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康熙字典体的简体版
应该不会出现《康熙字典》的简体版。
查武英殿本《康熙字典》收字47035字。又查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常用字6500个。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要印刷简体版,那么康熙字典里多出那四万多字,并不在规范汉字表中怎么办呢?这个不能随着印书人的心思乱简化的。所以应该不会有《康熙字典》简体版这种东西。
除非研究古籍文献,其实《规范汉字表》中的6500字够用了。
2013年春节,市民王刚回老家翻到了一个老古董——光绪年间的《康熙字典》,距今有138年了。
2013年2月18日上午,王刚带着这个“宝贝”到南京图书馆。南图古籍文献部的专家说,一本古籍是否有价值,除了看它的年代,还要看稀有程度,以及品相。王刚找到的是光绪乙亥年间的,但由于残破不堪,收藏价值不是很高。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一本书。它是在明代梅应佐的词汇量和章子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更新的。以下有趣的历史系列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该书的编纂始于康熙49年1710年,完成于康熙55年1716年,历时6年。因此,这本书被称为《康熙字典》。《康熙大辞典》由主编张玉树、陈廷景主持,由凌绍孝、石逵、周启伟、陈士禄完成。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以张玉树为首,陈廷景为辅,以石逵、吴世涛、万靖、刘岩、周启伟、姜廷玺、王哲、李廷毅、张义绍、赵雄照、屠天祥、王云锦等28位编撰者,颁布了《康熙大辞典》修编诏书,贾国伟、刘浩、梅志恒、陈张、陈邦彦、王景增、凌少文。张玉树于康熙五十年病逝,贾国维因“不端行为”被免职,刘岩也因“南山藏书”案被“妻三千里免职”。陈廷景于51年4月去世,凌少文、石逵先后于52年去世,周启伟于53年去世。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颁布,历时六年。《康熙字典》共收录47035字。这本书根据当地的分支机构分为12集。每集分为上、中、下三卷。
它以214个部首逐一列出了《广韵》、《集韵》、《云汇》、《唐韵》等韵书的拼音片段。注有“逆切”和“直音”两个注音,来源和参考,引用了《尚书》、《孟子》、《庄子》、《荀子》、《史记》、《左传》等典籍中的许多参考文献,并以历史、文字和典籍为证据。元音表及其对应的汉字按元音、声调和音节排列。此外,还有“将字母剪成押韵的重要方法”和“将押韵剪成押韵的指南”。《康熙字典》由总编辑张玉树、陈廷景主持,凌绍晓、石逵、周启伟、陈士儒等共同编撰完成。该词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词。整部词典共分12套,由12个地方分册组成。每组分上、中、下三卷,元音表及对应汉字按元音、声调、音节排列。共收录47035个汉字,是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1710年4月8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谕令编纂《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康熙字典》是集朝廷之力编写的一部字典,全书依据明朝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两书增订而成。整部字典以214个部首分类,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来。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部首检字多用于查常用字,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广”部,在“寅下”5页。“隶”为8画,再到“寅下广”部8画里可以查到“康”字。为方便部首检字,民间还流传一首“查字诀”: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笔画检字用于难字查检,如查“民”字这样的单体字,不知道其部首,可依笔画检字表。“民”为5画,可以在5画中查到。古人所说的部首和现在不大一样。现在是先取左边后取右边,先上边后下边。古人把一个字归入某个部首时,考虑的是该字与哪个部件的意义相关就归入哪部。比如“颖”字,它归入禾部,因为颖是麦芒,与禾苗有关。而“颍”归于水部,因为它是河流名。
《康熙字典》里面的注音有直音和反切。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如“筹,音俦”。反切是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字注音,取第一字的声母和第二字的韵母及声调,合成新的音,如“毛,莫袍切。”即用“莫”的声母m+“袍”的韵母ao组成新的mao,即“毛”的读音。
《康熙字典》完成后,仅在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修订过一次,由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奉旨校勘,共订正书中错误2588条。随着国内古文字、古籍研究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发现《康熙字典》存在很多错误。如字头重出、注音失误等。2008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完成《康熙字典》292年来的第二次修订,利用Unicode国际标准中的58万个字符,在字形方面首次对《康熙字典》中13万多个字头进行了共计两万多项增补和修订,并针对其原有的字头,逐字进行了异体字的字际关联工作,使这部修订版同时可作为异体字字典使用。
现如今,《康熙字典》已被世界数字图书馆所收录,多种版本的《康熙字典》也能在各大图书馆各大书店里见到。这意味着,世界各国的人现在都可以查询《康熙字典》。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孔祥宇 [责任编辑: 李浩]
埯是点种时挖的小坑、挖小坑点种瓜、豆等、量词用于点种的瓜、豆等意思。
1历史背景和编纂目的:
康熙字典的编纂背景可追溯到康熙帝对于文化的关注和汉字的规范化需求。由于当时流行的字典存在版本各异、内容繁杂的问题。
康熙帝决定编纂一本包含了所有已知汉字的字典,以期规范汉字的使用和理解。康熙字典于1716年编纂完成,收录了其中包含47,035个字头。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整理、规范和系统化汉字,并为后世留下一个标准的字书。
2组织结构和词条内容:
康熙字典以“先分部首,次以字形,三以音训”为编纂原则,字头的排列按照214个部首进行分组。每个字头都配有释义、发音和字形描绘,同时还附有例句、典故等词条内容。
这使得康熙字典不仅仅是一个文字查询工具,也是研究汉字演变、字义变化以及典故来源的重要资料。同时,康熙字典的释义通常综合了古代文献中的用例,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和全面的信息。
3对汉字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康熙字典对于汉字研究和汉字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它标志着汉字形态和用法的编纂和规范化。康熙字典使用了明确的字形和字义,为后世的字书和字典编纂奠定了基础。其次,康熙字典在研究古代文化和文献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康熙字典的释义和例证为研究典籍、古代文献中的字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复原古代文化、研究古代文献和理解古籍意义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康熙字典也为后世的字典编纂提供了启示和参考。它的编纂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对字义、用例的注释方法都对后来的字典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康熙字典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字典作品。它不仅为汉字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标准,也在汉字文化的研究和古代文献的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后世的字典编纂和汉字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而得名,全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共分为地支十二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部集成应用与汉子研究的重要典籍之一。
我们在看古籍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生僻字,这对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极大不便,而这时即使有一部《康熙字典》放在我门的面前,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还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康熙字典》和我们熟识的《新华字典》纯粹就是知识的分水岭,下面就跟随我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用《康熙字典》查字吧。
首先打开《康熙字典》,我们会看到地支十二集的总目,因为地支是一种计数标识,古人根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先后顺序,把汉字的部首笔画从一画到十二画来逐一和地支绑定。并把单个地支又分成上中下集,来应对特殊部首的收录之用。地支十二集总目如图所示:
明白了地支十二集之后,要查某一个汉字时直接根据部首的笔画先确定在地支十二集的那个集里,然后在字典的正文部分粗略的翻找几下,就能很快的确定了地子集的大概位置,再在这一集上,根据笔画数就能找到要查找的字了。(因为地支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必须要熟练掌握这种顺序。)以“麋”字为例,如图所示:
或者直接用《康熙字典》的部首索引来查找汉字,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查法,即使部首略有差异也问题不大。如图所示:
这种情况是可以的。
中华书局版《康熙字典》,该版本是目前最常见的版本之一,由中华书局出版。该版本排版整齐,字体清晰,注释详细。以解释汉字的古义为主。
《康熙字典》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为今天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汉语字典,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和词语,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注释。
本文2023-08-05 03:01: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70.html