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让人泪目的名场面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典籍里的中国让人泪目的名场面有哪些?,第1张

“典籍里的中国”那些让人泪目的场面,情亲、责任、友情,用话剧的形式带我们了解了伟大典籍的诞生, 精美的制作和完美的演绎,对文化传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央视综艺的“王炸”选手《典籍里的中国》,王绘春再次上场,演绎老年孔子。年轻时,王绘春的眉目里还有一点戾气,但如今,他慈眉善目,演技巅峰,和央视一起跨越时代,为我们上演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剧。他曾是《雍正王朝》的老八、《隋唐英雄传》的靠山王杨林、《闯关东》里的张金贵,如今也是无人替代的孔子。在此不得不力荐《典籍里的中国》,央视综艺,一出手就是“王炸”,文化综艺的天花板。那一场跨越时代的相见,直接给我看泪目了。每一幕都制作精良。无广,良心推荐。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时空见证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用一生成就“史家之绝唱”,临别之时,撒贝宁动情道“请受炎黄子孙一拜!”,让一众网友瞬间泪目。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哪怕没有读过《史记》,也一定听过完璧归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等一系列出自《史记》的著名典故。

今天给大家推介一套适合孩子看的书:《写给孩子的史记》。在《史记》的基础上,通过故事的形式,把原有的历史、人物关系展示出来。大量的插图让孩子更有兴趣阅读。对小学会考到的成语、古代专有名词、歇后语、近反义词详细做了注释,在拓展孩子知识面的同时,培养语文素养。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做出来这样恢宏浑厚的节目。我个人非常喜欢看这档综艺,推荐给大家。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话剧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入辽宁。

宣统二年,同盟会员刘艺舟(木铎)由关内来到辽阳,演出了新剧《哀江南》和《大陆春秋》。同年5月到奉天,与戏曲艺人丁香花、杜云卿等人联合,先后在鸣盛茶园演出抨击封建专制的新剧《国会血》,日本领事馆为此提出抗议,奉天市政当局屈于压力,下令禁演。民国元年(1912年),上海同盟会会员苗天雨、冯迪汉率团到辽阳市广德茶园(辽阳大观楼),演出话剧《波兰亡国惨》、《民国魂》等。话剧传入辽宁之后,各地爱好者纷纷组织话剧演出活动。民国5年(1916年),大连的陈非我发起组织话剧社,并任社长,社员大多是该市商绅及报馆、学校各界文化人士,演出的剧目有趣味剧《醉鬼捉奸》,正剧《青楼侠妓》、《湘江泪》、《猛回头》、《异母兄弟》等。民国11年(1922年),抚顺青年会附设小学于抚顺西戏楼演出《恶姻缘》、《逆伦案》等。

民国14年,欧阳予倩到大连、沈阳等地给当地戏剧界和爱好新剧的青年演讲平民艺术,传播现代话剧。沈阳中共党员地下工作者张光奇(女)和女师同学被吸收参加“奉天青年会”组织的话剧团,演出话剧《秋瑾和徐锡麟的故事》、《孔雀东南飞》、《谁之罪》、《求婚》等。欧阳予倩还与张光奇同台演出《少奶奶的扇子》、《回家之后》等。同年2月,欧阳予倩应大连中华青年会邀请,讲演《中国戏剧改革之途径》。辽宁各地均组织业余话剧团体,演出十分活跃。民国15年2月,大连正式成立爱美剧社。这是辽宁第一个较正规的话剧团体,社长马殿元、副社长王权祥、导演部主任吕馥棠。民国16年(1927年)5月,爱美剧社应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之邀,为筹备平民教育基金,于基督教青年会大礼堂(在今民主广场)演出,上演反映家庭和社会矛盾的悲剧《千秋遗恨》等话剧。民国18年9月,车向忱组织“奉天学生平民服务团”,在奉天郊区大韩屯等地演出《改良医院》、《盲》等话剧。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800年以上的历史,由南宋戏文、金元杂剧、明清传奇、近代地方小戏直到现代新戏曲,不断地发展蔓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戏曲艺术家,对京剧的内容和演出形式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先时代的要求。曾经流行一时的时装新戏,乃是对中国戏曲进行改革的尝试。在旧剧改革和西方戏剧的双重影响下,20世纪初出现了学校演剧活动。1907年在东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同年在上海成立的春阳社、1909年天津南开学校剧团等所演的“新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发端的标志。春阳社于1908年上演的《迦茵小传》,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成型的话剧演出。1910年以后新剧被称为“文明戏”,多是用幕表的形式,只有剧情大纲,由演员即兴编演。在这前后,这种戏剧形式还有“爱美剧”、“白话剧”等名称。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把它定名为“话剧”,意在使之与中国戏曲、歌剧、舞剧、哑剧等相区别。

中国话剧只有约八、九十年的历史,它形成于20世纪初,由在美国学习西方戏剧,并毕生致力于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的洪深命名为话剧,已示域依靠唱,念,做,打,手段注重对生活进行程式化表现的中国戏曲相区别。话剧在“五四”运动前后已臻成熟。此后,一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分为现代当代两个时期。中国现代戏剧以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戏剧的众多流派为起点,在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几乎每一种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都能找到属于它自己合适的生长空间。中国话剧就是这样,它不来自于我国本土,但是它在我国本土仍然有着广大的受众,它起源在20世纪的初期,大清败落的时候,话剧开始由西方进入到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变得成熟,更加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话剧的基本分界标志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话剧的类型是贴近当时的生活西方元素更加多一点,以讽刺为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话剧的类型变多种多样,有着更加茂盛的生命力。

 一、20世纪上半叶,话剧历经波折

话剧诞生的背景是在大清王朝没落之后,一些有志之士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就开始将目光放在西方,并且将西方的话剧引入到中国来。同时他们做到一点改变以区别我们中国的戏剧。在那个时候话剧大多都是以讽刺为主,讽刺当时的封建王朝,在1907年诞生的那部话剧是中国第一部话剧,那一年也是我国话剧发展的元年。那些人借助话剧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不能说出的话。

二、话剧发展有两个不同阶段

它分为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在文革时期,中国话剧大多都是演绎的,是开国领袖的故事,它们所采取的人物形象都是那些领袖,文革对于人的精神发展十分的压抑,从文革之后中国话剧便有了新的突破。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话剧发展更加蓬勃茂盛,它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让话剧它不能被其他的娱乐节目所替代,它在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中有一定的地位。

中国话剧的起源是来自于西方,有些人认为这是西方文化开始殖民,我们的表现,但其实不然,我们将话剧做了一系列的改变,让它更加适合我们这片土地。我们的话剧不论是20世纪还是现在都与西方的话剧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中国话剧的诞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它的发展也贯穿着我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典籍里的中国让人泪目的名场面有哪些?

“典籍里的中国”那些让人泪目的场面,情亲、责任、友情,用话剧的形式带我们了解了伟大典籍的诞生, 精美的制作和完美的演绎,对文化传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