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藏经的史料价值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6收藏

嘉兴大藏经的史料价值,第1张

《嘉兴藏》正藏部份所收的佛典,大体仿自《北藏》,虽然稍有更动,而差异不大。在所收书中,《北藏》所未收而为《嘉兴藏》首度入藏的佛典,仅下列五书而已︰

(1)《注四十二章经》︰宋真宗注。

(2)《大乘百法明门论解》︰窥基注,普泰补注。

(3)《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4)《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5)《密云禅师语录》。

在这五部书之中,后三书为研究宋·大慧宗杲与明·密云圆悟二位禅师的主要史料,在近世中国禅宗史的研究上,甚有价值。

与正藏相比,《嘉兴藏》续藏部份的史料价值可谓至为惊人。其中所收佛典,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史料的一大宝库,因为它收集了五百多部在它以前的各种藏经所未收的佛典。从《开宝藏》以迄《龙藏》的我国古代大藏经,像《嘉兴续藏》这样收有五百多部首度入藏佛典的情形,是绝无仅有的。

续藏首度入藏的佛典共有五一六部。扣除目前已告佚失的九部‘缺本’,仍有五0七部之多。这五0七部加上正藏的五部,则《嘉兴藏》的首度入藏佛典共有五一二部。

在这五一二部书之中,后代藏经曾收录入藏的佛典数量如次︰清代的《龙藏》收有三十六部;近代日本的《大正藏》收有十九部;《卍续藏》则收入二0九部。而完全未被收入其他大藏经中的佛书,仍有二八八部之多。

上列这些首度入藏佛典与独家所收佛典的庞大数目使《嘉兴藏》的史料价值清晰地凸显出来。除了二百余部被其他藏经继续收辑入藏的佛典,具有文化薪传的意义之外,其余的二八八部独家佛典,则使《嘉兴藏》成为佛教研究者心目中具有极大开拓价值的学术园地。兹依其中较显著的特质,略述如次︰

甲、所含明清禅宗史料最多,后人可据以改写明清禅宗史。

在二八八部独家史料中,有二四0部是属于明清二代的禅宗典籍。其中,明代有五十一部,清代有一八九部。在书籍的性质上,则以语录为最多。语录的主角大多为明代万历以后,迄清代雍正以前的禅师。因此,这些书可以说是明末清初的主要禅宗史料,这二百多部禅宗典籍,绝大多数是尚未被中外学术界注意的。其中,曾被学术界引用过的,为数恐怕不到十分之一。因此,如果能充分地、妥善地应用这些史料,那么,一部前所未有的《明清禅宗史》,必将可一新世人耳目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近代名史学家陈援庵,只不过应用其中的一小部份资料,即写出令人赞叹的《明季滇黔佛教考》,与《清初僧诤记》二书。因此,如能再扩大、并深入地加以探索与应用,则谓为可能改写一部崭新的《明清佛教史》,绝非夸诞之词。

关于这些禅籍的内容,可以从下列二例,窥见史料价值之一斑。

(1)《黄檗无念禅师复问》︰新文丰版第二十册。

本书作者无念,是明代的著名禅师。深得当时缁素名流所推戴。憨山德清曾经这么批评他︰‘比来宗门寥落,野干乱鸣,殆不堪听。所幸(无念)老师踞窟狮子,虽全身未露而爪牙无敢撄者。’(〈本住法颂寿念师八十〉)

袁宏道也说︰‘余见天下衲子多矣,(中略)然求苦参密究,具宗门知见者,如吾友无念禅师实近日海内之优昙也。’(《法眼寺记》)

此外,李卓吾也说︰‘有僧无念,学道精勤,众人不知,目为庸僧。我与念僧,相伴九载,知其非庸。’(〈无念上人诞辰〉)

憨山、袁宏道、李卓吾三人都是明代具有相当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这三人对他评价如此,可见其人决非泛泛之辈。然而,像这样的佛教人物,现代专研明清佛教史的学者大多未能给予适度的注意。

本书共有五卷。前三卷是无念回答世人询问禅学与生死问题的回信。所以,书名称为‘复问’。卷四是他所撰的〈醒昏录〉,内含法语、酬问、牧牛图颂等。卷五为无念的传记资料。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禅学史料,在佛教史研究上之不容忽略,是可想而知的。

(2)《布水台集》︰新文丰版第二十六册。

本书是明末清初名僧木陈道忞所撰的诗文集。内含诗、序文、碑铭、塔铭、传记、奏疏、尺牍等多篇。道忞为明末名僧密云圆悟的弟子,也是清初顺治帝所至为优遇的僧人。其人在清初佛教界声势显赫,且交游甚广,因此该书所涉及的史料学范围也相当大。在明末清初佛教史的研究领域中,是不容忽视的。兹举数例如次,以见其中资料之颇有足资考史者︰

其一,卷首有钱谦益序,卷二十二又有与钱氏来往之书信数通。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文人,其人在当时的佛教界甚为活跃。因此,研究明清文学史或佛教史的学者,对他的历史地位是不能忽略的。此处所收诸文,是与钱氏有关的史料。

其二,卷五有道忞撰〈世祖章皇帝哀词〉、〈世祖章皇帝御书佛字颂〉等诗作多首。这些资料与道忞的另一著作《北游集》都是研究清初佛教与政治关系的重要素材。

其三,卷十三至卷十六,有道忞所撰名僧塔铭、行状等多篇,是研究明末清初佛教的重要文献。其中〈明天童密云悟和尚行状〉一文,更是探讨明末名僧密云圆悟的第一手史料。

其四,道忞在该集中所撰文章多篇,也颇值研史者取资。如卷二十四〈法派说〉一短文,叙述近世中国佛教史上的法派传承原委,甚为罕见,弥足珍贵。

此上略述的是道忞《布水台集》等二书的史料价值。举一概余,稍谙史料之重要性者,当可推知这二百余部禅籍在学术史上所具有的研究价值。

乙、为宋代以后的近世佛教史研究,提供甚多珍贵资料。

除了二四0部明清禅籍以外,其余的四十余部佛典,包含有下列几类︰

(1)一般佛教著述︰如《道余录》、《憨山老人梦游全集》、《灵峰宗论》、《天乐鸣空集》、《周易禅解》、《护法录》等书。

(2)仪轨︰《金光明忏法补助仪》、《怡山礼佛发愿文》、《大忏悔文略解》、《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等书。

(3)佛书注释︰《相宗八要解》、《金刚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心经说》等书。

(4)其他类︰《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寒山诗》、《密藏开禅师遗稿》、《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牧牛图颂》、《天然居士怀净土诗》等书。

这些书都是近世中国佛教史研究者必须注意的著述。数目有四十余部,可以提供的研究素材与考史凭据,是显然可见的。

丙、各书的附属文献,也可能为治史者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

此处所谓的‘附属文献’,是指附属在该书,但并非由作者所撰的某些零星文字,包括外人为该书所写的序、跋、塔铭、行状、年谱、刊刻题记、像赞、缘起、题词、题诗……等附属资料。在二八八部独家所收资料中,据笔者粗略的估算,附属文献当不下于一千篇。这些文字的作者,有在家,有出家。历代名流也不在少数,像憨山、智旭、紫柏、袾宏、道忞、澹归(今是)、宋濂、姚广孝(道衍)、徐渭、袁宗道、瞿汝稷、李卓吾、冯梦祯、曾凤仪、陈维崧、钱谦益、毛晋、吴伟业……等人都曾出现过。而钱谦益所撰的序跋类文字尤为常见。

除了《嘉兴藏》的独家所收书之外,在与其他藏经共同入藏的佛典里,《嘉兴藏》所收版本,也常附有其他藏经所无的文献。譬如宋代提倡看话禅的名僧大慧宗杲,《大正藏》中,收有其主要著述《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与《宗门武库》二书。但《嘉兴藏》所收的这二部书,则附有《大慧禅师年谱》,这是《大正藏》本所没有的,此外,像唐代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一书,《嘉兴藏》本也附有二篇序文,及一篇李通玄事迹,这三篇资料,《大正藏》也都附诸缺如。这也是《嘉兴藏》在史料上令人不可忽视的一环。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諡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见解颇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 憨山德清 生平

早年事迹

父亲蔡彦高,金陵府全椒县居民。 母亲洪氏,虔诚的佛教徒,奉观音大士,一夜因梦见观世音菩萨抱送童子而有孕。七岁时,钟爱他的叔父病死,德清开始思索生死去来的问题。德清九岁时,常随母亲至寺院礼佛,能背诵《普门品》。嘉靖三十六年(西元一五五七),德清十二岁,辞亲入报恩寺依西林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兼习儒学及古文诗赋。不久,即能背诵《法华经》,并博通内外黄老之学。

求法因缘

十九岁,德清往谒栖霞山云谷法会禅师领受禅法,读到《中峰广录》时,体会禅中三昧,乃决志参禅,便返回报恩寺出家,受具足戒。一日,听和尚讲《华严玄谈》,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因而恳切仰慕华严宗清凉澄观法师的为人,自字“澄印”。

自号憨山

隆庆五年(1571),他北游参学,先至北京听讲《法华》和唯识,并参徧融(真圆)、笑岩(德宝)二巨匠,请示禅要。继往游五台山,见北台憨山风景奇秀,即有取为自号之意。不久又回北京西山,获识当时名士王凤洲、汪次公、欧桢伯等,以诗文相唱酬。

万历二年(1574)他又离京行脚,游嵩山、洛阳,至山西蒲州会见妙峰,和他同上五台山,居北台之龙门,专事参禅。万历四年(1576),袾宏游五台山,与憨山叙谈五日,使其深受禅净兼修思想的影响。万历九年(1581),神宗慈圣太后派人至五台山设“祈储道场”并修造舍利塔,他和妙峰共建无遮会为道场回向。越年在山讲《华严玄谈》,听众近万人。

万历十一年(1583),德清赴东海牢山(山东崂山)那罗延窟结庐安居,开始用憨山为别号。皇太后遣使送三千金为他建庵居住,当时山东遭灾荒,他即建议将此费全数施舍给灾民。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印刷大藏经十五部分送全国名山,慈圣太后特送一部与东海牢山,因无处安置,又施材修寺,称海印寺。同年,真可(达观)与弟子道开为刻藏事特来访他,住了两旬而去。万历二十年(1592),他访达观于房山上方山,同游石经山,巡礼隋静琬所刻石经。时静琬塔院为僧所卖,达观出资赎回,德清撰《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

充军广东

万历二十三年(1595),神宗不满意皇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恰恰太后又派了个当时大臣所忌的使者送经到牢山,这样就迁罪于德清。他从北京回来,被捕下狱,以私创寺院罪名充军去广东雷州。他于十月间携侍者福善南行,至韶关,入曹溪南华寺礼六祖肉身,越三年三月到达雷州。时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他发动民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镇府令他还广州,当地官民仰慕他的学德,经常有人去访问他。他即以罪犯服装登座为众说法,创开岭南的佛教风气。

住持曹溪

万历二十八年(1600)秋,南韶长官祝公请他入曹溪,时南华寺衰落已久,他到寺后,开辟祖庭,选僧受戒,设立僧学,订立清规,一年之间,百废俱兴。万历三十一年(1603),达观在京师因《妖书》事,被捕下狱,又累及德清,仍被遣还雷州。这中间他曾渡海游海南岛,访苏东坡故居,作《琼海探奇记》。

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明廷大赦,德清于是再回曹溪。他为复修南华寺大殿,自往端州采运大木。有僧挟嫌诬他私用净财,讼于按察院,他船居芙蓉江上二年待讯,大病几死。后来虽真相大白,他却坚决辞去曹溪的住持,至广州长春庵,为众讲经。

结缘庐山

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从广州至衡阳,居灵湖万圣寺。缁素又在寺傍为他建成昙华精舍。他在衡阳写成了《楞严通议》、《法华通议》、《起信论略疏》,并自开讲。

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月,他离湖南,至九江,登庐山。九江四众弟子为建静室于五乳峰下,他很爱其环境幽寂,有终老其地之意。后到径山,即为达观举行荼毗佛事并撰塔铭。

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月,他又去杭州云栖寺为袾宏作《莲池大师塔铭》。时各地僧徒领袖在西湖集会欢迎他,盛况一时。归途经苏州、华严学者巢松、一雨请入华山游览。又被弟子洞闻、汉月及居士钱谦益迎至常熟虞山,说法于三峰清凉寺。同年五月回庐山。

这时九江众弟子为他在五乳峰下扩建道场,他即命名为法云寺,于此为众开讲《法华》、《楞严》、《金刚》、《起信》、《唯识》诸经论,并效远公六时礼念,专心净业。又为继续华严一宗的遗绪,据《清凉疏钞》撰成《华严经纲要》八十卷。

圆寂前后

天启二年(1622),德清应韶阳太守张公之请,再入曹溪,为众说戒讲经。天启三年十月示微疾,向大众宣布道:“老僧世缘将尽矣!”有僧请他垂一言,他说:“金口所演,尚成故纸,我又何为?”(《憨山大师传》,《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五),后焚香趺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諡号“弘觉禅师”,后人为他立塔于南华寺天子岗。崇祯十三年(1640),弟子们将遗骸漆布升座,安放塔院,即今曹溪南华寺内供奉的憨山肉身像。(刘起相《本师憨山大和尚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

主要成就

中兴曹溪

曹溪,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韶州(今广东省曲江县)曹溪宝林寺的建立,是在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经过南北朝和隋唐之际军事战乱,到了唐初,宝林寺近于毁废。六祖慧能剃度后再次回到韶州曹溪,住持宝林寺,对宝林寺进行大规模扩建,使得其香火鼎盛。至明末,这座唐朝著名的禅宗道场,已经破落不堪。修行的僧人们不守戒律,饮酒食肉,经营生产。憨山德清有感于曹溪祖庭的败落,着手进行整治,历经一年,使大鉴之道,有勃然中兴之势,被尊为曹溪中兴祖师。

佛学主张

修心

关于德清的佛学思想,吴应宾在其《憨山大师塔铭》中曾说,德清有与圭峰宗密、觉范和延寿诸家相似之处,在法界观上似宗密,在文字禅方面似觉范,在以心为宗方面似延寿,可见其思想,并不拘于一家。

德清是临济系统内的禅僧,在禅学观上,德清坚持原禅的一些基本观点,他论为人人自心光明圆满,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众生因为无始劫来的爱根种子造成的深厚妄想,障蔽了这个妙明之心,得不到真实受用,一心只在妄想世界里做活计,流浪生死。只要一念顿歇妄念,就能彻见自心,清净本然了无一物,这就叫悟。他强调,所谓修,所谓悟,都是修此心,悟此心,不是离开自心而别有可修可悟者。

德清进一步证明为什么只需修此心,悟此心,他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法只是解说这八个字。心外无法,心外无事,所以,“除此一心,无片事可得”(《示蕲阳宗远庵归宗常公》,《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七)。所谓事法,只是识所变现,识只是心迷而有,已经失去真如之名,推究自心,则了无可得之处。

德清认为,本质上禅宗向上一路,直指自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无需修行,而处处都真,平常生活,都见法身,“江光水色,鸟语潮音,皆演般若实相;晨钟暮鼓,送往迎来,皆空生晏坐石室见法身时也。”(《示灵州镜上人》,同上卷三)不但无修,也无知解,无文字般若,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都用不着,要将文言字句,全都去除。“所读之般若,又岂有文言字句,寄于齿颊之端耶?”(同上)这却是与紫柏真可有些差异的。但是,末法时代,“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答郑琨岩中丞》,同上卷一)所以不可能像祖师那样的直指,学人不能顿悟,而有参禅提话头之说,但祖师们并未有公案话头之类。德清并不反对参话头,他只是指出,参话头不是在公案话头、文字语句上下功夫,要的是参究自己,而禅界学人,却”不知向根底究,只管在话头上求,求来求去,忽然想出一段光景,就说悟了……如此参禅,岂不瞎却天下后世人眼睛?”(《示参禅切要》,同上卷六)德清强调参禅要下疑情,有怀疑精神,他非常推崇“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这一原则,疑情破处便是悟。参禅又要有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辱力,决不能思前算后,决不能怯弱。

融净

德清的净土思想,是自心净土,他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邦,又何以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示优婆塞结念佛社》,同上卷二)这就是与净土宗所讲的西方净土有所区别,实际上以禅的思想加入并改造净土宗,如果从禅净合一的角度分析,是以禅为主而融入净土,这与袾宏所讲的西方净土有些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上,则又是讲他利的。

修行

净土法门的具体修行方法,德清弘传的是念佛,他在雷州时,就向不能进修自度的人传授念佛三昧,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念三五千声,或念一万声,早晚如此。

德清又从话头禅的角度,把参禅和念佛结合起来,参话头只要参这个念佛,“只是心心不忘佛号,即此便是话头。”(《答德王问》,同上卷十)就是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为话头,下个疑情,审问这念佛的是谁,再提再审,审之又审,看看这念佛的究竟是谁,这样一切杂念当下顿断,不容再起。

德清不只主张禅净融合,也讲禅教融合,三教融合。关于禅教,德清认为达摩虽讲禅是教外别传的,其实他也是以教来印证禅的,可见教禅本无二致。禅宗中虽然也有超佛越祖之谈,但实际上也是要人成佛作祖去的,而要成佛作祖,必须要遵照佛祖的言教而行。舍教而习禅,“是舍规矩而求方圆也”(《示六如坤公》,同上卷八)。

三教融合

关于三教,德清花了很多篇幅来说明三教的融合,他有一句名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学要》,同上卷三十九)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

轶事典故

顿悟法界

嘉靖四十四年,德清至天界寺习禅,云谷禅师授以念佛公案,德清发奋参究。一日,德清在天界寺闻法后,发现寺中后架精洁,对净头不由得生起敬意。及至探访,才知是一位全身黄胆,却两眼炯炯有神、目光激射的妙峰禅师。德清欣赏妙峰的率真,应其病情需要准备了果饼去探视他,并与他约定结伴同游。不料数日后,妙峰却不告而别,不知去向。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德清二十四岁,开始游历四方,参谒善知识,随身仅有一钵,一路迳往风雪霜寒的北国天地而去,想借此经历一番冰寒彻骨的磨炼。一日,他托钵于寒风刺骨的广隆市,自忖得意:“只此一钵,可抵万钟厚禄矣!”当他行脚至京师时,一位身着衲衣,蓬头垢面的苦行僧来到面前,德清立刻是妙峰。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随后两人连袂参访笑岩等二禅师。万历元年(西元一五七三),德清游五台山,见憨山奇秀,乃取“憨山”为号。第二年,德清与妙峰结冬于蒲阪,阅僧肇的《物不迁论》,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一段,顿明镟岚偃岳之妙,去来生死之疑,即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妙峰见德清神情异于昔日,遂问有何所得,德清回答:“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讯息。”妙峰说:“恭喜你已有住山的本钱了!”德清已然泯除能所的对待,当 证自性的无分别智。

结缘太后

神宗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憨山德清应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号称“九莲菩萨”)之请,与妙峰、大方二师于五台山启建祈皇嗣大法会。憨山隐居东海牢山(即崂山)一年多后,慈圣皇太后为嘉慰憨山当年祈嗣之劳,特派专使亲访,力请憨山入京受赏,憨山固恳谢不就。慈圣皇太后复遣前使送三千金予憨山,仍婉辞以拒,并与使者相商,将该笔巨款转作赈济山东饥民之用;憨山慈悲利他的善行,不仅令当地父老铭感五内,也使慈圣皇太后赞叹不已。

明万历十八年(1590)时,慈圣皇太后施刻了五万册《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颁行天下。龙牌上榜题写明:大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庚寅正月吉日发心刊版施印。以求“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可见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深受憨山德清念诵《高王观世音经》的影响。

牢山劫难

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德清被以私造寺院的罪名充军于广东雷州。

得法弟子

憨山德清的得法弟子很多。

据《梦游集》记载,跟随憨山德清在狱中的福善和尚;

随德清流放广东的善与、通炯、超逸、通岸诸人;

安徽舒州(今安庆市)的吴应宾和常熟的钱谦益;

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陆梦龙;

后世纪念

肉身

憨山德清与六祖慧能的肉身并列供奉于曹溪南华寺内。

纪念堂

憨山德清的诗文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明代·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咏竹五首

明代 : 憨山德清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展开阅读全文∨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咏物 , 竹子组诗

确实是虚老写的。

1959年虚云圆寂于云居山,世寿119岁。1982年,美国纽约佛教禅宗中心为他修建纪念堂,将其传记用英文刻于石碑。记载其生平事迹的有《虚云和尚事迹》、《虚云和尚年谱》、《虚云和尚画法集》等。舍利留存广东南华寺。

虚云法师曾以此一对联自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1看大成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2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嘉兴大藏经的史料价值

《嘉兴藏》正藏部份所收的佛典,大体仿自《北藏》,虽然稍有更动,而差异不大。在所收书中,《北藏》所未收而为《嘉兴藏》首度入藏的佛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