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民国游记中的北京中轴线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4收藏

史海钩沉|民国游记中的北京中轴线,第1张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尹凌 徐悦洋

民国游记中北京中轴线连贯轴线印象

天坛、故宫、景山、钟鼓楼这些分布在北京中轴线上及周边的遗产地和 历史 文化街区,给民国时期的游客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游记作者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中轴线上沿线遗产地及其周边 历史 文化街区的喜爱以及对其 历史 文化内涵的肯定。

左祖右社的对称布局。 《故都的讴歌》如此记述太庙与社稷坛左祖右社的对称布局:“它们是左右均齐的建筑,一在天安门之左,一在天安门之右,这就是‘立国左祖右社’的造型。”《故都十日游尘》描写道:“天安门左右,右旁原为社稷坛,左为太庙。两地范围宽广,布置幽美,位居全城的中心。”

正阳门至永定门的线性特征。 有游记作者在游览时登上正阳门的城楼向南望,观察到了从正阳门至永定门的连贯线性特征。如《故都杂写》中作者运用“一条直线”来描述:“譬如我们登上正阳门的城楼而向南望去,那么那条正阳门大街是一条直线地通到外城的永定门的。”

正阳门至故宫内宫的线性特征。 《故都十日游尘》作者形容由前门北望可以看到:“一座更为伟壮的‘正阳门’矗立当中,由正阳门再向内,一条直线,经过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极门而直达内宫,真是一望无尽!”此外,《故都画面》和《故都名胜游记》两篇游记分别运用“布局表示了中国排比的艺术”和“皆成一直线”来形容从正阳门至太和殿的连贯线性布局。

景山与故宫的联结。 《北游旅程》《故都名胜游记》《故都之游》等多篇游记记述了作者登上景山之巅南望故宫的体验。这类眺望的动作也构成了建筑在空间上的联结关系,在鸟瞰与俯视的过程中,运用线性视角,起了隐形的联结纽带作用,将景山与故宫进行贯通,串联起了景山与故宫的建筑。

景山至钟鼓楼的线性特征。 有游记作者在登上景山万春亭后向北望,观察到了从景山至钟鼓楼的纵直形态特征。《登景山》的作者形容景山后门宽大的马路像一条素带直拖到鼓楼钟楼的尽处。将中轴线比作了“一条素带”,并同时搭配使用“直拖”这一动词,形容中轴线走势笔直流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此段中轴线的形态特征,“带”字的传神使用,让现代的我们对于民国时期此段北京中轴线的印象认识更为深刻。

民国时期的游者虽对北京中轴线尚无从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的完整轴线认知,但已有相当多的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运用线性视角来观察北京中轴线沿线遗产地,并在游记中记述了北京中轴线的线性连贯和中轴对称特征。 这种对中轴线上部分遗产地的局部串联,是民国时期人们对于北京中轴线的重要印象。

20世纪20年代,鼓楼广场开辟“民众市场”。

从游记看民国时期北京中轴线的功能

有学者提出,国内外重要城市的中轴线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交通轴、纪念轴、景观轴几种基本类型。 如果按照这个功能类型的划分,可以说,民国时期北京中轴线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景观轴和纪念轴等多重功能,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怀古追今,激发爱国热情。 故宫、中山公园等地,是怀古追今、激发民众爱国热情的重要场所。《北平游记》和《故都屐痕》两篇游记均提到了游者前往中山公园辛亥革命烈士铜像处进行瞻仰的经历。《故都十日游尘》记述了作者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游览故宫文物古迹,抒发爱国之情的经历。

凭吊古迹,增强文化自信。 天坛、故宫等地,是民国游者凭吊古迹、增强文化自信的场所。天坛作为北京中轴线沿线遗产地,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故都的讴歌》《北游旅程》等多篇文章都记述了天坛建筑的宏伟。《北平的天坛》记述了作者在凭吊天坛建筑古迹之后,对其文化内涵的解析,认识到天坛整体体现了“中”的思想,建筑运用的“九”字数字象征,究其本质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尊贵权威的象征。《故都的讴歌》的作者在游览故宫之余对其建筑艺术进行分析:故宫建筑单独看是单调欠波动,但联合欣赏就好比是成双的五绝与七绝,四十字的五律与八句的七律。

民众教育的公共场所。 中山公园、故宫等地,是民国开展民众教育的良好场所。《北平游记》指出,中山公园设有革命图书馆和卫生陈列所,故宫设有图书馆。这类学习场所的设立体现了北京中轴线沿线遗产地对公众的教育功能。《故都屐痕》指出,故宫内有《故宫图说》售卖,入览者获此书可按图展开游览,故宫允许游览者携带日记本、铅笔,但其余物品如摄影机一概不准携带入内。诸多细节,无不透露着故宫对公众潜移默化的教育。

休闲 娱乐 的城市空间。 北海、中山公园、什刹海等地,是民国时期城市休闲 娱乐 的重要空间。《故都画面》《团城与北海之游》等多篇游记均对市民在北海展开的休闲 娱乐 事项进行了详细记述。民国游者在北海的打卡游览景点和 娱乐 体验项目,与当代城市生活的休闲项目相吻合,比如赏琼岛春阴、游九龙壁团城、长廊饮茶、夏日泛舟、冬季滑冰等。《故都散记(续)》《旧都四日记》等游记则详尽记述了中山公园的基础设施和自然风光。中山公园拥有苍老松柏、小山假石、曲折长廊、幽径亭榭,此外还设有溜冰场和高尔夫球场供市民 娱乐 ,茶社雅座和松软草地供游人放松,图书阅览室供来者阅览,古迹遗存供游人瞻仰,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充分发挥着休闲 娱乐 功能。而什刹海也具备一定休闲 娱乐 功能。《记故都湖海之胜》记录了什刹海开放冰场,供游人溜冰、玩冰车的情况。

鸟瞰中轴的视线高点。 正阳门、景山等地在民国时期就是鸟瞰北京中轴线的视线高点,对串联起北京中轴线的景观视廊起了重要作用。《故都杂写》的作者登上正阳门城楼,视线南望至永定门,丰富了民国时期永定门至正阳门南段中轴线的印象。《北游旅程》等游记作者登景山之巅,视线南望至故宫,俯瞰故宫建筑的排列和黄瓦闪亮,视线串联了景山与故宫建筑。《登景山》的作者登景山之巅,视线北眺至钟鼓楼,丰富了民国时期景山至钟鼓楼北段中轴线的印象。

繁华热闹的商业地区。 前门地区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周边 历史 文化街区,是商业活动非常密集的街区。根据《故都杂记-胜地与庙会》《深秋故都巡礼》等游记的记述,前门大街是北平最热闹的地区,是百姓购物逛街购买日用品百货的场所。前门大街百商杂集,人来人往,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华热闹景象,充分彰显了其重要的商业功能和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历史 文博系。本文是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重点项目“北京中轴线 历史 文献整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意义是:

1、能够向全世界传播展示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和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营城理念及高超绝妙的建筑设计与营造水平,能够让中国古老的建筑博得人们的兴趣和注意。

2、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出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文化金名片。

我国申遗的景点还有:

1、长城

入选时间:1987 1987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

2、明清皇宫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批准《明清皇宫:北京故宫》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名录编号:439。

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轴线。然而,经过测量发现,这条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与子午线有所偏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33位皇帝的宝座不是都歪了吗?为什么中轴线会偏离子午线?是古人有意为之?还是测量出了问题?

说到北京的建筑规划,不少人恐怕都会想到中轴线这个最重要的建筑特征之一。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往北经过正阳门、紫禁城、景山、钟楼、鼓楼,全长大约为78公里。以紫禁城为中心,从而成为当时连接南北城的主线,时至今日,这条中轴线仍旧起着脊梁的作用。这条中轴线并不是一条具体的“线”,而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因为在它上面有了一些非常独特的建筑形态,才让我们看到了形迹,就像因为起伏而显示出的跳动的乐章。

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中轴线,而且往往是和子午线相一致的。子午线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一次施工中,曾经挖出一只石鼠和一匹石马,这两件孤立的文物分别在中轴线的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古代天干地支中,子为鼠,午为马,暗示着中轴线实际上是城市的子午线。

北京城作为一个帝都,元、明、清三代33个皇帝都在这里面南背北称帝。但是,一位老先生经过非常认真的研究后发现,中轴线和子午线并不是完全吻合的。这么一看,33位皇帝的宝座有可能都坐歪了,而北京城也就不是正南正北了。那么,他的这个理论到底有没有道理,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呢?

惊奇的发现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夔中羽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由于一直从事空中遥感摄影以及测绘地图的工作,使得他对地物目标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次,他要拍摄一张北京的全景鸟瞰图。他先找来了一张航空影像图,航空影像图是航空摄影的相片经过处理,镶嵌起来的俯视图。面对高清晰的图像,夔中羽开始琢磨应当从哪儿开始拍摄。此时,他开始关注起北京城中直通南北的中轴线。看着看着,他猛然发现这条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有所偏移!

夔中羽知道地图是按照地理坐标严格控制制作的,应该不会有问题。他马上又找来了北京的卫星影像图。在卫星影像图上,中轴线也是偏离子午线的,他又买了好多版本的北京市地图,当中还包括北京交通游览图。结果一看,都偏了一点儿,并且是向逆时针方向偏了一点点。这就证明了这条线确实与子午线有一个偏角。

中轴线偏离是一件很值得琢磨的事情,北京的这条南北中轴线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又是什么时候偏的呢?

古人建城,都要建立“中心台”作为城市的几何中心。从西周到辽金,城市的中心点和中轴线不断漂移,直到元代,蒙古铁骑扫荡四方,北京才真正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当时城市的中心点确定在现在鼓楼的位置,中心点确立后,城市的中轴线和城池的位置自然也就得以确立。从那以后的800年,中轴线一直没有改变。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以上事实说明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是建造元大都时就形成了。这也就是说,中轴线从建造元大都的时候就偏了。

夔中羽考虑,既然从地图上发现北京的中轴线有一定的偏离,那这个角度到底有多少呢?于是夔中羽决定对永定门进行一次实地测量。

立竿见影测轴线

要测定永定门的子午线,首先要知道太阳经过永定门当顶的精确时间,这一时间对测量十分关键。夔中羽和专家一起,根据世界时分区、当地时间差和当日时差等多种因素推算,确定了太阳经过永定门的正午时间。

2004年冬季的一天,夔中羽和测绘专家在永定门城楼下向北的甬路上,开始了立竿见影试验。他们在甬路中央立了一根2米长的杆子。在杆子的下面,延甬路中心线向北,粘上一条长6米的黑胶带,表示中轴线。当太阳经过永定门上中天时,杆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门子午线。影子与黑胶带之间的夹角就是子午线与中轴线的夹角。

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发现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2度多。这个偏角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夔中羽又在地形图上选择了永定门、钟楼和地安门三个点,算出偏角是2度十几分,证明永定门立竿见影粗略测量的结果是正确的,根据这一计算,从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到了钟楼,就已经偏离子午线达300米了。

是不是计算错误

可是京城的中轴线为什么会是偏的呢?在建造元大都的时候,是故意让它偏的,还是因测量错误造成的呢?

地球上各处的经、纬度和方位角都是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某些变化的,比如地球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小的周期性摆动、移动、偏转等现象,这在天文学上称为极移、章动和岁差,那么中轴线的偏离与这些天文现象是否有关系呢,夔中羽为此专门请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席泽宗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史学家,他在了解了关于北京中轴线偏离的情况后,认为把一些天文现象与北京中轴线偏离联系起来有些不合适。

因为极移是地球自转中在地球内部的一点挪动,面积很小。岁差、章动虽然会影响到恒星位置经纬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地面经纬度的变化,所以天文现象影响中轴线偏移的因素可以排除。

那么是不是计算误差所致呢?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精确的测量,唐朝的学者曾经在河南很准确地测量了子午线,从河南考古复元的宋代皇城模型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城中那条笔直的中轴线。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中轴线偏离不应是测量错误。不是技术原因,那又是什么呢?

远方是什么?

为了揭开这个深藏在中轴线背后的谜团,夔中羽暂时放下依据自然和技术路线寻找原因的途径,开始寻找人文线索。

夔中羽考虑古代很多建筑的方向,都和远方的一些地物有一定的关系,北京的中轴线是否也和远处的地方建筑有一定的关系呢?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建立的,而元大都又是元朝忽必烈建立的,那忽必烈以前在别的地方会不会建有什么与北京相关的建筑呢?

夔中羽找来了北京至内蒙古的几张地形图,当他把九张地形图连接起来看的时候,一个从没关注过的地方展现在眼前。他惊奇地发现: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那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

1206年,成吉思汗创建了蒙古帝国。二十几年后,忽必烈在领地内,由刘秉忠设计城邑,营造宫室,建成了开平,也就是元上都。

元上都和元大都有很亲密的关系,当时元朝是两都制,也就是一个国家有两个首都,那么北京的这条中轴线是否和元上都有关系呢,在地图上测量总有误差,要取得更精确的结果,还需要更加精确的数学计算和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实地测量。夔中羽决定循着北京发出的这条中轴线到内蒙古自治区亲自考察一下。

寻古探今元上都

从北京、河北到内蒙古的正蓝旗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夔中羽考虑,当时负责设计的人会不会是按照当时统治者的意愿,为体现两都统一,而采用上都——大都连线作为大都中轴线的基准线呢?带着这个疑问,夔中羽在当地文化局副局长赛音、元上都史学研究者东希格的陪同下,向元上都遗址进发。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面。

元上都遗址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早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夔中羽行走在上都古城,他们寻找着从古都北京延伸过来的那条线,他们展开地图,依据GPS卫星定位仪寻找元上都遗址中从北京延伸过来的中轴线,并与地图一一对证,然而这条无形的线究竟在哪里呢?

[color=Red]当夔中羽手中的GPS仪显示出东经116度12分的时候,他知道距离真正通过中轴线的那个点只差1分的经度,也就是几百米的距离。[/color]夔中羽把连接元大都与元上都的这条线称为两都线。这么一看,北京城的中轴线就位于两都线的南端。学者们认为,我们不应该用现代人精确的测量方法去评判古人的测量,因为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没有那么完备的工具,更没有必要把这条中轴线刻画得要精确到小数点的4位以后。

对于夔中羽和许多科学家来说,中轴线偏离的原因是否真的是人文因素决定的,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是不管答案是什么,中轴线上那些经历了几百年风霜雨雪的诸多文化历史遗迹,将注定帮助人们揭开这一极富传奇色彩的谜团。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能动模仿自然、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

1、能动模仿自然

能动模仿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屹立于世界园林之林的最显著审美特征,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观赏中国古代园林,首先应该把握此一特征。

2、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

形式美规律,是使一个事物的诸多内容要素组成为一个美的形式的规律。对园林来说,形式美规律就是把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成为一座美的园林的规律。

形式美规律是一个规律群,它主要包括整齐与节奏规律、对称与均衡规律、比例与和谐规律、分层与有序规律、完整与生动规律、多样的统一规律。中国古代园林,都是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它们在形式美规律的作用下,主要形成了层次丰富、主体突出、组合和谐、变化统一等审美特征。

扩展资料

能动模仿自然的要求:

1、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就是源于自然,反映自然,向自然学习。“天人合一”审美观认为,师法自然就是要 讲求真(“法天贵真”),要有天然野趣(“天趣自然”)。

2、融于自然

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

故宫建筑群的强调中轴线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思想。

故宫的设计思想是体现了帝王权力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为了显示整齐严肃的气概,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在整个宫城中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

为了更加强调前朝的尊严,在太和殿前面布置了一系列的庭院和建筑。其中由大清门至天安门为一段,天安门至午门又为一段。午门以后,在弯曲的金水河的后面矗立着外朝正门太和门,太和殿就在其后。这一系列处理手法渲染出外朝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在进入太和殿前就已经感到了严肃的气氛。

扩展资料: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其规模宏大壮丽表现在: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

其建筑精美表现在: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雾,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建筑群

轴线是建筑工程施工图中的轴线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它的作用是为了明确表示建筑物的某一部分的位置并清楚表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墙、柱、梁、屋架等主要承重构件的中心线处作为定位轴线,并编上轴线号。

轴线是用点划线表示的,端部画有圆圈,圆圈内注明编号。水平方向用阿拉伯数字1、2、3、4、5……由左至右顺次编号; 垂直方向用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A、B、C、D、E、F…由下而上依次编号。水平方向的轴线表示开间尺寸; 垂直方向的轴线表示进深尺寸。

扩展资料

在平面制图中,为主体元素定位的参照线也叫轴线。众多轴线组成轴网,轴线用轴号来命名。一般是指把平面或立体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是指一个物体或一个三维图形绕着旋转或者可以设想着旋转的一根直线。也叫中轴线,有时也叫中心线。

杆件的横截面与轴线到目前为止并无严谨的定义,包括杆件本身也只是有一个笼统的说法。本文在承认目前不严谨的杆件的定义的前提下,试图对杆件的横截面与轴线下一个严谨的定义。

-轴线

中轴线是指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对称轴线,它将物体或图形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中轴线在几何学、生物学、建筑学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中轴线是指一个图形的对称轴线。对称轴线是指一个图形中,对称的两部分通过一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就是中轴线。例如,一个矩形的中轴线是将矩形分成两个相等的对称部分的那条直线。中轴线可以是水平的、垂直的或者斜的,具体取决于图形的形状。中轴线具有对称性质,通过它可以简化对称图形的研究和分析。

在生物学中,中轴线是指生物体的主要轴线。例如,在人体解剖学中,脊柱被视为人体的中轴线,它延伸从头部到尾部,支撑和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和对称性对人体的健康和姿势非常重要。中轴线还可以应用于植物生物学,如树木的主干被视为植物的中轴线。

在建筑学中,中轴线是指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建筑物的中轴线通常位于建筑物的中心,将其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中轴线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组织和平衡整个建筑的作用。许多古代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和教堂,都遵循中轴线对称的原则,以达到美学上的和谐和稳定感。

中轴线在几何学、生物学和建筑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对称性分析:中轴线是图形对称性的重要标志。通过中轴线,可以将图形分成对称的两部分,从而简化了对称图形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中轴线和对称性,可以揭示图形的特性和性质。

2、结构和稳定性:在生物学中,中轴线是生物体的主要轴线。例如,人类的脊柱被视为中轴线,它支撑和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中轴线的正常生理曲线和对称性对人体的健康和姿势非常重要。同样,在建筑学中,中轴线是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它起到了组织和平衡整个建筑的作用。中轴线的存在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并赋予其美学上的和谐感。

3、设计原则:中轴线在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建筑设计中,中轴线常常被用来划分空间,规划布局,并决定建筑物的对称性和平衡感。许多古代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和教堂,都遵循中轴线对称的原则,以达到美学上的和谐和稳定感。在产品设计和艺术创作中,中轴线也常被用来创造对称和平衡的效果。

在建筑图纸中,为主体元素定位的参照线叫轴线。

比如画一条对称轴:用以标识中心的线条或表示中点的一,中心线在机械、建筑、水利、市政等各大专业制图中,有其特定的用途,它能给物体以准确的定位。从左往右是10轴到1轴,从左往右是1轴到10轴。

建筑图纸里面的轴线,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坐标系,是图中所有构件的平面位置的参照基准。张房屋平面图首先要画出“轴网”,就是纵横轴线交织的方格网,纵的网线叫‘轴’(也叫纵轴线),横的网线叫‘线’(也叫横轴线),编上号,注上之间的距离,就容易把墙、柱、门、窗等的画在上面而不乱。

史海钩沉|民国游记中的北京中轴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尹凌 徐悦洋 民国游记中北京中轴线连贯轴线印象 天坛、故宫、景山、钟鼓楼这些分布在北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