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显陵和乾陵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6收藏

辽代的显陵和乾陵在哪里?,第1张

君主 陵墓 地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祖陵 辽宁省林西巴林左旗辽太宗—耶律德光 怀陵 辽宁省林西巴林左旗辽义宗—耶律倍 显陵[辽] 辽宁省北镇医巫闾山辽世宗—耶律阮 显陵[辽] 辽宁省北镇医巫闾山辽穆宗—耶律璟 怀陵 辽宁省林西巴林左旗辽景宗—耶律贤 乾陵 辽宁省北镇医巫闾山辽圣宗—耶律隆绪 永庆陵 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左旗辽兴宗—耶律宗真 永兴陵 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左旗辽道宗—耶律洪基 永福陵 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左旗辽顺宗—耶律浚 玉峰山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辽宁省北镇医巫闾山辽宣宗—耶律淳 永安陵 北京市香山辽天佑帝—耶律大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代五陵分别是辽祖陵、辽庆陵、辽怀陵、辽显陵和辽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皇帝李治(公元628—683年)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24—705年)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也是唐代帝王在陕西关中地区“十八陵”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座,非常具有代表性。

陵地距西安八十公里,坐落于梁山之上。乾陵以山为陵,气势雄伟,规模宏大,曾有诗句这样描写乾陵“千山头角口,万木爪牙深”。乾陵坐拥三峰,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主峰海拔10479米,如抬首高昂,东西对峙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

乾陵墓道在陵墓的正南方,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到墓门。石条是交错砌压的,石条之间平面用铁栓板固定,又浇上铁汁。因此,乾陵是唐代十八座帝王陵墓中唯一没被盗掘过的。

陵园周围约四十公里,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郭城井然有序。初建时,宫殿祠堂、楼阙亭观,遍布山陵,建筑恢宏,富丽壮观。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鸵鸟、无字牌、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一百二十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无字碑”是武则天为自己而立的。有人说,这是她表示自己“功高盖天”,难以用文字表示。也有人说,武则天遗言,己之功过,由后人评说,因而一字不刻。武则天坚信自己的力量所在,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比起那石刻的文字更坚实永恒,所以无需在碑上为自己刻写什么,这充分反映了武则天的真性情。

武则天进宫后,宫中有一匹暴烈的马,叫狮子骢,没有人能够制服它。武则天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器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用铁锤打它的头,再不服,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她执政后,就是用制马的办法,驾驭群臣,形成了强有力的统治,保证了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据历史文献记载,乾陵玄宫内涵十分丰富,随葬着大量的金银器、珠宝玉器、铜铁器、琉璃、陶瓷、丝绸织物、漆木器、石刻、食品、壁画及书画墨宝等稀世珍品。

 乾陵地宫是最令人神往、最迷人的地方。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想弄清其中的奥秘,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资料,时至今日,人们对乾陵地宫仍然是不甚了解。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在考古乾陵过程中发现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武则天的陵墓在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

 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 康熙大帝 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 自然 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

 唐时的堪舆家, 风水 先生,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昭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 选址 风水宝地。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好畤县,今乾县的梁山上。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订下一枚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单从风水来说,乾陵就超过了唐朝所有帝陵。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 历史 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着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 雕刻 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

 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

  乾陵地宫

 而最让世人感 兴趣 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样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

  乾陵陵园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历代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他的反动程度仅次于明末的张献忠。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其实当时的唐朝皇帝正纠集力量准备反击呢。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

 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

 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由此可见,没 文化 的人千万不能成暴发户,因为钱也好,兵也好,在他们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资源,而是劳民伤财、祸害 天下 的毒药。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武则天陵园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 军事 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发一声喊跑了出来。据说,孙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当地人流传“因武则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所以那七个山西兵必死无疑。”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到了建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农民发现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

  武则天陵墓的无字碑

 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则天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

 由此可见,武则天的乾陵是多么的坚不可摧,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也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炸过,最终这些武器在面对乾陵时似乎毫无威胁,对乾陵也无丝毫的动摇。

风水理论认为,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皇陵一般都位于京师附近,如西周、秦、汉、隋唐均以长安为京师,故此这五个朝代的皇陵大多集中于长安附近;而元、明、清三代均以北京为京师,所以这三代的皇陵皆位于北京附近。

唐朝帝王陵墓区,分布于关中盆地北部,陕西渭水北岸之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一带山地,东西绵延三百余里。唐陵的特点是“依山为陵”,不象秦汉陵墓那样采取人工夯筑的封土高坟,而开“山陵”之先河。十八座唐陵中,仅献陵、庄陵、端陵位于平原,余均利用天然山丘,建筑在山岭顶峰之下,居高临下,形成“南面为立,北面为朝”的形势。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九峻山山势突兀,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沟壑纵横,愈加衬托出陵山主峰的险峻雄伟。除了四周山峦的护卫之外,更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山水具佳,愈加显得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由昭陵主峰迤逦而南,有167座功臣贵戚陪葬墓,占地约30万亩。李世民的玄宫居高临下,陪葬墓列置两旁,衬托出昭陵至高无上的气概。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坐落在乾县西北的梁山上。据《新唐书?高宗本纪》记载,李治于光宅元年(684年)葬于乾陵,神龙二年(706年)重启乾陵墓道,将武则天合葬于墓中。梁山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山巅三峰耸立,北峰居中最高,即乾陵地宫所在,为陵之主体,与九峻山遥相比峻。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而形体相仿,犹如天然门阙华表捍陵。上面各有土阙,望之似乳头,俗称“奶头山”。梁山东有豹谷,西有漠谷,整个地势似一个头北脚南仰卧在大地上的人体。乾陵因山为陵,以山为阙,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陵园有内城外成之分。内城的南、北、东、西城垣基址程度分别为1450米、1450米、1582米和1482米,城垣均为夯筑而成。内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内有石刻群,除内城四门各有一对石狮,北门立六石马(今存一对)外,其余石像均集中排列在南面第二、三道门之间……从南至北,计有华表、翼兽、鸵鸟各一对,石马及牵马人五对;石人十对,还有无字碑、述圣碑和六十一个“蕃酋”像,丝毫不减皇宫之气派。

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八陵,集中于河南巩县境内洛河南岸的台地上。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大的陵区。

北宋王朝建都开封,陵区却设在巩县,远离京师汴京,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穴和丰殓厚葬。陵区南有嵩岳少室,北有黄河天险,可谓“头枕黄河,足蹬嵩岳”,是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

宋代帝陵在地形选择上与别代迥异。历代帝陵或居高临下,或依山面河,而宋陵则相反,它面嵩山而背洛水,各陵地形南高北低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原来,在宋代盛行与汉代图宅术有关的“五音姓利”风水术,该风水术把姓氏按五行分归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壬丙方位,必须“东南地穹,西北地垂”。因此宋代各陵地形皆东南高而西北低。

明代以后,风水学特别重视关于山川形胜的形法,因而明清两代的帝陵风水格外讲究,加之建筑的配合,皇陵的选择与规划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郊昌平县北十里处,自公元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至1644年明朝灭亡,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二百余年,未曾间断。燕王朱棣在南京登上帝位以后,即打算迁都北京。永乐五年(1407年),皇后许氏死,朱棣没有在南京建陵,而是派礼部尚书赵江和江西风水名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

朱棣派出的人马足足跑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几处可供选择的地方。据说,最初选在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姓朱,“朱”与“猪”同音,猪要进了屠家定要被宰杀,犯地讳不能用。另一处选在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因后面有村叫“狼口峪”,猪旁狼则更危险,也不能用。也曾选过京西的“燕家台”,可“燕家”与“晏驾”谐音,不吉利。京西的潭柘寺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子孙发展的余地,也未能当选。到永乐七年,最终选定了由江西风水师廖均卿等人选定的现在这片陵区。

清东陵位于京东燕山南麓的遵化马兰关附近,它北依昌瑞山,南屏金星山,东傍鲇鱼关,西依黄花山,共有陵墓14处,葬150多人。

关于东陵的选址,流传着一段顺治帝亲自卜地的故事。自从顺治皇帝进了关,在北京立都坐殿后,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和叔父多尔衮就派人四处选陵地,先后有两批钦天监大臣和风水名师来过京东一带,他们均看中了这块宝地,回京禀报皇帝后,顺治帝非常高兴,表示要亲自前往审视。时隔不久,顺治皇帝由众多侍卫大臣和八旗健儿簇拥着出外狩猎,他们一路纵马扬鞭来到了京东的燕山山脉,跃上了凤台岭之巅。顺治帝登高远眺,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霭飘渺。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前瞻后眺,左环右顾,发出由衷的赞叹。他反身下马,在凤台岭上选择了一块向阳之地,十分虔诚地向苍天祈祷,随后相度了一块风水相宜的地势,对左右的侍臣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说着,将手上佩带的白玉扳指取下,扬下山坡,道:“落地之处定为穴”。于是群臣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桩作记。后来,当真在这里建起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孝陵背靠昌瑞山主峰,左右两翼为天然砂山,整座山陵北高南低,顺势而布,节奏鲜明,气势雄伟。为了防止汛期山洪冲毁陵墓,不仅在建筑之下打桩加固,而且修建了整套的排水系统。地上利用天然的倾斜地势设置了排水明沟,使雨水排泄通畅。陵区之水通过明沟暗渠,全部汇集于隆恩门外的神路桥下,再由两边水道顺势排泄出去。可见孝陵风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选址的科学性和建筑技术的高明。

古代的风水选址,除了生态、实利功能以外,还是一门艺术,其对环境景观的组织是十分重视的。在古代,万物有灵的观念导致了山川自然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为敬祀天地日月山川的国家祀典。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又指导着人们以人的精神、人伦道德及社会秩序拟态于自然,并以此寄托他们的生活理想。所以在风水的观念中,也常包含着一种追求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认为环境思想。

乾陵在哪?武则天是怎样为高宗李治选择陵地的?如何选择皇陵地址,是对帝王执政能力的一个具体考验。

武则天为高宗李治选择干陵作为归息之地,不但能传递出她操盘天下时忠于先皇的政治姿态,而且是她和李治情感发展的必然

683年12月,李治走到生命的终点时候,最关心的就是身后大事。透过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看到李治遗诏时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一是七日而殡,二是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三是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四是军国大事如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或兼取天后进止

在李治的遗言里,最为重要而且要影响大唐气候的恰好是第四条,这一条成为武则天日后指点江山的基本依据

12月4日,李治驾崩洛阳。10日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即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仅两个月时间,中宗李显以扶持后族势力的方式给母后武则天的执政道路设置障碍。思忖之后,武则天决定快刀斩乱麻

684年2月,武则天废黜李显,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帝。性格懦弱的李旦,注定是一个傀儡皇帝

这时,操盘大唐江山的武则天面临两大考验

首先是如何稳定政局?江山近乎易主,武则天做出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朝廷局势趋于稳定

而到底把高宗埋葬在哪里?成为考验武则天执政能力的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李治临终前有过交待:天地神祗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顺势把高宗埋葬在洛阳,的确可以节约国力民力。而让高宗归息关中,既可表达对李治的情意,又能做出安抚李唐的姿态

该怎么办?权衡的砝码向情感和政治姿态的一方加重:武则天决定在长安附近修建高宗葬地

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干陵主陵武后的决定刚一做出后,胸藏锦绣的陈子昂就递上一封谏书。以关中旱灾严重为由,陈子昂提出灵驾西行不便,认为景山崇丽,秀冠群峰,北对嵩邙,西望汝海,居祝融之故地,连太昊之遗墟,帝王图迹,纵横左右,园陵之美,复何加焉。进而,为人耿直的陈子昂列举在关中营陵的诸种弊端,质问武后。谏书语言犀利,很不留情面

陈子昂意想不到的是,看了他火辣激烈,甚至有指手画脚味道的谏书,武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在金华殿隆重地召见了他,态度温和地赞赏了他的文辞,而且下令让他任官麟台正字

陈子昂们说归说,武则天仍旧独违群议。武后明确主张因山为陵,提出要仿效唐太宗的昭陵为高宗修建寿陵

而唐高祖献陵和唐太宗昭陵都是通过占卜堪舆的方式选择的,武则天自然不会草率选择高宗的葬地

干陵双乳峰虽然史迹没有叙述干陵选址的细节,而民间把干陵选址的过程演绎得很是离奇玄妙

相传武则天让星相家袁天罡和皇宫专事阴阳和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负责选陵之事

接到为高宗选择陵址的指令后,袁天罡遍访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先后相中几处吉祥之地,喜不自禁,准备回宫复命。一天子夜时分,袁天罡照例出门观看天象,突然看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刺向北斗方向。宝地!袁天罡喜不自禁,跨马奔向山颠,找准方位,可情急之下出门时居然忘了带上做标记的东西,便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枚铜钱做了记号后,星夜回朝复命

李淳风接旨后,考察了高祖献陵和太宗昭陵后,认定关中北山一带龙脉绝佳,可到底在哪儿选定陵址,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时值阳春,一天,李淳风突然发现,梁山在午时的阳光下,形胜奇怪独特,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美女仰卧在蓝天白云之下,不但五官搭配匀称,就连乳房、乳头都十分逼真、分明入目。李淳风大喜过望,急忙上山,按照八卦历法找到龙穴,拔出发髻上的银针插在土中后,回朝复命

听说袁、李二人都在长安的西北方向选出了陵地,武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前去勘察。袁、李指认了各自的地点后,朝臣不由得一惊,大呼龙岗之地!原来,李淳风的银针恰好扎在袁天罡钱眼里!这个故事口口相传,直到今天,只要你走到干陵,无论白发苍苍的老翁,还是满脸稚气的孩童,都能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传说归传说,可站在干陵脚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让人叹服。

是因为,这些石像多为武则天至唐中宗年间所刻,是武则天埋葬乾陵后所立,而不是参加唐高宗丧礼的所谓少数民族卫士和使节

石人变成了一个石妖,到附近的农民家和田里去破坏食物。为了消灭他们,人们砸碎了石像的头部。八国集团联盟。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他们来到乾陵,看到外国使节在守陵时羞辱了中国皇帝,于是砍下了石人的头据专家研究,八国集团从未去过黔灵。

雕像的后人被秘密地摧毁了。北方土耳其人的后代发现,他们父亲的塑像是在乾陵竖立起来保卫唐陵的。他们非常气愤,于是偷偷到乾陵砸碎石像的头部,然后被抓获并暴打于是他们故意传闻这座石像成了恶魔,并以毁坏庄稼为证据。只有砸碎石像的头,他们才能阻止他们所以附近的人相信他们是真的,所有的石像头都被砸碎了。

地震破坏理论,1555年1月23日,陕西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8~11级。当时,有80多万人死亡。滑县县距乾陵仅100公里,属地震震中。钱岭被摧毁了。由于石像年代久远,受到各种风的侵蚀和侵蚀。石像中使用的石头有一些石头的缺陷。此外,如此强烈的地震导致石像头部断裂另一个证据是,当时乾陵的许多石像和马的头部也受到了损坏因此,从以上情况来看,地震对石像的破坏程度非常大。

人为因素,天灾人祸总是接踵而至。除了地震,石像头部骨折也会有人为因素。这么长的历史,各种势力之间的战争等等,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盗墓者、仇视者、叛乱者等盯着钱陵看这些石雕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可见,乾陵61尊石像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没有头部,也没有鬼神说。

辽代的显陵和乾陵在哪里?

君主 陵墓 地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祖陵 辽宁省林西巴林左旗辽太宗—耶律德光 怀陵 辽宁省林西巴林左旗辽义宗—耶律倍 显陵[辽] 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