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老虎为啥叫“大虫”?
《武松打虎》一文里说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已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这里的“大虫”指的就是老虎!
估计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称呼老虎被为“大虫”啊?
这个嘛,说来话长,要先从“虫”字讲起。
01
现在的“虫”字在古代是两个不同的字: 虫(简体)和虫(繁体)。
简体“虫”本读“huǐ”,是象形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当中的“虫”,字形像一条头向上昂,尾巴翘起来的蛇,本义为较小的毒蛇,古籍中多写作“虺(huǐ)”。
现在在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称呼“蛇”为“长虫”。
繁体“虫”读“chóng”,是会意字,最早见于战国。因为大多数昆虫的幼虫都是弯弯曲曲蠕动的,与蛇相似,加上古人有用三表示多个的习惯,于是古人便用三个“虫(huǐ)”组成“虫”, “虫”字的本义就是各种虫子的总称 。 但是在古代,“虫子”的含义比现在要广泛,它也是动物的总称。
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在《大戴礼·易本命》中有记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也就就说,禽为羽虫,比如我们常见的鸡鸭鹅等;兽为毛虫,可爱的小猫、小狗都属于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luǒ)虫。
你没有看错,在古代所有的动物都可以叫“虫”,连人也不例外,还真是众生平等呢!
02
“大虫”最早记录在古代著名的“鬼故事集”《搜神记》里:
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
说是南海的扶南国国王范寻很残暴,喜欢把大虫养在一座山里。只要有人犯罪,就拉到山上,扔给大虫,大虫不吃的话,就赦免他。当时的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大虫”,也叫“大灵”。
“大”有头儿、首领的意思,如称兄弟排行中第一者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
虎属毛虫类,又是兽中之王,再加上老虎体格健壮,性情凶猛,所以古人把它称为“大虫”。
03
因为老虎威武凶猛,古人便用老虎来形容一些勇猛之士。
五代十国名将李琼(别名李勋)被成为“李大虫”“李老虎”。
北宋名将姚内斌被西夏人称为“姚大虫”,意思是说他威武猛烈。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一、排名第八十四位的薛永,绰号“病大虫”,这并不是说薛永体弱多病,而是说他跟老虎一样厉害。
《水浒传》中还有一个“大虫”,即“母大虫”顾大嫂。顾大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从外貌上看就很凶悍,不是寻常女子。“母大虫”也叫“母老虎”。
你除了知道老虎被称为“大虫”之外,还知道老虎有哪些别名呢?
我国古代还对白蜡虫、紫胶虫和五倍子蚜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并加以饲养,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虫白蜡是雄性白蜡虫的分泌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农家副产品。
宋代词人周密《癸辛杂识》记有关于白蜡虫的饲养。说江浙过去不产白蜡,后来有人由淮北带来白蜡虫出售。
其种形状如小黄果,“每年芒种前以黄布作小囊贮虫十余枚,遍挂桎树间,至五月,每一子出虫数百,遗白粪于枝梗,八月中剥取用沸汤剪之就成白蜡。又遗子于树枝间,初甚细,来春渐大,收其子如前法散育之。”
这里已将放养白蜡虫、收取白蜡的时间和方法,基本上说明了。
明代医学家汪机《本草会编》、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光启《农政全书》对白蜡虫的寄生植物的种类、性状、产地和白蜡虫的习性以及采蜡方法等都有更详细的记述。后来,我国饲养白蜡虫的消息传至欧洲。
本草纲目
2003年11月办事处主任从他夫人的一位日本朋友赠送的礼物中,慧眼识金。发现了抗癌保健虫及其饲喂该虫所需的宫廷饲药配方;深知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不可估量。经过两年半的论证和体验,证明该虫对癌症、白血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确有奇特的效果。抗癌保健虫,由最初的200余粒(约两克)发展到数十万粒(未按规模养殖要求饲养),于是决定筹建日本抗癌保健虫中国养殖推广中心,扩大养殖规模,让抗癌保健虫成为维护数百万各类癌症、白血病患者生命的保护神。实现低成本求生存求健康的目标。
抗癌保健虫,您生命的保护神
一、产品名称
抗癌保健虫:学名:洋虫又叫九龙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药用昆虫。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皇室贵族等上流阶层广为流传享用。被尊称为“长生不老虫”,“长寿保健虫”。二战后传入民间。2003年底自日本皇室家族将该虫及饲药配方引入我国。
该虫因其饲喂的十余味名贵中药中多数具有抗癌防癌作用而得名。
此虫味甘,性温,无毒,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脏,健筋骨,去湿搜风,壮阳道,治怯弱。堪称百病克星。本草纲目拾遗——卷十——虫部——洋虫篇,中药大辞典第1718页对其有详述;该虫以专门配制的十余味中药(该配方系采用日本宫廷内供密方为防假冒本方不对外转让)为食(专用饲药定时配送,每当分盆时投喂一次,),另外日常主要是投喂鲜橘皮,核桃,葫萝卜,大枣,花生。该虫具有很强的繁殖力,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180—380粒左右,饲养设施简单,好饲养、易管理、无疫病、家家户户都能养的特点。其全部生长繁殖过程有卵期(3—4天)、幼虫期(25—30天)、蛹期(4—7天)、成虫期(50—60天)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 该虫整个生命周期100—130天左右。
二、功效
据国外有关专家对千名癌症患者跟踪统计结果表明,服用该虫三年多来,三年以上生存率高达98%,远远高于国内30%的平均水平,对病菌、病毒的杀灭作用是青霉素的1000倍,不含任何激素,无任何毒副作用。同时,该虫因辅以十余味传统中药饲喂,这些中药也具有相应的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效果。由此更能起到增效的作用。
昆虫活性蛋白被誉为 21 世纪人类的全营养食品!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昆虫活性蛋白不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防御素和外源性凝集素;还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且与人体的正常比例一致,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国外著名生物制品企业都用昆虫来制作营养保健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降低血脂,抗癌等功效。该虫除抗癌防癌的特殊功效外还具有“三降”〔降低血压、血脂、胆固醇〕、“三调”〔调节人体免疫力、PH值、荷尔蒙〕、“三排”〔排除人体多余的胆固醇、重金属物质、有害毒素〕的功效。同时具有治疗咳嗽、吐血、中风瘫痪、跌打损伤、心胃气痛、伤食等症的功效。
三、适宜人群:
1、 肿瘤患者:恶性和良性肿瘤患者均可以服用。
⑴肿瘤初期患者:逆转早期的癌变细胞,防止其进一步深化成熟,为手术放化创造最佳时机。
⑵放化疗肿瘤患者:增强放化疗效果,减轻其毒副作用,如恶心疼痛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⑶康复期肿瘤患者:消除体内残留癌细胞,防止其转移复发,防范二次瘤发生。
⑷晚期肿瘤患者:增加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质,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所带来的各种痛苦,使患者的带瘤生存得以实现。
2、 血液病(包括 白血病)患者;
3、 艾滋病患者
4、 病后康复、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
5、 各种不明病毒感染者(对经常患各种病毒性感冒者有特效)
6、 高血脂患者
7、各种老年慢性病及亚健康人群
四、该虫抗癌防癌机理:
因其体内富含三大活性昆虫蛋白:抗菌酞、外源性凝集素、免疫蛋白;由而形成抗癌治病三大组合招法。
第一招 囚笼行动
第一大活性昆虫蛋白——外源性凝集素,把癌细胞粘起来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复发。
⒈防止癌细胞从瘤体上脱离——抑制转移,防止癌细胞的转移。
⒉把肿瘤细胞相互粘连在一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⒊绑缚外层的瘤细胞伸出丝状伪足——阻止肿瘤细胞侵入正常组织
第二招 斩首行动
第二大活性昆虫蛋白——用抗菌肽破坏癌细胞里外生存环境,只要用万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以大规摸杀灭病毒和肿瘤细胞
抗菌肽使肿瘤细胞的染色体DNA合成受阻,造成DNA的断裂,肿瘤细胞不能保持其完整性。
抗菌肽可使肿瘤细胞的骨架逐渐断裂,萎缩成团状,局部萎缩,细胞的粘壁性降低,易于脱落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完整性损坏,从而使肿瘤细胞不能再进一步形成纺锤体,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合成,直至肿瘤细胞骨架的不完整最终死亡。
第三招 固本行动
第三大活性昆虫蛋白——免疫蛋白,可以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系统,清除坏死细胞,修复机体受损组织,达到固本清源的效果。
⒈激活人体由T细胞组成的免疫检测和免疫识别系统。对癌细胞实行靶向锁定和靶向攻击。
⒉可以增强T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效率,使其与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随时给予消灭清除。防止随血液淋巴液扩散到全身各处,又可阻止对正常细胞的侵袭。
⒊活化的NK细胞可在机体免疫监视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服用注意事项:
⒈可与手术放化疗配合应用。如同时服用中药时可间隔2小时后服用。
⒉服用时,嚼服后多喝水,
⒊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每次24粒,每个疗程四个月。达到疗效后,可减为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24粒。亚健康人群,日常保健量每日晚服一次,每次7---10粒。
⒋肿瘤患者在治疗期及康复期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乐观心情,根椐病情每天坚持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六、国内市场推广价格:
每份1500元(含活虫200粒加一份价值200元可供2万活虫用一年的饲药,前1000名每份另赠一盒价值399元的金腰带赠完为止)。
抗癌保健虫的引进、推广与享用——可以使癌魔远离人类,让肿瘤细胞解除武装。
由于资金有限,引进的种虫无法大量繁殖,不能造福百姓,面对千百万被癌魔,白魔折磨得家财耗尽,人财两空的贫苦百姓,深感愧疚遗憾,恳请社会游资参与养殖推广,造福百姓,并在这善举中,获取投资收益。癌患家庭饲养享用,可实现低成本保平安保健康。
抗癌保健虫给您带来健康与财富。
一,市场前景分析
全国癌症患者约650万人左右,每天服2—3次,每次24粒,全年需(2—3次/日24粒/次365天650万人=)11388—17082亿只;
儿童白血病患者210万,全年需(48—72粒/日365天210万人=17520—26280粒/年210万人=36792—55188亿只);
艾滋病患者100万,全年需1752—2628亿粒;
老年病患者1亿人以上,全年需2555亿只。国内总需求超过5000亿只。
二、投资效益分析
以一份200粒为例,经过四个世代的繁殖(约一年左右时间)总量可达200万粒以上。每个世代增殖至少10倍,四个世代可至少增殖1万倍;按目前中药材市场价格150—300元/只计算,年总收入300—600万元;退一步讲,价格降低90%,年总收入仍可达30—60万元。社会效益(可以挽救100位癌症、白血病、艾滋病患者或500位老年病患者的生命,可谓功德无量。)和经济效益(年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都非常可观。抗癌保健虫,您生命的保护神
不知道是不是,如不是请原谅
古人为什么把老虎称作“大虫”?当然是为了壮胆。老虎对应的是“吃人”,大虫或小虫都是虫,对应的是“危害作物”。两害相权取其轻。叫老虎容易把人、把自己,吓傻吓着。叫大虫就好受多了,轻松多了,好自由想法子,去规避,或去捕猎。
不象现在,老虎成了“濒危动物”,几近绝迹,须要人类去保护才能繁衍生息。动物园里的老虎都被铁笼牢牢镇固着,伤不成人。小孩也敢把它当猴戏。
古时候毕竟是人虎杂居,老虎不时出来吃人的生存状态啊!老虎是强者,人是弱肉。人们谈虎色变。除了猎人,谁不惧怕呢?即便猎人,面对老虎也不敢掉以轻心,而是高度警惕的!
为了抵消这种恐惧,避免灾祸,人们自然而然地发明了一个方法:避讳。宋代阳谷人老虎不叫老虎,而叫大虫,就是避老虎的讳,避凶趋吉。
避讳的方法不只用在老虎身上,在其它各个有危险的地方都会使用。比如皇帝的名字,不能直呼,其他人的名字也不能使用,就改别的。免得让皇帝不高兴,招来杀身之祸。
这个方法,这个传统,在现代 社会 依然流行。
比如人们口耳相传生活圈子里的黑恶之人的一些烂事、臭事时,不会使用当事人的姓名。而用一些“他”、“那”、“唏”等指代不明又双方都明白的词汇、语气,甚至眼色或其它肢体语言。目的就在严防“隔墙有耳”,对话外传,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招来找茬,甚至打击报复。
而没有指名道姓的话,当事人即便听闻了,也不敢上门“对证”。一方面“对证”等于“坐实”了,另一方面说话者也可以否认。
亲们,你们那里是不是这样?欢迎出来
聊聊。
老虎被称为“大虫”,最早见于东晋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古代的人把所有动物都叫“虫”,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爬的,或者是水中游的。
古书《大戴礼记》将所有的动物共分“五虫”:禽类为羽虫,兽类为毛虫,龟贝为甲虫,鱼蛇为鳞虫,人和青蛙、蚯蚓之类为倮虫。倮(luǒ )同“裸”,意思是人和青蛙、蚯蚓等没有任何羽毛、鳞片和甲壳等遮盖东西的动物。
我们熟知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大虫”之“大”有长、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或“兄长”;“大”还表示敬意,如“大人”“大夫”、“大王”等。虎属“五虫”划分的毛虫类,是兽中之王。“大虫”也就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
类似的东方之神龙为鳞虫之长,南方之神凤为羽虫之王而被称为“龙王”“凤凰”都是同样的意思。
将老虎称为“大虫”,最早形成与唐朝。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的祖先名叫李虎。李虎是北朝西魏柱国大将军,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家当了皇帝后,“虎”字就不是老百姓可以叫的了,所谓避讳。因此,在唐朝的官方文字记录中,几乎见不到“虎”字。
大虫是避皇帝讳的产物。把老虎称做大虫是从唐朝正式开始的。
皇帝的名是要避讳的。比如宋朝皇帝赵匡胤当了皇帝,他的弟弟就不能用这个“匡”字了,于是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另外一个弟弟赵匡美改名赵光美,等赵光义当了皇帝,这个悲催的小弟还得改名,好像是改名赵廷美。
再比如清朝雍正皇帝胤禛继位后,一众兄弟为避讳都将胤改成了允字。例如十三阿哥本来叫胤祥,后来改成允祥。
避皇帝讳,唐朝自然也有这个习惯,比如为了避李渊的讳,名剑“龙渊剑”改名“龙泉剑”,为了避李世民的讳,“观世音”改为“观音”,“民部”改为“户部”等等。
有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李家皇帝好像没有带“虎”字的,避皇帝讳跟老虎改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唐朝皇帝确实没有人带“虎”字,但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李虎是北朝西魏柱国大将军,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渊当了皇帝,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他爷爷的名带虎,民间自然也是要避讳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避李虎讳,不光是老虎,马桶都避讳。以前的马桶它不叫马桶,最初叫“虎子”,传说汉朝飞将军李广那次著名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射虎事件之后,为了纪念此事,专门打造了一个老虎形状的尿桶,其他人效仿,这东西逐渐流传起来了,因其虎形被人们称做“虎子”。
到了唐朝老李家掌权,这个玩意自然要避讳了,所以就不能再叫“虎子”了,甚至老虎的形状尽量也不要弄了,虎形马桶逐渐被其他动物形状代替,“虎子”慢慢改成“兽子”或“马子”,后演变成“马桶”,“虎子”之名逐渐退出。
说这个小故事,是说明避皇帝讳这事很严肃,老虎一个吃人的玩意,更要避讳了。
避讳我们了解了,老虎避讳改一个字儿就行了呗,叫“老猫”或者别的老什么的也行啊,为什么俩字儿都改了,由老虎变成了大虫呢?
古人搞避讳也是有讲究的,像刚才说的“老猫”这个名就太随意了,不讲究。用“大虫”它是有讲究的。
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就将老虎称为大虫:“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扶南王把犯人投到养着老虎的大山中,犯人被老虎吃了,证明犯人罪有应得,不吃就可无罪释放了。这成活的概率绝对不高啊,除非老虎刚吃饱,心情又不错。
这段文字就把老虎叫做了大虫。至于为何以“大虫”称呼老虎,文中没说。
这篇资料虽没说,但关于把老虎叫大虫的解释还是有的。那就是古人习欢用“虫”泛指一切动物,根据特征不同又把虫分五类, 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没羽没毛没甲没鳞) 。而“大”字又有长、首的意思,老虎为百兽之王,当得一个“大”字。
所以唐朝的老虎为了避讳,就开始叫上了这个有讲究的名字“大虫”,因叫的时间太长了,就成了一个常用名。
老虎被称为“大虫”,最早出现在唐朝。因为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对皇室的避讳十分看重。老虎作为一种吃瓜动物,自然而然的躺枪与他的爷爷犯了忌讳,又因古代把所有动物皆称之为“虫”,故称老虎为“大虫”。
唐朝之后,这种叫法便逐渐被人遗忘,其实“虫”在古代可以指代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李渊称老虎为“大虫”,虽然现在听起来不太好听,但在当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美称和尊称,因为“大”。
除了李渊只在,唐朝的其他皇帝对避讳也是十分看重的,比如李世民把“观世音”,改为观音,连神仙都要管。《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说:“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所以,在古代,所有动物皆被称为“虫”,因此,天下动物也被称作“五虫”。
至于《水浒传》中称老虎为“大虫”,其实早就与避讳没有任何关系了,只是一种习惯罢了。不管是“老虎”,还是“大虫”,从名字上都能看出人们对虎的敬畏。
老虎在中国有很多个名字,有的人们认识,有的人们不认识。
虎和巫源自风声,风字本身就带虫,而风崇拜源自沿海每年从太平洋刮来的台风风暴。所以风氏也成了中华第一姓氏。
老虎、老鼠都带老,其实也是对应农耕民族尊老,以老人为首的传统,因为老人掌握更多耕作经验。老挝、法老都是与之有关。汉族其实很多地区称爷爷都是佬,佬爹。少数地区指外婆。
古籍里通常朱虎为一个词,熊罢为一个词。其实朱虎是猪虎的意思,也是颛顼梼杌的猪虎同体。就是说所有信息虎都是指向沿海体系。沿海支的确是存在猪虎和虫崇拜。九黎蚩尤就是上面一个牛字甲骨文,下面一个虫字,蚩尤死后就有化蝶的传说。地名里蜀和闽都带虫。而蜀也能证实为躲避洪水由沿海地区迁来。
中国人崇拜虫其实与古代的生态有关,上古一定是植被茂密,所以才只发展出木质建筑。同时也与桑蚕有关。第三就是与蝎子有关,因为蝎子代表了鱼钩,就是九字的来源。还与螃蟹有关,指的是黄白联姻后对应的蝎子形态是螃蟹。就是屎壳郎都被叫做羌螂,羌人又可以锁定由中东返回,所以听听名字都知道埃及圣甲虫崇拜是怎么来的。
古代其实崇拜大多数虫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蚊子,因为蚊子被古人认为与打雷有关,所谓成语聚蚊成雷,嗡玛丽轰。在日耳曼语里风就读蚊子,在《圣经》里该隐这个额头上有标记的农耕人就被说成吸血鬼,其实就是对应蚊子。所以虫几乎就是古代最重要的崇拜。蛇都还叫长虫。
老虎其实还有斑这个名字,大班就是指老虎,打扮则是指最早在脸上、身上图画。有些民族传统祭祀还会那么干。日本的大阪和新疆的达板城以及汉族的大板桥地名都源自虎。中国以泰山为尊,其实泰也是虎的意思,日耳曼语里就叫泰格。
把老虎称作大虫还源自虎斑,很明显都不用解释,老虎斑纹确实像虫。那些说避讳的,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太过于纠结于记录了。我就不太相信记录。比如光棍节目前我们都搞不清他的确切起源,虽然离我们那么近。所以有些东西不是记录了就是真理。记录一般只能做参考。
小虫 已经有虫叫唤上
中虫 好像跟个头儿不搭
看来只好用 大虫 这名儿了
其实这也侧面说明古代人的英雄气概
藐视猛兽敢和老虎死掐的必胜信心
不就是一条个儿大的虫子吗
怕它做甚
武二郎就三拳
没多打一下
就把大虫给拌了
瞧瞧
这也反应现代人的格局
真没古人豁达
一个虎
不是 老
就是 纸+老
透着不自信
还是古人叫着带劲
大虫
稍大点儿的虫
现在敢吗
人有一个习惯,往往对那些凶恶的、恶心的、不吉利的、经常会对人造成危害的事物,忌讳直提其名。举几个例子:
棺材,觉得是不吉利之物,改叫“寿材”、进而“木头”、又成“长生”。
厕所,农村原来叫“茅坑”,觉得叫的不好听,叫“厕所”,又“卫生间”,又“洗手间”、又“更衣室”。
老鼠,令人讨厌的东西,不敢叫老鼠,改叫“耗子”,在农村还有人只敢提“那东西”。
老虎,以前它经常对人造成危害,人们对它产生恐惧心理,好像一提到它它就会来到跟前似的,那就用另一个代号提它吧。
因为一种轻微的迷信。
打个比方就很好理解了,古代人信奉神明或者宗教传说,认为只要谁念出一个猛兽或者不祥之物的名字,就会把这些给招来。
如果念出“老虎”,则会招来老虎,残害圈养的牛羊。
原始宗教思想有一条判断事物的准则,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具有灵性的。
树木有灵,山石有灵,桂花糕有灵,天灵盖也有灵。
所以冥冥之中,这就形成了思想层面,意识层面的共通,中间的桥梁和架构是“灵”。
每当人们念出某个猛兽的名字,在他们看来,已经从“灵”的层面与这头猛兽产生了交流,后者很有可能无比凶恶,那人们当然不希望把这种凶兽招来。
诸如古代迷信中的向天请愿,做法事等等,也都是想通过本体的“灵”,在意识层面与天地产生交流,从而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正面的反馈。
实际上,这些行为与想法,也是一种古人的禁忌。
他们避讳某种不详的事物,因此才避讳说出与其相关的“字”,因此,才将老虎念作“大虫”。
不过现代文明已经证实,很多东西都有科学道理,迷信之事自然被破解。
但放在古代,确实是一件百口莫提的忌讳,这才导致人们借用“大虫”称呼老虎,并沿用了数百乃至上千年。
而其实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很多地方也将大虫两个字,代替“蛇”,意思与上文说到的相同,也是将蛇看成不祥之物。
只不过这种文化传承了下来,在现代的很多地方,还是有人会按照祖辈的叫法,将老虎或者蛇称为大虫,我之前在北方地区,还听人将蛇念成“长虫”,将老虎念成“大猫”,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为什么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就是个个头很大的“虫子”呗~
哈哈哈别急着喷,容逻辑文史姨给您慢慢道来。从汉字的形成 历史 来说,“虫”这个字的创造时间远早于“虎”,再加上古代信息流通不方便,古人在发现新的物种也不能及时的为其起名以公布于世,于是在古人看来,我们肉眼所见的一切动物都可称之为“虫”。在《尔雅·释虫》中有如下记载:
也就是说按照《尔雅》的说法,虫不是单纯指昆虫,而是说万物都可以用“虫”来称呼之。而“虫”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有地上爬的(走兽),有天上飞的(鸟类),有长毛的(大小都有),有长鳞片的(鱼)。按照这个说法来看,其实人类也不过是虫子的一种罢了。
那么古人看到老虎什么反应,他们肯定不会说“哇,好大一只小脑斧”,而是会说“哇,好大的一只虫子啊”!同理在看到没见过的狮子、恐龙、铁甲小宝、数码暴龙、神奇宝贝等他们也会发出看到了虫子的感叹。
所以说老虎之所以被称为大虫就是单纯因为个头大,有些地区至今依然给老虎沿用“大虫”的称号。同样的,在北方有不少人管蛇叫“长虫”,管蚂蚁叫“可怜虫”,至于人,如果按照《尔雅》的说法,称作“裸虫”也是合适的~
文/逻辑文史游
景阳冈武松打大虫!
“虫”在古代曾作为所有动物的泛称,包括人在内,而老虎体型大,被称作大虫,再加上大有尊称的意思,百兽之王受尊称是很自然的事。
《 大戴礼·易本命》记载: “ 故曰: 有羽之虫 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 有毛之虫 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 有甲之虫 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 有鳞之虫 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倮之虫 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故王者动必以道,静必以理,动不以道,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妖孽数起,神灵不见,风雨不时,暴风水旱并兴。人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 ”
神话传说中,连仙神都闻之色变的五大凶虫有:六翅天蚕、嗜血黑蚁蚊、多目金蜈蚣、九尾地蝎、九头虫。
1、六翅天蚕(金蝉子)五大凶虫中以六翅天蚕最为凶恶。传说它的食量巨大,像是无底洞,永远处于觅食的状态。六道生灵都是它的食物,危害极大。再加上它长着坚硬的外壳,刀枪、水火在它面前黯然失色。
有一天,接引道人在赶往昆仑的路上,遇到六翅天蚕化茧,只见它破茧而出,化为六翅天蝉。六翅天蝉冥冥中受到感化,不似先前那般凶恶。于是,接引道人把六翅天蝉收为二徒弟,取名金蝉子。同时,把它刚褪下的茧,炼成八宝袈裟。
据说,这天蚕丝炼就的袈裟,非常神奇,是难得的宝物。穿上这袈裟,可以免去六道轮回,邪魔见了它避之不及,刀枪无可奈何,五行在它面前也毫无办法。它还有一个名字:锦澜袈裟。也就是《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送给唐僧的那件用来护身的袈裟,那原本就是金蝉子前世身上褪下的皮炼就而成。
金蝉子虽然顺从师傅接引道人,但是它妖性难改,不听从如来讲法。如来大怒,小小妖虫,竟敢轻慢佛教!于是,如来化解了它的妖气,把它的真灵贬至人间东土大唐,也就是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人唐三藏。已经失去法力,化为凡人的唐三藏在自己天丝袈裟的保护下,(《西游记》里的唐三藏,还有四个徒弟的保护)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重又成佛。
这便是金蝉子的前世今生。
2、嗜血黑蚁蚊传说,封神大战中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互不服气。通天教主座下的龟灵圣母,追杀惧留孙,冲出万仙阵,向西方飞去,半路上被西方教主接引道人擒拿。看来这个接引道人是个厉害人物,先是收了金蝉子做徒弟,又捉住龟灵圣母。
接引道人命令白莲童子把龟灵圣母押往西天,听候如来发落。不曾想,白莲童子打开沙弥世界包袱,想收服龟灵圣母时,不下心放出一只蚊子。这只蚊子将将龟灵圣母吸成空壳,又飞往西天吃掉了十二品莲台中的三品,幸亏被及时赶回西天的接引道人止住其继续作恶。
后来,通天教主从接引道人那儿要回已经化身为嗜血黑蚁蚊的蚊子,把它放入碧游宫。
3、多目金蜈蚣上古神话中至凶生灵有五虫七禽九兽,多目金蜈蚣时五虫之一。
多目金蜈蚣喜欢阴暗潮湿的住处,腹背生有百眼,身上长有百足。它嗜食生灵,吸取其精华,伤害的精灵越多,法力越强,直至长至千目千足。
千目金蜈蚣号称百眼魔君,居住在西牛贺洲黄花观。唐三藏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经过黄花观,因为盘丝洞的七蜘蛛精,与这千目金蜈蚣发生冲突。幸亏紫云山千花洞毗蓝婆菩萨出手相助,收服这多目金蜈蚣。
被收服的多目金蜈蚣,一直在紫云山千花洞修行,后来成为千手千眼佛。
4、九尾毒蝎九尾蝎的在五大毒虫中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这只毒蝎曾经刺伤过如来,可见其厉害。悟空与八戒联手都不能将这只毒蝎制服,最后被昴日星官杀死。
5、九头虫九头虫,又称九头怪。九头虫作恶多端,盗走金光寺的舍利子佛宝,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然后嫁祸给金光寺的和尚。唐僧师徒在二郎真君的帮助下,打败了九头怪,追回佛宝和九叶灵芝草,拯救了金光寺的和尚。
这九头虫被啸天犬咬下一头,成了八头,逃到北海。八戒要去追赶,悟空说,穷寇勿追。二郎真君说道,不赶他,倒也罢了,只是遗这种类在世,必为后人之害。九头虫滴血,据说是其遗种。
以上便是神话传说中的五种毒虫。
神虫,拼音shén chónɡ,是指在胶东民俗传说中,是一种看不见的神奇的虫子,一般蛰伏于有福之人家的米面缸内,谁家的米面耐吃,便会说家里来神虫了,寓意家里人有福气。
《景阳冈》:老虎为啥叫“大虫”?
本文2023-10-26 04:48: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