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是何意·出自于哪?
“唇亡齿寒”比喻两者互相依存,利益攸关。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比齐桓公更有策略,他不但肚量大、毅力强,而且深沉稳健。秦穆公一向埋头苦干,也不跟中原诸侯耍手腕用计谋。他认为要做大事,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有精英分子一起协助,于是他殚精竭虑网罗天下的人才,他第一个找到的人物是百里奚。百里奚和宁戚一样,原是替人家牧牛的,秦穆公却请他做宰相。
百里奚是虞国人(虞国,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在三门峡附近),他去找蹇叔,蹇叔引着他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请他们留在虞国,还说他非要介绍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摇了摇头,说:“虞君贪爱小便宜,不像个大人物。”百里奚说:“唉!我已流浪多年,现在只想安定下来,我就留下来吧!”蹇叔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怪不得你,不过,我还是得回去。如果以后你想到我,就到鸣鹿村来找我吧!”从此,百里奚就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大夫,谁知真的不出蹇叔所料,虞君为了贪图小利,竟连国家也葬送了。
公元前六五五年(就是齐桓公纠合诸侯在首止开会那一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及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说:“虢国(又称北虢,在山西省平陆县,在三门峡附近)多次侵犯我们,我们打算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贵国可不可以借给我们一条道路,让我们通过?”虞公只是把玩着玉璧,同时鉴赏着千里马,说:“可以!当然可以!”宫之奇劝阻他说:“不行!不行哪!虢国跟咱们的关系,就如同唇齿相依一样,俗话说‘唇亡齿寒’,只要我们两个小国互相帮助,就不至于被别国蹂躏,万一虢国不幸倾覆了,虞国一定也保不住。”虞公反驳说:“人家晋国诚心诚意送来这个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难道咱们小气得连一条道路都不能借人家走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盛十倍以上,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了一个大国,有什么不好?”宫之奇还想再劝说,却被百里奚拦住了。宫之奇退出来,对百里奚说:“你不帮着我说话也就罢了,为什么要阻挡我?”百里奚说:“跟这种有眼无珠的人讲道理,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马路上,算了吧!”宫之奇预测虞国难逃灭亡的命运,就悄悄地带着一家人跑了。
晋献公派大将军里克领着大军,如若无人似的穿过虞国的土地,十分顺利地灭了虢国。回程时顺便也灭了虞国,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
是的。出自《左传》。大概就是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就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唇亡齿寒,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韩国与其盟友赵国之间的联盟关系。
当时,韩国与赵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秦国。然而,由于韩国作战失败,赵国的国土也受到了侵略和威胁。于是,韩国派遣使者向赵国请求援助,希望赵国能够给予军事支持。
赵国的国君考虑到两国的联盟关系,同意向韩国提供援助。但是,赵国的大臣们却不同意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韩国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如果赵国出兵援助韩国,那么赵国自身也会受到牵连和威胁。
于是,赵国的大臣们在一次会议上向国君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使用了“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来形容两国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如果韩国灭亡了,赵国也将会受到影响,因为两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像唇齿之间的关系一样。
最终,赵国国君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没有给予韩国援助,结果导致了韩国的灭亡,也给赵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唇亡齿寒的成语也是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考虑全面,避免因为狭隘的利益观念而破坏了自己与他人的合作关系。
唇亡齿寒是何意·出自于哪?
本文2023-10-26 01:42: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