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什么将军
吕布官职为:平东将军
扩展: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都曾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们心中的尤物。但是吕布的命运并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国历史的天空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并没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不过,由于他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制造了三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变局。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吕布有着非常勇武的性格,可是他又无谋而多猜忌。初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而投董卓,认其为父。迁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小事失意,拔手戟掷布。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亦难安。时司徒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
吕布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在乱世之中也占据一席之位,这也说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虽然有诸如陈宫、张辽等名臣名将,却始终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也归结为他性格中有刚愎自用的一面。吕布更是一个爱家爱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门楼之难,但是为了家人,为了貂蝉,他放弃了,这也侧面表现出他顾家的一面,却不是一个在乱世中称雄争霸的形象。
吕布信息简图:
蒙古成吉思汗手下将军将领排名如下:
1、木华黎。
木华黎(Muqali,1170年—1223年),又作木合里、摩和赉、穆呼哩等,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骁将、开国功臣,孔温窟洼第五子。生于阿难水东,早年被父亲送给铁木真做“梯己奴隶”。
2、博尔术。
阿儿剌·博尔术(1162—1226年),蒙古名将、成吉思汗“四俊”开国元勋之首。原名孛儿楚。由于相助少年成吉思汗夺回被盗的爱马,成为其属下。
3、博尔忽。
博尔忽,蒙古名将、成吉思汗“四骏”开国元勋之一。在战场所拾,由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仑抚养,为“四养子”之一。从战场上救出濒死的窝阔台而建功。死于与多马得族之战中。
4、赤老温。
赤老温,蒙古“四骏”之一。父亲为锁儿罕失剌,兄弟沉白,妹妹为合答安皇后。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击之际掩护其脱险,获得信任。子孙为元朝四大名族之一极尽权势。
5、哲别。
哲别(-约1224年),原名只儿豁阿歹,蒙古别速部人,蒙古帝国名将。最初臣服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又译者别,姓哲名别,哲姓的起源)。
6、速不台。
速不台(1176年-1248年),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常任先锋,以骁勇善战著称,享有“巴特尔”(勇士)称号。蒙古建国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一。
7、者勒蔑。
哲勒篾,哲理,兀良哈氏,蒙元帝国名将,与哲别、速布台、忽必来并称为成吉思汗麾下“四犬”。哲勒篾自幼便服侍铁木真,曾经多次营救其于危难之中,深受信任,被称为“有福的伴当”,铁木真称汗后,封哲勒篾为千户长,十大功臣之一,拥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8、忽必来。
忽必来(-1211年),又作虎必来,巴鲁剌思氏,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帐下“四勇”之一。1189年,拥立成吉思汗为蒙古汗,任“云都赤”(即带刀侍卫)。1204年,受命为先锋与哲别一同出征乃蛮。1206年,蒙古建国,被封为千户长。
傅炳耀、刘世民、刘玉良、秦广礼、张甲洲、李时雨、罗云鹏、陈屿、屈兴歧、刘兆林、王英超、金锋、徐鼐霖、周保中、李红光、李学忠、夏云杰。巴彦县是哈尔滨市巴彦县古城门(西门)阜成门所辖近郊县,民主革命以来诞生了傅炳耀、刘世民、刘玉良、秦广礼、张甲洲、李时雨、罗云鹏、陈屿、屈兴歧、刘兆林、王英超、金锋、徐鼐霖、周保中、李红光、李学忠、夏云杰17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热土走出的军政要员、科技精英、商海巨子不计其数。
一、秦朝蒙恬收复内蒙古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二、明朝傅友德收复云南
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三、清朝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第一个渊源
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时期党项族唐兀部首领剁罗台,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唐兀·剁罗台,亦称唐兀·朵罗台,其祖父叫唐兀·小丑,以制作弓箭著称,成吉思汗特别喜爱其精湛的技艺。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国时,对于党项族制弓箭的好手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史籍《元史·朵罗台传》中记载:“太祖既定西夏,括诸色人匠,小丑(唐兀人朵罗台的祖父)以业弓进,赐名怯延兀兰,命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徙居和林,卒。”
宋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击败西夏国的军事主力后,俘虏了党项族的唐兀部,其族人随唐兀·小丑被徙居于漠北腹地哈尔和林(今蒙古国呼根汗山),后来皆融合于蒙古族。当时除了唐兀·小丑,他的孙子唐兀·剁罗台、唐兀·阔阔出等也从事弓箭制造业,并常把他们所造的弓箭主动献给蒙古大汗,受到称赞,并封赐唐兀·剁罗台为辽阳行省蒙古部的郡国国王。到了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唐兀·剁罗台国王起兵造反,自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闪电河畔)领兵一直攻至古北口,并屡败元军,威逼大都(今北京)。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急征各地大军,与唐兀·剁罗台大战于古北口一带,唐兀·剁罗台最终兵败被杀。
在唐兀·剁罗台的后裔族人以及部众中,有取先祖名字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剁氏、朵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成吉思汗次子孛儿只斤·朶罗,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在大蒙古汗国末期,孛儿只斤·拖雷系的孛儿只斤·朵罗时为公王,朶罗亦称朵罗、剁罗,其长子即著名的孛儿只斤·蒙哥,后来即位为蒙古汗国王位,史称蒙哥汗。蒙哥汗的弟弟即著名的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南宋理宗赵昀景定元年(大蒙古国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农历3月,孛儿只斤·忽必烈在部分蒙古王族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建元“中统”,史称元朝开端。孛儿只斤·忽必烈继蒙哥为蒙古汗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以汉人大儒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十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农历5月,孛儿只斤·窝阔台系的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和林(今蒙古国杭爱山麓鄂尔浑河东岸的小沙漠地区呼根汗山下)。孛儿只斤·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了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在与孛儿只斤·阿里不哥鏖战的同时,南宋景定三年(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春,益都行省的汉族江淮大都督李璮乘机叛乱,被孛儿只斤·忽必烈迅速予以镇压。李璮的叛乱引起孛儿只斤·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家族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等。他一方面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加强严密对汉人的防范。此外,他又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权,使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
南宋景定五年(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农历8月,孛儿只斤·忽必烈又改元为“至元“。经过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损益,新的大元王朝的各种制度大体上确立下来。南宋度宗赵禥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南宋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孛儿只斤·忽必烈确定以大都为都城(今北京)。
在孛儿只斤·忽必烈正式创建了大元帝国后,兵征四方,降诸国土,疆界丰广。后赐封成吉思汗次子孛儿只斤·朶罗一支族人为汉姓“朵”,亦称朶氏、剁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鲁密国人朵思麻,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据文献《北京牛街志书·冈志》中的记载:回族中的朵氏取自先祖名字首音的汉字谐音。
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鲁密国(今土耳其共和国)使者朵思麻进入中国,向明宣宗朱瞻基进贡狻猊(狮子),之后便留居在京师(今北京)。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有一位鲁密国使者,也叫朵思麻,他以火器专家的身份被聘入中国,他将火器制造技术传授给大明王朝的中书舍人赵士祯(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使赵士祯后来也成为明朝时期著名的火器专家。赵士祯在朵思麻的启发下,博采中外火铳之长,造成“掣电铳”、“迅雷铳”等四种火铳,并呈送朝廷,受到明神宗朱翊钧的嘉奖。后来,赵士祯又将能连发五弹的“迅雷铳”改造成连发十八弹的“战酣连发”,并创制了“鹰扬炮”。赵士祯制造火器,最注意发射速率和命中率,对子弹运动的基本要点有一定的研究。后来赵士祯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其中有火器图式二十四种。朵思麻、赵士祯共同研制的火器,使大明王朝扬威一时。这两位明朝时期的朵思麻之后裔子孙多留居中国,皆取先祖名字首音的汉字谐音“朵”为姓氏,称朵氏。
清朝时期,北京的著名回族占卜家朵世麟,便是朵思麻的后裔。不过他到底是那两位朵思麻中哪一位朵思麻的后裔,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所以啊,你要找姓朵的将军。只有这三个族的人当将军的哪些无名小将才有将军。
简单说一下我军吧。
1955年,在怀仁堂举办了隆重的授勋授衔仪式。
被授予元帅衔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802人。
其中上将和中将在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了2名。而少将人数在1965军衔制取消时,通过晋升补授达到了1360名。到1965年为止,开国将帅总数为1614名。
在这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十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
1江西省(327名):3名上将、38名中将和286名少将
2湖北省(232名):元帅一名(林帅)、大将2名、上将14名、中将31名、少将184名。
3湖南省(202名):元帅三名(彭德怀、贺龙和罗荣桓)、大将6名、上将19名、中将45名、少将129名。
4安徽省(130名):上将2名、中将12、少将116名。
5河南省(109名):上将1名、中将9名、少将99名。
6四川省(98名):元帅四名(朱德、刘伯承、陈毅和聂荣臻)、大将1名、上将3名、中将3名、少将87名。
7山东省(89名):中将3名、少将86名。
8福建省(84名):上将3名、中将9名、少将72名。
9河北省(81名):中将2名、少将79名。
10陕西省(64名):上将3名、中将5名、少将56名。
由此可以看出四川是出元帅较多的省份。
湖南则是出大将、上将、中将较多的省份。
出少将多的省份则是江西省。
红军时期征战,抗日战争浴血,解放战争驰骋,建国时涌现了1614名将军,以下十个省最多。
第十名:陕西省。
将军数量:63人。
上将:李达、张宗逊、阎红彦。
中将:孔从洲、张达志、阎揆要、张达志、崔田民。
少将:贺晋年、张松平、王扶之,共55人。
籍贯分布:安定县、子长县、米脂、长安,36个市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陕北根据地。
第九名:河北省。
将军数量:80人。
上将:无。
中将:孙毅、韩振纪。
少将:王蕴瑞、刘永源、王猛等,共78人。
籍贯分布:定州、大名、蠡县,48个市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爆发过起义,部分老红军。抗战时期,老八路,大多数。
第八名:福建省。
将军数量:83人。
上将:杨成武、叶飞、刘亚楼。
中将:刘忠、 苏静、 张南生、 陈仁麒、 罗元发、 罗舜初、 袁子钦、 郭化若、 傅连暲。
少将:王集成、孙克骥、叶青山等,共71人。
籍贯分布:闽西地区,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闽西暴动和中央苏区“扩红”时,参加革命。
第七名:山东省。
将军数量:90人。
上将:无。
中将:孔庆德、刘兴元、孙继先。
少将:李耀文、仲曦东、刘振华,共87人。
籍贯分布:寿山、荣成、牟平、文登,49个市县。
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老八路,大多数。
第六名:四川省(含重庆市)。
将军数量:99人。
元帅: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
大将:罗瑞卿。
上将:张爱萍、陈伯钧、傅钟。
中将:毕占云、吴瑞林、贺诚。
少将:任荣、胡炳云、陈其通,共88人。
籍贯分布:川东地区,宣汉、达县、平昌、通江、巴中、苍溪、阆中等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参加起义,川陕根据地。
第五名:河南省。
将军数量:108人。
上将:许世友。
中将:郑维山、钱钧、李雪三。
少将:苏进、曹思明、尤太忠,共98人。
籍贯分布:鄂豫皖边界,新县、商城、光山、固始等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抗战时期,老八路,少数。
第四名:安徽省。
将军数量:128人。
上将:洪学智、李克农。
中将:皮定均、杨国夫、李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聂鹤亭、徐立清、陶勇、梁从学、曾绍山、滕海清,共12人。
少将:肖全夫、宋承志、查玉升等,共114人。
籍贯分布:鄂豫皖边界,新县、商城、光山、固始等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
第三名:湖南省。
将军数量:202人。
元帅:彭德怀、贺龙、罗荣桓。
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
上将:萧克、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杨勇、杨得志、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傅秋涛、彭绍辉,共18人。
中将:丁秋生、王子峰、方强、方正平、向仲华、汤平、刘志坚等,共45人。
少将:段苏权、钟伟、裴周玉等,共129人。
籍贯分布:湖南东部靠湘赣边界,平江、浏阳、酸陵、茶陵等县市。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
第二名:湖北省。
将军数量:235人。
元帅:林 彪。
大将:徐海东、王树声。
上将:韩先楚、王平、郭天民、周纯全、陈再道、王宏坤、刘震、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黄永胜、贺炳炎、谢富治、王建安,共14人。
中将:王必成、王近山、王尚荣、田维扬、成钧、刘飞、刘昌毅、杜义德、杨秀山、李天焕、李成芳、吴先恩、余立金、张才千、张天云、张仁初、陈康、陈庆先、周希汉、周志坚、胡奇才、饶正锡、秦基伟、聂凤智、顿星云、徐深吉、徐斌洲、黄新廷、韩伟、程世才、鲍先志、詹才芳,共33人。
少将:王诚汉、谭友林、唐金龙等,共187人。
籍贯分布:鄂豫皖边界,大悟、红安、麻城、黄陂等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南昌起义。
第一名:江西省。
将军数量:325人。
上将:萧华、陈奇涵、赖传珠。
中将:王宗槐、王恩茂、王道邦、王辉球、邝任农、匡裕民、朱明、朱辉照、刘西元、刘浩天、杜平、李作鹏、旷伏兆、吴克华、吴法宪、吴富善、邱会作、余秋里、张国华、周彪、周赤萍、周贯五、钟汉华、饶守坤、袁升平、黄火星、黄志勇、萧望东、康志强、梁必业、梁兴初、彭林、彭嘉庆、温玉成、曾思玉、谢有法、蔡顺礼、廖容标,38人。
少将:王诚汉、谭友林、唐金龙等,共187人。
籍贯分布:赣西南,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等县。
革命时期:红军时期,南昌起义、红一方面军。
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
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朱启,上将;
原国防大学政委赵可铭,上将;
原国防大学校长裴怀亮,上将;
南海舰队司令员苏士亮,中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王梦云,少将;
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车华松,少将;
毛新宇少将;
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王小京,少将;
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秉伦,少将;
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乔占军,少将;
某集团军副军长李文广,少将;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段端武,中将;
原北京军区副政委徐自强,中将;
原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良君,宜兴人,少将;
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邹玉琪,少将;
内蒙古军区副政委陈运火,少将;
河北省军区参谋长赵海滨,少将;
炮兵指挥学院副院长侯云礼,少将;
原空军副参谋长徐心德,少将;
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姬亚夫,少将;
(摘录部分内容,排名不分先后)
吕布是什么将军
本文2023-10-26 05:22: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