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奇谋的中华书局本《经世奇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经世奇谋的中华书局本《经世奇谋》,第1张

丛书名:《经世奇谋--中华智慧经典》

作 者:[明]俞琳编著,曹书杰译注

页 数:428页

字 数:200千字

ISBN :978-7-101-07512-0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1

开 本:32开

按不同的情景和应用场合分为备患、纾祸、知几、敏悟、防诈等十九类,重在表现古代人民在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具体矛盾时,灵活运用智谋策略以解决问题的历程和启示。本书强调对历史资源的活学活用,叙事简明扼要,每类前的总评切中要害,是“读史使人明智”这一箴言最好的实践范例。

《经世奇谋》收集先秦至明朝的故事传闻613则,分为“备患”、“纾祸”、“知几”、“敏误”、“应猝”、“拯危”、“讽谏”、“击奸”、“御下”、“能言”、“忠谋”、“贤使”、“能吏”、“制胜”、“用间”、“饵敌”、“智女”、“防诈”、“补遗”等十九类,每类前有编者俞琳撰写的小序,语意看似简单平实,实则提纲挈领,富含警示。故事取材于正史、稗官野史、笔记小说和传闻,编写时也大多采用节录并略加修改,以便阅读。全书以“备患类”为首,表明作者对未雨绸缪以防患未然在社会及人生的重要意义。其他如“纾祸类”、“应猝类”、“拯危类”、“用间类”、“饵敌类”等故事,侧重讲智慧的运用,“防诈类”主要是以反面例子教育读者,警惕卑鄙的小人,不要听信谗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特立“智女类”,选取我国古代杰出女性的随机应变、谋算精确的感人故事,作者在类序中特别指出:“杰出闺闱者”,“宜其名馨彤管,而与天壤相敝也”。 卷一

备患类:

曾母投杼

骄奢死亡

君因臣善

请业自坚

输财免祸

将相交欢

闻雷失箸

击帻坠地

算生张说

遗训同心

纾祸类

尝粪脱囚

忠信得罪

与役唱和

杀使衅钟

楚人两妻

辩发绕炙

郑袖解危

封仇释遗

避妒求退

增灶示强

圣世免诛

易衣而遁

阳吐免难

卷二

知几类

失信致亡

远望知谋

内外得人

不受遗粟

知韩魏反

赠礼知谋

不示知微

止子不王

匈奴示弱

忘设醴酒

自同佣人

知晋必乱

知败思归

尽术知返

敏悟类

掘地解誓

独辨奸诈

上书知诈

察客行刺

蜜中鼠矢

对日远近

并走决盗

头上黄云

智服献钱

生前无谥

木盘滴雨

以小计大

应猝类

伤胸扪足

以静致扰

计封空仓

失印不惊

以静镇动

不治逃民

下马嵩哗

镇军喧哗

斩囚渡民

剪发验功

诱出见钱

系舟为梁

卷三

拯危类

君仁臣直

市偷解危

为周说韩

救范阳令

季布脱罪

救乳母子

居外而安

盛怒瘥疾

图形疗疾

焚占卜书

讽谏类

酒入舌出

老人祝寿

谏杀圉人

谏西益宅

螳螂捕蝉

灶君为喻

一食三叹

谏君爱马

飞鸣悟君

疾犬狡兔

谏止城薛

讽爱百姓

卷四

击奸类

裂身复仇

计诛赵使

计刺奸相

计除二凶

假腊除凶

留妪察奸

酷刑自毙

熊啮奸僧

义诛逆仆

伪服擒盗

烹缚主奴

御下类

计杀三士

法斩后至

斩嫔服众

徙木立信

颠倒豪杰

伪游云梦

割发警众

南伐迁都

帖服中外

诈愚绳吏

能言类

狐假虎威

涸鲋求活

甘茂复重

为燕取地

善射善息

杜求九鼎

劝勿矜功

鹬蚌相争

博夺丛神

说唐相燕

卷五

忠谋类

重耳出齐

保孤存赵

三策并用

社鼠为患

暴露得雨

北面之楚

独留守舍

一言安储

谏阻僭号

留母降子

贤使类

吴称天子

不入小门

知存知亡

不辱使命

刳羊相约

多贤难袭

孟尝复相

慈父孝子

空笼献奇

使秦不辱

雁足系书

善对魏王

天子姓刘

卷六

能吏类

察盗马贼

巽语化盗

究劫绢贼

智鞫逃役

令自挽舟

愚妇求离

摩钟验盗

施钱偿速

不听盗攀

究碎民器

老鸡蓄毒

柜中匿卒

致胜类

连鸡系火

阻绝辎重

变服破贼

顺风鼓灰

审于料敌

火熔铁锁

淮中置火

促更惊贼

放鸽点军

自塞归路

百人劫营

香料煮豆

真武破阵

卷七

用间类

间杀楚将

间退乐毅

立杀宫他

间用赵括

间楚君臣

马韩离心

伪书问虏

视高色动

谣言斩将

书遗野利

绐虏斩叛

计除靺鞨

间废刘豫

饵敌类

假途灭虢

石牛便金

女乐遗戎

蒸粟欺吴

与地骄敌

孙膑减灶

戮言伐胡

火烧赤壁

诈疾生法

雾中取箭

给人不备

运土如米

书骄李密

车伏壮士

悬羊击鼓

智女类

进孙叔敖

附小失计

废常不祥

发问先岁

投井荐子

料事明彻

预识钟会

劝宥谏臣

亲爨助军

智脱子罪

卷八

防诈类

秦愚楚王

父子被戮

反臣欺主

计去吴起

乞饮贻祸

诳楚与地

春申致毙

美人被劓

阻用良将

诈风绐叔

佯眠杀人

收亡为害

伪术逛金

补遗类

子楚还国

二简授子

尊贤始隗

计愚髑氏

遗计释忧

绝缨报效

判阉荫子

许而不与

遣还名姝

独得全赀

虏地埋金

对鸡垂泣 《经世奇谋》八卷,是明代学者俞琳辑编的一部笔记体著作。俞琳,字汝良,号象筠,自署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或为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万历(15731620)年间人,生平事略无考,仅知其久困于科场,一生郁郁不得志。俞琳虽然仕途多舛,但平生博览群书,辑录古来的智谋故事编成《经世奇谋》以明志。书成得友人黎阳孟楠、长垣柴寅宾资助得以刊行。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智慧的国家,历代帝王名将、权臣谋士、名家硕学等人,在军事争夺、对外交往、稳定政权、处理政事、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过程中,表现出足以启迪后世、警示后人的大智大慧。古书中记载着大量富有政治谋略、人生智慧的历史故事,人们对富有智慧的姜尚(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基(刘伯温)等著名智者谋臣的逸闻趣事更是津津乐道,甚至还产生了许多与他们相关的名言俗语,比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既生瑜,何生亮”等。俞琳生活的万历年间,在东林学派“经世”、“实用”学风的影响下,晚明士人尤其崇尚智慧,因此编撰出了以冯梦龙《智囊》为代表的一批所谓“智书”,《经世奇谋》便是其中之一,正体现出作者用“奇谋”以“经世”的人生志向。

为了方便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经世奇谋》中的每类、每则故事,本次整理主要作了六个方面的工作:(1)从全书613则故事中,选择出具有典型意义和积极意义的故事230则,并用影印万历本校对了原文。(2)每则故事大都查明原始出处,并在“题解”中首先加以说明。(3)每类故事都加以“题解”,阐述本类主题、基本内容和价值意义等。(4)每则故事也加以“题解”,对原文中涉及的历史事件、言行背景等主要内容都作简单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5)把原书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译文在尽可能保持原有风格和表达准确的基础上,部分原文作了适当的意译,力求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流畅。(6)对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典故、人物、事件、难字等加以简单的注释,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辅助阅读。

本书在整理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王若希、高磊、牛庆国、魏喜娥、杨福军等五位研究生助我完成了初稿,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学识所限,错误难免,还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曹书杰

2010年1月

《诸葛亮智谋全书》千百年来诸葛亮一直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知人善任、足智多谋,的确是个难得的奇才。商场如战场,《诸葛亮智谋全书》在全面阐述诸葛亮一生的大小事件中,从新的角度,融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三足鼎立的战场比作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教您通过虚虚实实的心理战、声东击西的游击战、随机应变的阵地战等巧妙的战术制服对手。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人际相处的部分内容,将诸葛亮为人处世的原则引入现代的职场。

写的书嘛并不多,如《诸葛氏集》《出师表》,但他的文章有名气啊,如:

文学著作

[编辑本段]

诸葛亮著作:

《隆中对》 、《出师表》 《诫子书》 《诫外甥书》

《将苑》(又名《心书》)

《便宜十六策》 两部兵书----《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

相关作品:

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加以考证。)

《马前课》(预言书)

《文心雕龙章表》:“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一、书法篇

  

   远涉帖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6�1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遗憾的是,现在还无法看到其书法真迹,这只有寄希望于考古的发现了。

   二、绘画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以晋、宋画家为中古,以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的画家为下古,隋和唐初的画家则称之为近代。近代画家作品的价格与下古画家作品价格相近,而以上古画家作品价格为最高。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 “为希代之珍”。张彦远(生于公元815年)出身于宰相世家,家藏法书名画非常丰富,他的《历代名画记》,向有“画史之祖”的称誉,他的记载和论述,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难得的史论资料。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又记道: “永昌郡,古哀牢国……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阴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图谱也。”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三、音乐篇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6�1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 《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 。”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出师表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wèi)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补阙(通“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háng zhèn )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en四声)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通“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音"生")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世奇谋的中华书局本《经世奇谋》

丛书名:《经世奇谋--中华智慧经典》作 者:[明]俞琳编著,曹书杰译注页 数:428页字 数:200千字ISBN :978-7-101-07512-0版 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