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哪些古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开封有哪些古迹?,第1张

目前,开封拥有名胜古迹2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个。龙亭、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山陕甘会馆、岳飞庙等都是声名远扬的名胜景观。近几年来,先后兴建、复建了宋都御街、矾楼、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中国翰园碑林、开封府等仿宋景观,更为开封旅游增添了新的去处。

  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前身是一座木塔,坐落开封东北隅,是开封古都的象征。铁塔又名开宝寺塔,为宋代建造,高55米,由28种形状的铁褐色琉璃砖组合垒砌而成,每块砖上都有精美的浮雕,远看通身似铁,故名“铁塔”。

 

  包公饲坐落在开封包公湖西侧原包公府的遗址上,是为纪念宋代清官包拯而建造的一座仿宋代词堂。这里有介绍包公在开封任知府和丞相时为政清廉、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史迹陈列和传说故事。

 

   繁(音婆)塔,原名兴慈塔,因塔附近居住的都是繁姓人家,所以称繁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为宋代时所建)。

  延庆观的前身是重阳观,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金代著名道士王[吉吉](字知明,号重阳子)传道的地方。延庆观的建筑风格独特,观内玉皇阁的建造,是蒙古包与楼阁的巧妙结合,也是蒙汉文化融全在建筑上的反映。

  山陕甘会馆坐落在开封中心的徐府街,它的前身是明代开国重臣徐达的府第。清乾隆年间,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大贾在徐府的遗址上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会馆作为同乡的聚会场所,定名为“山陕甘会馆”。山陕甘会馆面积虽然不大,但建筑十分精美,其中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代表的三雕艺术堪称“三绝”。此外,这里还有介绍北宋开封古都全貌的模型,是了解开封古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翰园碑林与清明上河园相对,是现代书法石刻艺术碑林。占地120亩,分碑廊、园林两大景区,北部以碑廊建筑为主,有3600块艺术碑刻。

  

旅游建议:在开封旅游龙亭(门票20元)和清明上河园(门票30元)相距一站路,大相国寺(门票20元)位于寺中心,开封市博物馆(门票10元)和包公祠距离较近,步行即可到达,如果有时间可以去朱仙镇,从长途汽车站乘车,车票10元,也可在长途汽车站乘车去位于封丘的陈桥(距开封40里,需在封丘换车),著名的陈桥兵变就发生在陈桥,宋太祖赵匡胤在这里皇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到了陈桥后,只要打听赵匡胤就可以了。

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地级市,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有关开封的历史典故9则,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开封的历史典故9则

  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为分散,很不统一。

  此语出自《战国策·战国策卷二十二魏一》。

  大意是,张仪(——前310年,战国时纵横家,魏国贵族后代,曾先后在魏、秦为相)为秦连横于魏国,对魏襄王(魏惠王之子)说:魏王的领土不到一千

里,士兵也不超过三十万。从地形上看,魏国地势平坦,没有高山深川的阻隔,与四方诸侯交通便利,犹如车轮辐条都集聚在车轴上一般。从郑国到魏国,不过百

里;从陈国到魏国,也只有二百余里。人奔马跑,还不知疲倦就到了魏国。魏国南与楚国接壤,西边是韩国,北边是赵国,东边与齐国相邻,所以士兵要守卫四方边

界,以至于守境的小亭和屏障接连排列。运粮的河道和储米的粮仓,不少于十万。魏国的地势,原来就是适合作战的地方。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

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魏国的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魏国的南面

就会危险了。这就是魏国所处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

  苏秦所制定的诸侯国合纵的计策,是注定要失败的。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派兵进攻河外,占领酸枣(今延津)等地,并进一步威胁卫国夺取晋阳,那

么赵国就没有能力南下支援魏国,魏国也就没有办法北上联合赵国,合纵的通道就此断绝,这时如果秦国威胁韩国来攻打魏国,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一定会听命

的。秦韩联盟一旦形成,魏国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所以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归顺秦国,这样一来,楚韩两国对魏国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没有了楚韩的威胁,大王

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魏国也没有什么忧患了。 魏王说:以前是因为我太愚蠢,做了错误的决策,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

  尧舜牧羊

  “尧舜牧羊”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政理》,与梁惠王有关。大意是,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一次,他去拜见梁惠王,自称治理国家

可以像运转手掌上的东西一样自如。梁惠王哼着鼻子说:“你自己家里的妻妾都管不好,种的三亩菜地也锄不过来,治理国家会有这般容易请问,你有何妙策”

  杨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当然有办法。大王见过牧羊吗一群几百头的羊,让一个牧童拿着鞭子去放牧,要东就东,要西就西,因为他会放养;相反,如果叫

尧牵一头羊在前面走,又让舜挥着鞭子在后面赶,他俩再贤明,连一头羊也未必管得好,这样就是乱的“开始”。我虽然管不好家里的事情,但我像牧羊童一样,各

有各的专长,他会牧羊,我会研究学问。

  把治民比作牧人饲养牲畜,反映了封建专制下的官民对立,但是杨子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领导工作中的辩证法。

  一个牧童能管好一群羊,是因为他既有专长,又善于指挥羊;而尧舜虽是圣贤,牧羊却是外行。而且一前一后,相互牵制,指挥不能一致,于是就连一头羊也管不好。

  擢发难数

  成语“擢(音“桌”)发难数”的意思是说拔下头发来数都数不清,多形容罪行太多,无法计算。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战国

时,某一天,魏昭王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魏国人范雎随同前往。齐襄王听说范雎有口辩之才,特地赐他金十斤和牛、酒,范雎辞谢不敢接受。须贾因此怀疑范雎

把魏国的机密泄露出去,回国后便把这件事告诉了魏相魏齐。范雎因此受到毒打和凌辱,几乎致死。后来,范雎在魏人郑安平的帮助下,改名为张禄,逃到秦国,得

到秦昭王的信任,做了宰相。后来须贾为魏王出使秦国,范雎听说后,着破衣后隐藏身份到须贾居住的客馆看望,须贾看到范雎衣衫不整甚为怜惜,留其用饭并取一

件粗丝袍服相赠。范雎走后,须贾得知秦相张禄就是范雎时,大吃一惊,于是就袒衣露肉,用膝跪着走,由守门人带进相府谢罪,须贾说:我料想不到你能登上青云

高位,我不敢谈天下之事,我犯了很重的罪,请你把我放逐到蛮夷的地方去,是死、是活,任凭先生处置。范雎说:“你的罪有几条”须贾为了得到范雎的宽恕,

便竭力检讨自己罪过极多,说就好比拔一根头发,数一条罪,这样连着拔下去,擢发不尽,罪亦无穷。范雎说:“你罪有三,在大梁诬陷于我是其一。魏齐辱我于厕

中,你不制止,是其二。醉而往我身上溺尿,是其三。然而,你却在不知我已身为秦相的数日前送我一件袍服,有念旧情之意,所以我饶了你。

  犹豫不决、排忧解难

  犹豫不决:比喻思想上有顾虑,而拿不定主意。排忧解难:指给别人排除危难。“犹豫不决”及“排忧解难”这两个成语源自《战国策·战国策卷二十赵三》。

公元前258年,秦国的大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魏王应赵王的要求派大将晋鄙领兵救援,但后来魏王迫于秦王的威胁,命令晋鄙把大军驻扎在两国的边境上。

  与此同时,魏王又派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转告赵王说:“秦军之所以围困邯郸,是想让赵国尊秦王为帝,如果赵王愿意这样做,秦国就会撤军。”辛垣衍的这番话,使平原君与赵王“犹豫未有所决”。这就是“犹豫不决”的来源。

  恰在此时,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正好路过赵国,他听说辛垣衍劝说赵王尊秦王为帝之事后,就去对辛垣衍说:“秦国是个不讲礼义、穷兵黩武的国家,他们常用欺

骗的手段来对待读书人,把百姓当作奴隶。如果让秦王毫无顾忌地称帝统治天下,那我只有跳东海自杀了。我要让魏、燕两国出力帮助赵国。”

  辛垣衍问:我是魏国人,先生怎样才能叫魏国来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说:那是魏王还没有看到支持秦王称帝的害处,如果看到了,他一定会帮助赵国的。

  辛垣衍接着问:让秦王称帝又有什么害处呢

  鲁仲连说:如今秦国是个有战车万辆的大国,魏国也是,彼此同样拥有称王的实力。只看到秦王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屈从并尊他称帝,这样做还不如邹、鲁两个

小国宁死不屈的臣子呢。如今秦王的贪心没有止境,如果他真的称帝了,就要变动诸侯的大臣,撤换他厌恶的人,而重用他认为贤能的人,他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和那

些喜欢说别人坏话的女人嫁给诸侯做嫔妃。这种人一旦进入魏国大梁王宫,魏王还能泰然自若吗就是将军您还能保住现在的宠幸吗

  辛垣衍听罢鲁仲连的这番话,连忙向鲁仲连拜谢道:“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回国劝说魏王再也不提尊秦王为帝的事了。”

  秦国的将领听到辛垣衍被鲁仲连说服的事情后,马上退兵五十里。正好赶上魏公子无忌夺取了魏将晋鄙的军权,并出兵援助赵国,秦军就退得更远了。

  后来,平原君想送重金给鲁仲连,鲁仲连坚辞不受;并且说,天下贤士的作用就是“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这就是“排忧解难”的来源。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做领导工作的人,应注重大事,不宜斤斤计较小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掌握原则,端正方向,又能宽厚待人,取得群众的支持。

  此典故出自《宋史·吕端传》,北宋宰相吕端,字易直,宋时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人,至道元年(九九五年)继吕蒙正(洛阳人,太宗、真宗时三任宰相,卒葬尉氏)为相。

  吕端形体伟岸,仪表潇洒,性情宽厚,能识大体,心胸豁朗。他两次辅佐藩王,都因事受牵连而降职,虽屡次贬黜,未尝以名利得失耿耿于怀。后为太宗皇帝赏

识倚重,骤然被提升到宰辅的位置上,太宗就犹恨任用之晚。吕端为政老成持重,有政治远见,在重大的决策问题上能权衡利弊,举措得体。与寇准同居相位,常常

谦让他,同班臣僚奏对时多各持己见,互相攻讦(音“杰”),独吕端一言不发。入相时,有人曾向太宗进言说:“端为人糊涂。”太宗答道:“端小事糊涂,大事

不糊涂。决意相之。”在以后发生的几件事中,也充分表现了“吕端大事不糊涂”,如在处置西夏李继迁之母一事上即充分说明这一点。当时,西夏李继迁经常骚扰

北宋的西部边疆,宋将士俘获了他的母亲。太宗想杀了继迁之母,以泄心中之愤。吕端认为不能杀,他对太宗说:“以前项羽捉到刘邦之父,想烹了他,刘邦对项说

‘别忘了也分给我一匙汤’。那些能成就大事业的人顾不上考虑家眷性命的安危,何况继迁是凶残的贼子呢陛下今天杀了其母,明天就能生擒继迁吗如不能,只

能增加仇恨,坚定继迁与我朝对抗的决心。”太宗问:“那怎么办”吕答:“应安置在延州,妥善照顾,以此招降继迁,即使不能马上逼其投降,也可让他有所顾

虑,因其母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太宗采纳了吕端的建议。

  另外在太宗过世后,内侍宦官王继恩阴谋废除皇太子,被吕端及时发觉,果断将王继恩锁在阁楼里,派人看守,同时奉真宗即位,贬逐继恩。吕端在重大问题上能远见卓识,当机立断,证明了宋太宗力排众议,知人善任,对吕端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孤注一掷

  “孤注一掷”原指赌徒倾其所有作为赌注以决最后胜负。其广义为在形势危机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做最后一次冒险。多含贬义。

  此成语出自《宋史·寇准传》。宋真宗时,契丹大举入侵,包围嬴州,兵锋直逼贝州、魏州,北宋朝廷上下震恐。参政知事王钦若等人主张放弃东京,请皇帝到

江南、四川避难,遭到宰相寇准的坚决反对。在寇准等人的督促下,真宗决计亲征,来到澶州,渡河,登北城门楼,远近将士望见皇帝御用伞盖,雀跃欢呼,士气高

昂,遂击退契丹军队的进攻,订立澶渊之盟。寇准因此得到真宗皇帝的厚遇。王钦若心里很嫉恨寇准,一天朝见后,寇准先走了,真宗仍用眷顾的眼神目送其远去。

王钦若说:“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真宗说:“正是。”王钦若说:“澶渊战役,陛下不以为是耻辱,反说寇准对社稷有功,这究竟是为了什

么”真宗很惊愕,问:“这是什么意思”王钦若说:“兵临城下而被迫订立和约,《春秋》引以为耻,澶渊的战与议和,就是城下之盟。以天子的尊严而订此城

下之盟,还有什么比这更耻辱的呢”真宗听了,怅然若失,心中很不高兴。王钦若又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钱要输尽时就铤而走险,将赌资全部押

上,叫做孤注。陛下就是被寇准蛊惑做了孤注一掷的傻事,这是多么危险啊!”真宗听信了王钦若的话,对寇准日渐疏远了。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的普及率非常高,读小学的孩童们都知道了。传说从前有个杞国(今开封杞县)人,整天担心天塌地崩,自己没有地方躲,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

不下饭。朋友见状,很不放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罢了,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还担心天塌下来呢”

可那个杞国人听了更加忧愁,他说:“那么,天上的太阳、星星和月亮若掉下来呢”朋友耐心解释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不过是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也

不至于打伤人的。”杞国人又问:“如果地崩塌了怎么办呢”朋友回答道:“大地,无非是泥土、石块罢了,这些东西四面八方到处都有,没有一点空隙。怎么担

心它们会崩塌呢”听了这番话,杞人方才安下心来。

  唐代诗人李白在《梁父吟》诗中巧妙地应用了这个典故:“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借此打消别人的顾虑,也算是对“杞人忧天”的正解。如

果用今天的观点来观察,杞人之忧并不是空穴来风、胡思乱想,很可能是从天体陨石和地震灾害等自然现象引起的思考。说明杞人很有思想,很有预见性,应该防患

于未然。何况,看似可笑的杞人较早地有了忧国忧民的胸怀,为何不能看成是对杞国人的一种历史的褒奖呢。 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的典故,差不多家喻户晓,由此衍生的成语“游刃有余”的使用率也相当之高。可是你是否知道它产生在开封呢战国时期,有一次魏惠王下去视察,

看到了庖丁在宰牛。庖丁是魏都大梁(开封)著名的厨师,他在解剖牛时,动作和刀的响声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毫不费力地把一只牛的骨和肉分割开来,手起刀落,

干净利索。惠王十分惊叹,问他:“你的手艺怎么这样高啊”庖丁答道:“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对牛的结构已经很熟悉了。开始时,看到的都是整条的牛,学

了三年之后,对牛的关节、筋骨,下刀方法,用力大小,全都心中有数。一刀一刀把它们分开,自然毫不费力。”惠王觉得神乎其神,就问道:“你的刀一定磨得很

快吧”他笑笑说:“一般人用刀,一个月换一把,因为刀刃经常碰到骨头。宰牛能手一年才换一次刀,因为它们只用刀来割肉。我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解剖几

千头牛,还像新刀一样。其实,刀刃非常薄,在骨缝中间游动,肉就一块块地落下来。有时也要小心,聚精会神。”惠王听了点点头说:“讲得好,我从中学到很多

有益的东西。”由此引申出成语——游刃有余。

  此成语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领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发现人才和解决难题的好方法。二是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摸清规律,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南辕北辙

  这个成语还与魏王有关。不过这个是大臣善于讲道理的故事。战国时期,魏王想发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正到外地办事的大臣季梁听说后,立刻半路返回,衣服

顾不得换,脸也顾不上洗,匆忙来见魏王。魏王很奇怪,问他:“你半路回来,难道有什么急事吗”季梁似乎答非所问:“是啊,我回来时,在太行山下看见一个

怪人。他驾着马车朝北驶去,但他却说要去楚国。我说,你去楚国不朝南走,怎么反而朝北走啊他说没关系,他的马好,跑得快。我说,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不怕,他带的路费多。我说,你带的路费多有什么用呢他坚持说,我的车夫本领高。我只好望着他摇头叹息:你的条件再好,方向不对,离楚国只能越来

越远啊!”魏王听了好笑,说:“天下哪有这么糊涂的人啊。”季梁接着说:“现在,您的志愿是建立霸业,当诸侯的首领。可你用兵去打赵国,希望扩大地盘,抬

高声望。您攻打别国的次数越多,离你的愿望就会越远,这和去楚国向北走一样啊!”

  故事里边有哲学。季梁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一定要劝住魏王不要出兵。用故事说道理,魏王容易听进去。否则劝阻的结果也会“南辕北辙”。

  明珠暗投

  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我们重新记起了梁王刘武。他是被当作有当皇帝野心的人物塑造的,多亏窦太后的保护他才免于丢掉性命。其实,梁王是

个有才干有雄心的诸侯王。他的封地在今开封一带,禹王台的前身梁园就是他那时建造的。他不仅帮助汉武帝平息了诸侯王的叛乱,还发扬了战国信陵君无忌招贤纳

士的传统,连枚乘、司马相如那样的大思想家、文学家都悉至门下。如果历史给他机会,也许会是位不让汉武的帝王呢。

  “明珠暗投”的成语也是梁王尊重人才、胸襟开阔的一个范例。文学家邹阳很有学问,因为劝阻刘濞不要起兵反叛朝廷,刘濞不听,只好投身到梁王刘武门下做

了门客。可是有人嫉妒他,说了他不少坏话,结果梁王把他抓起来要杀掉他。邹阳不服气,就给梁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听说世间最宝贵的明月之珠、夜光之

璧,如果暗中投到路上,人们不但不把它看成宝贝,反而按着宝剑斜眼盯着它。为什么呢原来是它没有因由来到面前;用树根、弯木做的车子,本来不好,可是被

显赫人物看上,把它装饰起来。所以,献出最好的珍宝,如果无人介绍,可能无功反过。若有人引荐呢即使枯木朽珠,人家也当功劳记着。由此看来,天下百姓贫

士,即便有尧、舜那样的本领,伊尹、管仲那样的才智,龙逢、比干那样的心肠,无人引荐,也无法实现啊!”梁王看后很感动,放他出来,诚心尊为贵客。

  这个成语与韩愈的《马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明珠要找到识珠的人,投到路旁,别人会认不出来。识珠者如同伯乐,要有眼光和胸怀,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让明珠闪光。

  之乎者也

  这个成语的发明权归属宋太祖赵匡胤。却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北宋开国皇帝。有一次他去南方巡视,车辇走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

雀之门”四个大字,很是奇怪,便问身旁的宰相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要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了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

“这是把‘之’字当作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词,能助得什么事情啊”这件事流传到民间,有好事者就编成了谚语:“之乎

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此典故记载于宋朝文莹编撰的《湘山野录》中。这位“马上皇帝”没什么文化,闹出点笑话也未必可笑。不理解的事情就说出来,

比不懂装懂、装腔作势要好多了。戏剧性的情节在于,正是这位文化不多的皇帝,后来搞了个“杯酒释兵权”,使重文轻武的政策延续了许多年代。

  “之乎者也”的成语典故恰好是今日朱雀园增添文化内涵的一个选题,那人物故事、相貌神态已经历历在目,宛如一组活灵活现的雕塑。开卷有益

  开封城历来就有读书之人,读书之风。这也许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文化底蕴的深厚。不过,追根溯源,功劳还得记在宋太宗赵光义的名下。赵光义很喜欢读书,他

认为一国之君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营养。他曾让宰相李昉主持编写一部百科辞书。经多年努力,终于编成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据说,太宗

每天要看三卷《太平御览》,如果因为忙,当天没看完,第二天一定挤时间补上。有大臣对他说:“陛下既要处理国家大事,又要阅览这部大书,实在太辛苦了!”

太宗答道:“只要打开书本,就能得到不少益处,我也就不感到劳累了。”成语“开卷有益”即由此而来。

  多读书,读好书,增智强神,把古都建设得更美好,不是这个成语对今天的开封人最好的勉励吗好书与文化同在,好书与魅力同在,好书与人生同在。

  李勉葬银

  “李勉葬银”典故喻指人与人之间要恪守诚信,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不求回报。

  此典故出自《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五十六》。

  李勉,字玄卿,其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的十三子李元懿,李勉少时喜欢学习,曾任开封府尉,后从肃宗李亨于宁夏灵武,擢监察御史;任期内,力劝肃宗帝勿杀俘虏。晚年居相位二年,卒年七十二,谥曰贞简。

  李勉在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781年)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时,曾对南北朝时“汴州”城予以重修,奠定了开封城墙的基础。

  李勉虽贵为皇室子孙,但少时家境贫寒。有一次与一儒生共宿一客馆,儒生染疾,病入膏肓。临终,儒生拿出所带银子交给李勉,并说:请你在我死后,为我料

理后事,余资相赠于你,这事就我们两人知晓。李勉坚辞不受余钱,但为满足其临终心愿,答应了儒生的要求。安葬儒生时,李勉将剩余之银埋入棺材内。待儒生家

人寻到李勉表示感谢时,李勉打开儒生棺材把余银如数还给其家人。这就是“李勉葬银”的来历。

摘自语文迷网,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大意是:公元前三五三年,魏惠王(因其首都在大梁——今开封,亦称梁惠王)派大将庞涓领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慌忙向齐国求救。齐国大将田忌准备领命去解赵国之围,他的军师——庞涓的同学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剑,要避实就虚,给对方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而动,国内一定只剩下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敌人必然放开赵国,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

田忌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果然魏军得悉大梁被围,慌忙回师。人马行到桂陵地面,齐军蜂拥杀出,将魏军打得丢盔弃甲,庞涓被擒。

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后人将其收录在“三十六计”中,列为第二计。此计比喻避实就虚,借打击此处而解救另一处的危机。迫使敌人、对手退缩的战术或计策。这种辩证法的灵活运用,2000多年来不仅在战场上屡试不爽,而且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不少方面。

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战国策卷二十三魏二》,大意是:战国时,魏、赵两国订立了友好盟约,双方为了显示诚意,互换了人质。魏王的一个儿子将要到邯郸去做人质,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同前往。

临行前,一直受魏王信任的庞葱担心此去赵国后,会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而使魏王不再信任他。于是他便对魏王说:“大王,要是有人跑来向您报告,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您信吗?”魏王摇头说:“我不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庞葱又说:“要是接着第二个人又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葱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既然三个人都这么说,那一定不会有假。”

庞葱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邯郸离魏国比从王宫离大街要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而这些坏话因为路途遥远又不易辨别真伪,请大王一定要明辨是非。”

果然如庞葱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造庞葱的谣言。开始,魏王不信,后来时间一长,说的人一多,魏王也就相信了。以致当他从邯郸回国后,魏王再也不信任他了。

“谣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了事实。”这是历史上那些野心家、阴谋家、搞阴谋诡计的一个重要信条。他们极尽标榜自己、诬陷好人、蒙蔽上级、欺骗群众之能事。揭露、识破此类诡计的可靠办法,就是不要像这个故事里的魏王那样,明明街上无虎,却因为三个人都说有虎,就轻易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管是谁,立身处世,都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教导,对情况进行冷静的分析、判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流言止于智者”。

五十步笑百步

这个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为了掠夺别国的财富,常常把百姓驱上战场。一天,他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西荒年的时候,我就把河西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西来,河东荒年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地爱护百姓。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未减少,我的百姓也未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来作个比喻吧:打仗的双方,在战鼓一响,兵器相见之后,一方败了,就丢掉兵器逃命。假若有的人逃了一百步不跑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不跑了。这时候那个逃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人,说他胆小怕死,你看对不对呢?”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了,那人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怎么能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呢?”

孟子的比喻,很有意思,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在数量上是有区别的,但在本质上则一样——都是逃跑。梁惠王表面上给了老百姓一点小恩小惠,在本质上却是残害人民的,和邻国的暴君没有什么不同。

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还必须探究事情的本质。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卷十七·楚四》。大意是:更羸(音“雷”)是一个有名的射手。有一天,他陪魏王在后花园里喝酒,抬头看见天空上有鸟飞过。更羸说:“我不用箭,只须拉响弓弦,就可以让天上的飞鸟跌落下来。”魏王不信,摇摇头说:“开玩笑,射箭技术能高超到这种地步吗?”更羸一本正经地说可以。

不大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举起弓,不用箭,只拉了下弓弦,就听弓弦“咚”的一声,那只大雁便应声落地。

魏王见此情景,大吃一惊:“想不到你竟有这样高超的本领。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更羸解释说:“这并不是我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而是这只大雁受过伤,他是惊弓之鸟。”

魏王更加迷惑,问他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更羸接着说到:“你没看见它飞得缓慢,叫声悲凄吗?据我多年的经验知道,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体有伤,鸣声悲,是因为它长久离群。这只大雁旧伤未愈且惊魂未定,一听见凄厉的弦声,以为又有箭向它射来,它为了躲箭,拼命往高处飞,可一使劲便旧伤迸裂,所以就跌落下来了。”

后来,人们常把吃过某种苦头而心有余悸的人形容为“惊弓之鸟”。鸟之“惊弓”属于一种动物本能的条件反射,更羸是巧妙地掌握了它的规律,他善于总结自己丰富的狩猎经验,从大雁的飞翔速度和鸣声高低中去判断它内在体质的强弱。任何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本质的特性。我们解决任何矛盾,只有善于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抓住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常用来形容某人读书多,学问大。这个成语与担任魏国宰相16年之久的惠施及庄子有关。

惠施(约公元前370-318),即惠子,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今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也是先秦思想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死后葬于滑县。

惠施生平的主要活动是在大梁任魏相。据《吕氏春秋》记载,他为魏相时曾为魏惠王立新法。在当时诸侯国之间,惠施反对兼并战争,主张“偃兵”。惠施还是当时 “合纵”政策的一位实际组织者。

惠施在政治上的建树不及他的学术地位,他知名于世主要是因为他是当时思想界的一位博学善辩的学者。他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他与庄子为友,常相辩论。据说当时有一个叫黄缭的人,曾问他天为什么不会塌,地为什么不会陷等,他便不假思索滔滔不绝地解说起万物的起源。正因为惠施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故其辩学能够不循旧说,不受习惯思维方式束缚,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

如他提出的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都是相对的,事物的性质亦是相对的、可变的等观点,即战国时著名的“合同异”理论,非常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秩序。

惠施一生著作不少,学问也很大,所以《庄子·天下》篇称其“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但今已散失,只有一些言行片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

这就是成语“学富五车”的来历

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成语出自《南史·江淹传》。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兰考县)人,死后葬于杞县。江淹青少年时代才思敏捷,有人杜撰言其得了支五色笔,诗赋精工幽丽,情景交融,耐人寻味,尤以《别赋》、《恨赋》著称于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作家,世称“江郎”。中年入仕后,再无力作问世,所以后人就用“江郎才尽”形容一个人才思枯竭、无所作为。

《南史·江淹传》载: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而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史书中把梦中还笔的事附于江淹一身,是以虚妄的唯心主义论去说明“江郎才尽”的缘由。其实江淹中年入仕后写不出好作品,主要是因为他官做大了,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脱离了人民,生活地位的提高,把他的视野局限于封建统治阶级上流社会的小天地中,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创作源泉便枯竭了。这样一来,他的所谓“才气”与“灵感”,因为脱离了客观实际,都无从发挥出来,这才是他“才尽”的真正原因。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誉为八朝古都,先后有夏朝,战国时的魏国,五代时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宋朝和金国相继在此定都;明朝在此建立北京达11年。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都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从蒙元明清到民国和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封一直为河南首府或省会。

开封有哪些古迹?

目前,开封拥有名胜古迹2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个。龙亭、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山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