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古籍的《唐荆川先生文集》
明代唐顺之的随笔和文集,其中涉及武术的有“游嵩山少林寺”“杨教师枪歌”“峨嵋道人拳歌”等。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代抗倭名将。
元杂剧运用武术杂技表演,如:高安道的套曲《疏淡行院》(见胡忌《宋金杂剧考》)附录描述了一上座不好的勾栏:“(耍孩儿五煞)扑红旗裹着惯老,拖白练缠着瞅,兔毛大伯难中瞅,踏跷的险不桩的头破,翻跳的争些儿跌的进流,登踏判驱老瘦,调队子全无些骨巧,疙痘鬼不见些捣搜。”文中提到的“扑旗”“白练”“踏距”“登踏”等,是民间武术杂技的节目或技巧。
再如,《气英布》第三折中(樊哙扯架子科),第四折(正末扮探子执旗打枪背上),《马陵道》第一折(卒子摆阵科)(郑安平打阵科)等。“扯架子”“打枪背”“打阵子”等武术动作技巧,至今仍保留在戏曲中。
元杂剧中还有专门以舞蹈“打散”(每本杂剧中最后一场附加的表演叫“打散”),如前《青楼集》中所提到的艺伎魏道道在“勾栏内独舞鹧鹕打散”“无能继者”。
从元杂剧中有关舞蹈的吸收运用,我们可以看到舞蹈及其各种带有程式化的动作被吸收到戏剧情节内容的表演之中,舞与情节的结合显得比较简单,并未达到现今戏曲中舞蹈与情节及人物思想感情的高度完美的统一,但程式化的动作已经有了。
《中国武术古籍》,所列 199篇 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绍了武术,共有13家、199 篇,其中除射法外还提到“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这些都是中国最古的武术著作,虽然都已亡佚,但可看出中国早在汉代,拳术、剑术等武术技巧就已用文字留传下来。
古籍记载,轻功这门武功是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的,现在失传了是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功夫,没有人想去学它,所以就失传了。
我们看过许多古代武术电视剧或小说,无论是哪一种文学作品,古代武侠人物都是非常强大的,许多古代武侠影视剧都有轻功的“表演”,比如,当余蛟龙和李慕白在竹海里打卧虎藏龙时,很多外国人甚至来到中国少林寺学习一些基本的功夫。
只是因为现代人不能达到一个条件。其实,古代有轻功,但没有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那么夸张。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即使人们对武术不太了解,他们也会了解很多学校,比如少林寺等。其中,轻功是每个练武者必备的。我们现在所说的轻功浮于水面,飞檐飞墙,都是每一位古代武术家必备的。
因此,如果这一关键条件无法实现,你将根本无法练习轻功,此外,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问题,里面的武侠人物都有独特的武功,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无论他们去哪里,都能跳过墙和房子,当然,轻功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如此。传统武术学校应该有教学,但遗憾的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其实不只是轻功会失传的,再过去的将来,肯定会有很多的武功消失,因为大家都没有时间去学习,也感觉效果并不那么的大,人们常开玩笑的说,再厉害的功夫,也会怕菜刀,况且现在科技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功夫在子弹面前,就是小儿科,自然的,没有人愿意去学习了。
中国武术古籍的《唐荆川先生文集》
本文2023-10-26 04:57: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