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化的文言文语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4收藏

有关文化的文言文语录,第1张

1 急求形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诗句或古文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天不由我。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

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天凉了,凉尽了天荒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了泪光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2 求关于中国经典文化和古文古诗意义的作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这是宋代词人贺铸的词《青玉案》中的句子。

上中学的时候读了,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哀伤感,上大学时候又读了,听老师讲解,说是表达作者对佳人的渴望,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这是将这首词当作单相思的情歌了。还可以理解成作者借香草美人以自比,以美人的清冷孤寂,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慨。

但我总感觉这些说法都不准确。实际上,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对美的消逝的忧伤。

在暮春时节的江南小镇,一条斜斜的街,一阶阶石级通向那座积淀着无数故事的虹桥。就在这暮春的傍晚,一个少女摇曳过寂寞的横塘。

风起了,少女的衣裳和丝丝秀发轻轻摆动。在漫空飘飞的柳絮和江南梅雨季节的蒙蒙烟尘中,只能看见少女的身影,渐渐地模糊在这江南小镇的烟絮中。

在小巷深处,在寂寞的花园中,在夜晚无人的小桥上,在幽闺深处,透过闺房的窗棂,看到的是暮春时节的飞絮和烟尘。梅雨季节到来了,春天就这样过去了,美丽的青春随之逝去了。

青春绚丽时节的寂寞,凋零时节的凄凉,怎能不让心灵善感的词人心疼而忧伤?“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种静寂中的生命灵动,使禅悟中总蕴涵着一丝伤感。 花儿在春天的第一场雨中悄悄开了,又在昨夜的疏雨骤风中孤独地凋谢了。

不变的是季节的循环,不息的是江水的奔流,岁岁年年的是日月,而短暂易老的是红颜。 我想起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感动千万人的绝唱。

美丽得让人窒息的花月风景,“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求索,都是为了美丽与青春消蚀的忧伤。年年相似的是江与月,年年不同的是人。

花落了,又开了,但明年的花朵还是今年的花朵吗?人死了,又生了,生命和精神真的可以在这轮回中延续吗?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之中,青春和美又是如此的柔弱易折,而如此短暂的青春又在寂寞的等待中无声无息地逝去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在梦中,无声飘落的花瓣被水流走了,月落了,春去了,而青春就像飘落的花瓣一样随江水而去了。

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去读古代的闺怨诗,才会真正理解“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忧伤,无论是少女青春的禁锢,还是 等待中的红颜衰谢,都蕴涵着太多的无奈,都让人感到心灵的疼痛。“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子夜四时歌》之春歌)百花盛开,阳光明媚,鸟鸣婉转,而青春少女感受到的却是心的哀伤。所有的功名富贵都无法弥补青春的流逝。

“闺中 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所有的荣耀在烂漫青春面前都黯然失色,再精心的妆扮也掩盖不了岁月流逝的刻痕,出将入相的虚荣,竟然敌不过那陌头的一点杨柳色。“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古及今,有多少男子抱着“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的渴望,万里别亲,奔赴沙场,在漫漫征尘中将青春耗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洛阳花”,又有多少人为了得第那一刻的狂喜,在十年寒窗之后,又千里远行,求取功名,在江湖漂泊中,少年头白,而闺中 在等待中也红颜暗老。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诗经·伯兮》)男人的发达当然是女人的骄傲,所以在送别男人的时候,对未来的富贵的憧憬,压过了离别的伤感,在离别之后才感受到闺阁的寂寞,而就在这寂寞中看着暗牖蛛网、空梁燕巢,才感觉到长夜漫漫。“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时代的女子在丈夫离别之后马上就感到生活的寂寞无趣,没有心思梳妆打扮了;而盛唐时代的那个女子到了来年春天,还能打扮得光鲜漂亮登楼赏春,看到陌头柳色才“悔教夫婿觅封侯”,因为在那个时代,对功名的热望甚至影响到女子。除了功名,让世俗男女艳羡的还有财富。

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深闺 看蝴蝶飞西园,门前生绿苔,秋风下落叶,坐愁红颜老。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之所以让人伤感,主要是因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短的人生中,青春时光更是一霎时而已。

杨柳春风吹过,转眼就是连天衰草,不觉西风来,流年暗中换。 讲到青春的流失,不能不提到古代的宫女。

禁锢她们青春的不仅仅是那一圈圈高大的围墙,更重要的是那不人道的宫廷制度。古代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实际上皇帝占有的女子远远不止此数,皇宫中的宫女往往有数千甚至上万人,比如西晋的司马炎一次就选五千名女子,他选美的时候,天下人一律不准婚嫁,也不得藏匿,否则就是犯罪。

平定东吴后,他又把孙皓后宫的数千美女占为己有。后宫的美女一下子激增近万人。

这些宫女绝大多数一生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就这样在等待和盼望中青丝熬成白发。“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中的无奈和寂寞又远远超过深闺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3 求关于运河文化的古文、美文、资料等等

(一)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不断地开凿整修,直至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了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及其他局部地区的小运河未计在内),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比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10倍,比这两条运河开凿的时间早二千多年。

(二) 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营造了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唐以后,运河的贯通直接导致了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交流、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相互移植与栽培,促进了南北方商品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运河区域,如苏州、杭州等地的某些行业中已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包买商。随着运河区域商品经济的繁荣,更直接导致一批运河城市的兴起。由运河开发、畅通而兴起的商业城市,从今日北京南下,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直到宁波,宛如一串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璀璨辉映,耀人眼目。其共同特点都是工商繁荣、客商云集、货物山积、交易繁盛,成为运河上一个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尤其是隋唐的长安、洛阳,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元、明、清的北京,更是运河区域乃至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 从历史上看,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对历代封建皇朝的政治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运河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始终处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中心地位,因而成为历代封建皇朝着力控制的最重要的区域,每一代皇朝统治者也都要凭借运河这个理想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总揽大局,驾驭全国。因此,大运河也就成了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使隋唐以后政治中心逐渐北移的历代皇朝呈现出强烈的大一统色彩,特别是元朝实现全国统一以后,直至明、清两朝,中国再也没有出现大的分裂,从而奠定了祖国大一统局面的坚实基础。

(四) 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运河文化以其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加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源地齐鲁地区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的文化交融,更把汉唐的长安、洛阳,两宋的开封、杭州和金、元、明、清的北京为首的文化中心联为一体,不断减少区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共同的文化特征,从而使各个区域文化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同时也使运河区域成为人才荟萃之地,文风昌盛之区。

(五) 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使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尤其是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之成为对外交往和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纷纷派遣使团和商队来到中国,在各沿海港口泊岸,遂即沿运河航行到达京师及各地,进行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的更直接迁居于运河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内迁各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者、商人、学问僧、留学生及其他各方人士集中的地区。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而国外优秀的文化也传播到中国,不仅更加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运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运河不仅承担了繁忙的运输重任,同时还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后的古运河,经过治理,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生机,对今后运河沿线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4 求古文里 经典的句子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4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5 弘扬传统文化名言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 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5 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6 有哪些经典的文言文

不知道lz要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怡情的话呢,推荐明清时代的小品文,作为散文大类中的一种文体,小品文可说是散文大家族中个性最突出、格调最明朗、特色最鲜明的一种文体,它以轻灵、散淡、秀丽、集中为美的特征,兼富言以载道或独抒性灵的特质,注重素朴优雅与谨严自然,力求活泼的、多样化的个性风格与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语言特色。小品文中不一定要求处处都有隽永的语句,但一定要有精悍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引人入胜、撩人情思的本领,追求的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文化境界。

如果是为了考试作业等其他应付的目的,那就推荐魏晋六朝的骈文和唐代的古文吧。

骈文讲究对仗,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比如《文心雕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批评,就是用骈文写成的。

而唐朝嘛,那是个天才辈出的时代,所以诗人们除了写诗之外,古文成就也很高,比如陈子昂,初唐四杰,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的古文也写得不错。

一、《木兰歌》

作者韦元甫 朝代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白话释义: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二、《元夕二首》

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白话释义: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三、《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白话释义:

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无耻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扩展资料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写作背景:

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词作。此词借咏赞张巡、许远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通过咏史,表达了作者在南宋亡国前夕力挽狂澜、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上片直抒胸臆,气势磅礴;下片转而论理,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全词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旨归,爱憎分明,大义凛然,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兼枢密使驻兵潮阳(今属广东)。

潮阳有张许双庙,是纪念唐代张巡和许远两位爱国将领的。在唐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使江淮得一屏障,支援平叛战争;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唐韩愈曾撰《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二人功烈。

韩愈贬潮州刺史,富有政绩,后来潮阳人为纪念韩愈,建书院、庙祀,皆以韩名,又以韩愈为张许之知己,并为张许建立双庙。

文天祥很敬仰张许二人,特意去潮阳东郊之东山山麓拜谒张许双庙,并赋此词抒发其为国献身的雄心壮志。

借咏赞张许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词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词中洋溢着爱国者的豪情与正气。此词与他的坚贞不屈的爱国业绩一样,可以与日月争光,其精神可以光照万代。同时这首词也立下了一面人生的“镜子”。

这面“镜子”的价值标准就是“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应当“留取声名万古香”,“好轰轰烈烈做一场”,这面“镜子”的具体稽模就是张巡、许远。

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当然,那些奸雄更需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照照自己。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辞上》)

翻译像天体不断刚健地运行一样,君子一直奋发图强,永不休止。

2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周易·乾·文言》)

翻译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不能称为圣人)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可称作圣人)

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象辞上》)

翻译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用深厚的德泽把一切可以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4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坤·文言》)

翻译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很多善的报应;积累不善 (恶行)的人家,一定会有许多恶的报应。

5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辞下》)

翻译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周易·既济·象辞下》)

翻译君子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加以防备。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传》)

翻译两人同心协力,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两人同心的言论,其气味就像兰草那样幽香。

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如果不积累善行,便不会有好名声;如果不积累恶行,便不致于丧失生命。

10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所以,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国家也得以保全了。

1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如果一个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慧很少却谋虑很大,力量很小却担负很重的任务,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

1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读。 (《周易·系辞下》)

翻译君子对上级交往时不献媚讨好,对下级交往时不骄横误事。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以后不断地复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4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论语·学而》)

翻译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1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18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翻译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19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翻译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2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思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罚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是《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有关文化的文言文语录

1 急求形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诗句或古文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