是“道”的根本属性。那么,“正一”是什么意思老祖天师当时立教为什么要以“正一”为名道经告诉我们,老祖天师得到太上道祖亲授他“正一盟威之道”。也就是说“正一之道”是太上道祖亲授祖天师的,要在以信行正一演教布化。因而正一之道从老祖天师立教之时就开始了,就成为我们入道、学道、行道人的目标了。

那么,“正一”具有怎样的意义呢《云笈七签》中说:正一者,真一为宗。也就是正一是以真一为宗本的。道经里面说“正”即“正以治邪”,正的反面就是邪,要以正的东西来克服邪的东西。“一”就是“一以统万”,《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一切的根本的是“道”,开始的是“一”。所以“一”能统万,“一”的根本就是“道”。因为“一”以“道”为本,是有形的开始。就像大地万物,只要有了一粒种子,就会繁衍不息。但“一”背后有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惟恍惟惚”的“道”。所以“正一”就是说我们所行的道是正道,是真道,目标是正与真。南北朝时陆修静天师曾告诫他的道门弟子说:“临奉老君三师,谓之正教”,就是说正一道才是真正体现道祖精神的宗教,是一个根本的信仰,是“正信正行”的教化。

所谓正一,诚然也是针对邪伪提出的,因为在当时,老祖天师立教的时候,还有六天故气即“巫觋鬼道”流行乡里,荧惑百姓。道书上说当时是“人鬼交错,精邪遍行”。《想尔注》中也说:“悉世间常伪伎,非真道也。”因此,从引导人们信仰和社会文明发展两个方面来说,都需要一种正教来引导大家,让大家皈依正信,所以老祖天师立教,以正一为名,以真一为宗。《二十四治•序》中讲到,张天师的正一盟威之道是“伐诛邪伪,整理鬼气,统承三天,佐国育民”的正教。“伐诛邪伪”是要去除邪伪的东西,“整理鬼气”就是针对当时“巫觋鬼道”流行乡里,荧惑百姓之邪径进行整治。也就是说,正一道的信仰是从三清道祖那里来的,所以叫“统承三天”,以此来“佐国育民”,即有利于家国,有利于百姓。

对于修道人来讲,我们应该如何修行“正一盟威”的“盟威”就是要与万神订立一个盟誓,共同来奉持这样的正教。而作为入道修道者来说,就是我们要向神明发誓,奉持正教,不履邪径,真一不二。唐代宗在一个赞张天师的赞文中说,“道心不二,是为正一。”也就是说,我们信奉道教,皈依在祖天师门下,应该是“道心不二”的。已经皈依道教的人,特别是通过授箓,成为道教的法师、大师的人,如果所做的事情不符合正道的精神,就不是“道心不二”,就违背了它的意义。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他的《道门十规》中特别强调的是“真一不二”。“真一不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我们所奉持的道教,太上道祖的精神是真一不二的,对信仰者以及对道教文化有兴趣的人来说是一个真理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奉道的人应该“真一不二”,不能有邪伪的东西,应当真一不二。

道教正一道有三山符箓为其大宗,但三山都与正一之道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关联。南北朝的陆修静天师既是上清派的第六代宗师,同是他对正一道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他自己的曾说自己是“祖述三张,弘衍二葛”。三张就是祖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二葛就是葛玄与葛洪。陆修静可谓是集正一、上清、灵宝之大成的一代宗师。另外,上清派里面的潘师正宗师有一段话告诉他的弟子司马承祯说:“我自陶隐居传正一法,至汝四世矣。”陶隐居就是陶弘景,也是茅山上清的第九代宗师。所以,正一之道成为三山符箓的统一宗派。还有正一之道本来就是统承于“三天”的大道,信仰上一致性必然促进其形成为一个整体。

祖天师以太上之道立教布化,其最大的意义就是整理与整合了以往的传统信仰,作为正一道士应该明白“正一”是有其内涵的,它不只是一个名称。正一道从老祖天师得太上道祖亲授正一盟威之道开始,一直传到今天,是贯穿于整个道教教团近两千年历史的。它能生存、流传两千年,也说明“道”是真一不二的,即永恒的精神的理想的信仰追求;也是福国裕民的,即有利于大众,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道祖的精神、道德经的精神,不仅是道教的,而且是整个人类的。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学、艺术,甚至是现代科学,它都能给予你启迪,让你从中找到玄机,找到真理。

1、君道无为

董仲舒吸取道家对“有”,“无”的认识,论证了君臣之间的体用关系。老子所提出的“有”、“无”,最早可上溯至《周易》之中。道家思想源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乾代表万物的本源,坤代表万物,所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老子吸收了这一思想,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即是本体,并不是指空无一物,而是一种纯一不杂的境界(乾是纯阳卦);有,即是万物,在本体显作用时,显现为有,因此用坤卦表示。这一理论在先秦著述中多有体现,并且堪称所有宗教的根本原理。

2、德主刑辅

德刑关系的问题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施行“德治”、“仁政”的主张,又根据阴阳四时的道理阐述法治的必要性,并调和两者关系,提出“德主刑辅”、“大德小刑”的观点,才使这一争论得到了官方性、主流性的答案。

3、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源自易学同声相应的思想。道家认为万物是相通相应的,所谓“物物一太极”。人身与天地相通,与社会相通。而且,相应的部位,都会有相互的影响。《览冥训》曰:“今夫调瑟者,扣宫宫应,弹角角动,此同声相和者也”。董仲舒对这一思想加以运用,提出了官制象天说和德刑时令说。

4、三纲五常

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结合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敦伦尽份思想和韩非子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伦理观念。

5、天谴灾异

早在上古时期,人们便开始运用各种天人关系理论来推演世间万物的发展,这种推演始终没有中断过,然而这些理论由于过于玄奥或者不经世用大多亡佚了,部分推演灾异事件的记载被保留在《春秋》中,由儒家传承了下来。

董仲舒的天谴灾异论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春秋》中的记载;二是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象数易学。他用很大的篇幅阐述了灾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补救方法。

6、崇本抑末

“崇本抑末”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先秦各家在学术观点上多有冲突,却一致的强调重视根本,反对舍本逐末。道家认为“清净为天下本”,法家以“法治”为本,农家以“农”为本。

扩展资料:

思想成就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西汉王朝统治人民虽然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

上疏汉武帝"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斩杀的威严,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

这些主张,首先,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其次,暂时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阶级专政,防止社会进一步动乱,防止农民起义。董仲舒吸取秦灭亡教训,为了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提倡德治,革除秦时的弊政,进行"更化"。

他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对人民剥削,维持和巩固汉王朝统治阶级专政。他认为,严刑峻法,给统治阶级带不来稳定的统治秩序,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他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

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并上疏汉武帝:"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因此,应该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参考资料:

-董仲舒

自古以来,我国的道家思想里面就有“男女双修”和“玉女经”之说,这个就是我们平常在武侠剧和古装剧里面所看到的修炼内力和武功的方法,很多人不知道“男女双修”的深刻含义,今天小编就来科普一下,道家的男女双修法详解:男女双修应该如何练习?

1、男女双修简介

男女双修法男女双修和御女术在道家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也让人们胡乱猜疑、误读误解了数千年。从当前所流传的房中术的内容来看,包括《素女经》、《洞玄子》等等这一类房中术的古籍,也只是道门所传的“御女心髓”。师传的“御女心髓”是道家“男女双修”和“房中御女术”精华中的精华,是道家“房中术”和“男女双修”的根本所在,其中激活阴跷、还精补脑、开通脉络等内容都是道家秘而不宣的精华所在。

“男女双修”、“人元丹法(双修)”这些词汇,也只是出现在近几百年的时间。在先秦、乃至宋元之前,并无“男女双修”这个名词,古时对于通过男女交合这种方式来修炼的方法,统称为“房中”或“御女”。人体是一个向自然、向外界开放的系统,从没有一种方法让我们把自己禁锢起来,道家讲的“天人合一”、“与道合一”就是让我们与天地自然、与道融合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道家讲的“长生”。

道家认为人的衰老是因为自身元_的损耗,道家讲“天盗人则死,人盗天则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我们每天的生活、生存,使我们的精气损耗,日损月损从而人渐渐的衰老、死亡,这种现象道家比喻为‘天盗人’。反之,我们通过修炼,去与道合一,去采纳天地自然的灵气,则会长生,这种现象称为‘人盗天’”。

要做到天人合一和达到“长生”的养生效果,就必须在体内建立一个修炼的体系,我们通过这个体系可以阻止天地、日月对我们的损耗,同时这个体系还可以帮助我们去“盗天地之气”,使我们与自然合一,与道合一。这个体系由“周天”、“经脉”、“丹田”、“土釜”、“关窍”、“炉鼎”等等道家的修炼内容组成。不管是清修,还是男女双修的入门知识都是告知大家如何来建立这套修炼的体系的。御女心髓也不例外。

御女心髓首先是让我们在体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如周天、脉络、炉鼎、丹田等。这套系统建立起来后,我们“进可以修仙了道,退可以炼己延年”。当我们建立起来这套系统,就会使我们显得年轻,延迟衰老,身体健康等。

道家认为,男女在交合时身体更接近自然无为的状态,所以在修行的角度来讲,双修比清修更快捷,更容易使我们的脉络畅通。

2、男女双修如何练习

一、羊车初运息至踵,两肾温热命门通

一般通过3--5天可以激活阴跷,激活阴跷后就可以临炉(指交合)。从理论上讲,炉中演练的第一次就可以通过有为的方法来止住精气(升华)。不过有的学生会有几次反复,最慢的会有半个月的时间,才可以止住精气。其快慢与他们的心性修持有关。炉中演练对心性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方便练习要求大家尽可能的做到“在欲不欲”,御女术的练习并不是让大家去遏制欲望,而是不要沉迷与欲望。

1、炉中演练

内容包括对精气是烧炼和精气的提升,在这里会讲解道家御女心髓秘传的“先天路径”,讲解开通这条路径的原理方法等。这里会提到道家房中术中秘而不宣的密脉——白脉。

2、展龟和玉茎如铁

展龟(增大术)无论是在道家双修修炼,还是佛家双修法门,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讲解道家展龟的理论和相关方法等。玉茎如铁,是提升肾气的外练方法。

3、辅助功法,采阳光纳气法。

非常好的一种采气的方法。在基础静功丹田纳气的基础上,可以在早上采太阳之气辅助修炼,同时为以后的体呼吸打下基础。

4、开通根脉之法。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开通脉的方法,一般1--2周左右即可开通。

“圣人呼吸至踵”这句话一直遭到非议和争论,之所以有这些“论、议”是普通的修炼者根本无法体验到这种呼吸,而且是终身也无法体验到这种呼吸,这的确是一种遗憾。在御女心髓中,我们会讲解如何打通从阴跷到足踵的这一条“根脉”,这一条脉畅通了,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都有“至踵”之感。

二、鹿车升腾惊天地,渐采渐凝过夹脊

在“渐采渐凝”这个阶段,我们要求交合时尽可能的深插次数多一些和速度快一些,因为深插可以催旺“炉”火(使女性兴奋),浅使精气提升。这时交合中建议用1浅10深或3浅7深等等(在初级内容中,是以女性为炉,自身为鼎,以精气神为药饵,以交合为契机)。

御女心髓中并不是单纯的靠“炉中演练”中的大方锁闭来提升精气(还精补脑),在有了一定的练习基础以后,我们是用渐采渐凝的方法来使精气从背后上升——还精补脑。

1、命门提吸法、提纳精门

这几种方法练习1--2周,融入大方锁闭中,从而形成渐采渐凝的鹿车升腾。

2、阴阳相感应

阴阳之气相融合,把男女交媾融合到天地交媾中。

3、结丹

结丹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当我们自身的诸多穴位打开,我们的周天也向自然界(天地)开放,我们身体就会采纳天地间的_,来赔补我们的身体,与我们体内“回风混合”元精、元气相结合,在丹田气穴内会自然的结丹。

4、辅助丹田纳气的体呼吸

是很好的开穴聚气的方法,同时也为以后胎息、服气打下基础。

三、牛车搬运见丹心,黄河逆流上昆仑

1、髓脉周天,灌溉天园

“天园”这个关窍是道家御女心髓中的不传之秘。“天园”的位置在我们的大脑中央——脑垂体、下丘脑和松果体的部位,这里可以分泌“控制我们身体的的物质”,“天园”是一个让我们身体年轻不老的重要的养生关窍,是还精补脑的重要内容。

(1)、讲解髓脉周天的观想和畅通之法。

(2)、讲解通过摩动“下精关”来刺激“天园”产生年轻物质的便捷之法。

2、“追她气血过丹田”,阴阳相生相补方法

道家认为女性气属阴,男性属阳,从而揭开以阴补阳而“玉茎强壮”的秘密。

(1)、“人破人补,竹破竹补”的后天返先天之法

(2)、炉中展龟之法(在交合中增大的方法)

(3)、以阴补阳的“不倒法”

(女性之阴,可以补男性之阳。反之,男性之阳亦可以滋女性之阴。男性之阳旺相,则玉茎坚硬,通宵不倒。女性滋养,则容颜瑞丽)

3、讲融通法脉,泥潭升红日等方法

融通法脉是指背后的“黄河(上升的脉)”、前面的任脉、中脉与根脉在阴跷处融为一体,使精气不但可以从背后上升,还可以从中脉和任脉的深层上升到土釜或丹田气穴内。同时通过修炼使阴跷从激活,到完全开启。

4、开通丹道周天,泥丸宫观想

四、黎珠照彻身心透,内外炉鼎养长生

1、内炉鼎,和外鼎器。

2、内土釜的精气的升华。

3、略讲外鼎器的三峰采战。

问题一:道家创始人是什么朝代、叫什么名字 道家和道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道家,是思想体系。其创始人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以黄帝和老子为代表。统称黄老。

老子(前571年至471年之间)《道德经》中的一些说法,在更早的管仲(约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的《管子》中已经有记载。传说中的崆峒派广成子(黄帝之师)也都属于道家人物。

道教,是宗教团体。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

一般认为张道陵(34年-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 。是道教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问题二:道家和懦家创始人是谁什么朝代的 儒家的创始人当然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丘世称孔子。

道教创始人并不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而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融合黄老学说以及方术创立了五斗米教,这才是真正的道教前身。

问题三:道家创始人是谁?儒家创始人是那个朝代? 历史上推崇的是老子李耳,即太上老君。

儒家: 孔子 是春秋战国时期

问题四:道教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因此说,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而建立,发扬,完善这座宝库的是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时期到隋没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五代时期,到两宋时期,到全元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余位。在历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为人们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园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称《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在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庄子:战国时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继承者,学问渊博,著《庄子》十万余言,即《南华真经》,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共52篇,现存33 篇,唐玄宗封他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封他为“徽妙方能真君”。鬼谷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楚国人。因长期隐居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内)的鬼谷山,故鬼谷子,著有《鬼谷子》一书,是中国相学的创始人。徐福:秦时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琅砑人(今山东胶南,诸成一带),是道家医学的创始人。东方朔:西汉方士,字曼青,西汉时平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著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精通道家命相学,医药学。人称“仙人”。张道陵:东 。他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东汉沛国丰人(今江丰县)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天师。葛洪:东晋著名道士,人称葛仙翁,丹阳旬容人(今江苏境内)著有《抱朴子》一书,共70篇,主要记载炼丹的方法。对我国化学,医学,制药学有一定的贡献。王重阳,金代著名道士,陕西咸阳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创始人,著有《明阳立教十五论》,是道教养生学的倡导者。张三丰:明代著名道士,武当派创始人,冀川寥阳人(今河北)精通丹术,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辑要》中收录生人所编《张三丰先生全集》对道教武术和道教音乐作出重要贡献。 道教的影响遍及东南亚各国。

问题五:道教创始人是谁?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是在中国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尊之为神明,将《道德经》做宗教阐释,奉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思想渊源可追述到商殷的鬼神崇拜、战国的神仙方术和秦汉的黄老学说。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组织、仪则、教规等为道教提供了借鉴。其形成大致经历了原始道教阶段、理论化阶段和形成宗派阶段等三个时期。其中原始道教阶段一五斗米道(创始人为江苏沛县的张陵)、太平道(创始人为巨鹿人张角)为代表,在理论化阶段,道教的教义思想、科仪规范、庙堂设置均已完备,道海理论体系和组织形式趋于成熟;在形成宗派阶段,中国大道教系统――全真派、正一派逐渐形成,影响至今。

主要派别:

早期道派:始于东晋,主要有天师派、上清派、;灵宝派、楼观派。

南宋时期的道教派系:南宋时期的道教主要派系有全真派、正一派。

问题六: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它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问题七: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 道家创始人是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 ―156年),字辅汉,原名陵, ,道家,汉国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创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如果你说的孔夫子是指孔子的话,两者并不是一个时期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D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是春秋时期,张道陵是汉朝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大约是和孔子同一时期的。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3]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道:宇宙能量现象)

问题八:法家,墨家,儒家,道家,兵家的创始人分别是谁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 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道教正一派的教义

我们知道,道教有两大宗派,正一派从老祖天师立教开始,全真派从宋元之际的王重阳祖师开始。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只是两个道派的名称而已,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