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史书,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
正史
《春秋会要》
《七国考》
《秦会要订补》
《西汉会要》
《东汉会要》
《三国会要》
《唐会要》
《五代会要》
《宋会要》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元会典》
《明会要》
《明会典》
《清会典》
《二十五史》
综合类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山堂考索》《永乐大典》《渊鉴类函》《古今图书集成》
专门性类书
《册府元龟》《三才图会》《图书编》《格致镜原》《佩文韵府》《子史精华》
雕镌天花乱坠的世界 辛德勇 2011-3-23
所谓“天凤三年鄣郡都尉”砖铭文与秦“故鄣郡”的名称以及莽汉之际的年号问题(上) 辛德勇 2011-3-7
题天一阁旧藏明刻本《天台集》 辛德勇 2011-1-13
补谈所谓“匆匆不暇草书” 辛德勇 2010-12-8
金匮石室与残砖断瓦 辛德勇 2010-11-17
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 荣新江 2010-11-15
关于契丹小字《耶律糺里墓志铭》的若干问题 刘浦江 2010-10-12
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约及誓碑 刘浦江 2010-10-12
说阜昌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 辛德勇 2010-8-24
掩映之间——宋代尚书内省管窥 Deng Xiaonan 2010-5-21
出土材料与唐宋女性研究 Deng Xiaonan 2010-5-21
The Soviet Impact on Gender Equality in China in the 1950s' Zang Jian 2010-5-7
Further Remarks Sogdian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Rong Xinjiang 2010-5-7
Newly discovered Chinese-Khotanese Bilingual Tallies Rong Xinjiang 2010-5-7
On the Dating of the Khotanese Documents from the Area of Khotan Zhang Guangda and Rong Xinjiang 2010-5-7
The Name of the So-callde Tumshuqese Langguage Rong Xinjiang 2010-5-7
草原地带の突厥石人から见た东西文化交流 Wang Xiaofu 2010-5-7
近世以後における中国都市形态史研究 Li Xiaocong 2010-5-7
The end of the Five Virtues theory:Changes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in China since the Song Dynasty Liu Pujiang 2010-5-7
契丹名、字研究——文化人类学の视点からみた父子连名制 Liu Pujiang 2010-5-7
近年における北京吴简研讨班の主要成果につぃて Luo Xin 2010-5-7
中国古地図の再会——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図の整理と考察 Li Xiaocong 2010-5-7
拝火教と突厥の盛衰 Wang Xiaofu 2010-5-7
日本の人文学杂感――中国史研究を中心として Deng Xiaonan 2010-5-7
多面的な政治业绩と调查宋代の情报处理システム Deng Xiaonan 2010-5-7
考古资料と唐宋女性史研究――唐代西北と宋代华北を事例として Deng Xiaonan 2010-5-14
TheAncestors' Family Instructions:Authority and Sovereignty in Song China Deng Xiaonan 2010-5-7
白江口の战いに関する历史的地名の考证 Wang Xiaofu 2010-5-7
靺鞨、女真逓兴述论——渤海国を中心として Wang Xiaofu 2010-5-7
Chinese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Li Xiaocong 2010-5-7
Women Returning Home-A Topic of Chinese Women’s Liberation Zang Jian 2010-5-7
Autorite imperiale et gouvernement dans la Chine medievale Deng Xiaonan 2010-5-10
Wome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Song China Zang Jian 2010-5-7
Women in Turfan during the Sixth to Eighth Centuries: A Look at their Activities outside the Home Deng Xiaonan 2010-5-10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 辛德勇 2010-3-25
越王勾践徙都琅邪事析义 辛德勇 2010-3-22
隋大兴城坊考稿 辛德勇 2010-1-22
述钱塘汪氏自存本振绮堂重刻《湖船录》 辛德勇 2010-1-21
一时故实,百年蓍龟 辛德勇
关于《水经注图》 辛德勇
契丹开国年代问题——立足于史源学的考察 刘浦江
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 刘浦江
《汉书》赵佗“处粤四十九年”说订讹 辛德勇
题嘉庆初刻两卷本黄钺《壹斋集》 辛德勇
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形态与结构演进之研究 李孝聪
论《两京新记》在中国古代城市文献编述史上的意义 辛德勇
创新与因循:从“祖宗之法”看宋代政治基调 邓小南
永远的挑战: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 邓小南
“真吏”新解 罗新
吉木萨尔二工河古突厥文刻铭的调查与思考 罗新
由草原突厥石人看东西文化交流 王小甫
蒙古崛兴与政治文化 王小甫
王化与山险——中古早期南方诸蛮历史命运之概观 罗新
题孙人和旧藏初印本《禹贡本义》 辛德勇
记百万塔陀罗尼清末传入中国的一条史料 辛德勇
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 辛德勇
太原的异名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辛德勇
汉“元朔五年弩”鐖郭铭文述疑 辛德勇
重谈中国古代以年号纪年的启用时间 辛德勇
“访闻”与“体量”:宋廷考察地方的路径举例 邓小南
《契丹地理之图》考略 刘浦江
西汉宗室绝国考 陈苏镇
新出吐鲁番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 荣新江
吐鲁番新出送使文书与阚氏高昌王国的郡县城镇 荣新江
吐鲁番新出《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研究 荣新江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荣新江
浅议宋人子嗣观念变化及对妇女生活的影响 臧健
张芝“匆匆不暇草书”本义辨说 辛德勇
谭其骧先生写给我的一封信 辛德勇
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
说“借书一痴,还书一痴” 辛德勇
跋绍良先生所藏元王氏《直说素书》 辛德勇
《绍良书话》序言 辛德勇
谈传言所说晚近存世金刻本《旧五代史》乃绝无其事 辛德勇
论阙特勤之阙 罗新
中韩关系视野下的《三国史记》撰作 王小甫
19世纪后半期以来清朝学者编绘历史地图的主要成就 辛德勇
导向的确立——兼谈宋初“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邓小南
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影响 臧健
两汉之际的谶纬与《公羊》学 陈苏镇
记我买过的几部影印本古籍 辛德勇
跋绍良先生旧藏无著盦辑校《草窗词》 辛德勇
读《隋代墓志铭汇考》 辛德勇
漫谈丛书零本的收藏 辛德勇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
黄永年先生与古文献研究 辛德勇
《孙吴政区地理研究》序言 辛德勇
再谈“东丹国”国号问题 刘浦江
默室求深,备其宣导 辛德勇
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 辛德勇
《王重民向达先生所摄敦煌西域文献照片合集》序 荣新江
池田温《敦煌文书的世界》序 荣新江
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 罗新
汉初侯国隶属关系考 陈苏镇
“祖宗故事”与宋代的《宝训》、《圣政》 邓小南
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王小甫
金中都“永安”考 刘浦江
清代城镇街头的公众文字信息 辛德勇
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 辛德勇
唐人模勒元白诗非雕版印刷说 辛德勇
释《南史·宋本纪》之“禾绢闭眼诺” 辛德勇
显曲江风度 见武溪风采 辛德勇
上古史地研究二题 辛德勇
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 张希清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 阎步克
“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刘浦江
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 陈苏镇
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邓小南
柔然官制续考 罗新
拜火教与突厥兴衰——以古代突厥斗战神研究为中心 王小甫
收养:一个不可忽略的人口与社会问题——宋元民间收养习俗异同初探 臧健
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 荣新江
孔道与平台: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李孝聪
肃慎辛氏箧存稀见明人别集题录 辛德勇 2007628
中国对瑞典国最早的全面记述——述清末写本《瑞典国记略》之历史由来 辛德勇 2007621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辛德勇 200758
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 辛德勇 2007412
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谭其骧 2007412
花冤大头钱买书读 辛德勇 2007412
《澶渊之盟新论》前言 张希清 200745
《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前言 张希清 200745
黄永年先生教我读书买书 辛德勇 2007320
《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辛德勇 2007320
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 辛德勇 200634
两汉州制新考 辛德勇 200634
落伍的一年 辛德勇
西汉关中龙首渠所灌溉之“卤地”抑或“恶地”与合理对待传世文献问题 辛德勇
咸丰九修《毘陵徐氏宗谱》与中国古代的铜活字印本问题 辛德勇
以五原郡的始设时间为例述吕祖谦之历史考辨 辛德勇
一份有关《中国疆域沿革史》的学术史料——史念海《述<中国疆域沿革史>书》
汉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 辛德勇
我与绍良先生的书缘 辛德勇
《中国考试通史》(宋辽金元卷)后记 张希清
《中国考试通史》(宋辽金元卷)序言 张希清
中国考试通史第二卷(宋辽金元)目录 张希清
《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三卷(宋)简明目录 张希清
“无情如造化 至公如权衡”——宋代科举封弥誊录制度述论 张希清
“清、慎、勤”——为官第一箴言 张希清
历史上的包公 张希清
斯波义信先生北京大学座谈记录
西汉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
《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研究》序言 辛德勇
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下) 辛德勇
河山集提要 辛德勇
《靖逆记》原本判别 辛德勇
《两京新记辑校》前言 辛德勇
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上) 辛德勇
在书市的最后一个秋日里 辛德勇
钱泳《记事珠》稿本经眼识略 辛德勇
五德终始说之终结 刘浦江
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 刘浦江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刘浦江
中国古典目录学中史部之演化轨迹述略 辛德勇
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的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的战略地位 辛德勇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的历史价值 辛德勇
《三辅黄图校释》后述 辛德勇
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 阎步克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辛德勇
阴山高阙与阳山高阙辨析——并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走向以及长城之起源诸问题 辛德勇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阎步克
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制度述论 阎步克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罗新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阎步克
北朝墓志丛札(一) 罗新
北魏直勤考 阎步克
墨山国之路 罗新
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 罗新
北大与敦煌学 荣新江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荣新江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中古时期粟特人的迁徙与入居 荣新江
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的关系 王小甫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以北宋时期为中心 邓小南
试析北宋初期的枢密院及其长官人选 邓小南
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 邓小南
走向再造:试谈十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 邓小南
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 刘浦江
辽朝“横帐”考 刘浦江
辽朝国号考释 刘浦江
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 刘浦江
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刘浦江
金代捺钵研究 刘浦江
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辛德勇
记南明刻本《西曹秋思》——并发黄道周弹劾杨嗣昌事件之覆 辛德勇
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有唐至明十七种类书之大成的〈渊鉴类函〉最浩博的〈佩文韵府〉填空:1世界上最早的书目要推古希腊目录学家、诗人卡里马科斯编的《各科著名学者及其著作一览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书目的国家之一。2班固编的《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有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群书目录。3官修书目中最出色的代表要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4宋代产生的三部重要私家书目是晁公武的《群斋读书志》、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5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它开创了我国类书的编撰体例,被誉为“千古类书的权舆”。6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平广记〉〈文苑英华〉。7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8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概念:1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系统汇集有关知识材料,并按易于检索的方法排检,以便迅速提供知识信息的图书。2文摘:则是摘录有关的报刊论文或图书的主要内容。3字典:主要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4词典:主要说明词语的概念、意义和用法。5类书:是辑录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资料。功能:1)查找词藻典故和诗词文句出处。2)查考史实和事物掌故。3)辑佚和校勘古籍。6政书:是专门记载历代或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资料。7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总汇各个学科或某一学科的知识,提供人类有关知识领域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8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有关事物或学科的进展情况、重要文献及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版物。9手册:是汇集某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基本知识和资料。10名录:是汇集机构名、人名、地名等专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11统计资料:是系统汇集有关身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统计数字和资料。数据集和数学用表;则是系统汇集有关科学和生产方面的数据、公式等资料。12年表:是汇集历史年代和历史大事资料。13历表:是汇集不同历法的年月日资料。14书目:也称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的工具。15索引:是著录书刊中的题名、语词、主题、人名、地名、事件及其它事物名称,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指明出处的一种检索工具。16丛书:又称丛刻、丛刊、丛编、汇刻、合刻,是辑汇有关著作,并冠以总名的一种著作集。重要的丛书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17总集:汇集多人作品为一书,称为总集。重要的总集有<诗经>《楚辞》《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宋词》《全上古三代秦汉三过六朝文》《昭明文选》《文苑英华》《全唐文》《全宋文》〈全明文〉〈清文汇〉等。18汇编:通常称作资料汇编,是一种围绕某一学科、专题汇辑各种文献资料的著作。重要的汇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古典文学资料汇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中国技术成果大全〉〈实用科技信息汇编〉等。
简答;1工具书的功能用途:指示读书门径、解释疑难问题、指引资料线索、提供参考资料、辅助辑佚校勘、传播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2工具书的排检方法:一字顺排检法(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汉语拼音字母排列法)。二分类排检法。(学科体系排列法、事物性质排列法)三时、地排检法(时序法、地序法)3部首法的优缺点:优点:它把结构形态复杂而又极不规则的庞大数量的汉字分别归纳在一、二百个部首里,基本上符合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人们查字的习惯。不认识的字,不能用音序检字时,可以用部首法查出来。缺点:主要是部首位置不固定,或在做或在右,或在上或在下,有的还在中间,难以判定。以“年”字为例,有的字词典将其放在“/”部,有的放入“厂”部,有的放在“干”部。
4西汉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个类目。5书目的功能:检索功能、报道功能、导读功能。6古今重要的书目有哪些?《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目录》《书目答问》《贩书偶记》《群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丛书总录》《中国近现代丛书目录》《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等。7索引可分为哪几类?按照索引标引对象可分为篇目索引,内容索引又可分为语词索引、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分子式索引、引文索引等。8索引的作用:是揭示和检索文献的工具,它是以文献中的某一具体事项和内容作为和检索单元,主要为读者指引其所在位置,起指南、指向、示址的作用,能够提高文献检索的深度和检索效率,因而,为人们所重视。9重要的索引有哪些?《十三经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二十五史索引》《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全国报刊索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题索引》《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索引》《中国近代史论文资料索引》《中国现代史论文著作目录索引》《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室名别号索引》《中国现代作家笔名索引》10我国古代的字典词典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专就词典而言,又可分为哪几类?我国古代的字典词典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义为系的字、词典。二是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三是以韵为系的韵书。词典又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语文性词典(词表)。第二类是百科性词典。第三类是专科性或专门性词典、词表。11重要的语文性字、词典有哪些?以收录古代汉语词(字)为主的古汉语字书、词典。如《经籍篆诘》《辞源》(修订本)等;以收录现代汉语词(字)为主的现代汉语词典、词表等,如《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调查词汇》等,以及兼收古今词(字)的混合型词典,如《汉语大词典》等。12查人名、地名重要的词典有哪些?《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等。13年鉴的分类,各类中重要的年鉴有哪些?:按收录的知识范围分,有综合性年鉴(如〈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及〈申报年鉴〉)和专门性年鉴(如〈中国哲学年鉴〉〈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教育年鉴〉〈唐代文学研究年鉴〉〈自然科学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等);按收录的地区范围分,有国际性年鉴(〈世界哲学年鉴〉)、国家性年鉴和地方性年鉴(如〈广东年鉴〉〈上海文化年鉴〉〈北京文艺年鉴〉〈广州经济年鉴〉等);按编撰特点分,有百科全书性年鉴和统计性年鉴等(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等)。14重要的年表、历表有哪些?年表部分,万过鼎〈中国历史纪年表〉,荣孟源〈中国历史纪年〉、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念表〉、汤有恩的〈公元干支推算表〉、剪伯赞〈中外历史年表〉、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央宣传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等。历表部分,陈垣〈中西回史日历〉、薛仲三〈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方诗铭〈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等。15查古书要利用哪些目录?查索古书,可利用史志目录,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也可利用官、私目录,如〈崇文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群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还可以利用丛书目录,如〈中国丛书总录〉〈中国丛书广录〉等。16查现代图书要利用哪些目录?查索现代书,可利用〈民国时期总目录〉〈中国近现代丛书目录〉〈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等。17查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资料,需要利用哪些索引?查语言学论文资料,利用〈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语文教学篇目索引〉等。查文学论文资料,利用在〈全国报刊文学论文索引〉〈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国现代当代文学论文索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资料索引〉等。18查冷僻字要利用哪些字典?利用收字较多的字典,如〈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中华大字典〉(收字48000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等。19查语文性词汇的词典有哪些?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词诠〉〈古书虚字集释〉〈汉语成语大词典〉等。20查诗文句出处要利用那些词典和索引?利用〈诗词名句辞典〉〈历代诗词名句辞典〉〈历代名句赏析辞典〉〈十三经索引〉〈全唐诗索引〉〈万首唐人绝句索引〉〈唐宋明诗索引〉〈唐宋明诗索引〉〈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21查古典要利用哪些辞典和类书?利用〈古书典故辞典〉〈中国历史典故辞典〉〈中外典故辞典〉〈全唐诗典故辞典〉〈全宋词典故辞典〉等;也可利用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书图书集成〉〈佩文韵府〉等;一般词典、成语词典也可以查典故。22查古人名号利用哪些工具书利用在,<中国人名大辞典><室名别号索引><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历代人物谥号封爵索引><古代名人字号辞典><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录>等23查古人传记资料应利用哪些工具书可利用人名辞典,如<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中国音乐舞蹈戏曲人名辞典>等;可利用传记索引,如<二十四史记传人名索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宋代传记资料索引><元人传记资料索引><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三十三种清代传记引得>等;可利用年谱,如<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综录><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等24查近现代人物资料应利用哪些工具书可利用人物传,如<民国人物传><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中国现代哲学人物评传><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家传>等;可利用人名辞典,如<当代国际人物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辞典><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革命史人物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演员辞典>等;可利用人名索引和传记资料索引,如<民国以来人名别号索引><中国现代作家笔名索引><中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等25查古代法规制度应利用哪些类型的工具书利用辞典,如<中国古代法学辞典><中国政治制度辞典><中国历代官制辞典><二十六史大辞典>(典章制度卷)等;利用职官表,如<历代职官表><清代职官表><历代管制\兵制\科学制度表释>等;利用法律汇编,如<九朝律考><历代刑法考><唐明律合编><大清律辑注>等;利用政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26查现代法规条约利用哪些工具书利用<中华人民政府法令汇编><中华民国法规汇编><中华民国法规辑要><外交法规汇编><教育法令汇编><财政法规汇编><国际条约集><中外旧约章汇编>等27新中国法规条约的查找利用哪些工具书;利用<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条约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多边条约集>等28地名辞典的查找:利用地名辞典,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国市县大辞典><中国名山大川辞典><世界地名辞典><世界历史地名辞典>等;利用<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沿革表>以及各种地方志等
论述:1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例,谈谈类书是按什么分类的?清代编的《古今图书集成》按分类排检法中的事物性质排列法分类的。它分为6汇编(即历象汇编、方舆汇编、明伦汇编、博物汇编、理学汇编、经济汇编),下分32典(如经济汇编中分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再下分为6109部。同一部中,大体上就是同一性质的资料。2修订本《词源》与《词海》比较,二者在收词范围和用途上有何不同?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条目,,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收单字12890个。所收字按214部首排列。每字下首先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注音,并加注《广韵》的反切、声调、韵部、声纽,《广韵》不收的字,采用《集韵》或其他的韵书、字书的反切。字下按笔画多少依次排列复词,共收词84134条。字、词的解释,用浅近的文言,并尽可能地征引最早的书证。引例注明书名、篇目或卷次,便于读者复案。书前有《部首目录》、《难检字表》,书末有四角号码《索引》。《辞海》收词有十万多条,包括单音词和复音词。全书按部首排列,略同《词源》。首字下注音反切、直音及韵部,复词不注音。释文先解意义,再引古书例句,都较《词源》有所改进。如《词源》引书不注篇名,常为论者所病,此书即加注篇名。另如增加新式标点,增收不少新词,这些都有益于读者。3唐宋明清四代各产生了那些重要类书?唐代以〈艺文类聚〉(欧阳询等奉编)〈文思博要〉(高士廉奉明编)〈三教珠英〉(张宗昌等编)〈初学记〉(徐坚等编)等较著名宋代类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出现了宋初的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而且出现了各种仿唐、续唐的类书,如祝穆的《事文类聚》、潘自牧的〈〈记纂渊海〉〉、刘应李的〈翰墨大全〉孙传的〈后六贴〉等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类书,如有为科举应试而编的〈玉海〉、(王应麟)〈文选双字类要〉(苏易简)、也有供乡塾诵习之用的〈两汉蒙求〉(刘班)和供民间充当顾问的〈事林广记〉(陈元倩)记载古农艺资料的〈全芳备祖〉(陈景沂),专门收录史令史实典故的〈岁时广记〉,专门供查考事物起源的〈事物纪原〉(高承),又有用书目分隶故实的〈小学绀珠〉(王应麟)。明代类书又有性的发展。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仿唐宋的〈类隽〉(郑若庸)、〈经济类编〉(冯琦、冯理)、〈群书备数〉(张九韶)集唐宋的〈唐类函〉(俞安期),〈文选锦字〉,专门纪录图谱资料的〈三才图会〉〈图书编〉,专门辑考事物称谓的〈艺林汇考〉和〈事物异名录〉。清代有我国现存及姐妹篇〈骈字类编〉等。4〈中国大百科全书〉收词多少条?按学科分了哪些卷?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全书约7万多条目,12亿字共74卷,1993年出齐。该书包括66个学科,分卷有:《天文学》《外国文学Ⅰ、Ⅱ》《体育》《戏曲艺术》《纺织》《环境文学》《法学》《教育》《矿治》《力学》《交通》《考古》《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民族》《电子与计算机Ⅰ、Ⅱ》《哲学》《航空 航天》《土木工程》《数学》《宗教》《中国文学Ⅰ、Ⅱ》《固体地球物理 测绘学 空间科学》《语言文学》《机械工程Ⅰ、Ⅱ》《化工》《音乐 舞蹈》《军事》《戏剧》《中国历史Ⅰ、Ⅱ、Ⅲ》《外国历史》《农业》《地理学》《新闻 出版》《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美术》《心理学》《生物学》《轻工》等和总索引。
四角号码查字方法:取角法。例 以
刘向编的《别录》是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他死后,刘歆子承父业编辑《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分类法。
东汉的班固十分赞赏刘向目录思想,在《七略》基础上编著《汉书 艺文志》,开创史志目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时,荀勖依刘向《别录》整理宫中图书,编著《中经新簿》,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和史部在目录分类体系中的独立设置。
到南宋时,郑樵对目录学又有新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会通”,“求是”和“创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通志》的《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中,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形成详明图书类例。
清代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体例、提要撰写、文献考订方面有独特成就,在文献分类方面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后来的目录学以颇大影响,为今人查考古代文献提供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章学诚是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是“道不离器”,学术观点是“六经皆史”,他的《校仇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章学诚继承和发扬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高度概括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著和别裁等方法,提高目录学的价值,推动了目录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目录学的影响,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分类体系,对所译西学书分类、编目,以崭新的近代学科类别作分类标准,打破传统著录法,在分类方面:分西学、西政、杂类三大类,打破“四分法”永制,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的雏型,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在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属姚名达,他提倡主题目录,精撰解题,排架目录与寻书目录分开,前者按分类,后者按主题。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批评现代目录学效西方之法,而把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优点丢失,主张中西兼容,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创发展中国目录学。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发展了章学诚的观点,认为在目录体例中,篇目、小序、叙录等都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录必须具备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杜定友等受国际影响,具有目录学的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注重目录学的检索思想。中国现代早期目录学主要是对国外目录学的学习及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总结。
1你去人大的考研论坛看看 应该有往届的师兄师姐卖的
呵呵
2050101文艺学
01 文学基本原理
02 中国文论
03 西方文论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文艺学基础理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社会语言学
02 修辞学
03 汉语应用与信息处理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7语言学理论
④834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
应用语言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汉语语法史
02 词汇学(含训诂学)
03 文字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7语言学理论
④834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02 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8古代汉语
④835经典释读与文化史
复试笔试科目:
古文献专题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 先秦两汉文学
02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03 宋元文学
04 明清文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 中国现代文学
02 中国当代文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 比较文学
02 世界文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外国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22国学与汉学
01 国学及其对外教学
02 域外汉学研究
03 古典语文学与人文计算
04 出土文献研究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8古代汉语
④835经典释读与文化史 复试笔试科目:
四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23写作理论与实践
01 写作基础理论
02 文体写作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④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写作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24对外汉语教学
01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02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0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04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研究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617语言学理论
④834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写作、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111 文学院
616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建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於可训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论》(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617 语言学理论:
高名凯、石安石著:《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87年重排本
徐通锵、叶蜚声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18 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4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沈祥源主编:《古代汉语》,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33 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简编》(第五版)(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梁立基等主编:《外国文学简编》(第三版)(亚非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4 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4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沈祥源主编:《古代汉语》,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835 经典释读与文化史:
《论语》(中华书局点校本);《孟子》(中华书局点校本)
《老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孙钦善著:《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3按我的理解,你想考中文专业的研究生。
这个专业考研方向主要有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文艺理论、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等,后两个一般学校没有,只在个别学校开设,你说你想考文学方向的是现当代文学还是古代文学呢?
不管考哪个,你都必须登陆你想考的学校的硕士研究生网页去查询参考书,因为每个学校的参考书是不一样的。以古代文学史为例,文学史肯定考文学资料选,有的学校参考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有的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比如考语言文字学,同是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有的学校要求看王力的书,有的则要求看郭锡良的。
至于你说必须看什么书,我认为你把要求的书目熟背就差不多了。一般学校的出题范围都在参考书目内。应该看的名著太多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比如四大名著,呵呵。
看样子你不是中文系的,假如我问你,考你的专业哪些书籍必须看,你怎么说?
看参考书,熟参考书即可。其它凭兴趣。
祝你考研成功!!
有数学的只考一门专业课,没数学的考两门专业课。举个例子,考古代文学史的话,考两门专业课,一门是文学史知识,另一门可能是语言学,具体学校不同也有差异,不过都在中文专业范围内。还是那句话,要考的学校会给出参考书。
对于文论知识,高教出的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是经典教材,古代文论名著也很多,刘勰的《文心雕龙》、曹丕的《典论·论文》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仔细研读的话,受益匪浅。
哎,你要是背下来文学史教材你就会很厉害了,我就考这个,痛苦死了~~~~~~~
1、《搜神记》
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2、山海经
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3、洞冥记
通过天堂地狱的鬼神生活,展示了清末民初在革命风潮中死不悔改的封建地主阶级借助鬼神迷信自我麻醉的惶恐心态。该书攻击义和团、辛亥革命,意欲将进步人士、开明学者及军械学家皆以鬼神法力打入地狱。
又鼓吹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欲等待真命紫微天子下世,以重造一个地主们所期望的中世纪圣贤国度。
4、中国神话
是由王新禧所编写,2010年5月1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本好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神话里的故事和人物。暮霭昏沉的夜晚里,温暖而迷蒙的灯下,老人们徐徐道来的一个个充满奇情幻想的精彩故事,勾勒出我们儿时最美丽的梦。穿越神话的天空,在云之彼端,一个神话就是莲花一朵,一个神话就是明珠一颖。
中华神话就如一本读不完写不尽、博大精深的书,令人一世痴迷,一生探究。
5、佛门故事 神异篇
收入了历代僧人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或为拯救危困,或为教导行善,或为阐扬佛法,或是救人治病,或是祈福兴雨,或是预言世事,所留下的一百余则神奇事迹,均是典籍中影响深远的故事。全书分为五辑,每辑二十余个故事。文字流畅,内容通俗。
本文2023-08-05 02:46: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