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历过的所有大型或较著名的战争
名称 时间 地点 双方 结果逐鹿之战 约4000多年前 逐鹿 炎黄联军、蚩尤 蚩尤兵败被杀,炎黄问鼎中原牧野之战 前1046 牧野 周武王、商纣王 奴隶倒戈,纣王自杀,商亡长勺之战 齐桓公时期 长勺 齐、鲁两国 鲁国一鼓作气击败齐国泓水之战 宋襄公时期 泓水岸边 宋、楚 宋国大败,宋襄公病亡城濮之战 前632年 濮 晋、楚 晋国击败楚国,晋文公称霸桂陵之战 齐威王时期 桂陵 齐、魏 齐国孙膑围魏救赵,并截击魏军获胜即墨之战 前279年 即墨 齐国与燕国等九国联军 田单使火牛阵击败燕国,收复齐国失地长平之战 前260年 长平 赵、秦 赵括纸上谈兵,白起坑杀赵兵60万秦始皇统一全国战争 前230~前221 秦与东方六国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巨鹿之战 前207年 巨鹿 项羽、秦将章邯 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井陉之战 前204年 井陉 韩信、赵王歇 韩信背水一战,大获全胜垓下之战 前202年 垓下 刘邦、项羽 刘邦获胜、项羽自刎,西汉建立漠北之战 前119年 匈奴境内 西汉、匈奴 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匈奴开始衰落昆阳之战 23 昆阳 绿林军、王莽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王莽政权开始瓦解官渡之战 200 官渡、乌巢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208 赤壁 曹操、孙刘联军 周瑜火烧赤壁击败曹操,奠定三足鼎立夷陵之战 222 猇亭 刘备、孙权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兵败长江之战 280 长江流域 西晋、东吴 王濬楼船击破吴国水军,西晋统一天下淝水之战 383 淝水 东晋、前秦 东晋谢玄击败苻坚虎牢关之战 518 虎牢关 李世民、王世充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碎叶城之战 749 碎叶城 唐、小勃律 高仙芝奇兵翻越高原,占领中亚夹河之战 921 夹河地区 李存勖、后梁 李存勖大获全胜,后梁几乎灭亡郾城之战 1139 郾城 岳飞、金兀术 岳家军大破金兵,防止了金兵南下黄天荡之战 1139 黄天荡 韩世忠、金兀术 韩世忠再败金兀术采石矶之战 1161 采石矶 南宋、金 虞允文破金军,海陵王不久后被杀崖山之战 1279 崖山海域 南宋、元 宋灭,忽必烈统一全国鄱阳湖之战 1368 鄱阳湖 朱元璋、陈友谅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称帝北京城保卫战 1229 北京城外 于谦、瓦剌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长驱直入,于谦死守北京,保护明王朝台州之战 1561 台州 戚继光、倭寇 戚继光彻底剿灭倭寇平壤之战 1583 平壤 朝鲜与明援军、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全军覆灭,日本无力出征宁远之战 1632 宁远 袁崇焕、努尔哈赤 袁崇焕击败努尔哈赤赤嵌之战 1662 赤嵌楼 郑成功、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炮击赤嵌楼,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1683 雅克萨 清、沙俄 康熙亲征,击败沙俄侵略者鸦片战争 1840 东部沿海 清、英国 清朝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慈溪之战 太平天国时期 慈溪 太平军、洋枪队 太平军击毙华尔镇南关之战 1875 镇南关 清、法国 冯子材亲自上阵,击败法军甲午战争 1894 黄渤海海域 清、日 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天津—北京 八国联军、清 签订辛丑条约北伐战争 1927 淮南、江南 国共联军、孙传芳、吴佩孚 国军连战连胜,后来因为政变失败抗日战争 1938~1945 全中国 中、日 经过艰苦战斗,中国取得胜利解放战争 1946~1949 全中国 国、共 ***获胜,新中国建立
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是由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农民革命战争、阶级解放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自卫战争等等。正义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与此相反,非正义战争包括:争霸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战争等等,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如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从摼乓话藬到日本投降,在长达 14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 今后的战争,将以局部战争为主,但世界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消除。战争样式仍将以常规战争为主,但也不能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战争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随着高技术兵器不断出现,将会出现新的军兵种,可能出现由“天军”进行的“天战”和由“深海作战部队”进行的深海或海底作战;“机器人装备部队”,智能机器人将参战;电子战、信息战将大显身手;可见光对抗、红外对抗进行激烈的角逐。这种发展趋势,将会改变传统的战争样式与作战方法;战争的突然性、破坏性、残酷性、杀伤力和战争消耗都将空前增大;战争对综合国力的依赖增大,战争保障的任务更艰巨;作战指挥、作战协同、通信保障将更加复杂、艰巨。上述这一切,强烈地要求创造新的战争理论、战略战术。高技术战争,对人的军事、政治、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指挥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晓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智勇双全的人,将是驾驭高技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世界战争有被制止的可能性,但危险并没有消除。只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和平力量和制约战争的力量,就能够推迟或制止新的世界战争。战争是必然要消亡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清除战争的根源,使战争消亡,使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天堂。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与和平相对应的社会状态或世界、区域局势。用来解决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以及不同阶级和宗教派别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特殊的政治表现形式。 中国古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中已有“战争”一词。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 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战争状态 。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随后美国宣布对日战争 当今人类正处于新的技术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全球社会交往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对战争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不仅使战争由传统的冷兵器战争过渡到热兵器战争 , 也使战争的影响范围由局部扩展到全球。与此相对应,制止战争的和平力量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战争也由纯军事性向政治性、经济性、技术性发展
1、涿鹿之战。
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发生。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牧野之战。
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它终止了殷商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其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3、马陵之战。
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方法,诱庞涓上钩,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4、长平之战。
发生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60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攻打赵国。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廉颇。
赵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将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5、巨鹿之战。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他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个个奋勇死战,一以挡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6、昆阳之战。
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7、官渡之战。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8、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9、淝水之战。
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10、安史之乱。
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是由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农民革命战争、阶级解放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自卫战争等等。正义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与此相反,非正义战争包括:争霸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战争等等,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如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从摼乓话藬到日本投降,在长达 14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
今后的战争,将以局部战争为主,但世界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消除。战争样式仍将以常规战争为主,但也不能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战争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随着高技术兵器不断出现,将会出现新的军兵种,可能出现由“天军”进行的“天战”和由“深海作战部队”进行的深海或海底作战;“机器人装备部队”,智能机器人将参战;电子战、信息战将大显身手;可见光对抗、红外对抗进行激烈的角逐。这种发展趋势,将会改变传统的战争样式与作战方法;战争的突然性、破坏性、残酷性、杀伤力和战争消耗都将空前增大;战争对综合国力的依赖增大,战争保障的任务更艰巨;作战指挥、作战协同、通信保障将更加复杂、艰巨。上述这一切,强烈地要求创造新的战争理论、战略战术。高技术战争,对人的军事、政治、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指挥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晓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智勇双全的人,将是驾驭高技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世界战争有被制止的可能性,但危险并没有消除。只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和平力量和制约战争的力量,就能够推迟或制止新的世界战争。战争是必然要消亡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清除战争的根源,使战争消亡,使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天堂。
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与和平相对应的社会状态或世界、区域局势。用来解决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以及不同阶级和宗教派别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特殊的政治表现形式。
中国古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中已有“战争”一词。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
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战争状态 。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随后美国宣布对日战争
当今人类正处于新的技术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全球社会交往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对战争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不仅使战争由传统的冷兵器战争过渡到热兵器战争 , 也使战争的影响范围由局部扩展到全球。与此相对应,制止战争的和平力量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战争也由纯军事性向政治性、经济性、技术性发展。
[描述:城濮之战]
战争简介
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争夺中原霸权,晋军在城濮大败楚军,这是“兵荒马乱”的第一仗。四月,晋、楚两军在城濮争夺中原霸权。楚军优,晋军劣。晋军副司令徐陈奉命迎击楚汉联军的右路军,即陈、蔡两军。陈、蔡的军队战马众多,凶猛异常。为了打败敌人,制造自己强大的假象,陈旭用虎皮吓唬敌人。进攻中,披着虎皮的马冲向敌阵。陈、蔡二军的马、士卒以为是真虎,吓得连连后退。徐陈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的军队。
襄王二十年,即文公五年初,率军从渡河,攻打附在楚国的曹、魏,企图诱楚助解宋之围。正月,占领吴伟路;二月,禹卫与赵奇会馆结盟;都城楚丘的守卫被他们的国王提升为金。
3月攻陷曹渡陶丘。但楚军并没有动员起来,反而加紧了对商丘的围攻。宋湘晋急了,利用的建议,利用秦、齐“纳贿而怒其不争”的心理,用外交策略制造秦、齐、楚之间的矛盾。让宋贿赂秦、齐,让两国出面要求楚撤退,同时与宋分曹、魏之地,坚定抗楚决心。商丘攻陷失败,曹魏之地被送给宋国,楚不肯退。秦、齐随后出兵助晋,形成了三强联合抗楚的战略格局。
楚王见势不利,恐秦趁机袭其后方,退守神邑,下令围困商丘、马邑并占领古邑的楚军撤退。而围困商丘的却骄傲自大,执意要与金交战。楚王决心动摇,同意了玉子的建议,但拒绝全力作战。只有600名皇家士兵被派去增援玉子。玉派人去和金谈判:如果曹和魏复辟江山,楚国就可以解决宋朝的围困。晋国的王公大臣认为形势有利,希望决战,但又怕不答应的条件,会遭到宋、曹、魏的憎恨。于是他暗中许诺曹、魏复辟,劝他们与楚绝交,并扣留楚使向挑衅。禹奋起反抗,率军向陶丘进发。厌倦了我们楚军的晋文公,引诱玉子低估了自己的地位,以便在预定的战场上与楚国决战。然后撤退,直到城濮加入秦齐军。
四月初一,楚军进城濮,第二天双方对战。在秦、齐两军的支持下,金军分为上、中、下三军;楚军以陈、为右军,沈、为,主力精锐为。晋军统帅下令第一次打败了实力较弱的楚国右军;让山西的军队假装撤退,在阵后拖柴拖尘,制造后方军队已经撤退的假象,以此引诱楚左军进攻暴露侧翼,然后回军与中军实施联合进攻,击溃楚左军。玉子及时收兵,避免了钟君的失败。当楚军撤退到连谷时,玉子自杀了。在这场战争中,晋文公和先轸充分运用了决战前的外交策略,这就是
城濮之战初期,金军实力不如对手,渡过黄河打外线,处于劣势。而却能善察战机,虚心采纳了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了与晋国相邻的两个楚国曹、魏作为突破口,先战胜了弱小的敌人,为以后的作战取得了前进的基础。后来他用巧妙的策略赢得了齐秦的统一战线,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城濮在决战时,敢于贯彻先发制人的作战方针,积极“置身事外”,避开楚军的锋芒,从而取得政治、外交、军事上的主动,诱敌深入,伺机决战。同时与齐秦宋国军队联手,集中比较优势的兵力;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他利用空隙,灵活选择主攻方向,先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给敌人以一个接一个的打击。从而赢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成就了晋文公的中原霸主地位。
另一方面,在楚军中,则是君臣不和,骄兵懈怠,君主昏庸无能,上司骄纵轻敌。他既不知道如何正当地为国家而战,也不能随机应变,果断行事。再加上作战部署不当,军事情报判断失误,作战指挥笨拙,最终导致战争失败,拱手让出中原霸主地位,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
中国古代经历过的所有大型或较著名的战争
本文2023-10-26 00:58: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