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和介绍西汉历史的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2收藏

记载和介绍西汉历史的书有哪些???,第1张

《后汉书》、《东观汉记》是东汉的

西汉历史最基本的古籍资料是《史记》、《汉书》,另外荀悦的《汉纪》是编年体,比较清晰简明,《资治通鉴》里当然也有,关于制度思想风俗方面的《三辅黄图》、《西京杂记》、《西汉会要》、《盐铁论》等也是很重要的史料。

近现代汉史研究著作相当多,秦汉史综合著作中,影响比较大现在又比较容易找到的是吕思勉的《秦汉史》和翦伯赞的《秦汉史》,钱穆的《秦汉史》是他的讲稿,也不错,比较近的有林剑鸣的《秦汉史》。

南宋时期,西游故事由历史向神话转变,在这一时期,刊印了的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这部书里,已出现了三藏法师、猴行者、深沙神的形象,并勾画出了《西游记》的大体框架。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huī),洛州缑(gōu)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是对佛教经典的三个部分——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初,他在四川、长安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令人无所适从,决心到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佛教教义的一些疑难问题。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经过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于贞观二年(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631年)末,到达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从27岁那年开始, 他踏上西行的道路。穿过茫茫沙漠,越过巍巍雪山,西域的国王与他称兄道弟,佛教的高僧与他惺惺相惜,印度的帝王对他顶礼膜拜。

长达两年的徒步旅行,12000公里的行程,穿越108个国家,在1300年前,玄奘用脚步丈量了丝绸之路。 19年后,他载誉归来,重回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 此后的生命中,他日夜无休,翻译佛经。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玄奘不仅仅是一位佛教徒,还是伟大的翻译家、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地理学家。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一片黑暗,玄奘是唯一的光芒!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出城迎接,长安城成千上万老百姓走出坊门欢迎他。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他向太宗介绍了西域及天竺见闻。他随即回长安开始翻译佛经。19年间共译出佛经75部1 335卷。他由于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译文流畅优美,有些专用名词如“印度”、表示时间的词“刹那”就是他确定下来的。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分失传,中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佛教方面 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扬佛法,传律授戒。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动达到了这个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日本的佛经多由百济僧侣口传而来,错漏较多。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他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由于鉴真对天台宗也有相当研究,所以鉴真对天台宗在日本的传播也起了很大作用。鉴真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此后,他定居日本奈良。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医学方面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 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 花椒、吴茱萸。十七、十八世纪时,日本药店的药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可见影响之深。书法方面 鉴真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建筑方面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寺内的大堂建筑,坐北朝南,阔七间,进深四间,三层斗拱式形制,是座单檐歇山顶式的佛堂。日本《特别保护建筑物及国宝帐解说》中评论说:“金堂乃为今日遗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建筑物”。由于鉴真僧众采用了唐代最先进的建筑方法,因而这座建筑异常牢固精美,经过一千二百余年的风雨,特别是经历1597 年日本地震的考验,在周围其他建筑尽被毁坏的情况下,独金堂完好无损,至今屹立在唐招提寺内。金堂成为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有价值的珍贵实物之一。雕塑方面鉴真及其弟子在雕塑艺术上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鉴真随船带有佛像,在日本又用“干漆法”(又称夹纻法)塑造了许多佛像,著名的是唐招提寺金堂内的卢舍那大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像等。这种夹纻法我国早在东晋时已经出现,到唐朝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武则天时用夹纻法塑造的大佛高达九百尺。鉴真及弟子将这种雕塑艺术在日本推广并发扬光大。鉴真晚年,弟子忍基等用于漆夹纻法制作了一尊高八十点零四厘米的坐像,表示对这位中国高僧的纪念。鉴真结跏趺坐,双目紧闭,神志安详,栩栩如生。它不仅再现了鉴真的真实形象,而且着意刻画了精神气质,温和中流露出刚毅,安详中凝聚着严肃,微笑中体现出沉思。这尊塑像一直供奉在唐招提寺内。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西游记释厄传》首先介绍作者,据专家考证,作者不是通常说的吴承恩,而是金丹祖师丘处机。丘处机是王重阳的七个徒弟—全真七子之一。

金丹的历史传承最早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传给了尹喜,历史上称文始派,是最上层的自然无为法门。这一性命双修的金丹大道沿着四条脉络往下传承,第一条主线人物是少阳派东华帝君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王重阳。第二条主线人物是庄子,第三条主线人物是西华帝君,张果老,第四条主线人物是麻衣道人、陈抟、火龙真人、张三丰。

丘处机是宋代金丹北派祖师王重阳的徒弟。在宋元时期,丘处机是一个历史的巨人,他是思想家、文学家、养生家、医学家、宗教家,是一个全方位的通才。它的最重要的主张是儒、释、道三家合一。他在74岁的时候,不远几万里去蒙古劝成吉思汗戒杀爱民。他的主要的著作《大丹直指》把历史传承下来的金丹,更简单化,更明确,是字数很少的一部精华著作,“大道至简”在《大丹直指》上体现的非常的突出,他的随从根据他西游的经历,写了一本叫《长春真人西游记》的书。

他跨越了宋、金、元三个时间段,是历代的统治者和老百姓都共同尊重的一位历史的巨人。所以西游记这本书不是一个普通人写的,他是一位成道的真人写的,这本书和一个普通的才子学人写的书是不一样的,普通人写的书,词藻华丽,但义理浮浅。真人写的书,语言简单,而天机奥秘就在他朴素通俗的故事里,成道心法就隐藏在字里行间,所以我们应该很恭敬的读《西游记》。

西游记不是神话,是人心光的成长,心光是初心本性的终极智慧,这个卓越的终极智慧本来就在。道本来就在,道不用修,万物不可须臾离开道,修的只是人心,修的是后天意识对光的遮盖。八十一难就是把遮盖一点一点的揭开,把后天意识磨炼成天人合一的自然思维。成就最细身心,一念成真,自然就是本性,见本性能量自然来。西游记是一部引人不断开悟,打开内在宝库的实证力作。

金、木、水、火、士五大行星,内外五行两者合一,这个合一的过程,是“五行浑化见真如”,就是精气神合一,人体的那个先天的状态,这一缕阳光,心须在你的精气神合一、五行合一的基础上才能重新地显现,才能重新把它再给修证出来。这就是性命双修的金丹大道。你既要修心性又要修命,而这个面不是那个有为的,说在这个肉身上要怎么做,要用什么意念、意识,人的思想意识来怎么操作,不是,它是无形的,不能执着于思想意识,也不能执着于肉身,它是无相中的妙明真理。它是这样一个学说,所以整部(西游记)都在讲这个金丹大道,讲天人合一,它是儒、释、道三家合的。因此你如果是儒家的,你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你得了金丹你就成为圣人。你是信佛家理论的,你是修佛的人,你得了金丹你就成佛,你是信道家的,学道的,得了金丹你就成为大罗金仙,就成为圣人。其实仙、佛、圣是一个东西,就是宇宙本源那个“一”, 它是一个智慧和能量合一体。 它不光是一个空的思想智慧,它也不光是能量,如果你是人为操作的能量,它是后天的, 后天是有限的,后天是阴气、阴性的,随着肉身消失,所有修炼出来的东西就都消失了。而三家合一的金丹大道所修出来的这个一灵真性,这个能量和智慧体,这个金丹,它是永生的,它不会随着你的肉身消失而消失,它是永恒的,有一句俗话叫“灵魂永生",金丹就是这个。《西游记》中所有的妖怪都想吃唐僧肉,指的就是金丹。

“金”是金刚不坏。永远存在,“丹”就是阴阳合一之气。 这个“丹”是谁呢“丹”指你投胎来的那口元,作为你的元神,作为你的身心灵的那个灵,那个神就是丹;“阳” 就是天地的德一元气,就是这样的一对阴阳所培养出来的金丹。 金丹大道讲的开玄关,老子讲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就是这个虚无的丹。这个金丹才是长生久视之道,也就是说,它是永远在天地存在的一个高能量。这个能量它是非常厉害的。像我们初学者吧,稍稍得了一点这个能量,很快就会变化,老太太月经返还啊,皮肤泛出白玉的光泽。还有一个人学了,他周围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啊,他们也没有学,但是因为这一个人学了以后,有这种无形的影响,他们就会发生变化。人像一个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太阳最原始的光,就是我们投胎那口元气,当你把这口元气重新接回来以后,你身上所携带的太阳光,就不像普通人了,你就像太阳一样,走到哪,哪就发光,谁见到你谁就得好处。不懂的人,也不修的人,受到了先天一炁的人的间接影响,头盖骨三沟九洞就烧开了,阳骨开八瓣等,向宇宙敞开。不学的人,也不懂的人,就是因为他家里有一个人学了,他的阳骨也开八瓣了,天地的元气就直接进入了。这种很 金贵的能量,古代“万两黄金不换一丝半忽” ,它是无价的。人世间什么东西都有价,它无价,它不能拿钱衡量。

一个人的一生,最伟大的人能创造多少价值可是这个东西它是什么,它是让一个人不仅是这一生,是多生、多劫的智慧能量打开,而且精神体永生不死。你说他所发挥的作用,他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根本就无法衡量,所以万两黄金一丝都换不来。因为它确实是太伟大了、太尊贵了。

在历史上最早的时候,中国这个万年的古道,发明易经,已经有万年的历史。后来易经用一种规律性的东西,用六十四卦,用阴阳之间的变化,反映天地的阴阳和我们的关系,和我们人的出生、成长,和我们整个一生有什么关系,易经就在表现这个。也就是说当你还没有修成的时候,你元神的大智慧没有打开的时候,易经就作为一个工具,就作为元神思维的一个工具,它让你知道人天合一这个天道的大智慧。

后来到轩辕黄帝的时候,人就开始修道。黄帝问道广成子,是用一种问答的形式,方式很简单。到后来出现了《道德经》,出现了《黄庭经》、《钟吕传道 | 孺集》。这些经典还是从理论上非常简练地说修道,说人天之间的这个奥秘、这个玄理。而对一般人来说,光看理是不够的,要真正把它变为现实,变为-种实践就很困难。中国古代有一个词,叫“神州大地”,是说在中国古代神仙是遍地走的,中国的道文化是非常普及的。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半天工作半天修道,是非常注重实践的。但是因为玄理很深又很秘密,从来都是“六耳不传”的,因此,修行起来就非常困难。到了宋元时期,理论已经很完善了,成千上万的人实践成功。从唐代以后,中国修成的神仙非常多。《西游记》 就是在理论成熟的宋元时期出现的。

《西游记》把大道的玄理和一个人怎么修道的实践过程结合在一起,让人“理事无碍”:有理论,理论是通透的,有实践,有事例,把它们糅合在一起。 因此《西游记》在历史上,从中国文化角度来说,它就是一个很大的转折。 它把事和理放到一起了,对很多人通过《西游记》,通过故事,通过事例,来领悟简单的文字中蕴含着的很深的天人合一的天道,领悟天道的玄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西游记》又很深,它是一个写神仙世界的神话故事,写的是修道界的事,不是人世间吃喝拉撒的世道,它说的是天道,这个天道是很深的。

看《西游记》,如果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用后天意识看,就是看热闹,就很难知道《西游记》说的是什么。你看现在《西游记》,拍了这么多**电视剧,现在又拍新版的电视剧,又是游戏的《西游记》,这么热闹。这么热闹是什么是无形的历史空间,已经到了这个时空点,就是大道的兴盛这个历史时空点已经到了,它表示的是这个。可是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俗人,也就是看热闹,不知道里边说的是什么,你也得不了真东西。清代的时候有两位高人,一位叫“悟一子”,一位叫“悟元子”,他们注解了《西游记》,点出了-些奥秘。我这次讲西游,部分地参考了他们二位的注解。

天、 地、人为三才, 无形的先天一炁生了天,生了地,人在中间。这个笼子就是五行八卦—一个时间、 空间的网,我们人被囚禁在这个笼子里,身心灵受到制约。当你得到了先天一炁, 我们灵魂里的原始能量(叫“灵阳之气”,也叫宇宙的元气)以后,你的身体就会返老还童,这是第一步。 之后就脱胎换骨,就变成什么呢变成“人体黄金”也就是圣人的身体。

人要跳出这个八卦炉要跳出阴阳、五行对人的制约,就要回到“一”,把阴阳合一,要回到你自己最原始投胎的那口元气上。阴阳怎么合一呢人的阴阳在这张画上用头部的潘桃和腹部的人参果表示。当你的人参果和蟠桃都修出来的时候,阴阳就合一了。孙悟空大闹五庄见把人参果树给毁了,后来观世音菩萨又把人参果树救活了,那一同讲的是人参果。孙悟空大闹天空,偷吃蟠桃,几千年才能熟的蟠桃,他吃了个饱。讲大闹天宫,实际上讲的是我们大脑的革命。先是腹部肾区这个地方变化,先天的真阳起来,真阳起来了以后, 上到大脑,对大脑进行改造,就是自身的真阴和自身的真阳合一, 在合一的时候, 同时就把天上的真一这个德一元气带进来了, 这个先天很尊贵的真一能量、德一元气能把你的身体脱胎换骨。

人体黄金就是把人变成一个圣人的身体、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的身体、一个纯粹先天的纯阳体,就是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孙悟空表示的就是先天的元气;太极球讲的是金丹。后天的“二”怎么变成先天的真一呢 要阴阳合一,人体黄金讲的就是这个。当你得了这个“一”的时候,你才能跳出人体八卦炉,跳出阴阳五行对你的制约。比如说你是个木命,你生的那年是个木,到金年的时候,金克木,你就很衰,到水年的时候,水生木,你就兴旺,由盛到衰的轮回,你总在这个圈里转,上来下去、上来下去,这是你活着的时候。死了呢死了以后你人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的魂魄一散,肉身一化解就归人大地,就没有了。而得了“一”、得了金丹的人,他的肉身化掉,但是他的灵魂已经升华,成为先天的元神。金丹就是人的灵魂体的能量状态,它永恒不坏,叫不灭的元神。

你开了玄关,得了天地元气,你就可以跳出五行。比如说一般入被克的时候, 他就不敢动,就很倒霉。但你如果是得了“一” 的人, 五行这个规律就限制不住你了,你永远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时候特衰、那个时候特盛的五行生克规律对你就不起作用了。即使你不在了,你的精神体永在,后人可以通过你的书、通过你的画、通过你的精神的承载体,一念感应, 就能接收到你的智慧能量。你所带的巨大的宇宙的本元能量,那种很高级的、太阳光里的、那种万两黄金不换的高能量,一念感应,这个能量就传给他,就会发生很玄妙的变化,这个就叫“脱根救”。我们灵魂这个根,只有天地元气这个真一能量,它能帮我们脱这个根,摆脱一辈子一辈子无休止的轮回;活着的时候是阴阳盛衰的轮回,死了以后,是一生一世的轮回。我们所以有这样的轮回,就是因为我们的那个根脱不掉,而天地的这个元气,只有它能够帮我们脱这个根。《西游记》 讲的就是从根上对人的帮助。

明代问世的《西游记》,是《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周易参同契》 《黄庭经》对天人合一的心灵奥秘, 一脉相承的探索。 万年的古道,中国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历史发展到宋代,丘处机的师父王重阳提出了以性带命的理论,人身的能量,来自心灵境界的回归初心,主张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性命双修。性是自然本心,命是先天真气。真气电感不是为肉身服务的,是心灵的能量支持。全真指心灵的本真状态,即自然本心。本性的能量和智慧是一体的、 天生的,是生命共同的一颗心。性命双修的金丹大道,是从丘处机的师父开始的。丘处机在师父的理论指导下苦心修道,成为“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的实践成功了,他就开始传播这个理论。儒家叫太极,道家叫金丹,佛家叫佛性,三家的圣人讲的都是初心的恢复。

明清时代的悟元子(刘一明)和悟一子(陈士斌),他们从修心性,从本性智慧的角度解释《西游记》。发现心光世界的思维和大众的通常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原来写孙悟空的是心光,金箍棒是心光的用;原来妖怪都是自心污垢的照妖镜;原来取经取的就是五行合一的金丹;原来唐僧出生、取经来回都是贞观十三年,不是时间写错了,而是心光涵盖所有时空;原来花果山、水帘洞说的是人体的天地元神、元精;原来一周七天,七是光的数,是天光养育心光的最小刻度;原来大闹天宫是金丹得大药,跳出八卦炉是心光脱胎;原来八戒撞天婚是元精发动,人参果树是元精灵根;原来九头狮子是一点灵光初心本性。这些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西游记》固有的看法。

《西游记》通过人的实践,来展示自然心灵的成长。人的精、气、神合成 一个小光, 这个小光与天地的五行合一,被天光养大。 一匹白马, 一个唐僧,三个徒弟,讲的就是天地的五行。心灵成长不是一句空话,五脏之气都要转阳。天地的五行能量进来,把你五脏的阴气转化掉,变成一个纯阳的能量,五色兆合一,捧着一个月亮,即是纯阳的自然心灵。

一、《西游记》第十三回至二十回的主要内容:

1、第十三回

唐僧骑马西行。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

2、第十四回

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会违背师言。

3、第十五回

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4、第十六回

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5、第十七回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

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 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6、第十八回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7、第十九回

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明为猪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8、第二十回

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二、《西游记》介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扩展资料:

《西游记》模拟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神仙世界,这个世界带着清晰的现实社会的影子,那威严不可一世的玉帝、太上老君,"要人事"的佛徒、残暴的各色妖魔似乎都可与现实对号入座。 

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书中作者幻想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神话人物、他们的神奇法宝和所处的环境又大都有现实的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意愿。

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

像孙悟空灵活多变、急躁、好动的个性,分明就是猴的特点,这一动物特性与他乐观反叛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丽的奇想,又有细节的真实性。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记载和介绍西汉历史的书有哪些???

《后汉书》、《东观汉记》是东汉的西汉历史最基本的古籍资料是《史记》、《汉书》,另外荀悦的《汉纪》是编年体,比较清晰简明,《资治通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