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是什么意思
瑶池的释义: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
瑶池
[ yáo chí ]
详细解释
1 古代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池名, 西王母 所居。
《史记·大宛列传论》:“ 昆仑 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
2 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唐 陆扆 《禁林闻晓莺》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啭好音。”
造句
(1)我们都要相信,这辈子与他,皆是瑶池蟠桃二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实,来之不易,故此生种种,千年修来,莫要荒废了这道行。
(2)那一世,千顷瑶池,芙蕖灼灼,他挚爱的女子当着他的面,决绝地,跳下了九重垒土的诛仙台。
(3)碧瑶池落英飘现郁郁桃林潋滟,群仙宴白衣仙染三生石旁可曾见。
(4)王母站在瑶池畔,身后是千里桃林,身前是万顷碧波。她转身,看向颛顼和小六,苍老的容颜,死寂的眼神,让整座玉山都枯槁。
(5)瑶池琼阶莲并蒂,金屋玉树梅两朵。交杯对饮琼浆液,倾心合欢蝶恋花。天造地设姻缘定,三生有幸佳偶成。两情相悦两心依,一心一意一生情。祝君新婚快乐,恩爱百年。
浮现出一副琳琅满目,仙气飘飘的画面,瑶池上空矗立尖垂巨乳,名为凌云钟乳,色彩瑰丽,下方池水平静如镜。凌云钟乳吸收天地精华,百年方得凝聚一滴圣水。
圣水经过百年过滤,纯洁无瑕,瑶池之水先有圣水炼化,洁净成云,广布天地之间,成为天地之界。亦视为一重天。
扩展资料
相关传说:
传说三千多年前,西周天子周穆王姬满,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由京城出发,千里迢迢,沿天山到瑶池与西王母幽会。
当西周天子周穆王和他的卫队来到时,盛装以待的西王母站在瑶池边上,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瑶池如镜,绿草如茵,人们“吹笙鼓簧,中心翱翔”。周穆王将随行带来的大量丝织品和圭、壁等珍贵礼物送给西王母。瑶池“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的奇异风光,使周穆王如痴如醉,乐而忘归。
欢乐的日子总是特别短暂,周穆王不得要东归回国了,西王母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西王母瑶池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是道教信徒崇拜的神湖,距格尔木市区112公里。那么西王母瑶池的传说是什么?
西王母瑶池的传说是什么1、湖旁有一平台,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
2、“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解西王母《穆天子传》”,而美猴王孙悟空则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距黑海不远处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神秘而又海拔最高的西王母瑶池。立有“西王母瑶池”纪念碑石。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特别是台湾和港澳同胞,到此朝拜寻根者甚众。触景生情,也确实感受到昆仑神话妙不可言的韵味。
关于西王母瑶池的传说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意思是:
住在昆仑山瑶池的西王母打开她美丽的窗子,
这里是她当年宴请穆王的地,当她在窗边等待,
希望穆王能够再来,却只听到人间传来穆王眼见天寒地冻,
北风雨雪,路有冻人,心中悲悯,写下的哀民诗-〈黄竹歌〉,
哀怨的歌声传到昆仑山,西王母心想,
穆王的八匹骏马能够日行三万里,但是为什么穆王不再到昆仑山来呢?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政治咏史诗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瑶池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位于昆仑山上。高大雄伟的昆仑山就好像来自九天之外,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更是高耸擎日。
在《山海经校注》上曾经记载,“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而春秋战国时的典籍《列子·周穆王》上也曾经记载,“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居住地点,也就是瑶池。乃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名为——别有洞天,此亦是瑶池之所在。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
有的学者认为,西王母是上古时代的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也是中国西部的地域概念,《尔雅·释地》中有“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的记载,吴晗认为:“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
西王母传说产生时间很早,西周金文即有“王母”的记载,《管子·轻重己》也有“出祭王母”的记载。但对西王母原始形象的描绘,见于战国至汉代成书的古籍《山海经》。
《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海内北经》云:“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2]
《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其他传说中的西王母
传说在西晋出土的战国古籍《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驾着八骏拉的马车,到群玉山拜访了西王母。他献上了许多玉璧、丝绸,西王母大悦,就在瑶池大排宴席,招待周穆王,还饮酒赋诗。
《汉武帝内传》载:汉武帝听说了前辈君王和西王母的事,也特别想见。忽然遇到一个仙女,告诉他斋戒几天,就可以见到。于是汉武帝一连斋戒到七月七日。这一天,他登上延灵台,铺上紫地毯,焚上百和香,挂上云锦帐,点上九光灯,摆上玉门枣,这才看见王母驾着紫云车来了,大概三十岁,美貌绝伦。身后还带着一群仙女。她和汉武帝讲了许多道家修炼之术,还给了汉武帝几颗仙桃吃。
在汉代民间传说中,昆仑山上有只大鸟,名叫“希有”,左翼覆盖着东王公,右翼覆盖着西王母。背上小处没长羽毛,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一年登上鸟翅膀一次,会见东王公。很长一段时间里,东王公和西王母属于一对配偶神,分掌阴阳二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言勾践以“七术”复国的第一术——“尊天祀鬼神以求福”,即“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西王母、东王公形象常见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乃至石棺、摇钱树上,与汉代神仙方术以及早期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关西王母的传说还散见于各类记载中。
汉《淮南子》谓王母有不死药。
晋《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西王母管辖。
宋《路史》记载:上古之时,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遂克蚩尤于中冀。虞舜即位后,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琯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
尚有帝尧涉流沙,封独山,西见王母。王母遣二十三女下凡助大禹治水。王母于夏代时献白玉玦的传说。
西王母亦称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
西王母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王母娘娘的记载有很多,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游泾川时曾在诗中写道:“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西王母和周穆王的会见,据专家研究认为,这是西部民族和东部中原民族和睦相处的写照。《汉武帝故事》中也有关于西王母的描述:“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她将三千年才结一次的仙桃赠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表现了她爱的深沉痴心。
被神话了的王母娘娘,按理说,不该有什么男女情欲,但是人们既把她神化,又要将她世俗化,把她与玉帝联系在一块,还让他们生了七个女儿,名为“七仙女”,其中最小的女儿私自下凡嫁给了穷庄稼汉董永。《嫦娥奔月》也是流传甚广描写王母娘娘的故事之一;《西游记》中第七回描写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的“蟠桃会”,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
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山海经》中,她是一个穴居善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怪物。在《穆天子传》中,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人。在《汉武帝故事》中,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
瑶池是什么意思
本文2023-10-25 22:45: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