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的拼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史籍的拼音,第1张

史籍的拼音是:[shǐ jí]。

一、释义:

记载历史的典籍;史书。

二、出处: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於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三、近义词:

1、典籍:(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重要文献。

2、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3、史乘:乘,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用史乘泛指史籍。

4、史册:记载历史的书籍。

史籍的例句:

1、阅读圣贤的书应知其主旨,研究史籍是为了解朝代兴亡的原因。

2、新材料的出现往往能填补史籍载记之不足。

3、职官,记载职官、官佐的史籍,包括讲为官之道的书。

4、本论文爬梳文献,从文学、文化两方面入手,对史籍中的这类家臣形象进行探讨,分析其形象塑造的异同。

5、据史籍记载,汉成帝微服出游,在其姐姐家遇到一绝代佳人,乃咸阳赵飞燕。

6、大体上可以认为,别史是私人所作又未列入正史的史籍。

7、在中国浩瀚的史籍中,常常用“饥民遍野”、“饿殍塞途”、“人相食”等描述灾害的直接后果。

8、建筑居住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也在汉字形体中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

9、这类史籍,与别史、传记、纪事本末乃至小说家言颇有牵连难分之处。

10、在明代史籍中,对宣宗孙皇后多有褒词。

11、明代史籍中保存了大量国家公祭文,按内容可分为常规性祭文与临时性祭文两类。

12、在考土州、土县的建置沿革时,相对简单,因为史籍在对这些高级别的土司记载较详细。

曾国藩,清朝名臣,其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就连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这些叱咤中国的风云人物,也是曾国藩的“粉丝”。 曾国藩身上有一股坚韧之气。有一件著名的光屁股事件,精彩地为其坚韧增添了佐证。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个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 自此,曾国藩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 在仕途的初期,曾国藩竟能在九年内连升十级,为人所称道。咸丰帝即位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曾国藩以学养和人格魅力,为自己大展宏图谋篇布局。 这一路的升迁,为曾国藩提供了丰富的阅历和见识,而他的坚韧品性更是为他增加了不尽的胆魄。曾国藩一生处变不惊,遇人无数,从书中悟得的观人术,也给他成就大业帮了忙。哪怕是小小的管家,他也是就事论事,赏罚分明。渐渐地就形成了他识人、用人、待人上的曾氏妙法: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是后代人修身教子的重要典籍,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正直的灵魂,也是传统道德延续的见证。 曾国藩可取的一面,是他给后人树立了这样一个榜样: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人人都可以成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固然伟大,但离普通人却很遥远,可以瞻仰却无法模仿。曾国藩则可以被一般人学习。他成为圣贤,他建立功勋,他娶小老婆而被骂,凡此种种,他的优点与缺点,在一般人身上也能看得到。他的自我鼓励精神、小心谨慎作风,他的识人用人方法、良好大局观,以及坚韧执著等成就大事的品质,我们似乎都可以通过向他学习来获得。 我总结了一下,曾国藩在发迹阶段,做事、做人、做官有以下原则: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把所有人得罪了,就谁也不得罪了;有油水的地方往往最滑,站稳都难,所以不去沾染;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可以得罪忙人,但不能得罪闲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送进坟墓。这或许对现代人有某些启迪。

欧阳修为官是勤政廉洁,于成龙为官之清廉正直、勤勉朴实。

1、根据查询中国文学网显示,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勤政廉洁,两袖清风;其核心是“为民”。

2、于成龙的为官之道在于,严于律己,宽以待民,善于处理民间事务,关心百姓,了解人间疾苦。

1 催子忠文言文翻译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翻译)崔先生子忠,字青蚓。他在山东平度州人。儿子元忠为诸生,很贫穷。写作崛奥,多次测试而被困,慷慨地放弃。贫民土壁,打扫清洁;冬季一个褐色,夏天一个葛衫,妻子用粗布衣服穿,努力劳动,三个女儿也解除颂读;虽然没有长久的打算,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工程图绘制,为最高境界,当时经营以寄傲慢;更善于描绘人,没有不能够像。当时贵族,多希望和他们交,都逃避不回头。不喜欢喝酒,几个朋友用文字经过从,谈一整天不想离开。士兵从四面八方来,仰慕他的人,多谢不见。有人责怪他,笑着说:“交往兴盛而朋党立,东汉的季节可以借鉴的。”后来果然有以复社结党的,他的见识过人这样!所作的诗歌古文,人们很少知道的,只知道那幅画。董文敏公曾对他的人、文、画,都不是近代世所。

《百度文言文翻译》

2 文言文愚勇的翻译

割肉自食

〖原文〗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东郭①,一人居西郭, 卒然②相遇于途,曰:“姑③相饮乎!”觞数行④,曰:“姑求肉⑤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⑥?”于是具⑦染⑧而已,引抽刀而相啖⑨,至死而止。勇若⑩此,不若无勇。

〖注释〗

①郭:城墙。这里指城。②卒然:突然。卒同“猝”,突然。③故:姑且。④觞数行:喝了几杯酒。觞,shāng,酒杯;行,xíng,遍数。⑤求肉:找一点肉吃。⑥尚胡革求肉而为:为什么还要另外买肉呢?⑦具:准备。⑧染:豆豉酱。⑨啖:啖dàn,吃。⑩若:像。

〖译文〗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好!好!”另一个说。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3 王廷 字子正文言文翻译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钅宏,被贬为亳州判官。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认真办理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

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抚恤。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戒备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皇帝拜祭诸位皇陵,诏令王廷同英国公张溶留居驻守。宦官许义持刀勒索别人的钱财,被巡城御史李学道鞭笞。一群太监窥视李学道上早朝之机,相约在左掖门外殴打了他。王廷上奏告了他们一状,使他们分别受到戍边的发配。

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徐阶。王廷进谏“:齐康身怀奸党之邪恶,不从重惩罚不能安定国家大计。”皇帝贬责了齐康,下诏挽留徐阶。高拱便称病引退。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从中斡旋,徐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再度弹劾徐阶,徐阶也称病引退。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大的军队,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显露。张齐惧怕被治罪,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皇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刑部尚书毛恺在张齐被发配去戍边的时候,宣布皇帝诏令将他削职为民而释放。高拱再度升职拜相,王廷担心他记恨宿怨,而且毛恺也是徐阶引荐的,于是先后请求辞官以便回避高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辩冤,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刑部尚书刘自强再度上奏“:对张齐的定罪不实,王廷、毛恺徇私枉法。”诏令剥夺毛恺的官职,将王廷贬斥为民,饶恕了张齐,将他补任通州判官。

万历初年,张齐因为不谨慎被罢免,毛恺在此之前已经去世。浙江巡按御史谢廷杰辩解道,毛恺洁身自好有古人风范,因为压抑张齐获罪被剥夺官职,现在张齐已被罢黜,足以知晓毛恺操守正直。诏令恢复毛恺的官职。因此,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耿直有气节,始终没有更改。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1588),供给的粮食如定制,仍旧以其高寿特赐慰问之情。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

4 宋廉写的窦默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

幼好读书,志向坚定。蒙古军伐金,默被俘。

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被杀,只有窦默逃脱返乡。家为战乱破坏,母亲尚在,惊恐之余,母子二人均得病,母亲病亡,他带病葬母。

蒙军再来,他南逃渡过黄河,依靠母舅吴氏为生。医生王翁把女儿许配他为妻,让他学医。

后转至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他铜人针法。金哀宗迁都蔡州,默怕蒙兵来此,奔往德安。

孝感县令谢宪子,把程颐、程颢讲理性之书授与他,窦默读后认为他过去读书谈不上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此书开始。恰逢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因此北归,隐居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讨论,以至废寝忘食。

其后又回到肥乡,以儒家学说教授学生,从此知名于世。世祖即位前在王府时,遣人召请他,窦默更姓易名隐居不出。

使者令其友人先去求见,自己装作平民随其后,默不得已而受命。至王府后,世祖问他治世之道,默首先讲三纲五常。

又说:“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无不敢不正。”世祖一天要召问三次,其回答都合皇帝的心意。

从此以后加倍优待,不让他离开左右。世祖又问当今明于治道者有谁,默荐举姚枢,便立即召枢来任用。

不久,命皇子真金从窦默学习,赐他玉带钩,并对他说:“这是金朝内府的东西,你是老人,正适于佩戴,使我王子见此物如见我一般。”久后,默请求南还,朝廷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官府常送去衣物。

世祖即位,召默至上都,问他:“朕欲求像唐朝魏征这样的人,有没有?”默回答说:“敢于冒犯皇上而谏争,刚毅不屈者,要数许衡。论深识远虑,有宰相之才者,要数史天泽。”

这时天泽正任汉南宣抚使,立即召回拜为右丞相,任默为翰林侍讲学士。当时初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受重用,默上书道:臣侍奉陛下十余年,多次承皇上垂询,听皇上圣训,可见陛下急于求治,无不以利民生、安社稷为目的。

过去先帝在位,奸臣擅权,总揽天下财赋,贡进奇货,炫耀豪华,以求皇上之欢心。暗结朋党、离间骨肉关系者,都是这帮人。

这些人当权,陛下就不能实现安邦利民之初衷,而陛下怀救世愿望已有多年了。今陛下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继承皇位,天下百姓莫不欢欣鼓舞,切望盛世。

然治理好天下,必须用正人君子。那些夸夸其谈急功近利的小人,必不能奠定国家基础,必不能为子孙做长远打算。

讨好献殷勤以求取得宠信的人,若不让他们实现其愿望,那就好了。这种人无论进退都在揣摩皇上的心思,以利害来打动人主之意念,其目的无他,在排斥贤人,独揽政权而已,都是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之流,切望陛下明查。

还望陛下务选公正严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是天下百姓最大幸运了。有一天,窦默与王鹗、姚枢都在帝前斥责王文统,说:“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坑害天下。”

世祖问:“谁可为相?”窦默说:“以臣看来,只有许衡。”世祖不高兴。

王文统十分忌恨窦默,奏请任他为太子太傅。默辞谢道:“太子之位尚未确立,臣不敢先受太傅之名。”

因而还是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详见《许衡传》。默称病请求回归家乡。

不久,王文统被诛,世祖回忆窦默的话,对左右近臣道:“往日说王文统不可用的,只有窦汉卿一人。如果还有一二说这话,朕难道会不加考虑吗?”将窦默召回,在京师赐建上等房舍,命官府每月供给俸禄,国家大政必定去征求他的意见。

默与王磐等奏请设两翰林院:其一专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学士承旨撒的迷底里主管其事;其二为翰林兼国史院,仍旧纂修国史,执掌皇帝的诏令,做皇帝顾问,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修《起居注》的和礼霍孙主持其事。世祖同意照办。

默又上言:“三代之所以风俗淳厚,国运长久者,皆是设立学校培养人材所致。今应建学聘师,广选贵族子弟进行教育,作为树立良好风俗的根本。”

世祖采纳。默曾与刘秉忠、姚枢、刘肃、商挺侍奉于皇帝之前,默上言道:“君有过错,臣当直言,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这是自古就提倡的。

今则不然,君说可,臣也以为可,君说不可,臣也说不可,这不是好的政风。”第二天,又侍奉世祖于幄殿,有一猎人失一鹘,世祖大怒,有个侍臣从旁也说此人应加罪惩处。

世祖讨厌这侍臣的迎合,命施以杖刑,而释猎人不问,退朝之后,秉忠等祝贺窦默:“非公以诚对待皇上,怎能使皇上有如此之清醒。”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公卿皆来祝寿。

世祖很有感慨地说:“这样的贤才,如能请上帝让他年轻几岁,使他们留朕左右共治天下该多好。可惜他现已老了!”默既年老,不就职任事,世祖多次派宦官赐珍宝及各种器物去慰问。

至元十七年(1280),加昭文馆大学士,享年八十五岁而卒。世祖深为哀悼,厚赐丧事费,皇太子也给丧葬费钞二千贯,命护送归葬肥乡。

默为人乐观,平时不曾评论别人,与人相处,和颜悦色。在议论国家大事时,却当面争持,人们说西汉汲黯也超不过他。

世祖曾对侍臣们说:“朕求贤三十年,只得到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说:“如窦汉卿之心与姚公茂(枢)之才合而为一,真可说是全人了。”

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

5 催子忠文言文翻译

崔子忠,字青蚓。

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

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

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

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

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翻译)崔先生子忠,字青蚓。他在山东平度州人。

儿子元忠为诸生,很贫穷。写作崛奥,多次测试而被困,慷慨地放弃。

贫民土壁,打扫清洁;冬季一个褐色,夏天一个葛衫,妻子用粗布衣服穿,努力劳动,三个女儿也解除颂读;虽然没有长久的打算,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工程图绘制,为最高境界,当时经营以寄傲慢;更善于描绘人,没有不能够像。

当时贵族,多希望和他们交,都逃避不回头。不喜欢喝酒,几个朋友用文字经过从,谈一整天不想离开。

士兵从四面八方来,仰慕他的人,多谢不见。有人责怪他,笑着说:“交往兴盛而朋党立,东汉的季节可以借鉴的。”

后来果然有以复社结党的,他的见识过人这样!所作的诗歌古文,人们很少知道的,只知道那幅画。董文敏公曾对他的人、文、画,都不是近代世所。

《百度文言文翻译》。

6 谁有刘仲诲的文言文翻译

金史刘仲诲传

原文

(刘)仲诲字子忠。皇统初,以宰相子授忠勇校尉。九年,赐进士第,除应奉翰林文字。海陵严暴,臣下应对多失次。尝以时政访问在朝官,仲诲从容敷奏,无惧色,海陵称赏之。贞元初,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大定二年,迁待制,寻兼修起居注、左补阙。

三年,诏仲诲与左司员外郎蒲察蒲速越廉问所过州县,仲诲等还奏状,诏玉田县令李方进一阶,顺州知法、权密云县事王宗永擢密云县尉,顺州司候张璘、密云县尉石抹乌者皆免去。丁母忧,起复太子右谕德,迁翰林直学士、改棣州防御使。厌次县捕得强盗数十人,诣州欲以全获希赏。仲诲疑其有冤,缓其狱。同僚曰:“县境多盗,请置之法,以惩其余。”仲诲乃择老稚者先释之。未几,乃获真盗。

入为礼部侍郎兼左谕德,迁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上曰:“东宫官属,尤当选用正人,如行检不修及不称位者,具以名闻。”又曰:“东宫讲书或论议间,当以孝俭德行正身之事告之。”顷之,东宫请增牧人及张设什用,上谓仲诲曰:“太子生于富贵,每教之恭俭。朕服御未尝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谕之。”改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宋国岁元使,宋主欲变亲起接书之仪,遣馆伴王抃来议,曲辨强说,欲要以必从。仲诲曰:“使臣奉命,远来修好,固欲成礼,而信约所载,非使臣辄敢变更。公等宋国腹心,毋侥幸一时,失大国欢。”往复再三,竟用旧仪,亲起接书成礼而还。

复为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转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坐失纠举大长公主事,与侍御史李瑜各削一阶。仲诲前后为东宫官且十五年,多进规戒,显宗特加礼敬。大定十九年,卒。

仲诲立朝峻整,容色庄重,世宗尝曰:“朕见刘仲诲尝若将切谏者。”其以刚严见知如此。

译文

(刘)仲诲字子忠。皇统初年,凭宰相之子的身份授任忠勇校尉。皇初九年,赐进士及第,授任应奉翰林文字。海陵王完颜亮严酷暴虐,臣下应对很多失常。完颜亮曾经拿时政咨询在朝官,刘仲诲从容陈奏,毫无惧色,海陵王很赞赏他。贞元初年,他父亲去世,起用为翰林修撰。大定二年,升任翰林待制,不久兼修起居注、左补阙。

大定三年,诏令刘仲诲与左司员外郎蒲察蒲速越廉查问所过的州县,刘仲诲等还奏情况,诏令玉田县令李方升一阶,顺州知法、权密云县事王宗永升任密云县尉,顺州司候张璘、密云县尉石抹乌者都免去官职。他母亲去世,起用为太子右谕德,升任翰林直学士、改任棣州防御使。厌次县逮到数十个强盗,到州里汇报此事想以全部抓获强盗求赏。刘仲诲怀疑其中有冤情,暂审查这一案件。同僚说:“县境多盗贼,请求用法律处置,以惩诫其他任。”刘仲诲于是择取老的幼小的先释放了他们。不久,才抓获真的强盗。

入朝做礼部侍郎兼左谕德,升任太子詹事兼左谏议大夫。皇上说:“东宫太子的官属,尤其应该选用正直之人,如果有行为不检以及不称职的,全部把他们的姓名汇报上来。”又说:“东宫太子(听侍筵)讲书或论议时,应该把孝顺节俭德行正身之事告诉他。”不久,东宫请求增加管理下属以及部署事务之用,皇上对刘仲诲说:“太子生于富贵,每每教他恭敬节俭。朕用的东西(都)不曾随便有增加,你就把这个意思告诉他。”改任御史中丞。

大定十四年,做宋国岁元使,宋朝皇帝想改变亲自起身接国书的仪式,派馆伴王抃来商议,反复辩解极力游说,想要使金使必须接受。刘仲诲说:“使臣奉命,远来修好,本想成就礼仪,这是盟约所说明的,并不是使臣就敢变更的。你等是宋国的心腹之臣,不要心存一时侥幸,失掉大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再三交涉,最终(还是)采用原来的仪式,亲自起身接国书礼成而归。

又做太子詹事,升任吏部尚书,转任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因为失于察举揭发大长公主事而获罪,与侍御史李瑜各减一阶。刘仲诲前后做东宫太子官属近十五年,上了很多规劝,显宗特别加以礼敬。大定十九年,去世。

刘仲诲立朝严肃庄重,脸 庄重,世宗曾说:“朕见刘仲诲常常像是将要直言极谏的样子。”他因刚强严峻被赏识都像这样。

7 《至忠》文言文翻译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

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1)者也。

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2),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

王曰:“何其暴(3)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

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

臣之兄尝读故记(4)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

王令人发平府(5)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6)行”矣。

“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

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

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

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

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7),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

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

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8)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

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

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注释(1)精:这里是尤甚的意思。

(2)随兕:恶兽名。(3)暴:臣下侵凌君主称为暴。

(4)故记:古书。(5)发:打开。

平府:府名,当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6)穆:美。

(7)不当者三:三次不如期前往。(8)爨(cuàn):烧,煮。

原文翻译 忠言逆耳,逆人心,如果不是贤明的君王,谁能听取它?因此,贤明君主喜欢的正是不肖君主要惩罚的。君主没有一个不痛恨侵略暴劫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天天招致这种行为,痛恨又有什么用呢?假如这里有棵树,希望它生长茂盛,可是别人按时浇灌它,自己却讨厌别人的行为,并且每天砍伐树根,照这样做,肯定不会有活树了。

厌恶听取忠言,正是最严重的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一只恶兽随兕,申公子培抢在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

楚庄王说:“怎么这样犯上不敬啊!”于是命令官吏杀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劝谏说:“子培是贤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里面一定有缘故,希望您能仔细了解这件事情。”

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后赏赐有功将士。

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在行军打仗中有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对方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身边冒着犯上不敬的恶名,遭获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千岁之寿啊!我的兄长曾读过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

’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所以才抢在您之前夺走它,后来遭遇祸殃而死啊。”庄王命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子培的兄弟。

申公子培的忠诚可以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德行没有比这更高尚的了。

齐王身上长了恶疮,于是派人到宋国接文挚去治病。文挚到了后,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

虽然这样,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为什么呢?”文挚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无疑了。”

太子叩头下跪,极力请求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杀先生的话,我和我的母亲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争辩,父王一定哀怜我跟我的母亲,希望先生不要担忧。”文挚说:“好吧,我愿意拼死为大王治病。”

文挚跟太子约定了看病的日期,三次都不如期前来。齐王本来已经生气了。

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登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恼怒,不跟他说话。文挚便口出不逊来激怒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于是就好了。

齐王盛怒难消,要把文挚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激烈地跟齐王争辩,但没能改变齐王的决定。

齐王最后用鼎把文挚活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毁。

文挚说:“真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子,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鼎盖上,文挚才死去。由此可见,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乱世做到忠很难。

文挚不是不知道治愈齐王那自己就得被杀,他是为了太子去做招致杀身的事,以便成。

8 文言文 孙叔敖纳言的翻译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本文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

史籍的拼音

史籍的拼音是:[shǐ jí]。一、释义:记载历史的典籍;史书。二、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