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的作者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华夏意匠的作者简介,第1张

作者简:李允鉌,祖籍广东,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李研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岭南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山水画大师”。李允鉌在其父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基础。1953年李允鉌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他曾先后在沈阳、北京、香港、曼谷、新加坡、广州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

李允鉌先生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览中外建筑经典。他借鉴西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继承中国古代古籍的论著体裁,以现代建筑科技的观点和语汇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验证了中国自古便存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及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华夏意匠》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对中国古典建筑文化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驳斥了少数西方人傲慢、狭隘的版面学术观点,批评了某些中国“学者”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西化倾向,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位学者对祖国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1.上古至秦汉时期

上古至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从远古的穴居、巢居开始,人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直至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代开始,又经过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个独特的体系,已基本上形成。

根据墓葬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汉代的住宅已比较成熟和完善。一般规模较小的住宅,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开在当中或偏在一旁。有的住宅规模稍大,有三合式与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布局常常是前堂后寝,左右对称,主房高大。贵族居住的住宅更大,合院内以前堂为主,堂后以墙、门分隔内外,门内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后再建饮食歌乐的后堂。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住宅的合院布局已经形成,这种主次分明,位序井然,充分反映出中国家庭中上下尊卑的思想观念。

住宅内部中的陈设也是随着建筑的发展以及起居习惯的演化而决定的。由于跪坐是当时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和床榻是当时室内的主要家具陈设,尤其是汉代的床用途最广泛。人们在床上睡眠、用餐、会客。汉朝的门、窗常常置帘与帷幕,地位较高的人或长者往往也在床上加帐幔,逐渐成为必需的设施,夏天可避蚊虫,冬天又避风寒,同时也起到装饰居室的作用。

2.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两晋和南北朝近300年的对峙,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是最不稳定的一个阶段,直至唐朝才成为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建筑,在继承秦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并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建筑体系。

这一时期宫殿、住宅继续高度发展。宫殿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没有现存,而室内情况因为留传下来的绘画、墓葬明器以及文字资料相对更丰富,从住宅建筑的变迁上反映的更充分一些。这一时期的住宅总体上还是继续传统的院落式木构建筑形式。到隋唐时期住宅有明文规定的宅第制度,贵族的宅院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多是有明显的轴线和左右对称。从三国到隋代统一,朝代不断更迭,无疑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室内装饰与陈设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席地而坐的习惯虽未完全改变,但传统家具有了不少新发展,如床已增高,人们既可以坐在床上,又可以垂足坐于床沿。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中原以后,逐渐传人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圆凳等,尤其是进入隋唐时期,上层贵族逐渐形成垂足而坐的习惯,长凳、扶手椅、靠背椅以及与椅凳相适应的长桌、方桌也陆续出现,直至唐末后期的各种家具类型已基本齐备。家具的式样简明、朴素大方,线条也柔和流畅。室内的屏风一般附有木座,通常置于室内后部的中央,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进而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与早年席地而坐的方式已迥然不同了。 齐生设计教育

自汉代开始传人佛教以来,佛教建筑也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建筑类型。到了隋唐时期,佛寺遍布中国各地,但大多都已被毁坏,流传下来的唐代佛寺殿堂较为完整的只有两处,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 NanchanTemple)正殿和佛光寺(Foguang Temple)正殿。这两座大殿的内部空间设计同外观形象一样,其风格虽有汉代的痕迹,但却透出一种圆熟的古朴和凝重,而不是单纯的粗放,既富有大气又不乏细腻。如图2--20所示。

3.宋、辽、金元和明清时期

唐朝结束又经过五代十国战乱之后,进入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元对峙的时期,接着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后来满族贵族夺取了政权,于1661年灭了明朝统一了中国。从北宋开始,中国建筑形成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不少成就。明清时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进入宋朝以后,除佛寺外,祠庙也是宗教建筑的一个主要类型。祠庙是古代宗族祭祠祖先的地方,有宗祠、家祠、先贤祠等。被视为宋式建筑代表作的山西太原晋祠(Tai YuanJinci),就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建成于1032年,位于晋祠中轴线上,坐西朝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近方形。殿内梁架用减柱做法,所以内部空间宽敞。 齐生教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但也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而且室内装修与设计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太和殿的内部装修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个,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朝会、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殿内设七层台阶的御座,环以白石栏杆,上置皇帝雕龙金漆宝座,座后为七扇金屏风,左右有宝像、仙鹤。殿中矗立6根蟠龙金漆柱,殿顶正中下悬金漆蟠龙吊珠藻井。整个大殿的装修金碧辉煌,同时又不失庄重严肃,给人一种很强的威慑力。如图2-21所示。内廷中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寝官,也是清朝皇帝举行内廷典礼、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其内部布置接近太和殿,芷前方也是一个雕龙宝座,后设五扇龙饰屏风,左右安置香炉、香筒、仙鹤等陈设。屏风上置“正大光明”匾额,是大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宋朝的住宅,一般外建门屋,内部仍采取四合院形式。贵族的住宅继续沿用汉以来前堂后寝的传统原则,但在接待宾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用穿廊连成丁字形、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面。至明清时期,这种四合院组合形式更加成熟稳定,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住宅为代表,它的内外设计更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制的伦理需要。四合院内部根据空间划分的需要,用各种形式的罩、隔栅、博古架进行界定和装饰。山东的曲阜孔府(Kong Family Mansion,qufu)是北方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府邸,其室内装饰与布置充分反映出明清较成熟的住宅府邸基本形式。 qsedunet

南方的住宅也有许多合院式的住宅,最常见的就是“天井院”。它是一种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积较小,其基本单元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三面或四面围以楼房。正房朝向天井并且完全敞开,以便采光与通风,各个房间都向天井院中排水,称为“四水归堂”。正房一般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为堂屋,也是家人聚会、待客,祭神拜祖的地方。堂屋后壁称为太师壁,太师壁上往往悬挂植物山水书画,壁两侧的门可通至后堂。太师壁前置放一张几案,上边常常供奉祖先牌位、烛台及香炉等,也摆设花瓶和镜子,以取“平平静静”的寓意。几案前放一张八仙桌和左右两把太师椅,堂屋两侧沿墙也各放一对太师椅和茶几。堂屋两边为主人的卧室。安徽黟县宏村月塘民居内部设计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到宋朝时,终于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及其有关家具。桌椅等家具在民间已十分普遍,同时还衍化出诸如圆或方形的高几、琴桌、小炕桌等新品种。随着起坐方式的改变,家具的尺度也相应地增高了。至明清时期家具已相当成熟,品种类型也相当齐全,而且选材合理,既发挥了材料性能,又充分利用材料本身色泽与纹理,达到结构和造型的统一。

另外室内设计发展到明清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灵活多变的陈设,诸如书画、挂屏、文玩、器皿、盆景、陶瓷、楹联、灯烛、帐幔等等,都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明、清代以来,室内的木装修同外檐装修一样成为建筑内外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内装修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室内的隔断,除板壁之外,还采用落地罩、花罩、栏杆罩以及博古架、书架、帷幔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空间划分。内装修的材料,多采用紫檀、花梨、楠木制作。结构均为榫卯结构,造型洗练,工艺精致。室内的木装修已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1在内外空间的关系上注重关联性;

2在内部的空间的组织上具有灵活性;

3在装修陈设要素上具有综合性;

4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具有统一性;

5在装修装饰手法上具有象征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