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汉朝皇帝的排列顺序(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〇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三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唐朝手抄报内容如下:
历史介绍:
唐朝建于公元618年,开国公李渊,李渊就是唐高祖,年号武德。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当上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647年改年号贞观,李渊成为了寂寥的太上皇。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唐高宗李治即位,650年,改元永徽,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皇后。683年,唐高宗病逝,唐中宗李显即位。
684年,唐中宗被武则天废掉,唐睿宗李旦即位,690年,李旦被废,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武则天晚年,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乱政,705年神龙政变爆发,二张被杀,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即位,改国号为唐。707年太子李重俊爆发政变,失败。
710年,唐中宗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韦皇后立李重茂为皇帝,临朝称制,改元唐隆,唐朝规模最大的政变,唐隆政变爆发。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和李旦的妹妹镇国太平公主把毒杀唐中宗的这顶大帽子扣到了韦皇后头上,并杀掉了韦皇后、安乐公主、才女上官婉儿、韦氏宗族和韦后党羽。
唐朝的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劝君更进—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中大学都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初一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历史的科学性表现在: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二是它所承担的任务。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仅凭这两条,历史学就具有了一般科学所具有的科学性。
一门学科的科学性的一般判断根据是:
(1)“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因为只要客观实在的东西,才可能有它内在的发展规律”;
(2)它“必须是旨在探讨对象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历史学显然符合这两层要求。但是,这样的历史学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科学,因为它只是具备了成为一门科学的必要前提,还不具备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所应有的充分前提。一门学科要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还需要同时符合第三层要求:“必须以揭示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然后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即它的内在联系)去说明事物的原因,是为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
这样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真正科学的历史学,迄今为止,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产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为前提的。这种历史观为历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它显示出区别于以往其他史学的顽强特征,显示出它的鲜明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征,是它仅仅从历史本身去认识历史,而不是从天上的云雾中或是从人们的心灵、头脑中去认识历史。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首先确定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把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都当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去研究,从而在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它坚信,只要从顽强的事实出发,才能如实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其次,“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际应用,获得了研究历史现象之间必然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并依其规律描述真实历史过程的实证科学。”“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探讨。然而,至今的哲学发展史表明,到目前为止,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说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于是,问题就简化成这样,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作指导,历史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据此,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除它具备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所必须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据就在于它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科学性,根本地决定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
1、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 李世民(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2、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 秦始皇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闭乒堋9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钡热耍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3、汉武帝刘彻(前157―前87),字通,幼名彘,汉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文学家。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汀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着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我精心整理了与历史相关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与历史相关的手抄报内容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功、戚继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人称卧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军事家。他一生追随刘备,多次为刘备打仗时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取荆州,得马超,破许昌……一生为蜀国立下的功绩不计其数,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为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将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岁时去世,死前留下了一个图本和以后出事的应对措施,帮助蜀国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样兴旺了一阵子。
诸葛亮一生经历过许多大的战争,且计谋大部分是诸葛亮出的。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方设法的要除掉诸葛亮。这时正值秋日,在许昌整顿了一年的曹军现已精神焕发,准备驾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军中却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计,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若十日内没有完成,便军法处置。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抱怨,而是说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诸葛亮说大话,于是便任由他去了。第二天,诸葛亮把从鲁肃那里借来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满了草人,并下令向曹军水寨进发。这一天正好有雾,曹军的视线不好,错把草人当成了士兵。霎时间,曹军朝草船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条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上轻而易举凑齐了十万多支箭,周瑜哑口无言,计划落空。
诸葛亮最令人感动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心。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疾病缠身的那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对他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刘备死后,有才能的诸葛亮并没有称王称帝之心,而是全力帮助后主刘禅带兵打仗,管理国家大事,对待刘备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但是蜀国有才能的人都相继死去,诸葛亮一个人独木难支,难管朝政,最终死去。他在临死时还在关心着国家大事。
诸葛亮这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被人忘却。
关于历史的名言
1、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圣家族》
4、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休谟(英)《论历史研究》
5、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中)《中国历史的翻案》
6、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7、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8、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现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10、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米·左琴科(苏)《一本浅蓝色的书》
11、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乔万尼奥里(意)《斯巴达克思》
12、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3、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4、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法)《悲惨世界》
15、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罗素(英)《自由与组织》
16、历史会重演。——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
17、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8、历史家的职责是要确切、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好,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19、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阿伦·尼文斯(美)《历史学导论》
20、历史事件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时,则必须研究人们是在怎么想的。——科林伍德(英)《历史的观念》
秦朝历史手抄报内容如下:
1、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的始祖为秦王嬴政,他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这个过程中,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措施,包括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军队建设等。
2、秦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秦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这些制度有效地维护了秦朝的统一和稳定,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秦朝的经济和文化: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推行统一的货币、度量衡制度、农业税收等。这些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人民带来了负担。同时,秦朝也推行了文化改革,包括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等。这些改革对于维护秦朝的统一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秦朝的对外扩张:秦朝在统一六国后,继续向外扩张领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南征百越、北征匈奴等。这些战争不仅扩大了秦朝的领土,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5、秦朝的衰落和灭亡:秦朝在后期逐渐走向衰落,主要原因包括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农民起义等。最终,秦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灭亡。
国号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伯益),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自己喜欢的手抄报吧,手抄报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七上历史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青铜器上刻金文,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古人观天很注意,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战国二十四节气。
(三)最早名医是扁鹊,针刺汤药和按摩,“望闻问切”诊疾病,中医沿用真不错。
(四)楚国诗人叫屈原,上了世界名人篇,抒情长诗有“离骚”,思想艺术传千年。
(五)孔子相传为圣人,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因材施教出贤能,启发学生多思考,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老子道家创始人,学说记在《道德经,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百家争鸣好形式,“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 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十、“秦王扫六合”
(一)前230 —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始皇咸阳来登基,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统一度量衡,还有货币和文字,为了思想大控制,“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抵御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开疆拓土好疆域,世界大国了不起。
十一、“伐无道 诛暴秦”
(一)秦朝暴政民愤激,戍卒大泽揭竿起,势如破竹建政权,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刘邦用人“张萧韩,前202(年)建西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百姓的负担。
“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
着眼长治和久安,武帝一统更不凡。
(二)雄才大略汉武帝,善用人才把权集,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武帝治河有高招,文武官员背柴草,亲临工地看治理,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东汉明帝修黄河,筑起大堤一千多(里),被淹土地变良田,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西汉耕犁装犁壁,耧车播种新工具,丝绸织布提花机,杜诗水排用水力。
(四)武帝集权有经验,统一铸造五株钱,盐铁经营归中央,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盛,汉初被迫去和亲,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追溯历史两汉期,甘肃玉门阳关西,而今人们称西域,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召募使者出西域,企图联络大月氏,共同对匈来夹击。
(二)张骞两次出西域,排除艰险建史绩,沟通促进东与西,历史意义了不起。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通欧洲,陆海贸易大发展,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社会面貌大改观,设立西域都护符,总管西域的事务。
(四)铸铁凿井和开渠,织布漆器金工具,
带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还有歌舞和乐器。
(五)海上丝路也不差,广东沿海大出发,中南半岛往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
继续通往孟加拉,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东汉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二)华佗外科是名医,“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还编体操“五禽戏”。
(三)东汉末年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司马迁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武帝,编撰使用纪传体,文笔简洁是范例。
(五)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水平显神功,艺术群像磅礴势,造型精美又生动。
十八、三国鼎立
(一)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老骥伏枥志千里,二零八年战又起,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赤壁之战定大局,魏蜀吴国三鼎立,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定都成都汉业继,二二二年孙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魏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联系内地与台湾。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妄图一举灭东晋,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将士不愿去卖命,前师不忘有教训,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土地肥沃无人垦,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迁江南,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有个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大计,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 学汉礼,
卑汉联姻受鼓励,采用汉制学令律,
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南朝“冲之”爱科研,数学天文有贡献,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书《缀术》有功绩,计算年时差无几,
造“千里船”行百里,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北朝有个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他写,农林牧副渔五业,不误农时抓季节,
改进技术和方法,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郦道元写《水经注》,地理学中是专著,江河水道为纲目,地形物产与风俗,
山川城镇与古迹,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东晋羲之写字行,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北朝劈山凿石窟,“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吸收佛教的艺术。
中国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本文2023-10-25 20:30: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