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西行到天竺的历史人物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5收藏

唐朝时西行到天竺的历史人物是谁?,第1张

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

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

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

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

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

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 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玄奘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的典籍是《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和《大唐西域记》。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

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扩展资料: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

唐贞观十九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

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玄奘

虽然说《西游记》中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在历史上也确实有一段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在真正的历史上,西天指的就是印度,当时交通十分不发达,唐僧在贞观三年的时候,年仅29岁的他带领着一个弟子,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京城去往印度求学。

他自身是研究佛学,对其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在取经的过程中历尽艰险,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到达印度之后,当时的印度人认为他们是大唐的和尚,想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将他们留在印度,但是玄奘却拒绝了这份殊荣。

他说自己是前来取经的学习的,想把佛教的精华带回自己的国家,为中国的佛教发展作出贡献。于是历经了20多年的艰辛求学过程,玄奘从天竺带回了657部经书,成为了中国的西天取经第一人。

在他回来之后,将这些经书翻译学习,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他前后翻译出了75本经书,共1335卷。并且也是他不断的收徒,带领着这些弟子为中国的佛学作出贡献,创立了佛教学派,还根据自己的游学经历,写下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做了贡献。

唐朝时西行到天竺的历史人物是谁?

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俗姓陈,名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