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第1张

摘抄类

1、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论语》

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论语》

3、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论语》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论语》

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论语》

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论语》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

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论语》

1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论语》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论语》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

1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

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论语》

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论语》

1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

2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论语》

21、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开始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到了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了他的话然后看他的行动是否与他说的相符合。)

——《论语》

2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论语》

2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论语》

2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弘大而意志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如若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算得上责任重大吗?如若死而然后停止,不也算得上路途遥远吗?)

——《论语》

25、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论语》

2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论语》

2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论语》

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论语》

2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论语》

30、

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论语》

3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支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论语》

32、

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论语》

3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论语》

34、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论语》

35、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论语》

篇一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语出《诗经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出《诗经秦风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译: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篇二

 1.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4.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5.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6.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能力训练#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 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简析

 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他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 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还强调指出“非独贤者有是心(舍生取义之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舍生取义之心)”。

 《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鱼我所欲也》一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如果把《鱼》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篇二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解析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篇三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杞人忧天

 佚名〔先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赏析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信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篇四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十分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没有感觉到老年将要到来。)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论语名句及翻译汇总如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讲解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解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品德篇

15.巧言令色,鲜矣仁。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7.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9.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指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2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

讲解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读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国学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的励志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下文我为大家分享经典国学励志名句,一起来品读一下这些最具智慧的国学语录。一起来学习吧!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国学经典名句相关文章:

1 小学国学经典名句

2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3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精选

4 小学生国学经典名句

5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6 小学生必读国学经典名句

7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释

8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9 国学经典名句150句

10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

  经典的名言名句及其翻译 篇1

 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1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

 20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经典的名言名句及其翻译 篇2

 (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15)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经典的名言名句及其翻译 篇3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诗句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诗句译文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诗句译文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诗句译文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诗句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诗句译文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诗句译文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诗句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诗句译文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诗句译文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诗句译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

 诗句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诗句译文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诗句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诗句译文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诗句译文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诗句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诗句译文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诗句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诗句译文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经典的名言名句及其翻译 篇4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译文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7、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弟子规》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6、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出处:《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18、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意思: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1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意思:一年中最关键的时间是春天,一天中最关键的时间是在黎明;一个家庭最宝贵的东西是和睦,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东西是勤奋。 要善于把握关键时间,抓住关键的东西,好好把握,好好珍惜,才能成功。

 2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呻吟语·应务》译 天天行路,不怕路途有千万理之遥;常常做事情,不怕有千万件事之多。

 记 不干,永远也不会成功。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离不开艰辛地劳动,成功和失败都是长期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摘抄类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论语》2、不义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