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明清及民国时期的药论典籍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属于明清及民国时期的药论典籍有,第1张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药论夫药者。天地间之万物也。昔古神农悯苍生之疾苦。格物理之精微。其用心可为仁矣。故本草药品虽多。

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医药典籍有70多种,包括医经诊法、医药医方、针灸药物等方面的典籍。

医经诊法有《针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伤寒杂病论》、《王叔和脉经》、《张仲景五脏论》、《明堂五脏论》等。

医术医方有《杂疗病药方》、《唐人选方》、《单药方》、《备急单验药方》等。

针灸药物典籍有《灸法图》、《新集备急灸经》、《灸经明堂》、《本草经集注》、《食疗本草》等。

我国历代本草药书及古籍的许多著作都论述了灵芝。东汉王充在《论衡·初禀篇》中说:“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盖仙人之所食”。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论述了灵芝的分类、产地、气味和主治等,书中将灵芝分为赤、青、黄、白、黑、紫等六种,皆列为药中“上品”;还明确指出“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唐朝苏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均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了有关灵芝的论述。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古书中有关灵芝的记述,而且还对其进行了考证与评论。关于灵芝的药效,李时珍曰:“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疗虚劳、治痔”,这些药效,已为当今药理研究所证实。清朝陈螟子在《花镜》(1688)一书中,对灵芝的人工栽培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如“道家种芝法,每次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血,包暴干竹笋,候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菌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芝类”。

关于灵芝药食兼用的特点,有许多论述。李时珍指出:“昔四酷采芝,群仙服食,则芝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陶弘景亦指出:“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苏敬则认为:“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古代天然灵芝较少,且难得,这不仅提高其价值,而且也限制其更广泛应用。

中药沉香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沉香自古以来便金贵之物,受到文人雅士,上流社会热捧。沉香属自然界中少数具有强烈抗菌效能的生药材主辛散疏通,在温胃行气药中,功效显著,沉香的药用价值丰富成为沉香在中药材中珍贵的因素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沉香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药沉香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的中医学普遍认为沉香具有行气镇痛、降气温中止呕、暖肾纳气平喘等功效,但是阴虚火旺、气虚下陷的人应该慎重服用。作为食疗,沉香气香行散,降而能升,具有行气温中,降逆,暖肾纳气平喘的功效。关于沉香的药用价值,各类古籍中亦有不少记载。

 《本草纲目》中记载:“沉香,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补脾胃,益气和神。治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南 方草木状》: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交趾有蜜香树,斡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钦取香,伐之经年,其根斡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斡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

 《本草纲目拾遗》:伽香 今俗作奇楠乘雅作奇南栈、香栈、木速香名,而广人亦呼奇南为栈,名同而香异也。……伽本与沉香同类,而分阴阳∶或谓沉牝也,味苦而性利,其香含藏,烧乃芳烈,阴体阳用也;伽牡也,味辛而气甜,甘香勃发,而性能闭二便,阳体阴用也。

 《桂 海虞衡志》:上品出海南黎峒,一名土沉香,少有大块其次,如玺栗角、如附子、如芝菌、如茅竹叶者佳,至轻薄如纸者入水亦沉。香之节因久蛰土中,滋液下流结而为香,采时香面悉在下,其背带木性者乃出土上,环岛四邵界皆有之,悉冠诸番所出,又以出万安者为最胜。 中州人士但用广州舶上占城真腊等香,近来又贵登流眉来者。余试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气味又短,带木性尾烟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交趾及交人得之海外番舶而聚于钦州谓之钦香。质重实多大块气尤酷烈不复酝藉,惟可入药,南人贱之。

 《本草备要》:“重、宣、调气、补阳。辛苦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怒则气上,能平则下气)。能降亦能升,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东垣曰:上至天,下至泉,用为使,最相宜)。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行气不伤身,温中不助火。治心腹疼痛,噤口毒痢,症癖邪恶,冷风麻痹,气痢气淋。色黑,沉水者良。香甜者性平,辛辣者热。入汤剂,磨汁用,入丸散,纸裹置怀中,待燥碾之。忌火(鹧鸪斑者,名黄沉);如牛角黑者,名黑沉;咀之软,削之卷者,名黄腊沉,甚难得,名栈香;半沉者,名煎香;鸡骨香虽沉而心空,并不堪用。”

 最新药理学研究发现,沉香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其抗癌药理表现为:沉香的热水提取物体外实验,对JTC-26(人子宫颈癌细胞)抑制率为70%-90%;从沉香的茎皮中提取两种细胞毒成分,经淋巴性白血病的388细胞系统体外实验,它们分别在08ug和00022ug之间浓度显示活性,均达到该系统体外实验规定的半数有限量EDSO4ug的标准。据此可研制沉香的抗癌药物。

 以下是几个较常见的方子(仅供了解,具体病症请依据医生指示):

 1食管癌

 ①沉香、硼砂各1g,姜半夏12g,光陈皮6g,茯苓、山豆根各9g,射干6g,乌梅3个,生甘草45g,桃仁泥9g。水煎两次,每日一剂。(《安徽单验方选集》)

 ②沉香10g,礞石15g,冰片10g,硼砂60g,火硝30g,砌砂6g。共研为细末,每次3g,噙化缓下,至黏末吐尽,连服两天即停药。(《肿瘤临床》)

 ③沉香45g,硼砂45g,青黛3g,共研细末。取白萝卜500g,生姜250g,捣碎压汁,荸荠汁500g,调匀,每日3次,每次3匙,加上药末02g冲服。(《癌症秘方验方偏方大全》)

 2胃癌

 ①沉香、紫苏子、豆蔻各3g。共研为末,每服15~21g,柿蒂汤送下。(《抗癌植物药及其验方》)

 ②沉香4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2g,陈皮、天南星各1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炒大黄(研粉吞)10g,豆蔻(后下)6g。水煎服,每日一剂。(新疆中医药)

 3贲门癌

 ①沉香50g,硼砂80g,山慈菇200g,硵砂、三七各20g,冰片30g。诸药共研极细末,每日4次,每次10g,10天为一疗程。服完一疗程后改为每日两次,每次10g,以巩固疗效。(浙江中医杂志)

 ②沉香曲12g,姜半夏、姜竹茹各9g,黄连3g,煅瓦楞子30g,生鸡内金6g,公丁香、广木香、川楝子各9g,延胡索、失笑散各12g,砂仁、豆蔻仁3g,大小蓟、太子参、生大黄(后下)各12g。水煎服,每日一剂。(《千家妙方》)

 4肠癌

 沉香曲9g,木馒头30g,石见穿12g,广木香6g,天龙2条,山慈菇12g,黄柏、浙贝母各9g,生熟薏苡仁各24g,制大黄9g,夏枯草24g。水煎服,每日一剂。

;

属于明清及民国时期的药论典籍有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