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波斯总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5收藏

古代波斯总督简介,第1张

在阿契美尼德王朝 的波斯帝国的运作,以及它没有因为它的创始人建立了高效的官僚机构的居鲁士大帝这是通过satrapy系统管理(RC 550-530 BCE)。一个波斯省长一省被称为一个太守(或“全省的守护者”“王国的保护者”)和省评为satrapy。

这些总督被要求纳税并为帝国军队提供人员,作为回报,他们应该享受整个帝国的保护和富裕。在一些国王的统治下——比如居鲁士大帝,或者在最初的叛乱之后,大流士大帝(公元前 522-486 年)——总督系统运作良好,而在其他国王的统治下,总督反复叛乱。

然而,总体而言,总督系统有效运作,并将由继承阿契美尼德的帝国——塞琉古帝国(公元前 312-63 年)、帕提亚(公元前 247 年 - 公元 224 年)和萨珊帝国(公元 224-651 年)保留。 以斯拉、以斯帖和但以理的圣经书中提到总督对 的管理至关重要,波斯记录和古代历史学家(包括希罗多德和克特西亚斯)支持这种观点。波斯 的阿契美尼德模式非常有效,以至于罗马帝国后来会复制它,而在古代晚期的继任 也会复制罗马的。

事实上,波斯总督和总督制度建立了当今中央 的范式,中央 通过负责管理地方区域的分散的下属系统发挥作用。总督制度可能在美利坚合众国的 制度中最为明显,该制度以模仿罗马的制度而著称,正如许多民族国家在几个世纪前所做的那样。

系统的起源

然而,总督并非起源于阿契美尼德帝国,而是起源于更早的阿卡德帝国(公元前 2334-2083 年),但阿卡德官员并不被称为“总督”,这是一个波斯术语。阿卡德的萨尔贡(公元前 2334-2279 年在位)建立了一个地区长官系统,直接对他负责,然后由更受信任的官员监督其活动。该系统由亚述人复制并由提格拉斯·皮莱塞三世修订(公元前 745-727 年在位)建立了一个由“受信任的人”监督的错综复杂的总督网络,这些人与阿卡德监督者一样,确保了总督的忠诚度和效率。这种模式非常有效,后来被亚述人的敌人米底人使用,他们对波斯系统的影响最直接。

省长并不总是值得信任的,这需要“受信任的人”的位置来监督他们。

中位总督制度被认为是由米底人的第一位国王达尤库(希腊人称为 Deioces,公元前 727-675 年在位)建立的,他在埃克巴塔纳建立了中位王国。Deioces 确实将米底人统一在一个王权之下,但根据希罗多德 (I 102) 的说法,是他的儿子 Phraortes(公元前 647 年 - 公元前 625 年)扩大了王国并建立了米底帝国,因此更可能是总督是建立在他统治的初期。

该系统是牢牢通过的德斯孙子基亚克萨雷斯在位时间地点媒体(河625-585 BCE)的女儿(或孙女)媒体的阿米蒂斯(负于630-565 BCE)会娶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巴比伦(公元前 605/604-562 年)。总督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巴比伦 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后来的但以理书(约公元前 2 世纪撰写)中有所提及,该书将但以理书第 3 章中的英雄——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哥——作为总督或皇家秘书。这三人拒绝了尊奉神像而不是他们的神的皇家法令,并被判处死在烈火炉中,但通过他们的信仰而得救并安然无恙。

这个基本情节在但以理书 6 中重复,其中先知但以理被描述为行政监督者——君主的“可信赖的人”之一——他因无视上帝的命令而受到巴比伦和米底亚总督的谴责。大流士王。《但以理书》中的大流士并不对应于任何已知的国王(尽管一些学者将他与米底亚斯的阿斯提亚吉斯联系在一起,公元前 585-550 年),不应与同名的阿契美尼德君主混淆。在故事中,总督自己引入了允许他们谴责但以理的法令,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他们很可能这样做了,因为但以理是国王的耳目,他会报告任何不诚实或过失总督。

当但以理被扔进狮子坑,在他的神的保护下毫发无伤地出现,然后大流士拥有总督时,在但以理书中强调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监督对国王的重要性,而不是总督的价值谁谴责他喂狮子。虽然写得比它声称要叙述的事件(例如尼布甲尼撒的统治)晚得多,但这个故事说明了君主和他的总督之间关系的核心动力:省长并不总是值得信任的,他们会为自己的工作在他们可能的情况下谋取私利,这需要“可信赖的人”的位置来监督他们。这种动态将保持总督系统的常数。

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鲁士大帝很清楚这一点,因此采用并完善了亚述和米底亚体系。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总督终身统治(或者除非他们冒犯了皇帝),而且这个职位是世袭的。此外,他们经常统治着拥有大量资源的广阔地区,并且必须消除利用这些资源推翻皇帝并建立自己的王朝的诱惑。学者 AT Olmstead 描述了 Cyrus 的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建立了某些检查:[总督的]秘书、他的首席财务官和负责驻扎在每个总督首都城堡中的驻军的将军都受到直接命令,并直接报告给,当之无愧的大王。更有效的控制是由每年仔细检查每个省的“国王的眼睛”(或“国王的耳朵”或“国王的使者”)进行的。(59)

在居鲁士的统治下,总督制度运作良好,但在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 530-522 年在位)的统治下,发生了起义,当冈比西斯二世去世,大流士一世(远房表亲)登上王位时,整个地区都崛起了在反抗中。尽管大流士一世在他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中坚持认为只有一些地区发生了叛乱,但对他统治的抵抗却更为普遍。这是因为在冈比西斯二世在埃及时发生的一场政变 他的兄弟巴尔迪亚登上了王位,比冈比西斯二世更受欢迎。然而,在他的铭文中,大流士一世声称冈比西斯二世在前往埃及之前谋杀了巴尔迪亚,而声称王权的“巴尔迪亚”是一个名叫高玛塔的冒名顶替者。因此,大流士一世刺杀这个冒名顶替者,只不过是将王位归还给合法的索取者,而不是政变。

大流士一世的主张最初只得到了两个总督的支持——巴克特里亚的达达什和阿拉霍西亚的维瓦娜。正如奥姆斯特德所指出的那样,“整个帝国毫无疑问地接受了巴尔迪亚[但]他的暗杀带来了民族独立的新希望,这在臣民之间引发了一场完美的叛乱狂欢”(110)。大流士一世在他统治的头几年镇压了这些叛乱,然后进一步修改了总督制度以确保完全服从国王的意志。

大流士一世保留了居鲁士大帝建立的基本制度,但将帝国划分为七个地区,每个地区分为 20 个总督,这减少了每个总督可用的资源。每个总督的皇家秘书、皇家财务长和驻军指挥官——就像在居鲁士时期一样——完全对国王负责,而不是总督,并直接向王室报告。大流士一世的模型将使阿契美尼德帝国在其剩余的历史中保持完整,但这并不是说它从未受到挑战。

总督起义

在亚达薛西二世门农(公元前 404-358 年在位)统治期间,他的弟弟居鲁士小居鲁士(吕底亚总督,公元前401 年)叛乱,企图推翻国王并亲自统治帝国。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直到很晚才知道军队向他进军,但由于蒂萨弗内斯总督(公元前 445-395 年),也是吕底亚总督,他仍然能够进行防御。居鲁士的起义被镇压了,他在战斗中被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杀死,后者指挥他的军队对抗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军。色诺芬(公元前 430 年 - 公元前 354 年)在他的《Anabasis》中讲述了希腊勇士从波斯逃到黑海并返回家园的故事。

公元前 372-362 年的大总督起义是由于一些总督对亚达薛西二世的政策不满而发起的。

然而,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统治并没有顺利进行,因为公元前 372-362 年的大总督起义再次出现麻烦。起义是由一些总督对亚达薛西二世的政策不满而发起的,但如果没有埃及的支持和鼓励,就永远不会发起。当卡帕多西亚总督达梅斯(公元前 407 年至公元前 362 年)被阿尔塔薛西斯二世选中领导对埃及的战役时,起义就开始了。埃及于公元前 525 年在冈比西斯二世的统治下被波斯人占领,但在公元前 411 年摆脱了波斯的统治,至少是三角洲地区。从那时起,人们定期开展运动以收复失地,达梅斯指挥了公元前 372 年的远征。

觉得他在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宫廷中不受赏识,并且感觉被利用得很差,达梅斯接受了埃及 法老Nectanebo I(公元前 379-363 年)的支持,并开启了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他在公元前 362 年被击败并被杀,但他的起义在弗里吉亚·阿里欧巴尔赞内斯(公元前 362 年)的总督下继续进行,后者于公元前 366 年加入他的起义,反对他认为是亚达薛西二世的专断政策。公元前 362 年,他被儿子出卖,作为叛徒被钉在十字架上。

许多其他总督也参与了支持和反对亚达薛西二世的起义。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卡里亚的总督摩索拉斯(公元前 377-353 年),他在冲突双方都扮演过角色,但仍然忠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有一次,他声称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军队正在向他的一个城市进军,他要求著名公民和反叛总督提供资金来建造防御墙 拿到钱后,他声称收到了众神的消息,说他建墙的时机不对,并将资金存入了他的私人金库。还有一次,他告诉叛军总督他无法偿还欠国王的钱,并通过承诺在不久的将来支付更多来争取时间,鼓励他们也这样做。他们跟随他的领导,但随后被迫兑现他们的承诺,其中包括 Mausolus 所欠的金额,而他最终没有支付任何费用(Olmstead,415)。他最出名的是他的陵墓,哈利卡纳苏斯陵墓,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塞琉古和帕提亚总督

虽然后来发生了总督的叛乱和阴谋,但阿契美尼德帝国或多或少地继续稳定。当帝国在大流士三世(公元前 336-330 年)统治下被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时,总督制度仍然运作良好,并由继任的塞琉古帝国维持。塞琉古帝国是由亚历山大的一位将军塞琉古一世尼卡托一世(公元前 305-281 年在位)建立的,他最初不得不通过竞选巩固他的统治,但随后通过阿契美尼德 模式任命了他任命的总督。

在他死后,各种总督起义,他的继任者安条克一世(Antiochus I Soter,公元前 281-261 年在位)招募了加拉太凯尔特人的雇佣兵,以镇压他们并将该地区重新置于他的控制之下。塞琉古统治下的人民的反对意见之一是,塞琉古国王 - 马其顿 - 希腊血统 - 偏爱希腊人并任命他们为总督。希腊语成为宫廷的语言,并鼓励总督将他们的地区希腊化。亚历山大曾试图融合波斯和希腊文化,塞琉古一世延续了这一政策,但并非他的所有总督——或他的继任者——都对追求同样的文化感兴趣。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安条克一世 (Antiochus I Soter) 或更可能是他的继任者安条克二世 (Antiochus II Theos)(公元前 261-246 年在位)在位期间任命的帕提亚总督 Andragoras(公元前 238 年)。他被称为伊朗总督,他在任命时被指派或使用希腊名字安德拉格拉斯。直到他在塞琉古二世卡利尼库斯 (公元前 246-225 年) 统治下的叛乱之前,人们对他知之甚少,当时他于公元前 245 年宣布帕提亚为独立王国,当时帕尼部落的阿尔萨斯一世于 247 年将帕提亚从塞琉古帝国中分离出来。公元前。当阿尔萨斯一世掌权时,安德拉戈拉斯试图保持对王国的控制,但在公元前 238 年作为帕提亚帝国被杀在阿尔萨斯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 247-217 年)兴起。阿尔萨斯一世扩大了他的领土,利用塞琉古帝国的各种干扰,他的继任者将继续这一政策,尤其是在公元前 190 年塞琉古在马格尼西亚战役中被罗马击败并在公元前 188 年签订了耻辱性的阿帕米亚条约之后,塞琉古帝国的大部分地区。

帕提亚人也保留了阿契美尼德的总督制度,但允许一个松散的邦联,对中央 的重视程度较低。客户国王(也称为附庸国王)被允许保留他们的职位,任命的总督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帕提亚帝国分为上帕提亚和下帕提亚,由五个地区组成,然后分为行省。这些省份被允许在不考虑中央 指令的情况下相当自由地行动,这最终导致帝国的垮台,因为其中一位附庸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公元 224-240 年)反抗安息国王阿尔塔巴努斯六世( r 213-224 CE),击败他并建立萨珊帝国。

萨珊王朝

阿达希尔一世在巩固了帕提亚帝国的分裂地区后也保留了阿契美尼德模型。他强调强大的中央 ,并任命他自己选择的总督(称为 Shahrabs)到不同的省份。萨珊系统与阿契美尼德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标高宗教的拜火教。先知和有远见的琐罗亚斯德(也称为查拉图斯特拉)在公元前 1500 年至 1000 年之间的某个时候接受了他的启示并发展了该宗教,虽然尚不清楚居鲁士大帝是否是其信徒,但它是大流士一世继任者的宗教向前。

鼓励总督欢迎所有信仰的人,因此犹太人、基督徒、佛教徒和其他人可以自由地实践他们的信仰。

然而,阿契美尼德王朝并没有将琐罗亚斯德教作为他们政治纲领的一部分,而萨珊王朝却做到了。琐罗亚斯德教成为国教,总督应鼓励其信仰单一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的原则,他是万善之源,而他的永恒对手阿里曼(也称为安格拉·迈尤)是完全邪恶的。此外,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要服务于这些神灵中的哪一位,以及承认人类有自由意志做出这一决定,然后承受后果。

琐罗亚斯德教产生了所谓的异端邪说,称为佐凡尼兹教,它保留了母教的基本信仰体系,但声称阿胡拉·马兹达和阿里曼都是佐凡(时间)创造的,因此是兄弟和被造物。因此,所有人类事件都由 Zorvan 决定,而不是 Ahura Mazda,因为所有事情都在时间和时间中发生,最终掌握着对一个人的生死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许多萨珊总督是琐罗万教徒,但由于这种“异端”与琐罗亚斯德教如此接近,因此似乎没有造成任何问题。沙普尔一世(公元 240-270 年在位),阿尔达希尔一世的儿子和继任者,很可能是佐凡教徒,并且有远见卓识的摩尼教徒(公元 216-274 年),摩尼教的创始人,作为他的宫廷客人。

萨珊帝国被认为是古代波斯文化的顶峰,其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宗教宽容政策。总督被鼓励欢迎所有信仰的人,因此犹太人、基督徒、佛教徒和任何其他人都被允许在整个帝国建造礼拜堂并自由地实践他们的信仰。这项政策是阿契美尼德 的核心政策,它可能像在萨珊王朝时期一样成功,因为佐万教派坚持时间——一个模糊的概念——作为生死的最高仲裁者,而不是一个具有某种特定神灵的特定神灵。议程。

公元 651 年,萨珊帝国落入入侵的 人之手,虽然总督制度的基本形式将被保留,但宗教宽容被拒绝,转而支持皈依政策,并最终对非 征税。波斯制度由萨法维王朝、阿夫沙尔王朝、赞德王朝和卡扎尔王朝的后 王朝延续。公元 1501 年至 1925 年,到最早的时候,已经影响了罗马 、古代晚期新生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并将继续影响直到今天的其他 系统。

错,大错特错

谁说中国没著名的史诗,那些国家史只有几百年的所谓古国,在你称之为史诗的作品,其实只是外国文人利用民间传说以及自己的想象杜撰的。如:英国人的亚瑟王,对于英国人来说就是他们的史诗,但在历史界对于其是否真实一直存在很大的疑问。

还有,文明古国中古罗马、古波斯、古希腊根本就不存在,连名都排不上,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作为华夏民族的儿女,怎能妄自菲薄,史诗只是国人对外国人的某些作品的历史称呼。

外国人因其缺少历史的积淀,而又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故而利用之。

所以,为什么外国人做游戏时都要找一些有史诗的作品充当大背景,如荷马史诗中的各种传说、近期的巫师也是通过波兰史诗的背景制作的。

我们的四大名著、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对于外国人其实也是史诗,只是古人把这些当蛮文,现代的人当史诗,翻译的问题。

这些东西都是受乱宣传的影响。

不要受那些崇洋的杂碎影响

谁说老外的太阳就比我们的辣

啤酒的起源:

啤酒是当今风靡世界的饮料之一,而说起啤酒的来历还颇有些传奇色彩。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健忘的面包师,一天无意中把作面包用的生面团长时间的放在太阳下晒,生面团逐渐变成液体状态并开始发酵,由此发现了最早的啤酒酿制方法。关于啤酒的起源,说法颇多,有文献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亚的亚述(今叙利亚)人向女神尼哈罗献贡酒,就是用大麦酿制的酒。也有人说,大约4000多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已懂得酿制啤酒,而且当时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苏美尔人收藏粮食的一半都用来发麦芽然后酿制啤酒。大约同一时代,据说伊朗附近的闪米人不但会酿制啤酒,且将制法刻在粘土板上,献给农耕女神,至今在巴黎还保存着这种记载制酒法的文物。巴黎卢浮宫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石柱,上面刻着3700年以前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在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6代国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统治巴比伦)制定了关于啤酒酿造和饮啤酒的法规。另外,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用小管吸饮啤酒的情景在柏林

地质博物馆埃及部分展出的石灰岩壁画上清晰可见。1994年《华盛顿邮报》载,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南科罗来纳大学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尼罗河畔发掘到一个酿酒作坊,内有4个酒缸。专家们对酒缸内的黑色物质分析后得知酒缸乃是酿啤酒之用,已有54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啤酒起源埃及的说法提供了蜒。

所有这些都说明啤酒及其技术的传播是很快的。但啤酒的原型到现代啤酒,也并非——蹴而就。原始的啤酒,有的是将发芽的大麦,加水贮于敞口容器中天然发酵而成:有的是先将大麦、小米等物制成面包,粉碎后至于水中发酵而成;还有的人将发酵后的酒液加入香料,煮热后再饮用。公元786年,德国的一个

修道士尝试把啤酒花用于啤酒生产,使啤酒的质量得到了改善。但直到15世纪,才正式将酒花确定为啤酒的香料。1850-1880年间,法国的巴斯德确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观点,并创造了著名的巴氏灭菌法:1878年,罗伦茨·恩茨格尔研制出一种过滤装置,这种装置可除掉啤酒中的混浊物质;1881年,丹麦人艾米尔.克

里斯蒂安·汉森发现了大量的发酵菌种,不久后他又成功地培养了这些菌种:随后,冷冻机也开始应用于啤酒工业。这些新的技术使啤酒酿造转入了工业化规模的新阶段,现代啤酒基本定型。

纵观上述史话,不难理解,酒,这种神奇的饮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研究酒的历史,了解酒的现状,探索酒的未来,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至于酒的起源,还有待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去研究和论证。而对于现代消费者来说,享受美酒带来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酒的起源--狄仪造酒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事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载流传于世的后果是,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鲋,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0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葡萄酒的起源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但我们可以确切地说,7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饮用葡萄美酒了。至少在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AsiaMinon),即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今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不久前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新华社1996年6月6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的一个罐子证明,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经饮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发现提前了两千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麦戈文在给英国《自然》杂志的文章中说,这个罐子产生于公元前5415年,其中还有残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

此外,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浮雕和壁画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该国4000年前的一个名叫“麦”(Men)的王子的坟墓中,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当时挤取葡萄汁的方法——将葡萄装于一个袋子中,由人用两根棍子夹袋中的葡萄使汁流出。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希腊的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先传至该国克里特岛,而后逐渐遍及希腊及诸海岛。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后,迅速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德国、西班牙和北非的利比亚,并由欧洲的多瑙河谷进入中欧诸国,现在,这些地区均是十分重要的葡萄酒产区。

直到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才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等地。

美洲的葡萄则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由西班牙移民引入的。现今,南北美洲均生产葡萄酒。阿根廷、墨西哥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葡萄酒都闻名于世界。

中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我国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古人称之为“蒲陶”、“蒲桃”、“葡桃”等。关于葡萄两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饮之,则酶然而醉,故有是名。”“酣”意为聚会饮酒,而“酮”则作大醉的样子讲。因此,人们借“酣”与“酮”两字代表这种能酿酒并使人饮后胸然而醉的水果——葡萄。

我国现在栽培的欧亚种葡萄是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38~119年)著名的汉使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在今中亚的费尔干那盆地)引入,并招来酿酒艺人,由此开始厂葡萄酒的生产。栽培葡萄由大宛国引入后,先至新疆,经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但直到盛唐时期,我国葡萄酒

的生产司·有了较大的发展,也是此时,如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层出不穷,酒文化渐现成熟之美。

我国葡萄酒虽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过去——直发展较慢,也未受到足够重视。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栽培葡萄并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后,近代新型葡萄酒厂才陆续在中国出现。

黄酒的起源

晋朝人江统著的《酒诰》中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意思是最初的黄酒是将吃不完的饭放在桑树的空洞里,剩饭在空洞里自然发酵成酒,散发出芳香的气味。魏武帝曹操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但从黄酒的记载看,仪狄或杜康以前早已有原始的黄酒了,杜康只是后来最出名的酿酒者而已,但并不等于他就是黄酒的发明者。

另外,古籍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酿酒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该县因拥有创造文字的仓颉,善制瓷器的雷祥,造纸发明者蔡伦,酿酒“鼻祖”杜康此四大贤人的遗址而蜚声中外。《酒话》中记载:“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的附近有“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水清洌干爽,县志上说“俗传杜康驭此水造酒”。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汝州全志》也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且此两县境内均有诸如“杜水河”、“杜康泉”、“杜康仙庄”等遗址。这里距东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较近,于是人们如此想象:杜康这位酿酒大师,生于白水县,为在京师献艺,途径洛阳。要酿得好酒,他跋山涉水寻觅优质水源,便来到了伊川和汝阳一带。

那麽黄酒究竟是如何源起的呢比较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谷物和剩饭在桑树洞里自然发酵的经验,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大师杜康总结完善,后人相袭相传,又流传至今。

酒量与饭量一样不能定义,它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专指喝酒时不省人事前,微酣之后所喝下的酒精数。酒量大小据说与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有关,男的较多,女的较少。它们是攻破酒中醉人的成分。但当酒比它们数量占优势时,乙醇、乙醛(也叫醉)就留在体内,先往上串,后往下走,令人身体呈现“熊市”,不能自己。当“醉”在血中达005%,人最舒适,再往后,便呈现为以下步骤:

1、微酣:01%进入胡话期,科长会初步觉得自己是处长

2、亢奋:02%适宜取钱,所见都为双份。已经是处长。要求犯罪、打人或被人打

3、失控:03%自我操作能力消失,进入“超现实主义”阶段,随意发布命令,以为自己是说一不二的***

4、弗洛伊德期,也叫不省人事,不知痛痒,不知死活,全凭下意识04~05%

5、沉醉,也叫立地成佛,生就是死,死即生06~07%

以上第2之后统称“酗酒”,可换算为60公斤/人/天/2两白酒/一斤黄酒/一斤葡萄酒/2瓶啤酒/1瓶香槟。长期徘徊在2、3、4阶段的人,脑积缩小、记忆下降、智力减退,特别习惯于生活在3、4阶段的人,阳痿、弱智,甚至连痴呆程度都达不到。

第5期只能享受一次。

酒的趣闻

有道是,“水,为酒之血。”凡天下名酒,无不占有名泉妙水之地利。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江苏“洋河”、安徽“古井贡”等均可为证。正所谓“山奇生仙,水妙出酒。”

与黄河、长江这些华夏文明的大动脉相比,静卧在豫东与皖西北交界处的古宋河只能算是一根微血管。然而,河不在大,出酒则名。在这一脉细水上,诞生了安徽的“古井贡酒”和被誉为“中州茅台”的“宋河粮液”,因享用同一水系之利,河南的“林河特曲”也是名传遐迩。

古宋河畔,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古宋河流经的河南省鹿邑县,是我国道家鼻祖老子李耳的故乡。据传,当年老子曾来到鹿邑县内如今枣集镇的地方,以许多的鹿茸兽皮换酒喝。可他只拿了一个奶小的葫芦作容器,酒作坊老板很奇怪,无可奈何地将小葫芦放进酒缸,可没想到,顷刻之间,一缸酒全装进了葫芦里。老子自己痛饮一顿之后,便将葫芦里剩下的酒一滴滴地倒入宋河之中。顿时,宋河汹涌澎湃,绿波翻滚,老子却骑着青牛飘然而去。自此,用宋河水造出的酒被称为“枣子集酒”,其醇香甜透,甘美无比。后人以“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的诗句,描述这一生动的故事。如今,当外地人来到鹿邑县停留片日,便会发现这里的井水明显地带几丝甘甜,过口后似乎还留下了点什么,显得醇厚、有感。

古代波斯总督简介

在阿契美尼德王朝 的波斯帝国的运作,以及它没有因为它的创始人建立了高效的官僚机构的居鲁士大帝这是通过satrapy系统管理(RC 550-530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