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不是照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不是照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第1张

此《雪景寒林图》将北宋人敬畏和顶礼膜拜山川的虔诚精神展现出来。置身此煌煌巨制之前,高山仰止的视觉震撼让人肃然起敬。

  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据说因其性情温和宽厚,故得名「宽」,渐渐人们以绰号相称,他自己也在画上署名「范宽」。

  初学画时,师法另一山水画名家李成,但其质朴宽厚的个性与李成的俊秀文雅并不契合,两人的生活体验也相去甚远:范宽长期往来于关中、洛阳之间,李成则一直在山东营丘一带活动。由于所见所感迥异,两人笔性、画风自然大异其趣,范宽师法前辈不得进步,转而向其生活中的真山真水学习,体悟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后的范宽,果然面目一新——纪念碑式的高耸山峰,坚实的岩石质感、厚重而稳固的山体。范宽着意物象质地、本貌的展现,塑造凝练静止的山水气象,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貌。

   范宽的笔法质朴真实、笔力浑厚老健,尤以「雨点皴」著称。「雨点皴」为形似雨点的皴笔,是范宽山水画的特征之一。「雨点皴」是将毛笔用力厾下后迅速提起,形成下笔重而提笔轻的长点,适宜表现山石雄浑坚实的神貌,是范宽观察周遭环境而概括出的表现手法。范宽在《雪景寒林图》中用此种长点皴笔密密铺陈群峰,并以淡墨的渲染凸显积雪厚度及烟云的变幻光影,巧妙烘染出幽静、深邃的意境。此外,他还以写实的态度面对自然,在山顶上勾画着细短的小枝桠,「真石老树,挺生笔下」。

   《雪景寒林图》描绘的是关中的山林雪景。大雪初止,群峰耸立,寒林馥郁。山径、木桥、村舍万籁俱寂。前景群树,姿态矫健,为天寒地冻的冬景,平添几许生气。从前景的寒林纵向推进,到半山腰白雪盖顶的庙宇,再往上便是拔地而起的高耸山峰。在烟云的笼罩下,雄伟主峰两侧隐现的村庄、僻径、山峦以及飘渺的远处群峰,使画作的气象幽静深邃。想象置身木桥之上,仰望巍巍主峰,浩瀚苍穹,人在其中有如微尘;放眼右侧,一旁辅山则是云霭氤氲,宁静神秘,纵深看去,数不清有几重山峦溪谷。

  惊叹画中的意境,烟雾朦胧中含有浩然气势,浓墨深厚处境界浩淼,淡然处清澈透亮。北宋画论要求山水画达到「可观、可居、可游」的境界,观者看画如身处真山实水,会有徜徉其中,甚至筑居其间的感受。置身《雪景寒林图》之前,观者感受的不是丘壑的营造、或是技法的精妙,只是单纯的如临其境的震撼与喜悦。

  《雪景寒林曲》在寒风呼啸声中由远而近,人自风雪中走来,在大提琴的衬托下,旋律唱出陕甘典型的山歌韵味。琵琶,笛子与打击乐,层次分明地表现出画作中山势高耸,雪水洋莹的气势。但琴声如水,笛声清丽,乐韵幽婉,感觉仍难以述尽画之深远意境。

宋代的画,不题字,也不盖章,只是后来的收藏者为了表明自己曾经收藏过这幅画,才不断有人在画上盖章、题字。观察《雪景寒林图》上的这些印鉴,我们就可以看到,除乾隆皇帝外,先后还有“蕉林”、“安氏仪周”、 “潞河张翼”这样一些收藏者留下的印记。

谁是“蕉林”、谁是“安氏仪周”,“潞河张翼” 又是谁?通过查阅史书,我们找到了在画上留下“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的人。

“安氏仪周”,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收藏家安麓村的名字,他单名为岐,字仪周,原本是朝鲜人。他的父亲安尚义,康熙年间随高丽贡使到北京,后来入了旗人籍,留在朝廷重臣明珠家中做起了家臣。借助明珠的势力,安家在天津、扬州两地经营食盐,数年之间便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后来他的儿子安岐更是靠经营食盐做经济后盾,以收藏之富、鉴赏之精而闻名。

安仪周花巨资从收藏家梁清标手中购买了《雪景寒林图》,临卖时,梁清标便在画上盖上了自己的“蕉林收藏”之印。后来,安仪周将《雪景寒林图》秘密收藏起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曾经著有《墨缘汇观》,书中,还有他对《雪景寒林图》的著录和赏评。

安仪周死后,安家渐渐家道中落。安家的子孙便把这幅《雪景寒林图》卖给了当时的直隶总督。为了讨乾隆皇帝的欢心,直隶总督又把这幅名画转献给了乾隆皇帝。

大火烧过几天以后,一幅有范宽题款的《雪景寒林图》惊现于天津的旧书市上,兜售名画的是一个英国士兵。

当时的工部右侍郎、开平矿务局督办、总办路矿大臣张翼,因兴办矿产而发家,不但家财万贯,而且酷爱古玩书画。为收集名家作品,张翼经常出入古董行、旧书市一类的地方。

这天,他正在旧书摊上流连,发现英国兵正在为一幅古画和书商讨价还价,便凑了过去。展开画轴一看,张翼大吃一惊,画上有乾隆皇帝“御书之宝”的方印,他仔细看了又看,断定这是一件稀世的奇珍,就按照英国兵的要价,买下了这幅画。

回到家里,张翼关上门,拿着放大镜细细地品味。

画中是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薄薄的积雪让人感到“寒”意袭人,深谷寒林间,山势高耸,境界深远,动人心魄

张翼确定这就是传说中藏于皇宫的名画,便在画角盖上了“潞河张翼藏书记”的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然后秘藏于家中。

张翼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张叔诚同样爱好收藏,鉴赏古玩绘画。他起初居住在北京东郊的通县,一直遵照父亲的遗训,从来不把《雪景寒林图》拿出示人。

抗日战争期间,张叔诚隐居在天津,闭门谢客。这幅《雪景寒林图》也就伴随着他,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

光阴飞逝,转眼间到了1981年,伴随《雪景寒林图》,经历了中国新旧社会七十年沧桑的张叔诚老人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为了给家传的国宝找到最好的归宿,他决定把自己毕生的收藏捐献出来,献给国家。

因为那时候地藏菩萨还没来到中国呢。

地藏菩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在中国境内各有其应化道场,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就是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

《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不同经典记载,地藏菩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一直以其无尽智悲愿行化身千百亿,悲悯救拔一切罪苦如母众生,令脱轮回之苦、趋涅槃路、究竟圆满无上佛果。因此,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据佛教史籍记载,唐朝来华求法的新罗王子、金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金地藏所在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显迹,大约是在释迦佛灭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间,那时在新罗国王族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字叫金乔觉,他因喜好佛学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国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带着白狗“善听”,渡海到中国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阵大风将船吹至岸边。这位年轻的比丘就弃船,带着白狗,向山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山岭处,放眼一看,山下尽是一片平原,风景十分优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时间。      他在山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因欠缺粮食,仅以野草、山果充饥,甚至在传说中他曾吃土维生,称为“观音士”,这是传奇的记载,不过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见。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处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取水而必须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传奇中还有一篇小故事,有一天早上当金乔觉打坐时,忽然被一条虫咬到,他吓一跳出定后,见到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面前叩头跪拜说:“非常忏悔,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圣体。为了表示忏悔和恭敬之心,所以在石崖边化出一条清水,供您取用以表示他的心意。”妇人说完话即消失了,之后果然离洞口不远的山崖出现一股清水,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听说无论如何的干旱,泉水仍是不断流出,这也是传奇之一。 

    

金乔觉比丘在九华山修行经过多年,有一群诗人到那里游山玩水,想寻找灵感作诗,忽然间在山洞口看到一口破锅子放在石头上,柴火已熄灭了。看看锅内,只有野菜混杂着观音土,大家又探头往洞内看,原来有一位修行者在那里打坐。大家在洞口静静地等待,一直到中午时分,修行者终于出定,走出洞来。他看起来不太像中国人,据传奇的记载地藏菩萨的相貌很特别,他的身高约七尺高,额头很高很宽,所以那些诗人问他从何处来?比丘即自我介绍,并说他来自新罗国。  那些诗人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们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修行者已在山上住了好多年,而让他过着这么刻苦的日子,从此那群诗人就成为他的护法,又去禀告山主闵公。闵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山上有一位有道高僧时,心里非常欢喜,于是赶紧去拜访。看他住在那么简陋的山洞内,闵公也觉得很不忍心,因此决定和诗人们一起为修行者盖一座简单的精舍。     

金乔觉比丘生活安定后,他更加用功修行、研习佛法,护法的这群人也常来请教佛法。尤其是闵公,他非常敬重三宝,每天都要供养一百位僧众;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请,总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专程去邀请金乔觉比丘,才会正好满一百位,长此以往,金乔觉比丘经常到闵公家里应供。闵公对这位高僧非常恭敬,于是让儿子随他出家。  

有一天,闵公向金乔觉比丘说:“您应该扩大修行的道场,因为前来求法的信众愈来愈多,将来也会有人来此安住修行,是不是要扩建道场呢?”金乔觉比丘说:“只要有足够的地方就可以扩建。”闵公说:“您看,这整座九子山都是我的呀!您需要多大的地方都可以。”金乔觉比丘说:“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范围即可。”闵公说:“那一点点怎么够呢?”金乔觉比丘说:“这件袈裟的影子能盖住的地方,就够用了。”闵公不甚解地答应了。金乔觉比丘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来,向空中扬去,一阵乌云遮住了阳光,整座山被乌云遮盖犹如被袈裟遮蔽一般。闵公既惊讶又欢喜地把整座山奉献给金乔觉比丘,这群诗人即思惟着:“到底怎么为这座山命名呢?应称为九子山还是九方山?”若以看莲花的心看这座山,它就像九瓣层叠的莲花,于是大家提议以“九华山”定名。

为什么后来大家会称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呢?因为,白天他为弟子们说法,一到黄昏时他就入定了。据说,到了夜晚,九华山的周围常常会发出地狱刑具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传说金乔觉法师夜晚时分会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称他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他自二十四岁上九华山,直到九十九岁的七月三十日圆寂(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九年),在九华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岁月,可见地藏菩萨和中国的众生特别有缘。

南乡子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东武望馀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塞下曲六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后出塞五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胡无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哥舒歌

年代:唐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塞下曲四首

年代:唐 作者: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题武夷

年代:明 作者:戚继光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紫骝马

年代:唐 作者: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从军行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

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敧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年代:唐 作者: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九歌 东君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1]兮乘雷,载云旗兮委[2]蛇[3];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4]兮忘归;

緪[5]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6];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7];

翾[8]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8],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9]。

注释

[1]:音“舟”,本是车辕横木,泛指车。

[2]:音“危”。

[3]:音“宜”。

[4]:音“但”,安祥。

[5]:音“庚”。

[6]:音“巨”,悬挂钟磬的木架。

[7]:音“苦”。

[8]:音“宣”。

[9]:音“航”。

大将出师歌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将军北伐辞前殿,恩诏催排苑中宴。

紫陌惊尘中使来,青门立马群公饯。

绣旗杂沓三十里,画鼓敲铿五千面。

行营暮宿咸阳原,满朝太息倾都羡。

天声一震胡已亡,捷书奕奕如飞电。

高秋不闭玉关城,中夜罢传青海箭。

可汗垂泣小王号,不敢跳奔那敢战。

山川图籍上有司,张掖酒泉开郡县。

还朝策勋兼将相,诏假黄钺调金铉。

丈夫未遇谁得知,昔日新丰笑贫贱。

江夏赠韦南陵冰

年代:唐 作者: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月下独酌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前出塞九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从军行

年代:唐 作者: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塞下长驱汗血马,

云中恒闭玉门关。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长途羽檄何相望,

天子按剑思北方。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夜闻鸿雁南渡河,

晓望旌旗北临海。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城南百战多苦辛,

路傍死卧黄沙人。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単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匈奴未灭不言家,

驱逐行行边徼赊。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春云不变阳关雪,

桑叶先知胡地秋。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欲令塞上无干戚,

会待单于系颈时。

赠裴将军

年代:唐 作者:颜真卿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塞下曲五首

年代:唐 作者:张仲素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

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

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关山月

年代:唐 作者:陈陶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青冢曾无尺寸归,

锦书多寄穷荒骨。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度碛冲云朔风起,

边笳欲晚生青珥。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北风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秋望

年代:明 作者: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

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

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

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

只今谁是郭汾阳。

射雕骑

年代:唐 作者:马戴

蕃面将军著鼠裘,酣歌冲雪在边州。

猎过黑山犹走马,寒雕射落不回头。

饮马长城窟行

年代:唐 作者: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南园

年代:唐 作者: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诸将五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题雪猎图

年代:明 作者:钱宰

胡儿善骑射,出猎古战场。

白雪日夜飞,萧萧朔风凉。

黄草蔽沙碛,马肥弓力强。

小队出汉南,十骑如龙骧。

前驱逐猛虎,后骑接飞獐。

翻身激羽箭,叠中两羚羊。

玄熊何前却,猛气亦跳梁。

南行顾长戟,北走脱飞枪。

联镳愈奋捷,性命不得将。

自谓足驰骋,意气何扬扬。

宁思汉廷将,英勇际武皇。

去年出云中,置郡定朔方。

今年战高阙,夜围右贤王。

小勇何足矜,万里开边疆。

从军行

年代:隋 作者:卢思道

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平胡

年代:唐 作者:李隆基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广陵于马上作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丕

观兵临江水。

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

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

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

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

实始剪殷商。

孟献营虎牢。

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

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

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

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

悠悠多忧伤。

猛将吟

年代:唐 作者:孟郊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塞上与郑将夜饮

年代:宋 作者:杨冠卿

白发将军夜枕戈,楼兰未斩奈愁何。

挑灯看剑泪如洗,那听萧萧易水歌。

古剑

年代:宋 作者:周端臣

籀文漫减藓花残,胆怯旁人不敢看。

飞去暗防风雨夜,握来光射斗牛寒。

曾成歃血诸侯约,肯受无鱼下客弹。

宝匣秘藏英气在,提携终拟斩楼兰。

从军行

年代:明 作者:徐祯卿

调笑胡王坐玉鞍,蛇矛丈八跃如湍。

天子戎衣遥按剑,将军直为斩楼兰。

出自蓟北门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年代:唐 作者: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吴钩

吴钩锋冷涵清秋,绛袍玄甲跃紫骝。

昊穹幽翳当涤尽,哪顾百战丹血流。

戎秋

风蒲飞絮月似刀,绛袍玄甲跨紫骝。

吴钩涵霜荡妖氛,丹血如虹碧空澄。

-----------最后两首自己写的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不是照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此《雪景寒林图》将北宋人敬畏和顶礼膜拜山川的虔诚精神展现出来。置身此煌煌巨制之前,高山仰止的视觉震撼让人肃然起敬。  范宽,本名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