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和古代中国,是如何记载彼此的实力和国力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古罗马和古代中国,是如何记载彼此的实力和国力的?,第1张

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实也未必正确,如果是两个远隔千山万水的国度,反而可能成为朋友,比如古罗马与中国。

作为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古罗马笔下的中国与中国笔下的古罗马,彼此会如何评价对方?或许是所谓的英雄惺惺相惜,或许是所谓的古人单纯淳朴,这两个大国在评价对方时,竟然有着惊人的一致,即政治互吹,彼此印象棒极了,吹捧的让人脸红。

因为丝绸贸易的缘故,西方世界很早就知道了中国,古希腊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产丝之国的意思。丝绸如此之美,让无数希腊英雄尽折腰,爱屋及乌之下,古希腊人笔下的中国自然也极为神奇,认为赛里斯人“

身体高大近20英尺,过于常人,红发碧眼,声音洪亮,寿命超过200岁”,公元前5世纪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等,极尽升华,让中国人看到都要脸红。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之后,起初还是延续古希腊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公元1世纪,罗马地理学家庞蓬尼·麦拉,对中国人的诚信充满了赞誉:“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们把货物放在旷野中,购货的人,在卖主不在时来取货,这种经营方式是很著名的。”

很难想象,古代中国人竟然是这样经营,与现在的无人超市一般,而且这其中提到的诚信问题,与今天欧美对中国人的评价(如今欧美对中国经常妖魔化),简直就是截然相反。

如果说这些赞美,与罗马人没有见过中国的美好臆测有关,但在公元100年罗马人来到洛阳,亲眼见到中国之后,却还依然极尽赞美。

《后汉书·和殇帝纪》:“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罗马人托勒密的巨著《地理学》中也有相关记载:有一位名叫梅斯,又叫蒂蒂阿努斯 的蒙奇兜讷人记录了从石塔到Sera城的路程。据此可以证明,在公元100年左右,的确有一批罗马人顺着丝绸之路来过中国洛阳。

网友见面往往会“见光死”,罗马人亲眼见过中国之后,罗马人又如何描述中国呢?还是上面这位托勒密先生,他对中国人有一番美好的记载。

《地理学》:赛里斯人文明、温和、公正且生活俭朴,总是避免与邻国发生冲突,甚至不愿与其过多接触,但却很乐意让外界了解其商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丝,丝制品、精皮以及高质量的钢铁。

此后,罗马商团多次来华,但罗马学者对中国的评价却一直美的不敢想象。4世纪的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当时希腊是罗马帝国一部分)看来,中国的空气都是甜的,月亮都是圆的,人都是好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赛里斯人完全不懂得进行战争和使用武器。赛里斯人最喜欢安静地修身养性,所以他们是最容易和睦相处的邻居。在他们那里,晴空万里,皓月明朗,气候温和宜人,即使刮风也不是凛冽的寒风,而是和煦的微风。

在古罗马学者笔下,中国是风景这边独好!

古罗马笔下的中国美不胜收,那么中国笔下的古罗马又怎样呢?与古罗马一样,也是极尽赞美!

汉帝国对西域的经略和罗马帝国对地中海东部的扩张,让汉朝知道了西边古罗马,取名“大秦”,意为与大秦帝国一样强大。还有一种说法指出,秦国灭亡前,一部分人逃亡西方,建立了大秦帝国。

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罗马,到达波斯湾之后,安息人不希望中国与罗马直接联系,故意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

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甘英因此停止脚步,丧失了一次直接沟通罗马的机会。

三国时代,孙权东吴陆战虽然一般,但在海上探索却令人惊叹,正史记载是北至朝鲜半岛、南至孟加拉湾。根据《梁书·诸夷传》记载,公元226年孙权接见了一个叫秦论的罗马商人,十年之后孙权派人送他回乡,只是护送秦论的东吴使者在半路去世,秦论就此一人回乡。但宋朝《太平广记·吴时外国传》中记载,“

从加那调州(孟加拉湾)乘大伯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日,乃入秦,大秦国也”,仿佛又说东吴船队去过罗马。不过,在英国伯克郡的一个村庄里,考古专家挖出一些遗迹,距今1600年,其中至少有四个汉字可以确认(见下图),证明的确有中国人曾去过罗马帝国(当时英国属于罗马统治)。

总得来说,中国对罗马的印象主要是道听途说,应该是中亚的中转商人,或罗马帝国商人的讲述,经过学者的文字包装,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后汉书·西域传》: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朱丹、青碧。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作黄金涂、火浣布。

所谓“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其实如同禅让制。一旦有自然灾难时,国王被废除却不怨恨。另外,后面描述罗马帝国的富有亮瞎我们的眼睛。

《晋书》中记载,“大秦国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有城邑,其城周回百余里。屋宇皆以珊瑚为棁栭,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整个罗马城市简直就是神仙居所,亮丽堂皇,总之罗马人民很幸福。

《北史》中记载,“若谋国事及四方有不决者,则四城之臣,

集议王所,王自听之,然后施行。王三年一出观风化。人有冤枉诣王诉讼者,当方之臣,小则让责,大则黜退,令其举贤人以代之”,罗马盛赞中国是文明公正温和,中国盛赞罗马是贤人治国,隔着千万里时空的两个大国在疯狂的政治互吹。在中国人眼里,罗马帝国富得流油,贤人治国令人羡慕。

东汉的甘英和唐朝的杜环都到过西亚,但没有到欧洲。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到欧洲旅行的中国人是列班·扫马(1220-1294)全称列班·巴·扫马(Rabban Bar Sauma),元朝景教(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士、外交家,畏兀儿(维吾尔)族人,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出生于元大都(今北京)。列班(Rabban),叙利亚语“教师”之意,聂思脱里派教士的称号;扫马(Sauma),他的本名。他出身于信奉基督教聂思脱里派的畏兀儿富家。父昔班,任教会视察员。扫马自幼受宗教教育,二十多岁时弃家修行,居于大都附近山中,成为著名教士。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汪古部景教徒马忽思(Marcus))来向他学习。约在至元十二年(1275),两人决意赴耶路撒冷朝圣,得到朝廷颁发的铺马圣旨,从大都出发,随商队西行。沿途经过东胜、宁夏(银川)、斡端(和田)、可失哈耳(喀什),答剌速河、徒思(今伊朗马什哈德附近)等地,抵伊利汗国蔑剌哈城(今伊朗马腊格),谒见了聂思脱里派教长马儿·腆合 (Mar Denha)。随后历访波斯西部、亚美尼亚、谷儿只(格鲁吉亚)等地,参观基督教遗迹,但因当时叙利亚北部常有战乱,去耶路撒冷朝圣的计划未能实现,便寓居毛夕里(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教堂。马儿·腆合召两人至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任命马忽思为大都和汪古部主教,改其名为雅八·阿罗诃;扫马为教会巡视总监,遣返东方,因伊利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在阿母河一带发生战争,道路不通,还居寓所。1281年,马儿·腆合去世,马忽思被选为新教长,称雅八·阿罗诃三世(Yahbh-Allaha Ⅲ)。1287年,伊利汗阿鲁浑欲联合基督教国家攻取耶路撒冷和叙利亚,遣扫马出使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扫马使团经君士坦丁堡至罗马,恰遇教皇虚位,于是继续西行抵巴黎,向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呈交了阿鲁浑汗的信件和礼品,受到隆重接待。在巴黎逗留月余,又向西南到波尔多城(当时属于英国国王的领地,今属法国),会见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法、英两王都同意与伊利汗国建立联盟。1288年,扫马在回国途中,获悉新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已即位,再至罗马呈交国书。教皇对阿鲁浑汗优待基督教表示感谢,厚赠使臣礼品遣归。扫马圆满完成出使任务,受到阿鲁浑汗的嘉奖,特许在都城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宫门旁兴建教堂一所,命他管领。后移居蔑剌哈(马腊格),又建一宏伟教堂。1293年去报达(巴格达)辅佐雅八·阿罗诃三世管理教务,直到去世。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哪些被限制了,哪些是所具有的权利。不然便是盲人摸象。

英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度比中国的长,他从1688年国荣革命为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议会于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1701年英国国王又被削弱,进一步扩大了议会权力。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又形成了相适应英国的大量惯例,比如权利和法律地位。

从1689年至今君主的权利被一再削弱,然而却保存至今,令人深思,其中必有其重要地位:

国王在立法权形式上的权利,着急停止解散议会必须经过国王的命令进行。并且两院通过的法案最后需经过国王批准发布才生效。

在行政方面形式上的权利。在形式上国王有任免官吏的权利,指挥军队,对外宣战,主持外交,加封贵族等的权利。

英国两大政党产生矛盾或势均力敌,国王以不偏不移的中立态度进行调解作出决定

 自从大英帝国没落英国及其自治领地殖民、成员等,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英国国王利用威望将其团结起来并通过他和王室的活动起着纽带的作用

珍妮·李说过 君主制是个有价值的缓冲器。

再回到问题最初:没有屈辱存在感,因为即便是被削弱了还是有很重大权力,还是很重要。

要知道做什么都是有危险的,万事无绝对,然后国王的危险也并非大的夸张,他为纽带,定不会有太大危险,若他有危险那国家便有危险,国家有危险了作为爱国的国王,当然与国家共存亡,不会害怕危险。

  龙的起源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位于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这一尊“龙形堆塑”,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气势恢宏,位于该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这个村落的兴衰。

  古籍上的记载实在触目惊心,原始时期的祭祀总是残忍得不可理喻,祝斋、跪陈、礼拜…

  …这些都只是前奏,真正的主角是牺牲。焚人祭天——上天需要他的臣民以鲜血换得甘霖。在炽热的火焰中,散发出人肉被烤焦时的臭味,狂热的村民却在重复着单调的祈祷,乞求天帝的怜悯。据说,当时当作牺牲而被焚烧的有两种人:巫和魍。巫,是天神的使者,用火焚烧,能使她的灵魂进入天界,得以向天神痛陈民间的旱情,求得降雨。魍,则是残疾的不祥人,往往有着矮小的身躯和总是仰面朝天的鼻孔。上天哀怜魍,生怕雨水流到他们的鼻孔里去,因而拒绝降雨,导致旱情泛滥,只有在巫术中将魍烧死,才能把这种局面结束。此时的龙,不曾拥有被称为神的资格,只是一种神用于布雨的工具。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残酷的祭祀方法终于受到了质疑,上古时期的焚人祭天得到了改良——从杀人改为了虐待。柴堆变成了暴晒场,活活烧死变成了在烈日下暴晒几天……与此同时,龙的地位日益提升,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籍此求雨。《大荒东经》中“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淮南子?地形训》中得“土龙致雨”,记叙的便是这种现象。“造龙求雨法”的日渐风行,祭祀方式不再血腥,相信与文明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觉醒不能分开。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他们看得到翻卷变换的云团,看得到刺破长空的雷电,看得到瑰丽多姿的虹霓,却无法用已有的经验或常识解释所看到的气象万千。田里的庄稼何以开花结果?牛羊牲畜何以生长繁衍?毫无疑问,这与雨水有关。当天空雷电交加时,总是会下雨的,因而他们认为,天象也与雨水有关。雨量过少,草木不生;雨量过多,人畜受淹;只有雨量适度,才可五谷丰登。至于雨下多下少,就得靠祖先庇佑了。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呵呵~别忘了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不同氏族的人,往往会找一些好听的借口,作为本氏族选择某种神物进行崇拜的原因。而当这种种借口流传下来的时候,便成为了神话。这些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笔者仅取一例进行分析。

  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广雅?释鱼》中便有记载:“有翼龙曰应龙。”只可惜这条应龙出师不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师杀得节节败退,黄帝的军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暴风骤雨收住,取得胜利。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推测出几点:1、天气,在当时已成为影响战果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决定哪一方将获得胜利。2、古时帝王出战前(如黄帝、蚩尤),往往会进行各式各样宗教仪式,,希望借此影响天气。黄帝召唤“应龙”,很可能就是举行了“造龙求雨”的仪式,而风伯、雨师等人物,则可能是蚩尤军中的负责求雨的巫师。3、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施雨还不是龙的特权,风伯、雨师等人也能召雨。只是后来随着龙崇拜的推广,其他求雨者的名目日渐式微,最终湮没不闻。

  龙的形象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宋人罗愿在《尔雅翼?释龙》中提出了一个龙形象的概括:“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看来,连古人都不得不承认,所谓龙,就是各种不同动物的大杂烩。只不过,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当然,龙之所以为龙,并不仅仅因为它身上有着不同动物的特征,更由于它无可比拟的神力,它操纵着风雨、雷电、霹雳,它映衬着雾霭、霞光、虹霓,它深沉而悠远,神秘得难以捉摸。它是自然力的集结,代表着强大与不可思议。人们畏惧它,其实是畏惧自己无法理解的自然。炎黄子孙们从“隆隆”雷声中得知它的觉醒,便从中抽象出它的名字——龙(隆)。

  正因为龙只不过是种种知与未知事物的模糊集结,它的形象也变化万千,随着时空差异有着不同。烛龙、应龙、蛟龙、螭龙、蟠龙、虬龙、夔龙……各种各样的龙汇集起来,简直可以编出一本龙的分类学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举个例子,龙是否有翼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据考究,在西汉的出土文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是并存的,到了唐宋时期,龙的翼就全都化为一到两根飘带了。这说明龙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首先与龙扮演的角色变化有关。

  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显一显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严浑厚、充满震慑感。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贴近,龙的形象渐渐变得温和,显得更加亲民。然而到了明清,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建筑的装饰,当龙在屋檐梁柱上张牙舞爪的时候,它们又再一次变得高高在上,骄横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相信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随随便便的使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随意,可塑性更强。(恐怕老祖宗们做梦也想不到,龙会变成卡通片里那种傻乎乎的可爱形象吧。)

  其次,这也可能与画家们绘画能力的提高有关。

  原始时期,龙的形象相当粗糙,一方面,因为它们是怪物,只需要它们长相可怖就好,细节就免了。另一方面,即使蛮荒时期的画匠们想把龙画得像样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时也没有定下一个“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准则。到了后来,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稳健发展,画家们绘出的图画也越来越精美,人们不再满足于神似,而是要追究形似了。这就需要把龙的形象规范化。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画龙的理论就五花八门,差异明显,因此龙就有了种种不同的种类。

  再其次,恐怕就要拜以讹传讹所赐了。

  谣言说得多了,就会成真,在中国尤其如此。在此,笔者仅举一例。传说上古时期,尧帝有一名出色的乐官,叫夔。尧曾经赞赏他,说:“夔一,足。”意思是:象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可惜的是,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人们不知怎么一来,就把这句话传成了“夔,一足。”意思是:夔,只有一只脚。在后来,便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把传说中的夔龙和这句误传的话联系起来,把夔龙说成了是一只脚的。于是中国传说中,也就跑出了只有一只脚的龙。

  龙在文学作品中龙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几率甚高,诗、词、曲、小说、戏剧……几乎没有一样少得了它。

  在屈原的《离骚》中写道“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以龙为坐骑,似乎是不少文人的乐事,这是由于在古代,修炼升仙的思想十分流行,文人们在不容于世后,往往希望籍此告别现实世界的明争暗斗。而超凡脱俗的龙,便承担起接引得义务,成为大文豪们上天的交通工具。

  又如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中,刘备和曹操曾经就龙的问题进行过一番讨论,曹操还作了不少评价——“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表面上说龙的变幻,实际上语带双关,但抛开政治不讲,这一段龙的描绘的确精彩。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人称“卧龙”,庞统人称“凤雏”,这两个称呼颇值得玩味。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龙、凤喻人中豪杰,被称为龙的人,若无缘生在帝王之家,就往往既才华横溢又品性刚直,有一点怀才不遇又有一点孤芳自赏。中国人欣赏的是这样的一种人吗?难说。不过,从龙、凤的称谓中,笔者也想到另外一点:不少人会认为,龙为阳,凤为阴,两者是夫妻关系。但实际上,古人的确把龙凤相对,但并不是时时强调性别的相反(说来也是,在古文中,凤和凰才是夫妻嘛,凤是男性,凰是女性)只是后人阴阳调和的思想在作怪,才非要把龙、凤分出男女来。

  话又说回来,龙虽强大,也会有非常可怜的时候。在《西游记》中,一开始便有一条龙因为不依法令行事,在魏征手下掉了脑袋,从中可以得出,龙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被视为帝王的化身,不然,斩龙头的事非得弄出个文字狱来不可。似乎吴承恩也很有兴趣证明,龙不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接下来的《西游记》中,龙们的生存状况也没什么改善,先是四海龙王被孙猴子一顿棍子打得六神无主,后是龙王的太子因犯了天条而被迫当了唐僧胯下的白马……

  当然,龙在《封神演义》里的遭遇要更凄惨些。龙王三太子被淘气的哪吒抽了筋,接了鳞,龙王爷也被哪吒不知天高地厚地称为“老泥鳅”。这一种指责产生的原因值得考究,龙本是作为吉祥的瑞兽,在百姓心中形象极为良好,何故到了此时,人民的态度却大大改变?这不得不归咎于封建统治者们垄断龙形象的行为。帝王们宣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希望把龙作为王权的象征,在拔高龙的同时也拔高自己。这种行为自然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由于龙文化存在的历史太长,统治者们不可能完全把龙形象据为己有,于是人们也塑造出一些恶龙的形象,指代历史上的暴君,这就是龙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嬉笑怒骂的原因。

  对龙进行描述的文字很多,笔者也不想再连篇累牍地列举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翻《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又或是翻一翻本论文的《素材篇》,里面也摘录了一些传说。这里不多讲。

我不知道前面的回答是从哪里查来的。其实,说中国五千年历史,这里面有一点自吹自擂的成分,如果你对世界历史不了解,很容易被这种自大的言论所影响。有荣誉感和民族感是正确的,但是因此偏颇地看待历史,就是错误的。

先说中国,中国五千年历史,也就是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算,也就是五帝时期,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黄帝的军队中已经有青铜器出现,蚩尤的军队主要还是石器。此时的中国,与其说中国,不如说几大文明聚居地,主要在华北和华东(具体可以参照古代中国地图,其实好小的),以几大新石器时代文明为代表,最重要的是红山文化,就是黄帝部落的那个文化。这个时候,是中国有记载证明最远的时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开端。至于说更早时期根本谈不上有记载。那么你认为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一直都比世界其他地方发达吗?5000年前西方文明一直处于空白吗?大错特错。

再看西方,公元前3000年都发生了什么。在希腊,米诺斯和迈锡尼文明开始,标志着爱琴文明的来临,爱琴文明持续了至少2000多年。在爱琴文明时期,青铜器广泛被使用,与中国青铜器出现和使用的时间差不多。在埃及,古埃及王国第一王朝已经建立,并开始广泛用象形文字记录,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出现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500年-3100年。而中国的文字最早追溯到甲骨文(以考古为准,仓颉造字为传说,仓颉造字发生在公元前26世纪,也就是公元前2500年),出现时间是夏朝,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国甲骨文早了1200多年,比仓颉造字早600多年。在中东,公元前3000年左右,闪族的一支迦南人在古迦南地区定居,创造了鼎盛的农业文明,迦南文化。闪族,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等等等等,太多了,不打了。具体看下面的古代科技列表,列举了从公园前6000年-春秋时期结束期间,世界科技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并不早也并不先进。

可以说,中国五千年文明并不比世界其他几大文明早,也不比其他文明先进。但是,中国文明持续时间最长,而且中间从未间断。而世界其他几大文明都中断了,或被新文化所继承。所以说,中国的文明有5000年,而并不是西方什么都没有。

公元前6000年

·小亚细亚地区出现亚麻和羊毛织物

约公元前6000~前1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希腊、罗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

约公元前5000年

·亚洲西南部和中亚地区开始用冷锻法加工天然铜

·古代埃及已使用等臂天平秤,为已知最早的衡器

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以太阳和月亮为规律的日历,为已知最早的日历

约公元前5000~前33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约公元前4800~前43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中游地区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下游地区

公元前4000~前3000年

·古代埃及、西南亚、南欧、中欧和中国等地先后开始用矿石炼铜

公元前3760年

·古代犹太人日历的首年

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出现陶轮制陶和塔庙建筑,创造了楔形字

·古代埃及国家(诺姆)形成。出现了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开始使用轮式运输工具

·古代埃及人已在农业中使用犁、耙和施肥

公元前3372年

·古代南美玛雅年表中最早的日期

公元前3100年

·古代埃及上埃及统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初步形成统一国家。埃及早王朝时期开始

公元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有桨和帆的船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铜镜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印章文字

公元前3000~前2300年

·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出现

约公元前2700年

·中国浙江钱山漾留存较为精细的丝织物

公元前2686~前2181年

·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君主专制确立,大规模兴建金字塔

约公元前27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时代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形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史诗

公元前26世纪

·古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落成

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出现竹管乐器

·古埃及出现玻璃球

·古代苏美尔医学发现矿泉水有愈合特性

·古代苏美尔人已使用燃油灯,学会烤制面包和酿制啤酒

·欧洲出现编织机

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西亚古亚述时期

公元前26世纪

·中国史官沮诵、仓颉造文字

公元前25~前23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发明在陶片上刻划地图,为已知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378~前2371年

·古代苏美尔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在位,进行世界最早的改革

公元前2371~前2154年

·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时期。国王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向君主专制过渡

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

·古代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出现城市文化,国家形成。已使用文字,使用陶轮制陶

约公元前23世纪

·中国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366日为一年,置闰月以正四时

公元前2181~前2040年

·古埃及第一中间期。统一王国瓦解,贫民奴隶大起义

约公元前2113~前2096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尔纳姆在位,颁布《乌尔纳姆法典》,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约公元前21世纪

·中国禹治水成功

约公元前21~前17世纪

·中国二里头文化存在

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

·中国夏朝

公元前2040~前1786年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青铜器广泛应用,开发法雍湖地区,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约公元前2017~前1595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代

约公元前2000年

·中国出现五音音阶音乐

·爱琴海地区迈锡尼文明出现

·古代埃及出现图书馆

·古代埃及人已制作木乃伊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古希腊出现线形文字,青铜器广泛使用

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君主专制确立,制定《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古代埃及第二中间期。贫民奴隶再次大起义,喜克索斯人入侵,统治埃及百余年(前1680~前1567)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出现农人历书,内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获,为已知最早的农人历书

约公元前17~前14世纪

·小亚细亚赫梯古王国时期

约公元前16世纪

·中国汤伐夏桀,夏朝灭亡

公元前16~前11世纪

·中国商朝

公元前1600~前1000年

·中国黄河流域形成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完整的生产过程,丝织物品种有丝、纱、罗、绮等

公元前1567~前1085年

·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出现脚踏风箱,为冶金鼓风装置

约公元前1500年

·中国二里冈文化存在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24个字母符号

·古代埃及小说《锡诺赫的故事》问世,为已知最古老的小说

·古巴比伦人创造了发达的数学和天文学

·古代埃及人已知用绳结三角和毕达哥拉斯数字构成直角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避孕物

·马开始用于车辆运输

·英国索尔兹伯里和威尔特地区建造史前巨石群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水银

公元前1500~前1000年

·古代印度早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萌芽

公元前14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水钟

公元前1379~前1362年

·古代埃及实施埃赫那吞改革

约公元前1300年

·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日晷

约公元前14世纪

·中国盘庚自奄迁殷

·中国已产生甲骨文

公元前14~前12世纪

·古代西亚赫梯帝国时期

公元前14世纪中叶~前11世纪末

·古代西亚古亚述帝国时期

约公元前13世纪

·中国商代青铜器全盛时代。晚商司母戊鼎为现存最大青铜器

约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周武王伐商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11~前9世纪

·古希腊荷马时代

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

·中国周朝(见西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1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测量水流量的速度表

·古代埃及和印度出现麻风病

公元前1000~前600年

·古印度后吠陀时期。雅利安人国家形成,婆罗门教流传

公元前10世纪~前612年

·古代西亚新亚述帝国时期。铁器出现并广泛应用

约公元前10~前5世纪

·古代印度最早的哲学著作、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形成

公元前841年

·中国周厉王暴虐,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召公、周公行政,号曰共和。中国历史准确年代自此开始

公元前9世纪末

·古希腊斯巴达国家形成

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形成,传为荷马所作

·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羊皮制成的书籍,称“羊皮书卷”

·亚美尼亚地区创建坎儿井

公元前776年

·中国史载“十月之交”,“日有食之”,为世界上最早的日蚀记录

·古希腊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召开

公元前771年

·中国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周,杀周幽王于骊山,西周亡

公元前770年

·中国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始。历史进入春秋(前770~前476)时期

公元前722年

·中国史籍《春秋》记事始于本年,止于前481年,为世界上最早的编年史

公元前700~前600年

·古代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为有肥皂之始

公元前8~前6世纪

·古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626~前539年

·古代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时期

公元前624~前547年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世,创立米利都学派

约公元前621年

·古雅典颁布《德拉古法典》

公元前613年

·中国《春秋》载“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为世界上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公元前610~前546年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在世。撰写了古希腊首部哲学著作《论自然》

约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发现日食和月食重复出现的沙罗周期

·巴比伦、尼尼微、耶路撒冷和罗马出现石砌下水道系统

公元前604~前561年

·古代两河流域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修建空中花园,灭犹太国,将犹太人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97年

·中国楚与晋战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楚师大胜(见邲之战)

公元前594年

·中国鲁国实行初税亩,按亩征税

·古希腊雅典执政官梭伦实行政治经济改革,颁布《阿提卡法典》

约公元前585年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发现摩擦起电现象

约公元前580~前500年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世,创立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和谐说和

灵魂轮回说

约公元前563~前483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建立了完整的佛教教义学说

公元前558~前330年

·古代西亚波斯帝国时期

公元前551~前479年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在世,创立儒家学派,提出完整的政治、伦理、道德思

想,首创私人讲学,主持文化古籍的编订整理。现存《论语》为门人记录他谈话的编集

公元前546年

·中国宋大夫向戌倡弭兵(止息战争的盟会),晋、楚等国盟于宋

约公元前540~前470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世,提出自发辩证法思想

约公元前540~前468年

·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在世,建立了完整耆那教教义学说

约公元前525~前456年

·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世。传世之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等

公元前512年

·中国孙武以兵法进呈吴王阖闾,有《孙子兵法》传世

约公元前509年

·古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时代开始

约公元前500~前449年

·希波战争,古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

约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活动时期。后人编写《伊索寓言》传世

公元前6~前5世纪

·古希腊色诺芬尼根据陆地海生动物贝壳,提出海陆变迁说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时期。雅典出现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约公元前6~前2世纪

·古代印度顺世论派哲学形成

约公元前496~前406年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世。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等作传世

公元前486年

·中国吴筑城于邗,开邗沟,沟通江淮

公元前485~前425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世,首创《希波战争史》(亦称《历史》),为西方史学开山之作

约公元前485~前406年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世。有《美狄亚》、《特洛亚妇女》传世

公元前476年

·中国春秋时期结束

古罗马和古代中国,是如何记载彼此的实力和国力的?

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其实也未必正确,如果是两个远隔千山万水的国度,反而可能成为朋友,比如古罗马与中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