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丘比丘的亟待抢救
古城发现之后,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慕名而来,每年接待的游客达50万之众,从印加古都库斯科到马丘比丘有一条专门为旅游者建造的高山铁路。全长只有几十公里,一路上盘山过洞,曲曲折折,窗外的风景也是险象环生而又美不胜收。火车只到马丘比丘的山底,探访古城需要再坐汽车,那些载着游客上下山的小型公共汽车排放大量尾气,严重影响了古城遗址的环境;同时,旅游业的兴旺带来周边城镇的不断扩张,也对古城遗址保护造成了严重困扰。
此外,马丘比丘还面临着山体滑坡的危险,随时有可能毁于一旦。近年马丘比丘附近名叫“热水”的小镇发生山体滑坡,共有十几人遇难。而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地表不断增多的裂痕也使得人们不得不更加担心它的安危。
不久前,多国科学家在马丘比丘及其周围共发现七大地质构造缺陷,受此影响,马丘比丘正面临缓慢移动、下陷和坍塌的危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秘鲁全国文化委员会的协助下,来自日本、意大利、捷克、加拿大和秘鲁的地质科学家最近两年对马丘比丘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发现在不同地点存在地层松动和断裂等地质构造缺陷,这将严重威胁马丘比丘风貌的完整保存。这七大地质缺陷分别存在于通往马丘比丘的公路、山顶旅店、三窗神庙遗址、印加桥以及马丘比丘遗址周围的一些地区。科学家称,即使这些地质缺陷不会马上对马丘比丘造成坍塌危险,但是随着马丘比丘所在地基和石层的逐渐磨损,将来也会产生严重后果。为此,科学家建议有关当局及时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抢救性保护印加古城遗址。秘鲁政府近日提出了耗资7000万英镑的紧急拯救计划,保护马丘比丘。
时代变了……
关于考古,我说两点我个人看法。
1、考古与挖祖坟,很多人说考古就是挖人家祖坟。这样说也可以,但是文史研究和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和观念不一样。文史研究,一是依靠史书,二是依靠考古。依靠史书,只能作为参考和推断的依据,不能当成事实真相,如果再佐以考古资料,就能还原事实真相。所以,考古是对历史的确定。每个朝代的出现,都是一次对以前历史的大量篡改,没有考古实物,我们就无法知道历史真相……
2、考古不及盗墓的。很多人说,考古都发现不了古墓,只有盗墓贼发现了,考古学家才知道哪里有墓。其实不然,我们现在的考古挖掘以保护研究为主,抢救性挖掘为辅。也就是说,考古机构是知道很多墓葬的位置,以及这些墓葬的价值,但是他们不会去挖掘,也不会公布于世,因为公布出来,就会吸引盗墓者的注意,不利于保护。所谓抢救性的挖掘,就是已经被发现并破坏(施工、盗墓等原因)的墓穴,考古学家就会开始介入并挖掘,对文物进行一个抢救性保护的措施。
20世纪中叶,中国政府组织文化工作者对部分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使许多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1979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发起“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撰工作。1997年国务院发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建立国家评定机构,保护了一大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命名了200余名“工艺美术大师”。
从2002年起,文化部、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具有重要价值且濒危的项目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同时声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另行通知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暂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标志着中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大使于12月2日在巴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递交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亲自签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批准书。中国是第6个递交批准书的国家。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和政策。近几年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已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2010年8月23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此进行了第二次审议。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实物遗存及其历史环境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保护的原则: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应当尽可能提出发掘中和发掘后可行的保护方案同时报批,获准后同时实施;抢救性的发掘,也应对可能发现的文物提出处置方案。预防灾害侵袭:要充分估计各类灾害对文物古迹和游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制订应付突发灾害的周密抢救方案;对于公开开放的建筑和参观场所,应控制参观人数,保证疏散通畅,优先配置防灾设施;在文物古迹中,要严格禁止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活动。。
马丘比丘的亟待抢救
本文2023-10-26 02:18: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