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的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金匮要略的介绍,第1张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另一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1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1 拼音

jīn kuì yào luè

2 英文参考

Synopsis of Pre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Jingui Yaolu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为中医临床著作[1] ,东汉张仲景撰[1] 。《金匮要略方论》是讨论内伤杂病的专著。全书3卷,25篇。系统论述了急性热病之外的各科、各类疾病、病症的理、法、方、药等。第一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是全书立论基础,主要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阐明各类证候的发生变化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二至第二十二篇分别论述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症。所述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病症各有专篇。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娄,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对后世病因学说有直接启示。

《金匮要略》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注本颇多,以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较早,而以清·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最为著名。据统计,历代注释、发挥、方论及歌括也有百余家之多。

《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他们发展、发挥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基础、依据和教育后学的课本。在国外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许多《伤寒论》之珍本,并由日本再传中国而发挥了巨在的影响,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仅就先后传到中国而现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匮要略》较好版本也有收藏于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医学家之研究《金匮要略》而有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流传中国者有近20种,由此可见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日本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日本现代医学昌盛的今天,日本学者仍给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以特殊的重视,许多医学家在临床医疗中,仍然十分重视该书原方之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运用该书中成方制造的成药,也为日本医界所依赖。

《金匮要略方论》([汉] 张仲景)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98/jinyaoluefanglun/indexs

《金匮要略浅注》([汉] 陈修园)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97/jinyaolueqianzhu/indexs

《金匮要略心典》([清] 尤怡)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199/jinyaoluexindian/indexs

《高注金匮要略》([清] 高学山)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294/gaozhujinyaolue/indexs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628/dingzhengzhongjingquanshujinyaoluezhu/indexs

《金匮玉函经二注》([清] 周扬俊)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200/jinyuhanjingerzhu/indexs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201/jinyuhanyaolueshuyi/indexs

《金匮方歌括》([清] 陈念祖)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94/jinfanggekuo/indexs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清] 元简)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290/jinyuhanyaoluejiyi/indexs

《金匮翼》([清] 尤怡)在线阅读:zhongyiguji21tcm/302/jinyi/indexs

是张仲景。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人。约生于汉桓帝元嘉二年,即公元152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

自幼聪敏好学,曾官至长沙太守。久慕名医之术,始从学于同郡名医张伯祖,尽得其传,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公元205年左右完成了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伤寒杂病论》。

流传版本:

《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金匮》时。

依据此本,删去上卷伤寒部分,保留中、下两卷杂病和妇人病两部分,并把下卷方剂分列各证之下,重新编成《金匮要略方论》,分为上、中、下3卷,其文字自此基本定型,并由此演变出各类版本。

金匮药方作者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流传版本

《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金匮》时,依据此本,删去上卷伤寒部分,保留中、下两卷杂病和妇人病两部分,并把下卷方剂分列各证之下,重新编成《金匮要略方论》,分为上、中、下3卷,其文字自此基本定型,并由此演变出各类版本。

这句话出自于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原序》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译文:

而现在世上的那些人们啊,却从来不去认真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也没有人去深入的刻苦钻研方术。(其实如果我们认真的去钻研医学 )首先可以给父母长辈们治病,(使他们健康长寿) ;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医术来) 救助那些穷苦的人们,(使他们免受疾病的灾难; )最后,努力钻研医术,我们还可以参悟到养生之道,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

他们只是在竞相追逐荣华富贵和权利势力,(都想高高在上,拥有极大的权势和财富,让别人都害怕他、有求于他乃至羡慕他。)权贵富豪们轿往车来,每到一处,围观的人们抬起脚跟,伸长脖子(看着权贵富豪们绝尘而去; )于是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急功近利,为的只是他们自己的虚名名和金钱啊!

他们在意的只是那些表面上的虚名和功利,却忽视了人生最根本的东西生命。 他们一味的去粉饰虚华的(物质的) 外表,却不知道内在的精神的内心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放纵自己于声色犬马之中,却不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 (这就好像毛发和皮肤的关系一样) , 如果没有了内在的皮肤,外表的毛发还能长出来吗?

扩展资料: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

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记逾千家。

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相当于我国宋朝)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及推动。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参考资料:

-伤寒杂病论

金要略方论序言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共有十六卷,但现在世上只流传着ㄍ伤赛论》十卷,杂病没有在书中见到,或者只在其他医家的方书中记载《伤实杂病论》治疗杂病的一二个方子。翰林学子王洙在翰院中,发现了已经被虫蛀了竹简《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是伤寒的诊治方法,中卷是杂病的诊治方法,下卷是上卷和中卷用到的方剂,以及妇科病的诊治方法。于是他抄录下来,并在文士之间传抄,流传范围并不广泛。当他们将书中所载的病证与患者的病证一致的方剂治病时,效果很好。然而这本书中有的方证记载了证候、症状却有治疗方剂,有的方证有治疗方剂却没有记载证候、症状,临床用于治病救人还不完善。国家召集有学识的大臣校订医书,我孙奇先参与校订了《伤寒论》,接着又校订了《金匮玉函经》。现在又来校订这本书,仍然将每首方剂列在相应证候下的格式,便于在紧急情况时使用。又搜集了散在于各家医书中的医方,附在各篇的末尾,用来扩充仲景的治疗方法。因为书中引用《伤寒论》的条文大多比较简略,所以只取从杂病开始,到饮食禁忌为止的部分,总共二十五篇,除去重复的内容,一共有二百六十二首方剂,编成上、中、下三卷,依然叫《金匮方论》。我孙奇曾读过从《魏志 华佗传》其记载:“华佗拿出一卷书说:这本书可以用来治病救人。”然而我在看过他治病的医案,觉得治病的方法大多都很奇怪,不符合先贤圣人经典的论述。我认为能够来治病救人的书应当是仲景的著作。多么伟大啊!炎帝、神农时的智慧,传承到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敬贺皇上继承大统,抚养教育百姓,颁布发行方书,救济人民疾苦,使祥和之气充盈满溢,这样天下万物都能和乐安详。

太子右赞善大臣高保衡

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兼任秘阁校理臣林亿

等人呈献给皇上

《伤寒论》目前有多个版本,以金代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最为普遍,但它里面内容改动较多。古代最好的版本当属《宋版伤寒论》了,但该版本几乎已经看不到了,明朝的赵开美刊刻的《仲景全书》是完全仿摹《宋版伤寒论》刊印的,但现在存世的也仅仅有5部。目前,最权威的《伤寒论》版本就应当属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在80年代末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一书了。在《伤寒论》流传史上,曾经有过王本(王叔和本)、唐本(孙思邈本)、敦煌本、宋版(林亿主编)、成本(成无己版)、赵版(赵开美版)的出现,现在,就要数刘版《伤寒论》了,是目前为止最好最权威的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版本,据说是和上述王叔和传本并列传下来的另一版本,其内容中的某些词句与王本一系略有不同,也是可以参考的版本。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金匮要略的介绍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